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灭朝鲜之战

  汉高祖刘邦时,燕王卢绾背叛汉朝,前往匈奴亡命,卫满亦一同前往,并带同千余名党徒进入朝鲜半岛。之后,卫满召集战国时齐国和燕国亡命者成军,推翻了古朝鲜的俊王(一说哀王),并取得古朝鲜的首都王险城。卫满即位,史称卫满朝鲜。

  西汉时期,国力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就在这段时期,就在这片广袤的亚欧大陆上,汉武帝发动了一场针对朝鲜的战争,史称汉灭朝鲜之战,下面就介绍一下汉灭朝鲜之战的时间。

  了解汉灭朝鲜之战的时间必须清楚汗灭朝鲜之战的背景。汉武帝发动战争的导火索是当时的卫满朝鲜国王在了解到南部小国要前往汉朝朝贡,对此表示不满,便下令阻止朝鲜半岛南方的辰国的行动,企图切断辰国和汉朝的联系,不让他们前往汉朝朝贡。当然这只是一个导火索,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在汉武帝的统治下,国力大大增强,便有了想要开拓疆土的想法,为了实现这一想法,所以才有了这场战争。

45.jpg

网络配图

  汉灭朝鲜之战持续时间并不算特别长,仅仅有一年。从当时两国的国力来看,汉朝国力强大,有充足的资金来支持军事方面的发展,所以汉朝军事力量强大,武器先进。而朝鲜当时不过是实力比较弱小的小国,军事力量远远抵不过当时的汉朝。

  从当时的汉朝的军事战略和计划来说,汉武帝为了巩固汉朝的统治,扩大疆域,必须灭掉不听话的朝鲜。而汉灭朝鲜之战的时间应该是从汉武帝元封三年开始的,然后下令水、陆两路攻击卫满朝鲜,终于历经一年的时间,也就是公元前108年将朝鲜消灭。不得不说,当时的汉朝国力之强大令周边的小国都不得不臣服于汉朝的国威,给汉朝纳贡。以上就是汉灭朝鲜之战的时间的分析。

...查看更多

  cháoxiǎn半岛的事情有那么难讲清楚吗?那就先从从荆轲刺秦王说起吧。

  从荆轲到张良,居然隐藏着一段南北朝鲜的发展简史

  当年,荆轲刺秦王失败以后,秦国马上大举报复,大将王翦率大军攻打燕国。太子丹率燕军迎敌于易水河。结果燕军败了。之后燕国节节败退,太子丹保着燕王喜从蓟城(今北京)逃到了平壤,在平壤重建了国都。

  秦军不依不饶继续追击,并且扬言只要交出太子丹,就放燕国一条生路。

  燕王喜谎称找太子丹商量对策,用酒将其灌醉并缢死,然后砍下头颅。时值五月,忽然天上飞雪,人们都说是太子丹怨气凝结所至。燕王将太子丹的首级送给了秦军。

  秦国目的达到,又因五月飞雪,军中许多人生病。秦军于是暂时班师回朝了。

  至此,燕王喜暂时在平壤安顿下来。这个时候,平壤还是辽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呢。接下来我们就要说说汉城了。

  说起汉城,还真就是跟韩国有着莫大的关系。这里说的韩国,就是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

  当年,韩国是最先被秦国吞并的国家。

  有人认为,这个国家被吞并之后,以前的韩国人就全成了秦国人。其实,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这普通百姓还可以,但以前那些韩国的贵族们呢?他们怎么可能愿意甘居人下呢?可是,国家没了,要想不居人下,唯一的办法就是离开这里。

1516760574627162.jpg

  于是,有大批的韩国人拉家带口背井离乡逃跑了。那么,他们去哪里了呢?他们是取道齐国的胶东半岛,走海路去了朝鲜半岛南端以及济州岛了。

  当然,那时候的济州岛还不叫济州岛,它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沧海岛!

