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连营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夷陵之战的起因,要追溯到赤壁之战以后孙刘联盟的破裂。赤壁之战以前,刘备并没有固定地盘。他先后投靠过公孙瓒、吕布、袁绍和刘表,是个游荡的雄杰。刘备打着刘汉宗室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招牌及个人的才干,在群雄中颇有名气,他们对他都很尊重,但也都不敢重用,怕他得势后,对己不利。刘备原就有勇冠三军、能征善战而又亲如手足的关羽、张飞、赵云为助手。投靠刘表后,在荆州又结识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更加如鱼得水、如虎添翼。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他策划发展的大局,更增强了刘备“复兴汉室”的信心。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战胜了曹军,刘备得以占有以南郡、零陵、武陵为基础的荆州一部分地区。从此,孙刘联盟就出现了裂痕。
从刘备的角度看,刘与孙联盟共同打败曹军,不能一无所得,故当鲁肃向关羽索还三郡时,关羽对鲁肃理直气壮地说:“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戮力破敌,岂得徒劳,无一块土,而足下来欲收地邪!”拒绝归还三郡。鲁肃则反驳说:“不然。始与豫州觐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主上矜愍豫州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民之力,使有所庇荫以济其患;而豫州私独饰情,衍德堕好。今已藉手于西州矣,又欲翦并荆州之土,斯盖凡夫所不忍行,而况整领人物之主乎!”关羽无话可答,而以散会了事。会后由于鲁肃、诸葛瑾以联盟抗曹为重,从中斡旋,双方达成协议,“遂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吴,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汉”。对于这一协议,清代学者赵翼认为“最为平允”,其实这只是双方暂时妥协的结果,特别对吴国来说,并不心甘情愿;而对蜀国来说,也并不想就此罢休,还想继续扩张,这就埋下了吕蒙偷袭荆州、刘备东征孙吴的祸根。
刘备在进入四川后,让关羽镇守荆州是一大失策。从军事角度讲,关羽留镇荆州,对北方的曹魏确实起到了威慑作用,但从吴蜀联盟及协调内部关系角度讲,却有很大的副作用。关羽个性傲慢、心胸狭窄、刚而自矜、目空一切,颇少容人之量。如马超来降,受到重用,关羽心有不平,就写信问诸葛亮:“超人才可谁比?”诸葛亮知道关羽“护前”,故回信说:“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关羽接到信后非常高兴,并把诸葛亮的信拿给宾客们看,以炫耀自己。再如黄忠立功于定军山,刘备欲任命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对刘备说:“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诸葛亮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他对关羽的性格非常了解。后来由于刘备对关羽亲自作了解释,黄忠才得以就任后将军。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决定了夷陵之战(猇亭之战)蜀败吴胜的结果。
曹丕称帝的消息传到蜀汉,一时传说纷纷,说汉献帝已经被曹丕杀了。汉中王刘备还真的为献帝举行了丧礼。大臣们认为既然汉献帝已经死去,刘备是汉家皇室后代,理应接替皇位。公元221年,汉中王正式在成都即皇位,就是汉昭烈帝。因为他统治的地区在蜀(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甘肃一部分),历史上称为蜀汉或者蜀。
