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不给隆庆皇帝建陵 而用了一个废弃的陵园

2018-01-11 21:27:53 首页

  明穆宗朱载垕在位时间六年,算是明朝一个比较中庸的皇帝,没有大的作为,也没有大的过失。

  即位之初,穆宗颇有节俭之风,在朝政的处理上,也不乏振兴之举,面临着世宗遗留下来的严重财政危机和不安定因素,他任用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一些出色的政治家。虽然没有形成“中兴盛世”的局面,却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世宗朝遗留的一系列政治危机。

  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在乾清宫病故,年仅十岁的神宗朱翊钧即位,称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先帝选择风水宝地,新建陵寝。礼部左侍郎王希烈奉神宗之命前往天寿山为穆宗选择陵地,最终选中了永陵(世宗陵寝)左侧的潭峪岭。同年的六月,神宗又命张居正与司礼监太监再去陵区审视。

  回京后,张居正对神宗说:送终的事情重大,寻找陵地的风水应该考虑详尽,他建议参照嘉靖年间选永陵的事例,派遣礼部工部以及钦天监通晓地理阴阳的官员,一同前往察看。

  于是,神宗再次派出相关官员前去察看,回来后在张居正等人的建议下,神宗决定采用大峪山作为穆宗陵寝的修建地点。

  那么为什么选好的潭峪岭不用,而用大峪山呢?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大峪山的“风水”优于潭峪岭。张居正对大峪山有一番描述。他说那里“山川形势结聚环抱,诚天地之隩区,帝王之真宅也”。而潭峪岭,则人多认为不吉。明朝中叶,虽然对风水之说不再过分追求讲究的情况之下,但尽量选择吉而葬,面子上看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其二,张居正是个务实的政治家。关键的原因是,大峪山有现成的玄宫和部分地面建筑,稍微修整一下,陵园就可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省时省力,节约大量开支。

  那么问题来了,大峪山的这个陵寝是谁的?又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呢?

  这就要回到嘉靖皇帝时期的一些历史了,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武宗朱厚照在他的淫乐窝--豹房病死。死后没有子嗣继承皇位,所以孝宗皇帝的弟弟兴献王之子朱厚熜得以继承皇位,即世宗皇帝。

  世宗即位以后,在经过“大礼仪”之争以后,于嘉靖三年(1524年)四月,追尊自己的生父原兴献王为皇考恭穆献皇帝,尊生母蒋氏为章圣皇太后。同年将已经死去的兴献帝修葺陵园,称“显陵”。这时大臣为了讨好世宗皇帝,建议将埋在湖北的献皇帝陵寝迁回北京,改葬天寿山,这正中世宗的心意。

  随后,世宗命工部办理此事,而尚书赵璜认为不能改葬,理由是:皇考体魄所安,不可侵犯;山川灵秀所萃,不可轻泄;国家更本所在,不可轻动。他主张像太祖朱元璋不迁皇陵,太宗(成祖)朱棣不迁孝陵一样,不把显陵迁往天寿山。礼部尚书等大臣也极力反对,世宗只好作罢。

  事隔十几年后,世宗的母亲章圣皇太后蒋氏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病故,世宗忽然又下诏在天寿山营建显陵,打算把父母合葬于天寿山。他还亲自到天寿山选择陵址,见大峪山是个建陵的好地方,马上命令武定侯郭勋和工部尚书等人负责建陵。

  可是没过多久,世宗又变主意了,他说:“迁陵一事,朕中夜思之,皇考奉藏体魄将二十年,一旦露风尘之下,撼摇于道路之远,朕心不安。”并打算将母亲蒋氏也南葬于显陵。他让锦衣卫指挥赵俊去湖北显陵,“开启玄宫,审视大内”。但回报后说玄宫渗水。

  世宗不放心,亲自去湖北显陵察看,命重新建造显陵,以待合葬。世宗在回京的路上,沿途经过庆都尧母墓,他灵机一动,又想效仿尧父母异陵而葬的故事,不迁父亲的棺椁,而将母亲葬于大峪山。

  嘉靖十八年(1572年),世宗亲自视察大峪山工程项目,又对大峪山表示不满意,如此来来回回的改变主意,这座新建的陵园便空了下来。而穆宗生前没有建陵,此时正好用上。

  隆庆六年(1572年)七月,工部尚书朱衡视察工地回来,向神宗汇报了玄宫的情况,他说为献皇帝修建的玄宫里面非常干净气派,神宗听了很高兴,随即让礼部议定发丧事宜。

  同年九月,穆宗皇帝的棺椁葬入陵内,改名昭陵。像这样利用别人建造的玄宫埋葬帝后的,在明朝是唯一的一例,不过也不算屈就了穆宗,毕竟也是自己亲爷爷的陵寝,而且也是按照帝王规格营建的。

  仅仅过了一年的时间,昭陵的地面建筑也全部完工,由于修建的时候比较仓促,后来又有修整,整个陵寝共耗银一百万两,比起神宗的定陵八百万两来,穆宗实在是给张居正省下了一大笔开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