  韩国人到了朝鲜半岛南端,基本上就是在汉江以南地区生存。

  人多了,韩国人就与朝鲜半岛的原著民融合在了一起,于是,就形成了一些新的民族。

  这些新的民族,既有原住民的特点,又带着韩国人的特征。

  于是,就有了马韩,辰韩、弁韩。

  在当时,朝鲜半岛南端地区就有百十多个小国,而韩国人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其中就有把国都定在汉城的,尽管当时的名字可能叫做汉阳。

  这些在南部朝鲜的韩国人,还与被秦国吞并的韩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时候,一个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大人物登场了。

  他,就是张良。

  张良是韩国人。

1516760593871148.jpg

  他的父亲、祖父都是韩国的相国。本来,张良也应该继承这个位置的。可还没等他继承呢,秦国把韩国灭了。

  张良很郁闷啊。于是,他准备刺杀秦始皇

  前面已经有了荆轲刺秦的先例。

  当时的荆轲武功盖世,可也没有刺秦的把握,所以一直都在等待剑术天下第一的大侠盖聂。只是后来太子丹催得紧,荆轲没有办法,无奈之下才与秦舞阳搭伙,结果果然是失败了。

  那么张良接过来刺秦的任务后,他首先也要找一个好帮手。他要找就找自己的熟人。

  于是,张良想到了远在沧海岛(也就是现在的济州岛)的沧海君。

  有人说沧海君是濊貊人,也有人说他是韩国遗老,至于名姓实在是无法考证了。但可以肯定地说,沧海君跟张良很熟,而且关系还相当不错。

  张良在沧海岛跟沧海君经过周密的合计安排,最后找到了一个大力士,并且为大力士准备了一柄大铁锤。

  后面的事情我们就知道了。

  一来是秦始皇太狡猾,二来也是天命所在命不该绝,所以张良刺秦也失败了。

  幸运的是他自己逃跑了,不幸的是大力士当场被杀了。

  那么之后,张良帮助刘邦去建立大汉朝了。而沧海岛与南部朝鲜的事情他也一直没有忘记。

1516760662992335.jpg

  汉武大帝时期的卫满朝鲜王朝与汉四郡

  这个时候,秦朝已经灭亡了。

  我们有必要回想一下,当时,秦国是在平壤灭的燕国,并杀死了燕王喜。虽然说燕国的政权没有了,但是燕国的残余力量还在。而今,秦国既然已经灭亡了,那么燕国人又准备闹独立了。

  当时的燕王叫卢绾,他带着卫满造了刘邦的反。刘邦肯定要平叛,于是,燕王与卫满就逃跑了。后来,卫满投靠了朝鲜,并被当时的朝鲜王任命为博士。可是后来,卫满养精蓄锐之后,就又造了反。他带领部队攻下了平壤,赶走了以前的朝鲜王,自己自立为王,依然定都平壤。历史上把卫满建立的朝鲜政权成为卫氏朝鲜。

  卫满政权建立初期,中国这边正是吕后汉惠帝刘盈统治时期。这个时候的政权争夺正处于一个白热化状态。

  因为吕后无暇顾及朝鲜的事情,所以当时的辽东郡太守与卫满通过谈判,同意让卫满成为大汉朝的外臣。其实就类似于藩属国。

  那么卫满因为有了大汉朝做后盾,他又把势力向半岛南部扩张,吞并了许多的小国,这其中就包括三韩建立的一些政权。

  在吕后与卫满统治期间,大汉朝与朝鲜倒也相安无事。

  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都被卫满纳入了治下。

  那么后来,卫满死了,他的孙子卫右渠即位了。

  卫右渠就没有他爷爷那么稳重老成了,年轻气盛而且骜难驯。

  最要命的是,卫右渠变得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拿大汉朝不当回事了。并时不时对大汉的藩属国真番国进行骚扰。

1516760679473313.jpg

  而这个时候的大汉,也进入了汉武大帝时代。

  汉武帝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他准备消灭卫右渠!