刘备对东吴占领荆州,关羽被杀这件事,一直是十分痛心的。他即位之后,第一件要紧的事就是进攻东吴,报仇雪耻。
大将赵云说,篡夺皇位的是曹丕,不是孙权。如果能灭掉曹魏,东吴自然就会屈服,不该放了曹魏去打东吴。
别的大臣劝谏的也不少,但是刘备说什么也听不进去。他把诸葛亮留在成都辅佐太子刘禅,亲自率领大军去征伐东吴。刘备一面准备出兵,一面通知张飞到江州(今四川重庆)会师。还没有等刘备出兵,张飞的部将叛变,杀了张飞投奔东吴。刘备一连丧失两员猛将,力量大大削弱,但他急于报仇,已经没有冷静考虑的余地了。
电视剧《新三国》是根据原著《三国演义》改编而成。讲述了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到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然后被司马懿撺掇政权之后天下归晋的故事。精彩的剧集,获得了首尔国际电视剧亚洲电视剧大奖等等知名奖项。而陆逊,乃是剧中的一个人物,对陆逊的评价,后人见仁见智,褒贬不一。
陆逊十多岁,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拜将,曾经参加过赤壁之战,完全能够独当一面。陆逊是东吴国的著名。在吕蒙袭击关羽的计划中,他可谓是举足轻重。在平定荆州后他更是提出供养和提拔人才的建议,为东吴培养了一批人才。吕蒙死后,陆逊成了东吴方面主要的军事统帅。他在夷陵之战中取得了胜利。之后,他更是长期坐镇在上游,为东吴镇守一方。
陆逊火烧连营,给吕蒙献计,杀了关羽。即可以看出陆逊的才华非常不普通。
新三国中算是陆逊毛遂自荐。不过开始孙权并不相信陆逊,而是以霍乱军心为由将他关了起来,等后面吃了败仗,才请陆逊善后,陆逊从此走上了历史舞台、
陆逊无论是在三国还是《新三国》之中都是评价极高的一个人,作者曾经给列过陆逊传,可以看出陆逊的不平凡,而且有人评价陆逊是张飞关羽的克星。历史当然会有许多不同的声音,要么也不回焦作历史,我们可以确定的是陆逊乃三国一超脱的谋士。高明智慧。 ...查看更多
蜀汉章武元年,刘备为了报吴军夺荆州还有关羽被杀之仇,亲自率领大军攻吴。当时对上的将领正是吴国的陆逊。
火烧连营图
刘备大军兵力强盛,陆逊避其锋芒,坚守不战。双方只能对峙。这一对峙,对刘备军中就是压力。因为蜀军是远征,补给方面不如陆逊来的轻松,而且又不能速战速决,再加上已经入夏,天气十分炎热,蜀军的士气逐渐低迷。
刘备为了士兵的酷热,命令士兵在山林中扎营,林中自然比外面要舒爽,但这一扎营却给陆逊带来了机会。时至夏季,万物都比较枯燥,刘备又在林中扎营,陆逊看准时机,命令士兵一人带一捆茅草,在蜀军营垒边放火边猛攻。
由于扎营的木栅栏和林木都是易燃的物品,火势瞬间就撩了起来,蜀军大乱,被陆逊率领的吴军连破四十多营,可谓是损失惨重。而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也直接导致了夷陵之战蜀败而吴胜的结果。
陆逊火烧连营,这一计策看起来并没有多么高超,可以说如果刘备不给他这个机会,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但是刘备却失算,在夏季竟然敢如林扎营,可谓是将自己的性命交到了陆逊的手中。
不过陆逊之所以最后能用火烧连营的计谋,和他的军事才能分不开,他在刘备带领大军攻到城下的时候,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就双方的兵力、士气等等进行了对比,决定暂时避其锋芒,也消耗了蜀军的战力,最后才能成功。 ...查看更多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决定了猇亭之战蜀败吴胜的结果。
大战坡是猇亭之战,火攻连营七百里的前锋阵地。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登皇位,号照烈帝。登位后,刘备执意孤行,一心要为关羽报仇,统帅20万兵马进攻东吴。开战之初,蜀军顺利攻下吴国巫县,直取秭归。之后,便沿长江两岸,经夷七百余里,安营扎寨40多处,并用树木编成栅栏连起军营形成长蛇阵。刘备布下天罗地网,坐等吴军来攻,誓要灭敌无回。
