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途:路,道路。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到引导作用。

  桂陵之战,魏国虽然打了败仗,但是实力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削弱,仍旧保持着霸主的地位。在那次战役以后的第二年,它联合韩国,打败了齐国赵国也被迫同魏国结盟讲和,收回了邯郸。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里,魏国在军事上不断获得胜利,国力更加强大了。公元前341年,魏国又对韩国发动了进攻。

  韩国在魏国西南,国土包括今山西省东南部和河南省中部一带,是七国中比较弱的一个。那年春天,庞带领军队,向韩国进攻。韩国抵挡不住强大的魏军,就派出使臣,到齐国去请求救兵。齐王召集群臣,商议要不要出兵援助韩国。相国邹忌认为魏、韩两国互相火并,不管谁打胜了,实力都要受到损伤。

blob.png

  这样,对齐国是有利的。因此,他主张拒绝韩国的请求,不出兵相救。田忌不同意邹忌的意见,主张赶快出兵救韩。他说:“如果不及早出兵,万一韩国抵抗不住,就有向魏国降的危险。这对齐国是不利的。”孙膑虽然也主张攻魏救韩,但不赞成立刻出兵。他说:现在韩、魏两国正在交锋,谁胜谁败,还说不定。

blob.png

  如果现在就出兵援救韩国,实际上等于让我们代韩国承担抵抗魏军的重担。这样,不但会使我们自己的实力受到损失,而且也不见得有把握打败魏军。”接着,孙膑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说:“我认为应当接受韩国的请求,答应派兵去援助他们,但是不必立刻出兵。韩国知道我们将要出兵相救,必定死抗击魏军。

blob.png

  魏军受到韩军的坚强抵抗,实力一定会大大消耗。到那时候,我们再发兵进攻魏军,岂不是轻而易举,稳打胜仗吗?”齐威王听了孙膑的一番话,连连称赞说:“好计!好计!”于是,他召见韩国的使臣,表示齐国决定出兵援助韩国,希望韩国在援军开到以前,能够坚持下去。韩国得到齐国将要出兵相助的消息,军心非常振奋。

blob.png

  韩军向魏军接连发动了五次猛烈的反攻,虽然没有能够打退魏军,但是也使魏军受到相当大的损失。经过一段时间的苦战,韩国实在不能支持下去了,再一次派出臣催齐国赶快出兵。齐威王看到时机已经成熟,就任命田忌为主将,田要为副将,孙膑为军师,统率大军前去救援。田忌这次出兵,根据孙膑的建议,仍旧采取“围魏救赵”的计策。

  不直接去解韩国的围困,而是把进攻的矛头指向魏国的国都大梁。在魏国的边境上,齐军只受到一些轻微的抵抗,就顺利地攻入了魏境。庞涓得到齐军进攻大梁的消息,立刻命令魏军从韩国撤围回国。同时,魏惠王也派太子申率领留在国内的军队,前去迎敌,打算同庞滑回援的军队会合,夹攻齐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在战国时代,爆发了第一次的中原大战,首先是在经过了商鞅的变法以后的秦军,攻打了魏国韩国的两座城池,在双方都在僵持阶段时候,赵国也开始有所动作了,也开始攻打了魏国的附属国卫国,后来在魏王的带领下,派出了庞涓率领着大军的部队对赵国的首都邯郸发起了进攻,赵王这个时候就向齐国楚国发起了增援,后来楚国的军队就派兵对魏国增加了压力,也在这个时候,齐国的朝廷上下也开始都在讨论到底去不去救赵国?

blob.png

  齐国的丞相就说不去救,当时在丞相看看来,魏国的实力太过去强大,还是不要惹到这个国家为好,如果去救了赵国,那么就肯定是让田忌带军出击了,当时这个田忌是和丞相,在政界中最大的对手,对于丞相和将军来说,自古以来都是不合的,大家相信蔺相如廉颇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blob.png

  这时有一位大臣说话了,说到要发兵来去帮助赵国,这样我们还可以像秦国和楚国那样,趁机的夺取一点魏国的底盘来,也阻止了魏国对赵国发起的全部的进攻,双方都在对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了。