  应当说,一个真正有远见卓识的帝王,都有着开疆拓土的远大宏图。

  汉武帝准备收拾卫右渠是相当有战略头脑的。

  当时的真番国,其管辖区域就在南北汉江一代,其首都应该就在汉城。

  在汉朝时候,南部朝鲜跟大汉的关系要比北部朝鲜强很多,这主要原因还是跟张良有关。

  由于不堪被卫右渠骚扰,真番国的国王率领子民28万之众归顺了汉朝,汉武帝于是在南部朝鲜建立了沧海郡。

  对待卫右渠,汉武帝来了一个先礼后兵

  先是派了一个叫涉何的大臣去说服卫右渠,告诉他应该改变对大汉的不友好政策。

  卫右渠当然不听。

  涉何很生气,结果他办了一件很不讲究的事情。在出境的时候,他顺便就把送他出境的朝鲜大臣给杀了。卫右渠非常恼怒,于是这个梁子算是结深了。

  因为涉何后来就在辽东任职。卫右渠有一次突袭辽东,就把涉何给杀掉了。这可真惹恼了汉武帝。

1516760696799146.jpg

  大汉朝可是有“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传统。

  就在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发兵5万,水陆两路同时进攻朝鲜。

  简段截说,过程虽然曲折,但最终还是攻克了平壤,消灭了卫氏朝鲜。

  汉武帝在朝鲜半岛设置了乐浪郡(郡治在平壤)、玄菟郡(郡治在咸兴)、真番郡(郡治在汉城)、临屯郡(郡治不详),史称汉四郡。

  四郡并存的情况存在了大约二十多年,到公元82年,真番、临屯二郡与玄菟郡的东部地区被并入乐浪郡,分别设东部都尉和南部都尉,玄菟郡治西迁至高句丽县。

  之后的东汉、曹魏与西晋皆保留了乐浪郡与玄菟郡。

  但这之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特别是高句丽的崛起,给后汉三国以及西晋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他在三国中默默无闻:却是远征高句丽的第一人

  提起高句丽,可真让帝王们头疼啊。

  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都砸锅卖铁远征过高句丽。

  许多人说他们是穷兵黩武劳民伤财。其实不是这样子的啊。要知道,高句丽不是高丽,它大部分地盘都在辽东呢。

1516760739356010.jpg

  要问高句丽该不该打这个问题,就如同问,日本鬼子占领了东三省,东北军应不应该还击一样。

  东汉末年,进入三国争霸时期了。

  浪花淘尽英雄,三国中的英雄有多少啊?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

  再怎么排,都排不到这个人身上,他就是毌丘俭

  或许有人会问,毌丘俭是谁?好奇怪的名字呀。你吹的神乎其神的,我打三国游戏这么多年,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号呀。对,没听说过是有原因的。咱们先从曹操时代的魏国说起吧。

  曹操有三首诗,《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

  “明星稀,乌鹊南飞”就是出自《短歌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龟虽寿》。

  而观沧海的第一句就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历来史学家们都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站在碣石山上,望大海。这个解释太不负责任了。沧海,它不是泛指大海,而是特指沧海岛,也就是张良时期沧海君统治的地方——现在的济州岛。

  这首诗其实是展现了曹操要统一整个辽东恢复汉四郡的远大抱负。由于东吴和西蜀联合抗曹,让他的这个抱负至死都没有得到实现。

  带着魏武帝的这个遗憾,魏国进入了曹丕时代了。

1516760761713626.jpg

  这个时候他们的主要对手依然是诸葛亮领导的西蜀集团。

  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曾经六出祁山,拖住了魏国司马懿的精锐部队。

  在魏国北方还有一个公孙渊,占据着辽东并自封为燕王。公孙渊利用中原三国大战之机,也想趁机吞并高句丽。高句丽为了自保就向魏国称臣。

  公元234年,诸葛亮累死在五丈原。至此,魏国总算得到了暂时的喘息之机。

  就在236年,毌丘俭领幽州刺史率兵征讨公孙渊。结果他被公孙渊打败了。次年,司马懿从蜀中前线回来,与毌丘俭一起联合进攻公孙渊,取得胜利。

  由于没有了公孙渊的牵制,高句丽的势力迅速扩张,并开始进攻辽东,这对魏国的大后方形成了新的威胁。

  于是,魏王决定派遣东征军。领军的依然是毌丘俭。

  毌丘俭先后进行了两次东征高句丽的战争,消灭了其有生力量。

  毋丘俭的东征,是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征讨。

  他将当时魏国的势力范围一直扩大到现在俄罗斯的滨海地区,原属高句丽统辖的朝鲜半岛岭东濊貊地区,全部划归乐浪、带方二郡。

  高句丽被毌丘俭彻底打伤了元气。

  在以后的几十年,高句丽都不敢再染指辽东。并一直对魏国和西晋称臣纳贡。这样的日子,一直到了西晋结束。

  后来出现了五胡乱中原,高句丽又开始反反复复。

  五代十国结束后,隋文帝也曾经远征过高句丽,之后是隋炀帝三次远征高句丽。

  到了唐朝,唐太宗、唐高宗时代,大将薛仁贵征东,于公元666年,高句丽终于灭亡。

  那么在以后的朝鲜半岛上,就出现了高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并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格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汉武帝时,汉军既已征服朝鲜,设汉四郡。但汉军并没有乘势灭亡残余的三韩各国,完全将朝鲜半岛纳入汉帝国的版图之中。背后的原因,值得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一聊。

