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6 11:58:20 首页
历史记载,汉昭帝刘弗陵为汉武帝刘彻幼子,8岁继位,在位13年,21岁便驾崩了。
汉武帝一生共有六子,卫皇后生皇长子刘据,李夫人生刘博,钩弋夫人生刘弗陵;其他的皇子均不成器。实际上可成为武帝继位人的也就是刘据、刘博、刘弗陵三人。
对比上述三人,太子刘据居太子位三十余年,其母时为正宫皇后国母,外戚方面卫青、霍去病虽已故去,但霍去病异母弟霍光也不能不说是其重要的政治力量。昌邑王刘博,其母李夫人已早死,但有位居大将军的李夫人兄长,贰师将军李广利,及李广利的亲家,丞相刘屈髦为辅,也是极有竞争力的。刘弗陵仅是武帝晚年宠姬赵婕妤所生幼子,可以说是最不具竞争力的人选。
可为什么最终继承皇位的却是一个年仅8岁的幼子呢?
在继位人的选择上,汉武帝是十分倾向于仁厚的太子刘据的。后来,钩弋夫人向武帝推荐了同乡江充,也就是这个江充,一手制造了所谓“巫蛊案”,先是整倒了一大批皇亲,其中包括武帝与卫皇后所生的两个女儿都被杀死,后来江充又以“巫蛊案”陷害太子刘据,被太子所杀,太子起事不成,与卫皇后均被废后相继死去。
武帝后来明白了其实“巫蛊案”纯属子虚,对太子一事懊悔不已,诛杀了参与陷害太子的太监苏文,并参与谋立昌邑王的丞相刘屈髦灭族,直接导致在外作战的贰师将军李广利投降了匈奴,从而也使昌邑王刘博失去了继位的可能。最终,武帝也只能选择让霍光效周公,立年仅8岁的刘弗陵为继位人。
评价:刘弗陵是一代明君
昭帝即位之初,还是个孩子,他的一些政策主要是辅政大臣霍光等酝酿支持的,主要有如下几点:
1、轻徭薄赋。史载昭帝即位后,就关心农民而“亲耕籍田”,巡视全国考察吏治、减免徭赋,后不断减免农民的负担,为解决“谷贱伤农”,出台了“以菽粟当赋”,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
2、发展盐铁会议成果。霍光、桑弘羊辅政,因意见不同,有了著名的“盐铁会议”,之后“与民休息”的方针政策得到实施,这也是昭帝在位时的关系政局走向的大事,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发展。
3、举贤良文学。前82年,发诏书举贤良文学,充实了汉朝政治经济教育外交等人才的储备。
相关知识点:英年早逝的睿智之君汉昭帝刘弗陵
汉昭帝 刘弗陵(公元前94——前74年)
八岁即位,在位十三年。
1.以幼子立为太子,因立太子而丧母。刘弗陵为赵婕妤所生,武帝立佛陵为太子前对赵婕妤说:汝不得活。
2. 聪明善断,君臣不疑,国家稳定。
3.以休息养生为主,武帝后期“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现象得以扭转。
一、 杀母立子——赵钩弋的悲剧
赵钩弋是集美丽、神秘、传奇和悲惨于一身的美女。作为西汉武帝的后妃,总是母以子贵,儿子被册立为太子,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安全也就有了保证,但赵钩弋是一个例外,她之所以被杀害,是因为准备册立她的儿子当太子。
据说赵钩弋的家乡在河间(河北省河间县),汉武帝在巡狩期间路过河间,有善于星相学的专家说,这里的天空祥云笼罩,一定有奇女子。
于是汉武帝紧急派遣使者按照祥云的位置寻找这位奇女子,真的就找到了。把这个奇女子带到汉武帝面前一看,原来这个容貌极其美丽的女子是个残疾人,两只手都紧握拳头,打不开。汉武帝亲自出手掰这美女的拳头,奇迹出现了,那美女无人能打开的拳头伸开了。既然是仙苑奇葩,残疾又不治而愈,汉武帝自然是神魂颠倒,不假思索就把她带回长安,再一考察她的出身和家庭成分,她父亲犯过罪,受到“宫刑”的处分,当过“中黄门”,死在长安,葬在雍门。
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赵钩弋的名字,只说她姓赵,这位赵女因为有双手握拳的“特异功能”,也被人戏称为“拳夫人”,称呼她为赵钩弋是因为汉武帝册封她为“钩弋夫人”。
不管历史上汉武帝是如何把赵钩弋纳到皇宫中来的,汉武帝对她如获至宝是真的,她进宫后大大受宠。刘彻很快就越级提拔她为婕妤,又成了位列皇后卫子夫之下的第二把手。又为她特地在长安城建筑专门的宫室,名“钩弋宫”,并改称“拳夫人”为“钩弋夫人”。老夫少妻,自然赵钩弋成了汉武帝的宝贝。
