2021-09-06 11:58:12 首页
寺内寿一(Terauchi Hisaichi,1879.8.8-1946.6.12)旧日本帝国元帅陆军大将、伯爵(继承父位)。首相寺内正毅长子,二·二六事件后以铁腕整肃陆军,芦沟桥事件后任北支那派遣军司令,一再突破大本营的限制,占领华北全境,1941年任南方军总司令,统率25万日军5个月占领了东南亚全境,晋封元帅。1944年以后其西线缅甸被英军占领,东线菲律宾被美军突破,1946年作为甲级战犯嫌疑在新加坡监狱押往远东国家军事法庭受审前病死南洋。
寺内寿一(てらうち ひさいち),1879年8月8日出生在日本山口县一个极有名望和势力的世袭贵族家庭。父亲寺内正毅伯爵是明治元勋,曾任教育总监、陆相、驻朝总督、首相等职。他出生的时候,他父亲还只是个小少佐。这爷俩都是典型的日本男人体型:头重脚轻、五短身材,长得也极为相似。
寺内寿一虽然是名门之后,但同样接受了一整套严格的军事教育。曾就读于东高师附属中学校、东京成城学校。1899年11月21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11期步兵科,翌年6月22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任近卫步兵第2联队附。参加日俄战争,任近卫步兵第1旅团副官。战争结束后入陆大21期学习,华族子弟中能像他这样考上陆军大学校的可不多。1909年12月3日毕业。1911年晋少佐,近卫师团参谋,参谋本部部员,1913年,寺内寿一获得赴德机会,任驻维也纳陆军副武官。他一面工作,一面积极研究德国陆军。回国后他父亲权势正盛,使他能够在参谋本部和近卫师团两个要害部门之间跳来跳去,1919年7月,寺内寿一被任命为近卫第三联队联队长,同时晋升大佐军衔。同年,父亲病逝,寺内寿一失去父亲的荫庇,进入自己独立发展的阶段。1919年12月袭爵(伯爵)。1924年2月4日晋升陆军少将、步兵第19旅团长,第1师团司令部附,朝鲜军参谋长,独立守备队司令官,第5师团长(九一八事变),第4师团长,1933年,日本大阪第四师团二等兵松井在大阪市中心因闯红灯与交警发生冲突,结果事态越闹越大。最终,时任师团长的寺内寿一为了“维护大日本皇军的尊严”,毅然决然地带领广大师团官兵捣毁了大阪警察署,史称“大阪Go-Stop事件”。 后转任台湾军司令官,1935年10月30日晋升陆军大将﹑军事参议官。
肃军备战
清洗陆军
1936年2月26日,日本国内右翼少壮派军人制造了“二二六”事变,企图通过政变打倒部分“统制派”重臣。由于天皇震怒,政变失败。陆军做出整肃军纪的决定。这时候,寺内寿一由于是名门之后、超然于派阀斗争之外,有完整的任职履历,并且性格开朗豁达,勇于为部下承担责任。不仅在军界,在政界、财界都颇得人缘,成为担负“肃军”重任的陆军大臣的不二人选, 因而,由陆军参谋总长、教育总监、陆军大臣联合召开的三长官会议,确定了由寺内寿一来出任新陆相。寺内寿一出任陆相后,马上以其“铁腕”行动整肃陆军。1936年3月23日,为了粉碎“皇道派”阵营,寺内寿一撤换了一大批“二二六”事变的骨干分子,形成新的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的人员安排。除此以外,为了加强控制力度,寺内寿一想方设法掌握住人事大权。他先于5月份以陆相之职兼任军事参议官,扩大自己手中的权力,随后利用日本陆军每年8月进行人事调动的惯例,打破原来的程序(由三长官会议决定,并上奏天皇批准人事调动方案后,方可公布实施),以“肃军”之名,一人独断了8月份的人事调动安排,三长官会议失去了作用。(教育总监西义一是个老实人,而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元帅不问细节)寺内寿一此举实质上废除了会议讨论的形式,一人独掌人事大权。清理完皇道派又将统制派的骨干杉山元、西尾寿造和梅津美治郎调来控制陆军中央。统治派掌握了陆军,这就意味着日本即将走向对中国扩张的道路。
改革体制
掌握人事大权之后,利用以前留学德国的经验,寺内寿一开始大力推进陆军内部的体制改革,先后推行了扩大军务局、新设兵务局、新设航空兵团、充实机械化部队力量等措施,极大地强化了陆军的力量,为展开侵略做好准备。作为一个军人,寺内寿一在日本政府法西斯化的进程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他不仅不断鼓吹要坚持“实行根本革新时弊,充实国防等积极强硬政策的气魄和实力”,并且坚决反对“带有自由主义色彩,采取维持现状不求进取之政策而妥协退让”的政治家们的行为。而且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方针——“调整同苏中这两个‘满洲国’邻国的关系,使帝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东亚稳定力量”,要“避免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对苏联关系要“阻止传播赤化,使之不妨碍我东亚政策的实行”,对华外交要使中国“必须与我合作,必须打消其依靠欧美或苏联的政策”。其侵略中国,反对苏联的野心从字里行间明明白白地显露出来。
剖腹质问
1936年11月,帝国议会议事堂竣工。1937年1月,在这个新落成的议事堂发生的一场剑拔弩张的“剖腹质问”,当时年届七旬的浜田国松发言指出:“军人不应该干政,站在军队立场进行政治,很危险。”陆军大臣寺内寿一气得满脸通红站起来答辩,他义愤填膺地说道:“我认为浜田国松议员得质问有辱军方!”对此,浜田国松议员针锋相对,咄咄逼人地质问寺内寿一:“我的发言哪处有侮辱军队的部分,你指出来!”并且公开叫板:“可以查速记记录,如果我发言里真有侮辱军队的语言,我将当场剖腹向你谢罪。但如果没有,你要剖腹!”