  一、征服卫氏朝鲜伤亡过大,无力南下

  罗马帝国不能在其顶峰的时候,吞并整个莱茵日耳曼地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黑森林之战中,三万罗马军团遇伏全灭。汉武帝征伐朝鲜也是惨胜若败,与罗马大帝屋大维有着相似的心酸。但究其原因却不该怪汉军的战力不足,更多归责于汉武帝的骄傲轻敌。远征朝鲜的汉军由左将军和楼船将军统率,水陆并进。楼船将军不是汉朝常设军职,属于“编外”的杂号将军。左将军虽然是高阶将军,但不属于大将军、骠骑大将军、车骑大将军一类的“大”将军,只能算一个方面的军事主官,通常无权指挥汉军主力。汉武帝企图以五万偏师就仓促出发,规模本已不大,还分两路进攻。使得朝鲜军得已集中优势兵力,先击溃楼船将军的山东兵,再回师成功阻挡住左将军的汉军主力河北兵,形成两军对峙的僵局。最后,是左将军夺了楼船将军的兵权,两路汉军合兵后,猛力强攻。在汉军的威压下,朝鲜内部分裂,国王被杀。汉军才最终灭亡了朝鲜。整场战争,汉军伤亡惨重,愤怒的汉武帝不仅没有奖赏灭朝的汉将,反而问罪,楼船将军下狱,而主将左将军直接被斩首。为了维持在朝鲜的统治,汉武帝还不得不加封朝鲜降将为列侯。可见汉军军力损失颇大,无力势如破竹,继续南下灭韩。同时,根据《史记》记载,当年国内大旱。无论军力、财力都无力完成统一朝鲜半岛的历史任务了。

image.png

  二、“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国策影响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虽是西汉名将陈汤汉元帝而不是汉武帝的上书,却是对西汉尤其是汉武帝时期对外用兵政策的绝妙总结。汉武帝对外用兵,虽然有一定的经济目的,但总体而言,其政治报复性更强,多是炫耀武力,展示天威,而非贪图领土的扩张战争。卫氏朝鲜与汉王朝积怨已久,招降纳叛,构成对汉朝东北国境的严重威胁。到了汉武帝时期,卫氏朝鲜国王“臣而不服”,甚至连表面上的恭顺都不愿意表示,深深刺伤了汉武帝天朝上国的自尊心,这才招致汉武帝彻底决心使用武力解决问题。而朝鲜南方的三韩,倒不是说一定对汉王朝恭顺,只是当时尚处于“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部落联盟状态,没有外交意识,既不臣服也不反对。加之属于农耕文明,与汉朝相安无事。汉武帝眼中根本没有把这样一个寂寞无名的苦寒之地放在眼里。再加上,当时汉匈战争并未彻底结束。汉军主力仍需应付漠北的匈奴余部,对三韩这样的“不急之患”也就放在一边。

image.png

  三、三韩民风剽悍,征服不易

  未被汉军征服的古代朝鲜半岛南部有三个小部族,它们是马韩,辰韩、弁韩,合称三韩。这三韩都不同程度的开始向国家化发展,称之为国,并不为过,事实上也确实存在某些国家。不过,不是一个韩国,而是三个韩国。当时,三韩民智未开,野性残留。在朝鲜南部一隅之地,竟然有三国鼎立,内部连统一都难以完成,不是民风枭悍是很难办到的。同蛮族作战,往往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征服着实不易。在汉武帝没有决心之前,地方将领也没有力量完成。这从三国时期割据辽东朝鲜的公孙氏也没能吞并三韩,可知艰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近年来,朝鲜半岛再度风起云涌。

  这座处于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的交接处,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边缘地带”;连接日本海和东海,太平洋通向亚欧大陆的“必经桥梁”;扼守东北亚海上交通要冲,东北亚门户的亚洲半岛,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image.png

