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1 21:43:40 首页
纪淑妃李唐妹,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瑶族女子。
自幼父母双亡的她,先是被人收养,后来被明朝军队俘入皇宫,并得明朝宪宗皇帝之宠。在宫中,李唐妹侥幸躲过了宫宫闱斗争逃过一死,1469年秘密生下了一子,这便是后来开创大明王朝“中兴盛世”的开明皇帝朱祐樘(孝宗)。6年后,当朱祐樘认祖归宗,李唐妹却被万贵妃害死。
数百年过去,关于李唐妹出生地仍然众说纷纭,或言连山,或曰贺县(今贺州)。记者走访连山竹园寨李唐妹故居,试图拨开这位瑶族皇太后身上的谜团。
李唐妹生平
孝穆纪太后,明宪宗妃,明孝宗生母,原名李唐妹(入宫时因“李”、“纪”发音不清而被误记为纪氏),瑶族,1451年生于广东连山(一说广西贺州),因曾封淑妃,故称“纪淑妃”。本为蛮族土官的女儿,明宪宗征讨蛮族,1466年纪氏与其他女子一同被俘虏后入了宫廷。
进京后授为女史,警敏通文字,得宪宗之宠,成化五年生下朱祐樘(孝宗);成化十一年6月被万贵妃所害,享年24岁。成化二十三年孝宗即位,追谥生母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祟天承圣皇太后”,并迁葬茂陵别祀奉慈殿。
父母双亡吃“百家饭”长大
传说李唐妹幼年患有皮肤病,后用连山竹园寨的一眼泉水洗澡,脱了一层皮,“丽质”生成。此眼泉水被后人称为“皇后井”。
竹园寨,粤北连山一个小村落。走过湿润的田地,穿过葱郁的密林,半山腰下,一个一米见方的水潭隐在杂草丛中。这便是“皇后井”了。
此泉之命名,缘于当地流传的故事主角———明朝孝穆皇太后李唐妹。
当地传说,李唐妹父母是随着游耕部落来到竹园寨垦荒种地的瑶民,李唐妹明景泰二年(1451年)出生于竹园寨,不久母亲就患产后风去世,5岁那年父亲也因劳累成疾撒手人寰。
父母双亡的李唐妹靠着养鸭度日,在瑶寨里吃“百家饭”长大。因为营养不良,她染上了一身的皮肤病,时而结满癞痂,时而皲裂溃烂。后来李唐妹在村后的一个泉水里洗澡,不久皮肤病竟好了,全身脱了一层皮,不但皮肤比原来更加白嫩,而且长得越来越漂亮。
一日,毗邻的广西贺县桂岭乡部落头人李福斌前来走亲戚,看到李唐妹聪明伶俐,征得寨人同意后就把她接到家中,让她与自己的儿女们一同读书识字。
此时正值天顺年间,两广官吏因强征徭役、掠夺瑶山资源引发瑶民暴动。明成化元年(1465年),前来“剿瑶”的大将韩雍贪大喜功,将连山、连州、贺县、阳朔、荔浦等县许多无辜百姓当作“叛贼”戮杀,李福斌一家也未能幸免,女眷们则被“俘入掖庭”(入宫)。14岁的李唐妹由此到了京城。
赐封“淑妃”怀上龙种
《明史》载:孝穆纪太后,孝宗生母也,本蛮土官女……入宫时因“李”、“纪”发音不清,她被登记为纪氏,赐封“淑妃”。
来到京城后,14岁的李唐妹因“李”、“纪”发音不清,在登记入册时被登记为纪氏。因此,历史上她一直被称为“纪娘娘”,李唐妹一名便被人所遗忘。
李唐妹先是在后宫养心殿、乐寿堂负责清理卫生,因为读过书,《明史》中记载“孝穆纪太后,孝宗生母也,本蛮土官女,警敏通文字”,钱太后便“授以女史”。在明代,女史是负责管理文渊阁内藏书库的工作人员。