这故事是史书中当真事儿正儿八经写的。但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很可能是个骗局。也许是风水大师胡说八道,根本没什么奇异女人;也许是寻人者偷懒耍滑,没有认真去找。随便找到赵家,让赵女把手握成拳头,算作异女带回去交差。我实在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样的“异相”比握个拳头更容易装。
此时的刘彻应该已经年近六旬,老眼昏花,头脑迟钝,很容易让底下人欺骗。
公元前94年,钩弋夫人为刘彻生下一子,取名刘弗陵,时年刘彻年已六十有三。令人生疑的是,据说刘弗陵是在娘肚子里呆了十四个月才出世的,因此他的身世就更可疑。 刘彻坚定不移认为刘弗陵是自己的亲儿子。在闻知钩弋夫人是怀孕十四个才生产后,他没心思考量一下科学依据,反而大喜道:“我听说先贤帝尧就是十四个月出生的,我的小弗陵跟他有一拼啦!”于是,他下令将刘弗陵出生的地方改名为“尧母门”。这钩弋夫人的贡献,已经敢比生了明君的尧母了。
以刘彻的这把年纪,按正常的规律,都是可以抱重孙子的了。如今却老来得子,当然是宠爱有加。”
转眼间,刘弗陵已经四岁了,那一年发生了江充事件,也就是“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遭人陷害,都被逼自杀。太子的宝座悬空,成为汉武帝儿子们争夺的目标。汉武帝的儿子不算少,但一个姓王的夫人生的齐王和他宠妾李夫人生的昌邑王都死得早;而另外一个儿子燕王刘旦听说太子位子空缺,忙不迭上书愿意回首都来保护父亲,其实是来抢位子,惹得刘彻大怒,把送信的人都宰了。刘彻还有一个儿子广陵王刘胥,可刘彻也不满意。经过他自己的一番折腾,能够继承这大汉江山的,现在只剩下赵钩弋生的刘弗陵了。几乎就是当年吕后死后,“拥刘派”大臣选择君主的翻版,几乎就没什么挑选的余地。
刘弗陵长到五、六岁时,便显得很高大健硕,而且非常的懂事,刘彻经常向人夸赞 “类我”,意思是说长得跟老爹一模一样。
其实我们想一下,六十岁生的孩子,显然不是优生,基因摆在那里,身体和智力不会好到哪去。联系到刘弗陵在二十岁就早早病死,想来他儿时的健康也不会太好。
当时刘彻担心刘弗陵年龄太小,恐怕控制不住局面。于是,他找来画工,在他居住的甘泉宫墙上,画满了周朝时周公姬旦倾力辅佐幼主周成王的故事。大臣们见了,马上明白这是主子想立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了。
儿子受宠,做母亲的肯定是欣喜若狂。但钩弋夫人没想到,刘彻最担心的,其实就是她!赵钩弋太年轻,而且花容月貌,他一旦死后,这位“钩弋夫人”就合法地当上皇太后,掌握最高权力,若给他几顶绿帽子戴,那时谁也管不了。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眼下太子还小,不能治理国家,国家大权势必落到皇太后之手,吕雉第二就将再现。
刘彻晚年尽管干了很多糊涂事,但有一点非常清醒,就是不让钩弋夫人培养自己的势力。像钩弋夫人这样的宠妃,按照以往的惯例,其家族人都会鸡犬升天的,从卫子夫到李夫人,莫不如此。但是,刘彻却没给钩弋夫人的娘家人任何官职,以防止在他百年之后,外戚势力坐大,挟持幼主,导致大权旁落。甚至,为了大汉江山的长远利益,他只能处心积虑地把钩弋夫人都得干掉。
公元前八八年,心怀杀机的七十高龄的汉武帝,带着天真烂漫的的娇妻赵钩弋前往甘泉宫避暑。有一天,他突然抓住了赵钩弋一个很小的过失,给了她严厉的处罚。那是什么过失?史书上没有记载,《汉书》上只记录了八个字:“从幸甘泉,有过见谴”。赵钩弋“见谴”后被监禁起来,《汉书》上说她被监禁后“忧死”。一个正当花季的少妇,即使所受的打击再大,也不会很快“忧死”,赵钩弋的死是个谜团。她是怎么死的姑且不研究,可悲的是,她到临死都不明白她的小小“过失”,怎么会受到如此严厉的处罚。现代人看起来是很清楚了,她的死因归结为:她太娇美,太年轻,她生的儿子将被立为皇太子,而他的老公快死了对她却不放心。
在刘彻所有宠妾中,赵钩弋的命运可能是最惨的,完全是为了儿子而牺牲了自己。如果以她十六、七岁进宫,十八、九岁生子来算,她这时也就二十六、七岁。