  朝鲜半岛的要害地位

  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说:“谁统治了东北亚,谁就掌握了西太平洋的主动权,谁就掌握了整个亚洲的命运”。各方势力于此锁钥之地上你来我往、针锋相对,波云诡谲的局势下足可谓步步杀机,战争乃至核战争的阴云始终挥之不去,如影随形。

  国家层面争的厉害,民间舆论却是吵得热闹。众多言论之中,反复出现了一个历史名词——“汉四郡”。韩国舆论界担心“汉四郡”的故事会再次上演,中国的网友们则念念不忘汉时故地、唐朝旧领。

  前方扑朔迷离,但来时路却是明明白白。“汉四郡”是西汉武帝在剿灭卫满朝鲜后于朝鲜半岛北部和中部设立的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四个郡的总称,是汉廷将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纳入汉帝国统治范围的直接行为。

  但是,汉四郡设立并非一句简单概述来的容易,汉朝对于朝鲜半岛的经略过程亦是一波三折,而蕴含其中的政治智慧、军事方略仍然值得今天有识之士思考借鉴。

  汉四郡之前的中朝关系

  1

  朝鲜半岛虽然在远古时期就有先民居住,但是其王朝历史始于西周初年。

  据《尚书》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分封逃亡在朝鲜的商朝旧臣箕子为王。朝鲜最早的历史文献《三国史记》,就把“箕氏朝鲜”列为朝鲜的第一个王朝。书中还记载,高句丽的祭祀奉箕子为神灵,尊为“箕子神”。

  自武王封箕子后,至于汉初,箕子后裔一直管辖朝鲜部分地区。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蒙恬筑长城到辽东。这时箕子的四十多代后裔朝鲜王箕否,怕秦来袭,于是表示服属于秦,使朝鲜半岛“属辽东外徼”,就是属秦辽东郡以外的障塞,但是不肯朝会。

  等到西汉初年,刘邦卢绾为燕王,“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汉时浿水指今天朝鲜境内的大同江),朝鲜“属燕”。

  后来卢绾反叛,逃亡匈奴。其部将燕人卫满因事牵连,聚党数千人逃出辽东塞,到箕否的儿子——朝鲜王箕准面前请降。

  《三国志》中记载到箕准册封卫满为博士,并授予西部百里之地,令其守卫之,试图将卫满势力作为与汉朝的一个缓冲区。但是,卫满不甘人下,不断招引原来那些流亡在朝鲜的燕国人和齐国人以及役属真番、朝鲜“蛮夷”,积聚势力,蓄谋夺取朝鲜政权。

  安逸远方的小王怎会是历经秦末战争的枭雄对手?公前194年,卫满派人谎报箕准,说有十路汉军进攻朝鲜,请求带兵回到王险城(今朝鲜平壤),保卫王都。国王箕准信以为真,准其带兵进京。卫满则趁机联合箕准政敌,发动突袭,一举战败箕准,使其带领部属、宫人远遁半岛南部地区,至此箕氏朝鲜亡。

  卫满驱逐箕准后,自立为王,建都王险城,统治着朝鲜半岛的西北部,史称“卫氏朝鲜”。

image.png

  海东大国——卫满朝鲜

  西汉惠帝、高后统治时期,为了控制朝鲜卫氏王朝,辽东太守对卫氏王朝提出了三项要求:“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诸蛮夷君长欲人见天子,勿得禁止。”但是卫满却凭借自己的兵威财物,侵略周边弱小使其降服,真番、临屯都俯首称臣,将领地扩大到方圆数千里。

  到了卫满之孙卫右渠继立为王时更为势大,他不仅招诱汉朝燕、齐两地人民逃亡到朝鲜,增加自己势力,而且不再向汉朝通贡,还阻止邻近的真番、辰国等诸小国与汉通贡,对“真番、辰国欲上书见天子”,则采取“拥阔不通”的阻止政策。

  灭朝战争与四郡设立

  2

  卫右渠在朝鲜半岛的一系列“挑衅”行为,激起了当时汉朝皇帝——武帝刘彻的愤怒。

  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春,汉将军卫青、李息攻打匈奴,立威于雁门等地。武帝趁机派遣使者彭昊利用通商关系,取得濊族君长南闾的内附。