文渊阁收藏着中国历代数十万册书籍,是专供皇帝或内阁大学士查阅史籍、读书论史的地方。李唐妹每天的工作就是将内藏书库的各类书整理摆放好,并分类上架,或是根据皇室的需要拿书给他们看。
一日,明宪宗退朝后闲着无事,巡视宫内经文化殿来到文渊阁,看到阁内窗明几净,闻到淡淡芬芳扑鼻,心情大悦。明宪宗向李唐妹问及内藏之事,口齿伶俐的李唐妹不但应答详明,而且清纯俏丽的样貌更让宪宗着迷,当晚明宪宗对李唐妹宠幸有加,李唐妹也由此怀上龙种。《明史》卷《后妃列传》之《孝穆纪太后传》载:……帝偶行内藏,应对称旨,悦,幸之,遂有身……
宫闱斗争中毒身亡
怀有龙种躲过宫闱斗争避免一死,李唐妹秘密生下了明孝宗朱祐樘。但在朱祐樘认祖归宗后,李唐妹终是难逃毒手,被万贵妃毒死。
当时的明朝后宫由比宪宗大19岁的万贵妃专权。这名侍宠横行后宫的万贵妃生过一子,但不足一月便夭折了,后不复娠,她因此心生妒忌,凡妃嫔宫女有受宪宗临幸而结珠胎者,必使人逼之堕胎,不从者即遭暗害。
李唐妹怀有龙种被万氏侦知后,令太监和宫娥逼之堕胎。太监张敏和宫娥同情李唐妹遭遇,便谎报李唐妹患病,将其转入宫女养病的“安乐堂”潜养,李唐妹因此逃过一劫。
在被打入冷宫的正宫娘娘吴氏帮助下,李唐妹于成化五年产下大明唯一的皇子朱祐樘,他就是后来开创了大明皇朝“中兴盛世”的开明皇帝明孝宗。产子后,为免祸害,李唐妹母子二人仍然在偏僻的“安乐堂”藏匿了数年。
成化十一年(1474年)的一天,明宪宗在太监张敏帮他梳头之际,看到镜中的自己华发初生,叹曰:老将至而无子。张敏斗胆将李唐妹一事说出。宪宗闻言大悦,立即赶到安乐堂将李唐妹母子接进后宫,不久朱祐樘被封为东宫太子,赐封李唐妹为淑妃并移居万安宫。
事情一传开,万贵妃忌恨恼怒,不久就派人将毒药放入李唐妹的药汤中,致其中毒身亡。
身世成谜后人“乱攀国戚”
关于出生地,少小离家的李唐妹留下了“来龙正是幢幡岭,右手关栏玉印箱;门前向出梳儿岭,九牛睡峒我家乡。”一诗。孝宗曾三次派人寻觅母亲出生地,未果。
1487年朱祐樘登基,庙号孝宗。即位后,孝宗追谥生母李唐妹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祟天承圣皇太后”,并迁葬茂陵别祀奉慈殿。
对于李唐妹的出生地,《明史》记载她入宫时“幼不能知亲族也”。孝宗记得在安乐堂与母亲生活时,少小离家的李唐妹曾留下诗句描述家乡:来龙正是幢幡岭,右手关栏玉印箱;门前向出梳儿岭,九牛睡峒我家乡。
为寻找母亲诗中的家乡,孝宗三次派出官吏秘密进入连、贺瑶僮(壮)中寻查。
皇太后要寻亲人这一消息,让不少人动了歪脑筋。《明史》载:及帝使治后先茔,蛮中李姓者数辈,皆称太后家,自言于使者……皇宫里头更先后有纪父贵、纪祖旺和陆氏、韦氏等冒充李唐妹亲人。
因多年战乱,加上岭南山高水远道路艰难,寻查皇太后的族人都事倍功半,三次均无功而返。
在礼部尚书耿裕的奏请下,明孝宗请礼部在桂林府建造了纪念母亲及家族的圣母庙和圣母池,每有司岁时祀,都请桂林番王靖江王府的皇亲们前往祭拜。
谜团待解
出生地和姓氏均存疑
现在距离李唐妹出生时间———明景泰二年(1451年)将近600年了,李唐妹这位贵为明朝皇太后的女子,身上仍有不少谜团未解,主要集中在出生之地、姓氏、民族三个方面。
出生地:连山亦或贺县?