公元221年岁末,东吴第四任都督——陆逊,一位文质彬彬的书生,带着孙权赐给的宝剑印绶,统帅六郡八十一州、兼荆楚诸路5万兵马,水陆并进,沿江而上,直奔宜都。陆逊在弄清蜀军首、尾兵营、两岸兵力布署后,又在大将徐盛、丁奉的陪同下,骑马察看了荆门山至宜都江南的地形、地物,最后选中距江北蜀军前锋20里,江南蜀军前锋30里,吴军大本营宜都20里的一片岗坡地——大战坡,设为前锋帅府。此地居高临下,能攻能守,便于回旋。同时,长江、清江于此汇合,水陆军更是易于统一指挥。
忍字上面是一把刀刃,可见忍受之难。古代战争中常常由于能够忍之须臾,战场形势就会产生变化,有了克敌制胜之机。唐人宋之问有一句诗:“晨行踏忍草,夜诵得灵花。”忍草是一种草,也是借其意而讲能忍,有忍耐和忍受的工夫才能得奇妙的灵花。
魏文帝曹丕(pi 批)黄初二年(公元 221年)七月,刚刚宣布称帝(史称蜀汉、昭烈帝)的刘备就调集四万大军伐吴,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五溪(武陵境内河流)的蛮夷(湖南少数民族)也派兵参加。
网络配图
吴、蜀之间的荆州问题,是个悬而未决的老问题,赤壁之战周瑜打败了曹操,刘备乘机占有荆州,并以暂借的名义拖延不还。刘备袭取了巴、蜀之后,便由关羽驻守荆州,孙权屡次派人讨要都无结果,拖了十一年。孙权曾想娶关羽之女为媳,联姻互保,荆州的问题也就不了了之了。却被关羽大骂了一通,恼怒之下便趁关羽在北线同曹操的人马作战偷袭了荆州,关羽战败被杀。这是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 年)十月的事。
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关系,按小说《三国演义》的说法,曾有“桃园三结义”的美谈,中国社会上磕头拜把子之风即始于此。但却不见于正史,《三国志》记载刘备初起事时;“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即背后称兄道弟,在众人面前又表现出绝对服从的臣仆关系,揭穿了不过是刘备的一种驭人之术。
从关羽死后的第三年刘备才兴兵报仇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刘备伐吴绝不仅仅是哥们义气兴兵报仇,而是要在三足鼎立的情况下先吃掉小的壮大自己,继而同曹魏争衡,有其政治上的野心。
宋王朝建立于公元960年,开国皇帝赵匡胤,历经九位皇帝至宋钦宗而止。公元1127年京城开封被破,皇帝被俘史称靖康之耻,彻底的葬送了北宋王朝。北宋王朝幅员虽不及汉唐辽阔,但在当时其生产力及富裕水平都属较高水平,尤其宋词更为后代人所津津乐道。那为什么说靖康之耻葬送了北宋王朝呢?
电视剧《新三国》是根据原著《三国演义》改编而成。讲述了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到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然后被司马懿撺掇政权之后天下归晋的故事。精彩的剧集,获得了首尔国际电视剧亚洲电视剧大奖等等知名奖项。而陆逊,乃是剧中的一个人物,对陆逊的评价,后人见仁见智,褒贬不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陆逊十多岁,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拜将,曾经参加过赤壁之战,完全能够独当一面。陆逊是东吴国的著名。在吕蒙袭击关羽的计划中,他可谓是举足轻重。在平定荆州后他更是提出供养和提拔人才的建议,为东吴培养了一批人才。吕蒙死后,陆逊成了东吴方面主要的军事统帅。他在夷陵之战中取得了胜利。之后,他更是长期坐镇在上游,为东吴镇守一方。
陆逊火烧连营,给吕蒙献计,杀了关羽。即可以看出陆逊的才华非常不普通。
新三国中算是陆逊毛遂自荐。不过开始孙权并不相信陆逊,而是以霍乱军心为由将他关了起来,等后面吃了败仗,才请陆逊善后,陆逊从此走上了历史舞台、
陆逊无论是在三国还是《新三国》之中都是评价极高的一个人,作者曾经给列过陆逊传,可以看出陆逊的不平凡,而且有人评价陆逊是张飞关羽的克星。历史当然会有许多不同的声音,要么也不回焦作历史,我们可以确定的是陆逊乃三国一超脱的谋士。高明智慧。 ...查看更多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战役结果刘备大败,蜀汉战力从此大减,很多人对这场战役有一个共同的疑问——这么重要的大规模战争,为什么诸葛亮没参加?