当时的浜田国松已经年届七旬,是一位当了30年议员的长老级人物,还担任过众议院议长。但是由于军部的横暴,人们噤若寒蝉,国民的不满意已到了相当程度。因此,“剖腹质问”在国民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为议会投下了波纹。议会不得不休会两日。到头来,寺内寿一也没有剖腹的勇气,却闹得广田弘毅内阁不得不总辞职。
侵华战争
攻占华北
持强硬军国主义立场的寺内寿一于1937年2月2日,转任陆军教育总监。不久之后,日本侵略者挑起“卢沟桥事变”, 随着战事扩大,日军不断增兵中国大陆。1937年8月31日,寺内寿一被钦命为北支那派遣军司令官,统辖包括第一、第二军共八个师团以及航空兵团约百五十架飞机,主要任务是:“占领平津地区及其附近要地,并确保该地区之安定。挫伤敌之战争意志,获取结束战争之局势,迅速歼灭河北省中部之敌。”本来这个职位最合适是阿部信行大将,正好与华中的松井石根相配合,但这是二二六事件的真崎甚三郎大将还在关着呢,为了救真崎出狱,就要把批准关押真崎的寺内调开,就这样,寺内被调到华北战场
寺内寿一主张速战速决,因而指挥北支那派遣军猖狂进攻整个华北地区。上任伊始,他就下达了保定-涿州机动作战的命令。预期在河北中部大平原上迎战北上的国民党中央军主力部队,依靠其超过中国军队的火力和机动力进行快速突破,结果中国军队的阵线还没有形成就被日军一再冲破,前线作战的刘峙集团军一退再退,保定行营主任徐永昌一筹莫展。9月24日,继华北派遣军第一军占领保定之后,由西尾寿造任司令的第二军冒着大水占领了沧州。寺内寿一继续鼓励部队南进。第一军于10月10日击破第一战区司令程潜部,顺利占领石家庄以后向漳河一线压进;第二军也完成了攻占德州作战计划,打破了冯玉祥的第六战区部队。日本军部最初以保定——独流镇为进攻限制线,后改定为石家庄——德州。然而,方面军竟以石家庄以南100公里的顺德为目标,第1军更冒进到了顺德以南lOO公里的彰德以北。但由于中国两个战区军队的撤退速度之快,大大超越了日军的预料之外,日军并没有捕捉到中国军队的主力,又没有创造停战的时机。
这时原定留在后方保护侧翼的第五师团的一半部队在板垣征四郎指挥下,意外的千里长驱,攻入了山西,和中国第二战区阎锡山的20多万军队在忻口对阵,有遭受包围的危险。寺内寿一一面飞到忻口前线督战,一面命令第二十师团沿正太路西进,进攻娘子关以图夹击太原,由于中国军队在娘子关的部队复杂,指挥官黄绍竑指挥不灵,第二十师团突破娘子关,沿正太路逼近太原。11月初,第五师团突破忻口阵地,形成对太原的南北夹击之势。11月5日,南北日军开始猛攻太原,国民党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率兵固守孤城,与日军苦战三日,不得不退出太原向西突围。11月9日,第五师团终于占领太原。寺内寿一并不满足,他渴望乘胜继续南进,占领济南。但此时,大本营的侵略重点是在华中地区攻占南京。11月24日,御前会议通过陆军作战计划,要求华北方面军“无益扩大战线,停止下来保持迎击敌人的态势”,并侧援华中方面军进攻南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