连山学者认为,李唐妹出生于连山,一是竹园寨的地形地貌与李唐妹留下的诗歌描述十分相似,二是当地民间传说与史载大体相同,三是竹园寨尚有李唐妹用过的“皇后井”。
连山两轮县志副主编、助理研究员莫自省(广东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员)告诉记者,竹园寨右侧有据传是李唐妹生母之墓,墓地称“黄幡倒地”,村后背山岂不是“来龙正是幢幡岭”?墓右前方一山头中间凹下去,很像一个放置玉印的印盒(箱),应了“右手关栏玉印箱”。墓的前方小山头似一把弯弯的梳子,便是“梳儿岭”,整个向阳村委会小盆地里有九个高低不等,大小不一的小山包便是“九牛睡垌”。
“当时孝宗皇帝数次派人查访,也许因交通不便未能查访到此;李唐妹宗族后来知悉她被封为皇太后,或许是因前面纪、陆、韦等人冒认被革职查办,再不敢贸然去认也未可知。”莫自省说。
而在贺州桂岭民间,也流传着李唐妹幼年被明朝军队虏入皇宫,并得明朝宪宗皇帝之宠,生下明皇帝朱祐樘的故事,内容与连山的民间传说相仿。贺州的依据是,《明史·孝穆纪太后传》记载:太后在宫中,尝自言家贺县,姓纪,幼不能知亲族也……
去年,广西桂林艺术研究所所长明德昭为考证李唐妹出生地曾到连山竹园寨查访,认为传说与地貌皆与史料诗句吻合,亦撰文表示李唐妹系连山瑶寨走出的大明皇太后。
关于姓氏,连山学者认为李唐妹是随着游耕部落来到竹园寨恳荒种地的李姓瑶民,入宫时因发音不准而被错误记成“纪”。《明史》亦载:蛮中纪、李同音。贺州桂岭也认同李唐妹本姓“李”这一说法。
而记者在竹园寨采访时,村民表示李唐妹本姓袁,被广西亲戚收养后改姓李;目前村里还有袁氏村民17名,自言是李唐妹后人,每年都到李唐妹故居和皇后井拜祭。
民族:瑶族还是壮族?
李唐妹的民族成分争议较小,连山和贺州大都认同其瑶族身份,均言其出身于瑶族家庭。
连山有学者提出异议:如果是瑶族的话,为何在《明实录》卷三十二有“本蛮土官女”之说以及“而及贵、纪旺以僮(壮)人冒认”、“晓谕乡镇、市土僮(壮)人”两种记载?因为当时南方少数民族被称为“南蛮”,而僮(壮)族才有土官。这说明李唐妹可能是壮族。
探访故居
皇后井水今犹在
2009年12月25日,西方的圣诞节。午后,记者乘车出连山县城,行经县道X400线,去探访明朝皇太后传说中的故居———竹园寨。
竹园寨中的李唐妹故居
向导是30岁的永和镇向阳村村主任唐庆佑,谈起明朝皇太后,他眉飞色舞,“知道皇后井吧?那是皇后曾经喝水、洗澡的地方。”随后便说起了当地村民耳熟能详的故事。
行走在田间,一面听故事,泥土的芬芳细腻地传来,翻过了一个小山坡,数间瓦房忽然出现耸立在山脚下。“喏———这就是了。”唐庆佑说道。
房子有两排,中间是一个门楼,唐庆佑说这是皇太后故居的门楼,“青砖砌成的,独有。”
进入门楼,转左,是一间青砖楼房,唐庆佑说道这便是李唐妹的故居。这青砖楼房与四周的泥坯房相比,显得相当气派。房子为一进,大门两边有雕刻花纹的屋檐,虽然残缺但一笔一划依然清晰可见。中堂为神台,系用木材雕就,通体呈现暗红,可见时代之久;神台上的香炉插满了燃尽的香烛,看得出常有人来拜祭。
走出故居,随着唐庆佑翻过后山,步入湿润的田地,走过葱郁的密林,半山腰下,一个一米见方的水潭隐约在杂草丛中。这便是“皇后井”了。
“皇后井”正确来说是一个泉眼而非井,泉水深约半米,虽然尚清澈,但漂浮的杂物甚多,“现在没人来汲水了———当年却是整个村的供水源。”唐庆佑蹲下来舀水洗手。
让人诧异的是,唐庆佑说故居里的村民都姓袁,皇太后娘娘是在被广西亲戚收养后才改姓李的。“现在袁姓村民仅剩两户了,都迁到唐屋寨了,总共才17人。”
去唐屋寨寻皇太后的后人,59岁的袁儒顺正好挑柴归来。“我听阿爷讲,祖上是出了明朝皇太后的,不过她在广西改了李姓。”袁儒顺说,后来李唐妹被册封皇太后,年代已隔了数十年,加上皇帝没寻到此处,又处置了假冒的人,这里的村民便没敢去认了,但故事却在祖辈口中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皇后井也是当时村里的饮水点。
因为距离公路远,又没电,1996年袁儒顺与另一户人迁到了离竹园寨1公里之远的唐屋寨,并得到政府支持1万元建起了水泥楼房。“现在逢年过节,我们袁氏都会回故居和皇后井祭拜。”
作为一村之长,皇太后故居之破败让唐庆佑有点心疼。唐庆佑计划在村里筹集几万元,把故居和皇后井修葺一番,“明朝皇太后这么大一个重要历史人物,说不定今后会成为村里的一个旅游点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