原因一,诸葛亮反对东征,夷陵之战前因关羽被孙吴所杀,历史上孙权趁关羽与曹军在樊城作战之际,派大将吕蒙偷袭荆州南郡治所江陵,当时的江陵守将为南郡太守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刘禅的亲舅舅,关羽北伐曹魏时,他后勤工作出了差错,关羽说了一句“还当治之”,他就很害怕,便投降东吴。使得关羽进不能速下樊城,退不能回荆州,腹背受敌,士卒离散,十二月,关羽率领残兵南返至章乡(今湖北当阳东北),与子关平皆为吴将俘杀。
网络配图
孙权占领荆州六郡,吴、蜀联盟关系破裂。刘备大怒,决意为关羽报仇,而当时蜀汉政初立刚3个月,不管上从战略上还是蜀汉内部,都需要休养生息,当时丞相诸葛亮出于政局考虑及国内实际情况而与朝中大臣劝阻,然而,刘备并未所动,毅然倾全国之力,亲率蜀汉军队七十多万人攻打吴国,为关羽报仇!
忍字上面是一把刀刃,可见忍受之难。古代战争中常常由于能够忍之须臾,战场形势就会产生变化,有了克敌制胜之机。唐人宋之问有一句诗:“晨行踏忍草,夜诵得灵花。”忍草是一种草,也是借其意而讲能忍,有忍耐和忍受的工夫才能得奇妙的灵花。魏文帝曹丕(pi 批)黄初二年(公元 221年)七月,刚刚宣布称帝(史称蜀汉、昭烈帝)的刘备就调集四万大军伐吴,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五溪(武陵境内河流)的蛮夷(湖南少数民族)也派兵参加。
吴、蜀之间的荆州问题,是个悬而未决的老问题,赤壁之战周瑜打败了曹操,刘备乘机占有荆州,并以暂借的名义拖延不还。刘备袭取了巴、蜀之后,便由关羽驻守荆州,孙权屡次派人讨要都无结果,拖了十一年。孙权曾想娶关羽之女为媳,联姻互保,荆州的问题也就不了了之了。却被关羽大骂了一通,恼怒之下便趁关羽在北线同曹操的人马作战偷袭了荆州,关羽战败被杀。这是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 年)十月的事。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关系,按小说《三国演义》的说法,曾有“桃园三结义”的美谈,中国社会上磕头拜把子之风即始于此。但却不见于正史,《三国志》记载刘备初起事时;“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即背后称兄道弟,在众人面前又表现出绝对服从的臣仆关系,揭穿了不过是刘备的一种驭人之术。
从关羽死后的第三年刘备才兴兵报仇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刘备伐吴绝不仅仅是哥们义气兴兵报仇,而是要在三足鼎立的情况下先吃掉小的壮大自己,继而同曹魏争衡,有其政治上的野心。关、张二人各有弱点,“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敬爱君子而不恤小人。”(《三国志·蜀志》)即关羽爱护部下而对士大夫阶级很傲慢,张飞对贵族和有文化的士大夫很尊敬,对底层的人很不好,常常无故鞭笞和杀戮部下。关羽是因为辱慢孙权和同僚最后战败失援被杀。张飞由于虐待部卒,在准备从阆中(今四川省阆中县南)起兵会合刘备时被部下所杀,携带其头投奔孙权。这样刘备自然就把关、张二人的死都归罪于吴,不顾赵云等人的劝阻,率军东征。