  后来的时候,齐王也认为这个里面有利可图,这个时候也有必要的来帮助赵国一次,如果让魏国吞灭了赵国,那么在齐国的西方也会出现一个超级的大国,那么很有可能的就是魏国下一个要攻打的国家就是齐国了。齐王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让就让魏国的联军部队宋国和卫国背叛赵国,然后让军队联合去攻打魏国的首都。

blob.png

  就在这个时候,赵国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危机了,为魏国的将领庞涓攻打邯郸已经整整的有一年的时间了,这个时候邯郸的防御已经开抵挡不住了,赵国派出了请求支援的需求,可是迟迟的都没有人来支援。

blob.png

  齐国这个准备发起进攻的时候,想起来了赵国邯郸城下面的是庞涓,一般的将领说不定好斗不过他,这个时候就让他的师弟孙膑过去吧。这个时候孙膑的军事的才能已经成熟了,他也有何庞涓一战的实力了,孙膑采用的主要的方法就是让军队向魏国的首都发起进攻,然后切断他的主要的交通要道,来攻打他防守薄弱的地方,魏军就一会把丢下赵国,来全军地回来救援的,这样我们就可以以逸待劳的,不但解除了赵国的困境,还是抓住了敌军的要害。

blob.png

  就是这一行动的执行之下,果然就让庞涓的全部军队班师回朝了,这个魏军的部队经过了长时间的战斗,早就疲惫不堪了,这个时候就掉入了孙膑的陷阱里面,打败了魏军还让他们损失惨重。就是这样的计划,让赵国的困境也被解除了,庞涓的和他全部的军队,也走上了末路,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最经典的战役之一围魏救赵,千古兵家都说好的一场对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截击战,孙膑在大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的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blob.png

  公元前445年,魏国经过变法,率先强大起来。在军事上,魏王加强军备,提高战斗力,使得魏国一下子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魏国的附属国卫国,迫使卫国依附赵国。魏国得知后,马上派大将庞涓率领8万大军攻打赵国。

blob.png

  赵国这时候还很弱小,于是马上向自己的同盟国齐国求救。

  齐国自西周以来一直是大国,也想扩张自己的领土,同时赵国又是自己的盟友,不能见死不救。

  于是齐王接受了段干朋的一石三鸟之计,决定兵分两路,一路进攻襄陵,牵制魏军;一路由田忌,孙膑带领,救援赵国。

  田忌本来想直接率兵赶赴邯郸,救援赵国。

  但孙膑却认为,魏国现在精锐尽出,首都大梁肯定兵力不足,如果直接攻打大梁,魏军肯定会从赵国撤兵。

  这一招“围魏救赵”的战法立刻被田忌采纳了。

  魏国本来已经攻下了邯郸,但是突然听闻首都大梁被齐军包围,魏军立马回去救援,由于轻敌,庞涓放弃了辎重,带人快马加鞭返回。

  孙膑预料魏军肯定会经过桂陵,于是提前派出主力部队在那里设伏。

  最终,魏军果然被齐军伏击成功,伤亡过半。魏国持续一年多的灭赵之战后来也功亏一篑。

  这次战争,历史称为“桂陵之战”,也就是后人在兵法三十六计里看到的“围魏救赵”。

blob.png

  桂陵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战例,被历代军事将领所欣赏,即使是几千年后的现在,仍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很大的参考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郑文公做郑国国君的时候,晋国的公子重耳在郑国流亡。郑文公对待他很无礼。郑文公的弟弟权能劝告他说:“重耳是贤能的人,并且和我们同姓,如今遭受苦难来到我们国家,您不能对他无礼。假如您不能对他以礼相待,那就尽快杀了他。如果不杀他的话,等有一天他回到普国做国君,郑国就有无穷的祸患了。”郑文公没有听从权备的意见。

blob.png

  郑文公有一个名叫燕姑的姬妾,一次梦到神灵送给她株兰草说:“这草是你的儿子,它有浓烈的香气,你以后的儿子也会一样有这样的香气。”这个姬妾把梦讲给郑文公,郑文公就和她同房。后来,燕姑果然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公子兰。郑文公本来有五个儿子都因为犯了罪死了。公子兰逃到晋国,他对晋文公很恭敬,晋文公十分喜欢他。因为流亡时郑文公对晋文公时常羞辱,晋文公便联合秦穆公攻打郑国。晋军包围了郑国的国都,当时,公子兰随晋文公出征,也在军中。他暗中活动,希望能够回到郑国做太子。