  当年秋天,濊君南闾等大小部落酋长率众二十八万人脱离朝鲜王卫右渠的统治归降汉朝,武帝因其地而设置苍海郡。

  但是,当时汉廷的战略重心在于对匈作战,正全力修筑朔方要塞,帝国无暇多方经营,且有卫氏朝鲜从中阻隔,苍海郡不久就被废立。

  可以说,汉武帝经营朝鲜的初次尝试是失败的。但是,苍海郡的设置对削弱卫氏朝鲜的势力以及汉朝更好的统治东北亚地区来说,意义是不容忽视。

  它不仅是郡县制在朝鲜半岛的试行,更使西汉对朝鲜半岛的社会状况有所了解,打通了濊族地区与西汉王朝的通道,为汉廷进一步的朝鲜攻略创造了条件。

  涉何事件

  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武帝在重创匈奴,灭掉南越,平定西南夷,设立河西四郡并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以后,终于腾出手来对付卫氏朝鲜。

  是年,汉朝派遣使臣涉何去朝鲜责问卫右渠并令其臣服。右渠拒不接受,涉何只好无功而返。但是在返抵浿水边界时,涉何指使御者杀死了朝鲜护送官员裨王卫长等人,并且归报武帝,说是“杀朝鲜将”。

  武帝非但不治其罪,反而任命涉何为辽东郡东部都尉。朝鲜痛恨涉何,发兵袭击汉境,杀死了涉何。于是,汉武帝派水陆两路大军向朝鲜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image.png

  凶猛彪悍的汉武帝

  灭朝之战

  元封二年秋天,汉武帝派遣东征军进攻朝鲜。东征军士并非武帝从帝国常备军直接征调,而是向天下招募的有罪之人。此举除了减轻国家负担,主旨是以军功激赏士兵戴罪立功、立功异域,进而顺利平定朝鲜。

  然而,恰恰相反的是,后来战事的一波三折反却是因为这个“功”字。从《史记》记载来看,汉军平灭卫氏朝鲜的战争经过了以下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求功心切,首战失利。

  汉武帝派遣水陆两路大军向进攻朝鲜,意图双管齐下。海路由楼船将军杨仆率领楼船军,从齐地(今山东半岛)横渡渤海直插王险城。

  值得一提的是,杨仆率军“从齐浮渤海”,开创了我国武装舰队远航的历史记录,是中国航海史乃至东方航海史上的重要事件。

  陆路则由左将军荀彘率领五万汉军出辽东郡南下。

  如此水陆夹击,料想朝鲜难以抵挡。可事实却是令人大跌眼镜。

  当时汉朝国威正盛,败匈奴、灭南越、平西南,汉军在东亚地区难逢敌手。东征将士不忧虑战争胜败,担心的是谁能够抢的灭国之功。

  首先,是将军抢功。楼船将军杨仆带领7000齐兵率先抵达朝鲜列口(今大同江人海口附近),却不等左将军到达狈水北岸,立即疾趋王险城展开攻击。

  卫右渠起初闭城固守,后来发现杨仆兵少,于是以攻代守,出城击退杨仆军。杨仆大败,部众失散,于山中躲藏十几日后,才重新收拢军士。

  然后,是部下争功。左将军荀彘的辽东军一到,部下军官求功心切,不待主力集结,即以先头部队猛攻,结果反遭败绩。而荀彘亲率的陆军主力也无法攻破浿水西岸的朝鲜守军。至此,水路两军首战皆败。

  (2)第二阶段:相互怀疑,招降失败。

  武帝因两将出师不利,改用政治手段,于元封二年十二月,派卫山以兵威晓喻右渠投降。

  右渠见到来使,态度十分谦卑,顿首谢罪,说到:“原打算投降,但是害怕杨仆和荀彘两位将军诈杀我,现在见到天子的信使、诏书,就请接受我的降服”。于是派太子同卫山进行会谈,同时向汉军贡献马匹五千以及大量军粮。

  朝鲜太子带领万余武装士兵前往会谈,正要渡过浿水时,汉军的左将军和使者卫山怀疑事情有变,就派人对太子说:“既然你们已经降服,就不要携带武器前来。”太子也怀疑汉军有阴谋,打算诱杀他。于是不渡浿水,领兵返回。