孙权派人请求讲和,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也给刘备写了书信,讲明吴、蜀交兵必然给曹魏以可乘之机,双方主要的目标还是应当放在对付曹魏上。刘备一概不听,毅然率兵东进,在巫山 (今四川巫山县北)、秭归(今湖北省秭归县)击败阻击的吴兵。孙权很恐慌,不仅害怕刘备的东进,更怕曹丕乘机派兵南侵。不得已派使向曹魏称臣。曹丕对蜀、吴之战十分关心,一开始就唯恐打不起来。早在三年前曹操活著的时候在荆州之战中,大将曹仁等欲追擒关羽,被曹操制止,特意把关羽留给孙权来杀,以导致吴、蜀不和,打破鼎足三分之势。现在吴、蜀交兵,曹丕自然格外关注。谋士们建议乘机灭吴,曹丕因为孙权先走一步情愿归降,派人向孙权索取很多珍宝,以试真降假降,孙权如数奉献,才暂时缓解了两面受敌的危险,得以专一地对付刘备。
火烧连营
第二年春天刘备从秭归继续东进,将军黄权提出顺流而下,进易退难,请求自己带兵在前,由刘备在后坐镇,以备万一失利便于应付。刘备没有采纳,反而派黄权为镇北将军,统领江北人马夹江东进,同时防备魏兵南来。自己亲率大军捣破吴境,沿巫山、建平(今湖北省巴东县)、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县东)直至猇(xiao 肖)亭(今湖北省宜都县西),深入吴地五六百里,采取步步为营的战略,稳扎稳打,一路连营结垒,建立了数十座大寨,鹿砦(zhai 寨)围绕十分坚固。
孙权在初战失利之后就非常不安,又派陆逊为大都督(三国时为领兵最高将领)带兵五万拦击,在犹亭与刘备相持。陆逊字伯言,是一位年轻的将领,资历较浅,老将徐盛、潘璋和孙氏将领孙桓等都不大听从调度,见陆逊按兵不动,任蜀军深入五六百里也不出击,都怪陆逊胆小,愤恨不平。陆逊只抱定一个主意,不管谁说什么,话多难听,也不动摇。他一方面以极大的耐力忍受内部的压力,另一方面以极大的忍耐来同刘备对熬。
刘备依山结垒,占据要害,而且连营互为声势,也便于粮草运输。以主、客的兵势而论,这样相持,陆逊不能将刘备的客兵熬得粮草断绝,军心自乱。刘备久经战阵,历尽磨难,所以采用连营之计,也就是为了反客为主,以求扎实,不缺粮草。因此众将对陆逊的坚守不战,都莫名其妙。这样一直相持到六月份,刘备忍不住了,派大将吴班率领数千人作出进攻姿态到平地扎营。吴营诸将见蜀军离开险隘,都认为有利可乘,一致要求出兵。陆逊坚执不从,诸将都很火,陆逊说:“刘备是个猾虏,经历的事多,在平原旷野上同他作战还难保不败,如今他占据地势依山结寨,需慢慢找出他们漏洞制他。突然派出吴班驻扎平地,肯定有诈。”众将不信陆逊说:“且观之。”刘备带头八千精兵埋伏在山谷,趴伏隐蔽吃尽苦头,见吴兵不上钩,才从山谷中出来,诸将对陆逊才有些心服。
陆逊按兵不战,情况反映到孙权那里,陆逊向孙权上疏说: “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完也。”(《资治通鉴·卷六十九·魏纪一》)陆逊是很谨慎的,先以坚守,立足于不败,然后再寻找间隙、施行必胜之计。’孙权的本族将领孙桓带著自己本部人马出击,在夷道(湖北省宜都西北)被围,向陆逊求救、陆逊仍然不肯出兵。众将说孙桓是王族,被围受困奈何不救?陆逊说:“孙将军素得众心,夷道城坚粮足,无可忧虑。待击败刘备,其围自解。”陆逊一直同刘备相持了七八个月,见蜀兵日益松懈,才召集诸将商议进攻。诸将说:“攻破刘备应在当初,如今各处要害皆已被其固守,已成难攻之势,击之必然无利。”陆逊说:“其军始集思虑精专,不可以干犯。今旷日持久,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擒此寇虏正在今日。”