blob.png

  晋文公流亡郑国时,叔詹曾经建议郑文公把他杀死。这晋文公前来就是想抓住叔詹,并把他杀死以解心头之恨。郑文公知道后很恐惧,不敢告诉叔詹。叔詹知道后,对郑文公说:“我曾经对您说过,不杀死重耳的话,他就会成为我国的忧患。现在晋国因为我而包围郑国的都城,如果我死了就能免除郑国的灾难的话,我就愿意去死。”说完他就自杀了。晋文公说:“我要再见一次郑文公,把他侮辱一番后才肯离开这里。”郑国人很担心,派人私下劝秦穆公说:“打败了郑国对晋国有好处,对秦国没什么利益。”泰国听到后撤军了。晋文公派使者到郑国,要求送子兰回郑国做太子,郑国答应,晋军这才撤离郑国。

  郑文公去世以后,公子兰即位,这就是郑穆公。郑穆公亲近晋国,曾经帮助晋国打败了秦国。 郑程公去世后,他的儿子公子夷即位,这就是郑灵公。郑灵公元年,楚国献给他一只龟。正好子家、子公将要朝拜郑员公,子公的手指颤抖了一下,对子家说:我的手指只要一动就一定能吃到各种珍异的食物。”两个人入宫后,看到郑灵公正在食用龟汤,子公笑着说:“真的是这样啊!

  郑灵公问他为什么笑。子公告诉了员公,可郑员公偏偏不给他汤喝。子公非常生气,用手指蘸了下汤尝了尝就出宫了。郑灵公也非常生气, 谁备杀死子公。子公与子家抢先动手,杀死了郑灵公。郑国百姓拥立灵公的弟弟公子坚即位,这就是郑襄公。

blob.png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因为郑国和晋国结盟,亲自率领楚军讨伐郑国,包围郑国都城长达3个月之久,郑国坚持不住,只好献出国都,投降了楚国。郑襄公赤裸着上身,手牵着一只羊迎接楚庄王说:“我不能在您的边上侍奉您,使您一怒之 下攻占郑国,这些都是我的罪过。我不敢不遵守您的命令。即使您把我流放到江南地区,把郑国土地赏赐给诸侯,我也会听从的。但是如果您没有忘记周宜王、郑桓公,不忍心让他们绝后,您就让我继续在这里侍奉您,这就是我的心愿。”楚庄王把军队撤出了郑国都城。

blob.png

  楚国大臣们质问楚庄王为什么要放弃郑国。庄王回答说:“我们讨伐郑国就是因为他的国君不驯服,现在他对楚国已经很恭顺了,我们还能怎样要求他呢?”楚军撤出了郑国。晋文公听说楚国打算攻击郑国,于是派军队前去救援。晋国军队到了黄河时,楚军就撤退了。晋国军队渡过黄河追击楚军,楚庄王听说后,转过身来攻击晋军。郑国为了讨好楚国,反而帮助楚国攻打晋国,在黄河沿岸把晋军打得大败。过后,晋国因为郑国亲近楚国又来攻打郑国,郑国无奈,又去与晋国结盟。郑国就是这样不停地在两国之间周旋。所以说,郑国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喜欢“朝秦暮楚”小国之一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大义灭亲,读音dà yì miè qī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简介解释

  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近义词】:大公无私、不徇私情、铁面无私

  【反义词】:徇情枉法、徇私舞弊、认贼作父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指维护正义。

  【示例】:这是一条汉子,~,死活只有一个党。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四

  姚雪垠《李自成》:“治军如治国,宁可~,不可因私废法。”

  出处

  【出处1】

  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子从弑君之贼,国之大逆,不可不除。故曰大义灭亲。下文有节略:

  左传隐公三年(公元前七二零年),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诗.卫风.硕人)。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诗.邶风.击鼓.怨州吁也),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碏(卫大夫也,石厚之父也。石碏,汉丞相石奋之先祖)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

  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恨也),憾而能眕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致仕退休)。

  左传鲁隐公四年(公元前七一九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公与宋公为会,将寻宿之盟。未及期,卫人来告乱。夏,公及宋公遇于清。宋殇公之即位也,公子冯出奔郑,郑人欲纳之。