刘彻逼死钩弋夫人也是无奈之举,心存愧疚。为排解思念,他在甘泉宫里建造了一个通灵台,经常有一支青鸟在台上飞来飞去,直到汉宣帝年间才不见。
逼死钩弋夫人的转年,即公元前87年,刘彻病重,他正是册立年仅八岁的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同时托孤给他所信任的名臣霍光。在刘弗陵当上太子的次日,一代伟人汉武大帝去世,终年七十岁。刘弗陵继位,史称汉昭帝。
二 少主聪敏善断,君臣不疑
刘弗陵,武帝在弥留之际被立为太子。在此之前,武帝为了防止自己死后主少母壮,吕后之事重演,将刘弗陵的生母赵钩弋赐死。武帝病死后,霍光等人于同月奉刘弗陵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始元”。
汉昭帝追封苦命的母亲为武帝皇后、昭帝皇太后,发兵二万为她兴建“云阳陵”,迁三千户守陵。迁葬之日异香十里,打开棺材看时,里面没有尸身,只有一只丝鞋。
当年前太子刘据在巫蛊之祸丧生后,武帝想立幼子弗陵,决定物色一个可靠的大臣来辅佐,最后相中了霍光,武帝命人送给他一张《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暗示希望他如周公那样来辅佐幼主。但霍光为人深沉,收到图后没有任何表示。一年后,武帝临死前,霍光流泪问武帝谁来继位。武帝说小儿弗陵,希望你能和周公那样辅佐幼主,履行自己的职责。面对如此重责,霍光推荐了金日碑,说自己德才浅薄,。金日碑在边上马上说自己是匈奴降将,不是大汉子民,这不合适。霍光无奈,只得接受。
武帝于是任命他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碑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栗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共同辅佐少主弗陵。第二天,武帝去世,昭帝继位。霍去病的弟弟霍光从此成为汉朝第一个手握大权的大臣。
四大臣中除金日碑早死之外,其他两位以后都为自己的私利而霍光不允许的情况下变成了死对头,可惜的是霍光并不知晓。
刘弗陵继位时年仅八岁,遵照武帝遗诏,由霍光辅政,故“政事一决于光”。因霍光大权独揽,与很多大臣结怨。
左将军上官桀、桑弘羊和霍光不和,多次设法陷害霍光。
武帝驾崩时,燕王刘旦怪父亲没把帝位传给他,一直策划夺位。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霍光在长安附近检阅羽林军,并将一名校尉调入自己府中,上官桀乘机造了一封燕王刘日(刘弗陵兄)的信,派人冒充燕王的信使,送将弗陵,说霍光有谋反之心。第二天,霍光进宫朝见刘弗陵,得知这一消息,吓得伏地不起。刘弗陵却说:“你检阅羽林军,调用校尉都是最近的事,长安离北方距离那么远,燕王怎么能这样快就知道,即使能知道,写好信送到长安,也不能这样快,再说,你真的有心谋反,也不用靠调用一个校尉。所以,足证明这信是假的,有人想陷害你大将军。你不必害怕,请起吧。”霍光和众大臣听了,无不佩服刘弗陵年少英明。
时年昭帝才14岁。眼看诡计不成,上官不肯罢休,在殿上继续职责霍的罪状。最后昭帝不耐烦,直言说道霍是父皇挑选的顾命大臣,先父的眼光不会错,更何况这些年办了这么多有利国家的事呢,谁再诬陷,就是挑唆我们君臣关系。从此怀疑上官等人。
不久,上官桀又伙同御史大夫桑弘羊、鄂邑公主等人,勾结燕王刘日密谋杀霍光,废刘弗陵,由刘日即位,霍光侦知这一阴谋后奏告刘弗陵,刘弗陵立即命田千秋发兵以谋反罪诛杀桑弘羊、上官桀等,迫使刘旦自杀,避免了一场政变。而这时的刘弗陵年仅十四岁,能够成功处理此事,颇让人称道。后人评价说:“汉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书之诈,诛桑弘羊、上官桀。高祖、文、景俱不如也。”
三 内外政策
始元元年秋七月,赦天下,赐民百户牛、酒。大雨,渭桥绝。
八月,齐孝王孙刘泽谋反,欲杀青州刺史隽不疑,发觉,皆伏诛。迁不疑为京兆尹,赐钱百万。
二年三月,遣使者振贷贫民毋种、食者。
秋八月,诏曰:“往年灾害多,今年蚕、麦伤,所振贷种、食勿收责,毋令民出令年田租。”