于是派兵猛攻蜀军的一座营盘,损折了很多人马,失利而还。诸将都埋怨道:“这是让兵士白白去送死!”陆逊这时已有了攻破蜀军的计谋,第一次佯攻不过是试探蜀兵的战斗能力,明知必败而攻之,是让刘备和蜀兵产生轻敌思想。第二天他下令军士每人各持茅草扎成的火炬一支,预备引火之物,接近敌营即将营栅及鹿砦点燃。此时正值旱季,尘阳似火,栅砦沾火即著,蜀营顿时烈焰腾腾。一处得手,吴军全部出动,蜀营各寨连番起火。刘备扎的又是连营,为求坚固和有险可守都在山林险要之处,前营失火后营也势必接连被烧,山林同时起火。所以这一场大火不仅烧毁了七百里连营,森林被焚毁的面积更足以造成一场旷古浩劫。刘备部下的将士死伤殆尽,尸骸塞江而下,仅带得少数随从逃回白帝城(今四川省奉节县东),从此无颜回成都,愧悔交加,两年后病死于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说起三国其实大家都特别关注刘关张三个人,要说起这三个人的兄弟感情简直比亲生的几个兄弟都亲啊。说起刘备这火烧连营的起因也是因为关羽和张飞被宰了,刘备把一切的原因都怪东吴。其实最早真就是因为东吴害死了关羽。因为关羽一个人的死引起了很多人的牺牲。
首先说张飞,张飞死的原因虽说是鞭子抽士兵引起了士兵的报复,但是起因是什么?起因是因为张飞让人家做白衣白甲,做白衣白甲的起因也是因为刘备要去打东吴,张飞确实也是要去报仇不是吗?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黄忠,黄忠也是在兴兵伐吴的时候牺牲的,要是刘备真的听了诸葛亮的话这些厉害的老将也不会死。最后火烧连营把自己那么多年积攒的兵马不说都烧死了,也没剩几个。
但是说起了火烧连营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因为刘备太傲了,刘备去讨伐东吴的时候没有带诸葛亮,因为诸葛亮一直在劝阻刘备不能去讨伐东吴。当时张飞也是在一边煽风点火,张飞一直在告诉刘备:诸葛亮不让去讨伐东吴的原因不是因为怕你失败,反而是怕你成功。刘备当时很疑惑,不可能吧,诸葛丞相辅佐了我们创建了基业。当时张飞说:辅佐是辅佐,咱们要是把东吴灭了,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怎么办?诸葛亮就是因为诸葛瑾才不让我们去讨伐的,我们出兵不能带诸葛亮去。当时刘备心思心思也有道理。
说起刘备当时确实是太傲了真的不假,当时劝阻他不能去讨伐东吴的人他都是要斩首,但是诸葛亮和赵云也劝阻了刘备。刘备是拿诸葛亮没办法,所以让诸葛亮留守两川,让赵云监督粮草。其实说白了,刘备就是没有重用这两个关键的人。要说谁最会用兵那肯定是诸葛亮,要说谁最厉害当然是人家赵云了。但是刘备都没带。
另外说兴兵伐吴的时候刘备几乎都是自己说的算,不管谁的意见都是不听。认为自己领兵打仗这么多年了怎么可能不如东吴的一个小书生?当时刘备即使率领了好几十万大军也是注定失败。最后让陆逊火烧连营的计策成功了。其实刘备要是真的让诸葛亮跟着去出征也许真的就没什么事了。诸葛亮不可能眼看着刘备犯错不吭声吧?
说起火烧连营的真正原因,您怎么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三国演义:他是东吴第一将,曾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却被孙权逼死!