  及卫州吁立,将脩先君之怨於郑,而求宠於诸侯,以和其民,使告於宋曰:君若伐郑,以除君害,君为主,敝邑以赋,与陈蔡从。则卫国之愿也。宋人许之。於是陈蔡方睦於卫,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围其东门,五日而还。

blob.png

  公问於众仲曰:卫州吁其成乎?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於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於石子(石碏卫大夫),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於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涖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涖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涖杀石厚于陈。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左传·石碏大义灭亲》: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为妻,名叫庄姜。庄姜长得很美,但没有生孩子,卫国人给她作了一首诗叫《硕人》。后来卫庄公又娶了一个陈国女子,名叫厉妫。厉妫生下孝伯,孝伯早死。厉仍随嫁的妹妹戴妫生了卫桓公。庄姜把柜公当作自己的儿子对待。

  公子州吁是庄公宠妾的儿子,受到庄公宠爱,喜好武事,庄 公子加禁止。庄姜则讨厌州吁。大夫石碏劝庄公说:“我听说疼爱孩子应当用正道去教导他,不能使他走上邪路。

  骄横、奢侈、淫 乱、放纵是导致邪恶的原因。这四种恶习的产生,是给他的宠爱和俸禄过了头。如果想立州吁为太子,就确定下来;如果定不下来,就会酿成祸乱。受宠而不骄横,骄横而能安于下位,地位在下而不怨恨,怨恨而能克制的人,是很少的。况且低妨害高贵, 年轻欺凌年长,疏远离间亲近,新人离间旧人,弱小压迫强大,淫乱破坏道义,这是六件背离发的事。

  国君仁义,臣下恭行,为父慈爱,为子孝顺,为兄爱护,为弟恭敬,这是六件顺理的事。背离顺理的事而效法违理的事,这就是很快会招致祸害的原因。作为统治民众的君主,应当尽力除掉祸害,而现在却加速祸害的到来,这大概是不行的吧?”卫庄公不听劝告。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州吁交往,石碏禁止,但禁止不住。到卫桓公当国君时,石碏就告老退休了。

  鲁隐公四年的春天,卫国的州吁杀了卫桓公,自己当上了国君。

  州吁无法安定卫国的民心,于是石厚便向石碏请教安定君位 的方法。石碏说“能朝见周天子,君位就能安定了。”石厚问; “怎么才能朝见周天子呢?”石能答道“陈桓公现在正受周天子宠信,陈国和卫国的关系又和睦,如果去朝见陈桓公,求他向周天子请命,就一定能办到。”

  石厚跟随州吁去到陈国。石碏派人告诉陈国说;“卫国地方狭小,我年纪老迈,没有什么作为了。来的那两个人正是杀害我们国君的凶手,敢请趁机设法处置他们。”陈国人将州吁和石厚抓住,并到卫国请人来处置。这年九月,卫国派遣右宰丑前去,在濮地杀了州吁。石碏又派自己的家臣懦羊肩前去,在陈国杀了石厚。

  君子说;“石碏真是一位纯粹正直的巨子。他痛恨州吁,把石厚也一起杀了。‘大义灭亲’,大概就是说的这种事情吧!”

  【出处2】周公圣人,诛兄放弟,大义灭亲。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五》:客有见周公者。应之於门,曰:何以道旦也(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父)?客曰:在外即言外,在内即言内。入乎?将毋?周公曰:请入。客曰:立即言义,坐即言仁。坐乎?将毋?周公曰:请坐。客曰:疾言则翕翕,徐言则不闻。言乎?将毋?周公唯唯,旦也逾(喻也)。 明日兴师而诛管蔡(管叔鲜,周公之兄;蔡叔度,周公之弟)。故客善以不言之说(音税),周公善听不言之说。若周公,可谓能听微言矣。故君子之告人也微,其救人之急也婉。诗曰:岂敢惮行,畏不能趋。

  典故

  春秋前期,朝歌(今淇县城)为卫国都。

  石碏,春秋时卫国大夫。卫庄公有三个子,大姬完、次姬晋、三州吁。州吁最受庄公宠爱,养成残忍暴戾的性格,无恶不作,成为朝歌大害。

  当时,老臣石碏,为人耿直,体恤百姓疾苦。他几次劝庄公管教

  大义灭亲

  约束州吁,但庄公不听,州吁作恶日甚,且享受过程。

  碏子石厚,常与州吁并车出猎,为非作歹。石碏大怒,用鞭子抽打他五十下,锁入房内。石厚越窗逃出,住州吁府内。不回家,仍天天跟着州吁胡作非为,祸害百姓。

  庄公死后,姬完继位,称卫桓公,石碏见他生性懦弱无为,告老还乡,不参朝政。此时,州吁更加横行霸道

  公元前719年,州吁听计石厚,害桓公夺位。州吁、石厚为制服国人,立威邻国,就贿赂鲁、陈、蔡、宋待国,大征青壮年去打郑国,弄得劳民伤财。当时,朝歌有民谣云:“一雄毙,一雄尖,歌舞变刀兵,何时见太平?”