四年秋七月,诏曰:“比岁不登,民匮于食,流庸未尽还,往时令民共出马,其止勿出。诸给中都官者,且减之。”
六年秋七月,罢榷酤官,令民得以律占租,卖酒升四钱。以边塞阔远,取天水、陇西、张掖郡各二县置金城郡。
元凤二年六月,赦天下。诏曰:“朕闵百姓未赡,前年减漕三百万石。颇省乘舆马及苑马,以补边郡三辅传马。其令郡国毋敛今年马口钱,三辅、太常郡得以叔、粟当赋。”
三年冬,辽东乌桓反,以中朗将范明友为度辽将军,将北边七郡,郡二千骑击之。 元平元年春二月,诏曰:“天下以农、桑为本。日者省用,罢不急官,减外徭,耕、桑者益众,而百姓未能家给,朕甚愍焉。其减口赋钱。”有司奏请减什三,上许之。
总结:汉昭帝的在位时间不长,英年早逝,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从以上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出,他重视农业发展,平叛乱,稳定朝廷局势,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明辨是非,举贤良、文学,问民所疾苦,议盐、铁而罢榷酤,为汉朝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于武帝时期长期战争,封禅求长生等造成国力严重损耗,农民复旦沉重,国内矛盾激化,昭帝继位后多次下令减轻赋税,与民休息,并把可有可无的官员统统罢免。
前81年,昭帝命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贤良文学,询问民间疾苦。在霍光的主持下,贤良和丞相,御史展开激烈的辩论。这就是有名的盐铁会议。双方主要内容有:
1 民间疾苦的原因
贤良文学认为民间疾苦是由国家专营引起,必须废除盐铁,酒,均输等。另一方则认为这些可以增加财政的收入,不可废除。
2 对匈奴的政策
贤主张遣散士兵,用财务,美女,和亲政策,用德政感化匈奴。另一方认为只有战争才能保证国家安全。
3 施政方针和治国思想
贤认为仁政可以无敌天下。另一方则认为法家的律法才能治国。
最后只保留盐铁专卖,当时桑弘羊和霍光在经济政策上就有巨大分歧。(霍光是站在贤方的)这些政策废除后,与民休息的政策更进一步实施,控制了武帝后期遗留下的矛盾,史称“百姓充实,四夷宾服”。20年后,汉宣帝的恒宽把这次会议整理成一本书,一本以后历代经济都必须研读的《盐铁论》。
对外方面,改变武帝时对匈奴长期作战的政策,一方面加强北方戍防,多次击败进犯的匈奴、乌桓等,另一方面重新与匈奴和亲,以改善双方的关系。从而使得武帝时期的大规模战争停止下来,有助于国内的经济恢复与发展。
昭帝时,因内外措施得当。使得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汉王朝衰退趋势得以扭转。史称“百姓充实,四夷宾服。”昭帝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都高兴的说就如当年文景之治的时代又来临了。
可惜年轻的昭帝还没来得及尽展其雄才大略,便于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病逝于长安,年仅21岁,葬于平陵,尊谥孝昭皇帝。
后话:
公元前94年即位,在位13年,终年21岁,童年危机四伏,转运登基坐殿,一举清除权臣,坚定用人不疑,逐步扫除弊政,汉朝已经历经五代了由盛及衰风雨飘摇了,但他意外登基使大汉王朝的兴盛得以再延续下去,而霍光在其中也起了决定性作用;刘弗陵使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帝国历经五代更替仍处于盛世,只可惜他英年早逝,要不汉王朝的历史会有很大的变化,盛世延续200年应该不成问题。
汉昭帝在位十三年,无子而薨。辅政大臣霍光和张敞首先想到的,是汉武帝生前最宠爱的那位倾城倾国李夫人之孙刘贺。然而这位刘贺人品低劣,做皇帝才二十七天便令两位辅臣难以容忍,从皇座上赶了下来重觅新人选。
这一次,他们选中的是卫子夫的曾孙刘询。他就是汉宣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