简单聊聊东吴,说到东吴就不得不说一个人——陆逊。
出身名门
陆逊的原名叫做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逊出身于江东大族。陆逊的祖父、父亲都在江东为官,叔父陆绩还是大儒,只不过跛脚,32岁就去世了。建安八年,陆逊21岁时,入孙权幕府,长期从事内政工作,仅有讨伐山越的带兵经历。东吴由于特殊环境,大多数武将都曾打过山越,陆逊初露头角的战绩并不骄傲。直到他助吕蒙谋取荆州,才算登上了三国大战的历史舞台。作为书生出道的陆逊,以参谋身份,协助主帅为东吴立下一大战功,要知道当时的他才只有36岁。
火烧连营
真正让陆逊成名的火烧连营击败刘备的一战,在蜀汉的章武元年,刘备为了报吴军夺荆州还有关羽被杀之仇,亲自率领大军攻吴。当时对上的将领正是吴国的陆逊。刘备大军兵力强盛,陆逊避其锋芒,坚守不战。双方只能对峙。这一对峙,对刘备军中就是压力。因为蜀军是远征,补给方面不如陆逊来的轻松,而且又不能速战速决,再加上已经入夏,天气十分炎热,蜀军的士气逐渐低迷。刘备为了士兵的酷热,命令士兵在山林中扎营,林中自然比外面要舒爽,但是没想到就是这一个命令,害死了刘备的几万大军。
由于但是当时正是夏天,万物都比较枯燥,刘备又在林中扎营,陆逊看准时机,命令士兵一人带一捆茅草,在蜀军营垒边放火边猛攻。由于扎营的木栅栏和林木都是易燃的物品,火势瞬间就撩了起来,蜀军大乱,被陆逊率领的吴军连破四十多营,可谓是损失惨重。而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也直接令蜀国元气打伤!
功成却难身退
让人感到惋惜的是,就是这样一个杀得“枭雄”刘备丢盔弃甲的陆逊,244年,陆逊又兼任丞相一职,丞相是吴国的最高文职,陆逊达到了他个人事业的巅峰。从此以后,陆逊走上了下坡路,他失去了孙权的信任,第二年,陆逊就在“压力”的逼迫下,郁郁而死,时年63岁。至于孙权与陆逊闹翻的原因,目前比较公认的是,当时太子和鲁王的明争暗斗,最终导致吴国的大臣分化为对立的两派,或拥太子,或拥鲁王,于是今天这个上疏,明天那个进谏,一时间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家勾心斗角,阴谋在暗中酝酿额,而陆逊是彻头彻尾支持太子的人,参与了不少斗争,这是孙权无法忍受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历史上的夷陵之战参战人数并没有这么多人,蜀军并非七十万人,而是约五万。吴军也不是二十万人差不多也是五万人。最后刘备才带着残兵败将突围,几乎全军覆没,阵亡数万人,《傅子》更是记载吴军消灭蜀汉军八万余,刘备仅以身免 。
战争结果是东吴守住了荆州,而蜀汉受到重创,元气大伤。此战两国实力都受到很大影响,不过为双方日后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基础。
战役中失利的蜀汉昭烈帝刘备向西败逃,但是到了益州东部的永安便不再西进。孙权方面虽然获胜,但是听到刘备驻扎在离边境如此之近的地方仍然感到畏惧,遣使议和。因长期征战和兵败而心力交瘁的刘备同意停战,次年四月逝世,蜀汉军政大权全部托付于丞相诸葛亮,诸葛亮立即遣使与东吴恢复同盟,共同对抗曹魏。
夷陵之败让新建的蜀汉政权受到沉重的打击,不仅损失大量士兵与物资,还有多名将领阵亡。而隔年君主刘备的死亡更让这个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国家摇摇欲坠,国内叛乱四起。丞相诸葛亮花了约5年的时间才能重建军队与弥平这些叛乱,并让国力提升到可以对外出兵的地步。
这场战役之后近四十年的时间内,三国互相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吴蜀重修于好的联盟再也没有发生动摇,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夷陵之战也因此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
扩展资料:
一、胜败原因