  州吁见百姓不拥戴自己,甚忧。石厚又让州吁去请其父石碏出来共掌国政。州吁派大臣带白壁一双、白粟五百钟去请。石碏拒收礼品,推说病重回绝,石厚亲自回家请。

  石碏早想除掉祸根,为国为民除害。他趁石厚请他参政,假意献计说,新主即位,能见周王,得到周王赐封,国人才肯服贴。陈国国君忠顺周王,周王很赏识他,你应该和新主一同去陈国,请陈桓公朝周王说情,周王便会见之。石厚十分高兴,便备厚礼赴陈,求陈向周王通融。

  见此,石碏割破手指,写下血书,派人事先送到陈国。血书写道:“我们卫国民不聊生,固是州吁所为,但我逆子石厚助纣为虐,罪恶深重。二逆不诛,百姓难活。我年老体衰,力不从心。现二贼已驱车前往贵国,实老夫之谋。望贵国将二贼处死,此乃卫国之大幸!”

  陈国大夫子针,与石碏有深交,见血书,奏陈桓公,桓公命将州吁、石厚抓住,正要斩首,群臣奏:“石厚为石碏亲子,应慎重行事,请卫国自己来问罪”。

  石碏知二贼被捉,急派人去邢国接姬晋(州吁之兄)就位(即卫宣公),又请大臣议事。众臣皆曰:“州吁首恶应杀,石厚从犯可免。”石碏正色道:“州吁罪,皆我不肖子酿成,从轻发落他,难道使我徇私情,抛大义吗?”从默然,石碏家臣羊肩说:“国老不必怒,我即赴陈办理此事”。

  羊肩到陈杀石厚,石厚说:“我是该杀。请将我囚回卫国,见父后再死。”羊肩说:“我奉你父命诛逆子,想见你父,我把你的头带回去见吧!”遂诛之。

  石碏为国大义灭亲之事,史学家左丘明记之,卫民传颂至今。 石碏的这种做法得到后人的赞许,后来人们称这种行为是 “ 大义灭亲 ”。

  相关人物

  石碏,男,春秋时卫国人。卫庄公有嬖妾所生子州吁,有宠而好武,庄公弗禁。

  陈桓公(前754年─前707年),妫姓,名鲍,为春秋诸侯国陈国君主之一

  石厚(?-前719),春秋时卫国人,大夫石碏(音同“却”)之子。

  法律规定

  刑诉法二次修改 取消“大义灭亲”

  对于证人作证方面较大的突破,是拟规定除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外,一般案件中近亲属有拒绝作证的权利。但近亲属仅限父母、子女和配偶。

  如果此条得以通过,长期以来在我国大力提倡的“大义灭亲”司法政策将被颠覆,这与世界部分国家的法律理念相契合。

  此前曾有案例:弟弟为了筹集哥哥上大学的费用而偷窃了室友4万元。在警方的动员下,哥哥将弟弟骗出,埋伏的警察将弟弟抓获。哥哥的大义灭亲之举受到了社会的强烈谴责。

  “大义灭亲的立法理念”,于保蔽罪相互制约,中国“亲亲相隐”与祸灭九族是相辅相成的。

  “某些情况下近亲属可以拒绝作证,威震违法行为的是:按包蔽罪论处!这是一种体现‘以人为本’精神的规定。”陈光中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说起比较忠诚的动物,大家都会想到狗,但是马也是一个忠诚的动物,它为人民的生产劳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在古代扮演了交通工具这一身份。之所以可以成为交通工具,是因为马有认路的功能,老马识途想必大家都听说过。