  这样,在双方猜忌之中,汉廷招降失败。武帝因此杀掉办事不利的卫山。

  (3)第三阶段:汉军不和,战事相持。

  或许是卫山的死刺激了东征将士。左将军荀彘终于突破了朝鲜的浿水防线,攻击到王险城下,围其西北。楼船将军杨仆也重整旗鼓,前往会合,攻击王险城南。卫右渠只好困守孤城。

  值此战事稍顺之时,汉军海陆两将却因互不统属、战和不一,使得战事再度焦灼。

  荀彘所率的燕、代士卒劲悍善战,又刚刚取得浿水胜利,想要一鼓作气,攻下王险。而杨仆所领齐地士兵渡海之时就曾遭受损失,加上首战失利,士恐将惭,希望能够招降朝鲜。

  荀彘猛攻王险,朝鲜大臣就暗地里联络杨仆投降之事,却又迟迟未决。

  荀彘数次要求与杨仆约期合战,杨仆因为谈判正在进行,不肯答应。而荀彘派人私下约降朝鲜,朝鲜却表示只愿意投降杨仆。因此荀彘认为杨仆前有失军之罪,后又与朝鲜私自交往,而朝鲜却拒不投降,怀疑杨仆要谋反,于是密报汉武帝。

  王险城就在汉军二将的不和中又坚守了几个月。

  (3)第四阶段:祸起萧墙,平灭朝鲜。

  武帝鉴于当初使者卫山不能专决,为荀彘所误;两将围城,彼此步调不一,久而无功,于是派济南太守公孙遂前往军前便宜从事,调解二将。但公孙遂却单听荀彘之言,在召杨仆入左将军营议事时拘捕杨仆,夺其兵权。

  此举有违武帝调解初衷,反而加深将领宿怨,导致情况更加复杂,武帝为了稳定军心下令诛杀公孙遂。

  荀彘在整合两军后,深知耽搁不得,再次急攻朝鲜。朝鲜的上层官员路人、韩阴、参、王唊见形势危急,而朝鲜王却不肯投降,相聚而谋。韩阴、王峡、路人决定逃出王险,投降汉朝。

  官员叛逃事件加剧了朝鲜的内部斗争。元封三年夏,朝鲜官员参派人杀掉朝鲜王卫右渠投降汉朝。但是王险城又被右渠旧臣成己占据,并且反攻汉军。于是荀彘派遣降官劝说城内百姓杀死成已。

  至此,汉军最终占领王险城,灭掉卫氏朝鲜。

  四郡设立

  从公元前109年秋到公元前108年夏的中朝战争最终以汉朝胜利而告终。

  战后,汉廷封朝鲜降将参、韩阴、王唊等人为侯,却追究了荀、杨二人之责。左将军荀彘因争功相嫉而误大事,斩首弃市。楼船将军杨仆不等合军,孤军冒进,以致溃败,死伤甚多,从死罪赎为平民。

  至此,这场灭国之战就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武帝重惩汉将,却大封降臣。立场极鲜明的对本朝和朝鲜官员的区别对待,反映出武帝对于民族怀柔政策的理解,也为其下一步的郡县统治铺平道路。

  卫氏朝鲜从建立到灭亡,历经三代,终因势力膨胀不受汉廷制约而招致武帝兴兵,使汉帝国对朝鲜半岛北部的经略政策由分封转为郡县。

  就朝鲜半岛北部而言,彼时已经处于卫氏朝鲜的统治之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具备了西汉王朝实行郡县制的条件,“故遂定朝鲜为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将帝国的东北疆界推至朝鲜半岛中、北部,东至日本海、南抵首尔以北一带。

  但是,与苍海郡短暂设立同出一辙,在帝国边陲经营如此四郡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四郡设立后的第二十七年,汉昭帝因国策调整和朝鲜土著的反抗,将四郡整合为乐浪、玄菟二郡。但是汉廷依旧保持对朝鲜北部的有效统治。

  很有意思的是,汉廷对于朝鲜半岛的治理并非单纯的“以夷制夷”,四郡所设之官员多为汉人或土著汉人,典型代表就是那位治黄河有名的王景。他本为乐浪土著汉人,其所在的王氏家族更是当地显赫的世家大族。