在夷陵之战中,陆逊善于正确分析军情,大胆后退诱敌,集中兵力,后发制人,击其疲惫,巧用火攻,终于以五万吴军一举击败气势汹汹的蜀军,创造了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成功战例,体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表明他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
至于刘备的失败,也不是偶然的。他“以怒兴师”,恃强冒进,犯了兵家之大忌。在具体作战指导上,他又不察地利,将军队带入难以展开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之中;同时在吴军的顽强抵御面前,又不知道及时改变作战部署,而采取了错误的无重点处处结营的办法,终于陷入被动,导致悲惨的失败,自食“覆军杀将”的恶果,令人不胜感慨。
二、演义描写
此战虽然是吴国获胜,但由于小说《三国演义》主要是描写蜀汉,所以很多部分为偏袒蜀汉而作出改写,如下:
1、甘宁与黄忠早在夷陵之战前病死,甘宁非为蛮将沙摩柯所射杀,黄忠也并非因逞强出击而中潘璋的埋伏阵亡 。
2、朱然与潘璋等数位知名的吴国将领实在夷陵之战中立下战功,演义中则被写成战死于此战。亦因此造成之后东吴对曹魏的江陵之战没有撰写。
3、傅士仁与糜芳投降东吴后并未逃回蜀汉,也未杀马忠,然而在演义中被描写两人见情况不对劲便杀死马忠逃回蜀汉,遭刘备处刑。范疆与张达同理。
4、陆逊退兵是认为曹魏会趁隙攻击而退兵,并非演义中的遭迷宫八阵图所困无法追击。
5、蜀军并非七十万人,而是约五万。吴军非二十万人(累加),而是五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关于诸葛亮,无论是在《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之中,后人都对其一生的事迹有着极崇高的评价,而诗圣杜甫在评价诸葛亮时,还写下过这样的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前一句的意思大家想必都很明白,不过对于后一句中的“八阵图”,了解的人就几乎寥寥无几了。那么,八阵图到底是怎么回事?它是如何成为诸葛亮的成名绝技的呢?它又是如何被使用的呢?很显然,这些问题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弄清楚的。
我们先看看《三国演义》第84回的描述:蜀汉章武元年(221),东吴袭取荆州杀了关羽,刘备亲率大军复仇,不料因为指挥失误,被吴军火烧连营700里,刘备败逃白帝城,蜀军主力只剩下诸葛亮手中的2万士兵,对此东吴大将陆逊乘胜追击。这日到了夔(音奎)关,陆逊只看到江边只有乱石八九十堆,于是他找来当地百姓询问,才知道这些乱石是诸葛亮再次排成的大阵,他听了觉得十分可笑,就带着大军闯入了石阵之中查看。
然而就在陆逊想要破解这座阵法的时候,忽然间,在八阵图之中狂风大作,一瞬时飞沙走石,遮天盖地,不知道有多少蜀军在周围呐喊,陆逊大为惊慌,仓皇逃窜说道:“我竟然中了诸葛亮的计谋!”。后来,多亏孔明的老丈人黄承彦老人给陆逊指点迷津,陆逊才脱离了险境,于是他当即下令百万雄兵班师回朝,从此不敢再犯蜀国疆界。
对此专家推测,八阵图是我国最古老的作战阵法 ——“丘井之法”的延伸与发展。而在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在“丘井之法”基础上创造出了初始的八阵之法,在西汉时,八阵已是一种常用的军事术语。由此看来,这种阵法并不神秘,而诸葛亮既然是军事理论家,他一定对该阵法做过深入的研究,从而加以补充改进,这才有了“八阵图”的伟大成果。
那么,这种阵法究竟是怎样运行的呢?原来,八阵图可以随机组成任何一种战斗队形。使用时,将部队配置成8个方向,每个方向又配置成8个小方阵,形成流动变幻的64个作战单位。作战时,按照中军的预先布置,各小方阵都有明确的任务,敌人变动,随之变动,而且每队的数量都不不同,或几十人,或上百人,可以随机组合,真是机动灵活,变化无穷,可谓中国古代冷兵器阵法之极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