blob.png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可是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却不信这一套,北边有个山戎族出兵侵犯燕国,抢夺粮食和财物,还杀害了燕国的百姓。燕国派兵抵抗,却打了几个败仗,于是燕国派使者向齐桓公求救。齐桓公向管仲征询意见,管仲说山戎是中原的隐患,应该出兵征服它。不久之后,齐桓公就亲自率领大军到了燕国。可是此时的山戎已经抢了一些财宝和一些百姓逃走了,可是管仲却说山戎虽然逃走了,但以后还会来侵扰,还不如一追到底,彻底打败他们,才能保障北方的安定。

blob.png

  齐桓公就决定向北追击。可是他们对那里的地形不熟悉,必须得有人带路,而在此时燕国的国君燕庄王对齐桓公说,附近有个国家叫无终国,他们对这一片地方比较熟,就可以请他们给带路。于是齐桓公立刻派人带着礼物去无终国去求助,无终国终于答应齐桓公的请求,并且还派了一支军队来支援齐桓公。山戎的首领密卢听说齐国,燕国和无终三国联合讨伐,吓得逃到孤竹国去了。齐桓公打败了山戎,那里的百姓和士兵,都归顺了齐国。齐桓公和管仲决定继续追击攻打孤竹国,捉拿密卢。

blob.png

  大军追到孤竹国附近,就与山戎的首领密卢还有孤竹国的大将黄花率领的军队相遇了。没过多久,孤竹国的军队就被打败了,于是黄花就想出了一条计谋,他就把密卢杀了,捧着密卢的脑袋去见齐桓公。黄花假装归顺齐桓公,他说他们的大王亲自到沙漠去讨救兵了,他愿意归顺齐国,请让他带你们去追击大王。

blob.png

  齐桓公见黄花献上了密卢的脑袋,就信以为真了,于是就答应让黄花带路向北追击。第二天黄花在前边带路,把齐桓公的人马引到了一个叫迷谷的地方,这时太阳已经下山了,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就分不清东南西北了。齐桓公想找黄花问一个究竟,可是黄花早已经不见了踪影,齐桓公才发现的中了黄花的诡计。好不容易等到天亮,只见茫茫无垠的沙漠,怎么也找不到出去的道路,大家都焦急万分。足智多谋的管仲想出一个主意,他对齐桓公说,马也许能认得路,不如挑几匹当地的老马,让他们在前面走,也许能走出这个地方。齐桓公同意试一试,他们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大队的人马,就跟在后头这几匹老马果然带领着他们走出了迷谷。老马识途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blob.png

  齐桓公走出迷谷后率兵打败了孤竹国,孤竹国的大王和黄花也被杀死了。齐桓公对燕庄公说,山戎和孤竹国都被打败了,这一带五百多里的土地都送给燕国,北部边疆十分重要,让燕王好好守着,别让边民再来侵犯,燕国靠齐桓公打败了山戎的侵扰,还增加了五百多里的土地。燕庄王打心眼儿里高兴。从那之后,齐桓公在诸侯中的威望就更高了。

blob.png

  此外,管仲和鲍叔牙也在历史上比较出名,鲍叔牙小时候就与管仲认识了,尽管鲍叔牙被管仲欺负,但鲍叔牙还是没有怨言,一起与管仲做生意,鲍叔牙知道管仲家境不太好,就把大多数挣到的钱都分给了管仲,等到管仲做官打仗直白回来之后,别人都说管仲临阵脱逃,但是只有鲍叔牙相信他,鲍叔牙还举荐了管仲做官,并甘愿做他的下属。鲍叔牙能认识到管仲的才能,慧眼识珠,胸怀宽大,还不拘小节,愿意做管仲的下属。所以管仲的成功离不开鲍叔牙的知遇之恩,管仲在齐国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做了齐国的宰相,在齐国发展农业,整顿内政,很快齐国就强大了起来。这当然离不开鲍叔牙的识人之才和管仲自身的才能。管仲如此机智聪明,使得齐国威望增大了,于是在春秋时期成为了第一个霸主。管仲因祸得福,转失败为成功,使得齐国大大国力增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春秋时代是个非常战乱的时代,周朝后期,诸侯国纷纷崛起,周天子的权威也在这种狼烟四起的环境下不断的衰落,诸侯的崛起,成为整个周王朝乃至整个春秋史上的天下不太平的根源,这其中,还发生过很多很有意思的小故事,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老马识途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个很有名的齐国国君,叫做齐桓公。齐桓公是位很英明睿智的君主,这位君主不但在治理国家上很有一手,在政治上,人品也是非常不错的,随便哪个小国家有什么困难,向他求助,他也会捎带手拉上人家一把,攒了一个好人缘。