  终汉一世、乃至魏晋,朝鲜半岛虽偶有波动,但一直没有对辽东地区、中央王朝构成实质威胁,与此深有关联。

  一劳永逸与养狗遗患

  3

  由涉何事件而引起的中朝战争在当时乃至后世都引起了诸多争议和深远影响。

  司马迁认为是“涉何诬功,为兵发首”,以一种比较中肯的态度评论此事。而班固在《汉书》里将朝鲜与南粤、西南夷并说,认为“三方之开,皆自好事之臣……朝鲜由涉何。遭世富盛,动能成功,然已勤矣”。平定朝鲜只是涉何这种“好事”之臣的怂恿,恰逢国富民强才能成功,但也导致了劳民伤财、国力虚耗。班固对此是持否定态度。

  然而,汉武帝会仅仅因为涉何事件而发动一场灭国之战吗?刘向的儿子刘歆就给出了答案:

  孝武帝北攘匈奴,降昆邪十万之众,置五属国,起朔方,以夺其肥饶之地。东伐朝鲜,起玄菟、乐浪,以断匈奴之左臂。西伐大宛,并六国,结乌孙,起敦煌、酒泉、张掖,以高(鬲)婼羌,裂匈奴之右臂。

  汉代,由于匈奴的日益强大以及对汉帝国的南侵,朝鲜的地理位置与政治态度已成为汉帝国的一个肘腋之患。武帝时期,匈奴的国境东抵辽河,与朝鲜相近。若匈奴与朝鲜联手,矛头皆指向汉帝国,后果将非常严重。

  再加上,卫氏朝鲜不断逐步扩张,自高后时期至武帝元封年间,朝鲜不仅没有向汉廷朝贡,还阻止其他部族政权取道朝鲜入贡汉廷。其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独立国家,对汉朝辽东郡、齐地虎视眈眈

  因此,汉朝采取果断措施,劝降不成即出兵东征,一举将其直辖,并由此剔除了匈奴左臂,保证了帝国东北边疆的稳定,并以此辐射日本列岛,最终完成了东亚地区的帝国秩序。

image.png

  朝鲜半岛的汉四郡

  涉何事件,只是汉廷实施东亚战略下可因势利导的借口。若用今天流行的价值评述,由涉何事件开端的中朝战争,可谓不义之战。但是,历史上的功过并不能这么简单的来看待。

  若论功过,灭朝之战还有一件值得玩味的事。在战争中,汉廷前线前后五位指挥官,死了三位特使、一位将军,仅剩的那位将军也是侥幸免死、赎为平民,并且还都不是敌方造成。

  一场成功的灭国之战,不仅没有功臣反而非死即废,此种现象在中外战争史都是极其罕见的。然而,表象背后却是耐人寻味。

  因为汉廷认为凭借强盛的国力和席卷东亚的汉军战力本可以轻松取胜,但战争却一波三折、死伤众多,这本身才是最大的过,谈何有功?简直高调极了。

  单个人是判了过,而群体是得到了功。清代史学家赵翼批评了班固一概抹煞平定朝鲜的功绩,他认为汉廷的灭朝之战和四郡设立,是汉文化扩张的重要步骤。

  不过这种赫赫武功,既成了后世有为之君的一种情怀,也成了一种心病。比如隋唐时期对于高句丽的征伐。

  一旦内陆出现一个统一的中原王朝,统治区域可辐达东北平原,那么朝鲜半岛所具备的战略地位促使中原王朝不得不有所作为。

  纵观历史长河,汉唐文化扩张到西北太平洋(主要是日本列岛)是以朝鲜半岛为基地,来自东方海洋的威胁(如日本的几次侵华战争)都是以此地作为深入大陆的跳板。汉廷于此半岛的作为,开后世朝鲜经略之先河,无法回避且时读时新。

  华夏民族在半岛上的最后一场战争,付出几十万人死伤之后,并没有拿到如汉代那样的实利。反而在养狗遗患,促成了千年来最大的不稳定。

  时至今日,半岛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国力问题,更准确的说国力问题已不在主因,更主要的是世界潮流与认清局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汉武帝有感卫满朝鲜对汉朝的威胁愈来愈大,决定在公元前109年起兵远征朝鲜。公元前108年,卫满朝鲜被灭,汉武帝把卫满朝鲜的国土分为四郡,分别为:乐浪郡、真番郡、临屯郡及玄菟郡,合称为汉四郡。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