  他身边还有一位非常有名的春秋名士,叫管仲,是齐桓公齐大爷的左膀右臂,什么事情,齐大爷都会问问这位靠谱的心腹。君臣之间良好的关系,建立了信任,而管仲出的主意,更是救了齐大爷和齐国大军在水深火热中的困境。

blob.png

  有一天,齐桓公接到了燕国国王的求救信,信里说,燕国最近收到了敌国的侵犯,所以请齐桓公出兵,帮帮燕国。齐桓公作为一个英明的大国君主,这点小事情自然没有拒绝。对管小弟说到:“管老弟,燕国派人给我送来了这封信,向咱们求救。赶紧收拾收拾,带一队人马,跟我去燕国一趟,咱们去救救这个小燕国。”管小弟听了,立马带领了一对人马,跟着齐大爷去了燕国,帮助燕国消灭敌人。齐大爷和管小弟从齐国出发的时候,正是夏日里,这样的季节里,各处水草丰茂,一路上的美景数不胜数。各种参天大树郁郁村村,地上的青草也十分的丰茂,虽说是去打仗,但也不能辜负如此的美景;齐大爷和管小弟带着齐国大军,逍遥自在,度假一般的来到了燕国。

blob.png

  大师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入侵燕国的人在燕王的眼里,那就和饿狼猛虎一样可怕,可在齐桓公的眼里,这些小家伙,还不够他塞牙缝的。齐国大军在燕国的作战非常顺利,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这些不知好歹入侵燕国的敌军打的屁滚尿流。成功打退了入侵燕国的敌军,踏上凯旋回国的征途。燕国据齐国的距离也不短,又打了差不多一年的仗,本来他们从齐国出发的时候,是炎炎夏日;可到了返回的时候,早就已经是皑皑白雪的冬日了。要知道那个时候既没有GPS,也没有什么先进的路标。可以说,认路全靠着自己的脑子好不好使。

blob.png

  本来,这些问题也难不过常年在外打仗的士兵,但是,这是在人生地不熟的燕国,从齐国来的路他们也只走过一次。皑皑白雪和郁郁葱葱的差距也太大了,周围的风景也都改了样貌,在好使的脑袋也不够用了。齐大爷,管小弟,还有浩浩荡荡的齐国的大军就这样华丽丽的迷路了。

  一票人在山谷里转啊转,转了好长时间也没有转出去,大军里的存粮也不多了,眼看着就要把这一票人给困死了。齐大爷那叫一个着急啊,一天天的愁眉不展,心事重重。就在这如同没头苍蝇的时候,齐大爷身边的管小弟对齐大爷说到:“大王,你不要丧气,我这里有个办法,或许能够试一试。”

  齐大爷听到管小弟这么说,眼睛都要放光了,急忙问道:“管老弟,你有什么好办法?快给我说说,咱们都快要被困死在这里了!”管小弟对齐大爷说到:“大王,咱们来得时候,是骑马来的,这群战马都是常年在战场上作战的,这些畜生的记性比人的脑子好使多了,咱们把这些战马放开,跟着它们走,或许还能走出去。”齐大爷看着眼前的管小弟,心说,老弟,你怕不是疯了吧。跟着这群畜生走,这算怎么回事啊!但看着大军一天比一天瘪的钱袋子,自己又没有什么好办法,大不了试试,也就同意了管小弟的意见。

  管小弟命大军松开战马的缰绳,只见这群战马都朝着一个方向走去,一匹,两匹,三匹都走向一个山谷,齐大爷看得眼睛都直了,心说:“有门。”命令大军跟在这些战马的身后。就这样走啊走啊,终于,齐国的大军走出了困境,远远就看到齐国的界碑,齐大爷,管小弟和齐国的大军,总算是回到了家。

blob.png

  带大家总结一下,这就是史上有名的老马识途的故事,成为我们今天的成语。手艺多了,自然也就多了一项能够走出困境的本事。我们老古人说的艺多不压身,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齐桓公立刻让人挑选了几匹老马,放开缰绳,让它们在前随意地走,军队跟在马的后边。没有多久,在马的带领下,齐国的军队果然走出了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路。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