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教九流

  三教九流,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泛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本是古代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的等级,按照等级的不同来审视规范道德行为,化解单一的道德规范引发的潜在社会矛盾,此词本无褒贬。而在古代白话小说中,往往含有贬义。

  经常听到“三教九流”这四个字,那么这三教和九流分别指的是什么?儒教、道教佛教就是所说的三教。

  儒教是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儒教发源自尧舜禹的五教,尧舜即注重"敬敷五教,《尚书·皋陶谟》曰:"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因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之教即是儒教。"儒教以"儒家思想"为最高信仰,从南北朝开始,又称"孔教""圣教",尊孔子为先师并被尊为教主

  儒教以"仁"为最高信仰,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终极目标。儒教是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教派,儒教是礼乐文明的代表,也是上古宗教的直接继承者。

  道教是公元前6世纪时,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一种宗教,奉老子为教祖,南北朝时盛行起来,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与道合一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它注重修炼养生,老子、庄子提出的清静无为见素抱朴、坐忘守一等修道方法,被教徒所继承发扬。

  佛教,是由古印度传入我国,具体时间无从考证,在南北朝时期,是佛教最为兴盛的时期。佛教否定宿命论,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纤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种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运不知善加维护,也会失却堕落,所谓'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惧谨慎!

  佛教认为,众生在无量劫的轮回中,人身难得,对修学佛法来说,人身无八无暇、有十圆满,是学习佛法最好的善缘条件。无论我们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追求世间的幸福生活,还是修学佛法,追求出世间的解脱利益,都要依靠这极为难得的宝贵人身。所以,佛教既反对杀生,也反对自杀,更倡导护生。对自杀行为,佛陀有明确的呵责和禁止:"汝等愚痴,所作非法!岂不闻我所说慈忍护念众生,而今云何不忆此法?"并制定戒律:"若自杀身,得偷罗遮罪。"佛教反对末日邪说,末日传言没有任何佛教经典依据,佛教是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的宗教,佛教徒不应该轻易相信和传播世界末日的说法。

  所谓的九流,实际上是指'上中下'三等。也就是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上九流":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 尼。

  "下九流":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巫婆及拐骗)、盗、窃、娼。

  “九流”只不过是那个封建时代,给人们划分的一个等级,如今,我们是人人平等,而且是行行出状元,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三教九流,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泛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本是古代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的等级,按照等级的不同来审视规范道德行为,化解单一的道德规范引发的潜在社会矛盾,此词本无褒贬。而在古代白话小说中,往往含有贬义。

  三教

  三教指三大传统宗教—— 儒 、释、道三教,就是儒教、佛教、道教。

  1、儒教

  儒教又称“孔教”“圣教”(儒教不等于儒学)。以“仁”为最高信仰,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终极目标。后为和崇尚黄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区分,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又被称作圣教,跟印度佛教、中国道教并称为三教。“儒教是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宗教”,儒教是礼乐文明的代表,上古宗教的直接继承者。

  “儒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宗教,凡是生活在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的各民族,包括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如北方的辽、金、元,西夏及清,历代王朝都以儒教为国教,孔子教主(这是孔子生前没有料到的,正如老子被道教奉为教主没有被老子料到一样)。……儒教利用政教结合的优势得以成为国教,儒教的神权与皇权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2、佛教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于东汉时由印度传入我国。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印度人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入寂灭、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3、道教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家,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

  道教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世界的也积极发展。道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直到汉朝后期才有教团产生,奉老子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唐代尊封老子,为了美化唐皇室,说老子(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道教以,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永生不死,与道合一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和信仰心理。

  三教指的是儒释道,那么九流又指的是什么呢?

  所谓的九流,实际上是指‘上中下’三等。三教之中三等人;自然三三得九。至于上中下九流之说,则是源于《汉书·艺文志》。此中将天下学说分为九流十家。在《汉书·艺文志》分别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是为九流。九流十家,是九流以外加上小说家。小说家闲事娱乐,在古时只有“不学无术”,不具有功名家业,不耕不织的人,才会钻研。以此为生,往往需要迎合他人,近于阿谀奉承。而古代极为缺乏物质资源,小说家无法服务于社会,故而被认为“不入流”。之所以以‘流’来形容,实际上是以社会形式比喻为水。无论是山河变换,还是水脉分流,水却一直遵守自然的规律的同时,依然展现自己的意志思想。而小说家,却往往要以迎合读者为首。

  1、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

  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儒家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使儒家受到重创。而后 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

  儒家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轻徭薄赋,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保国安民,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需要区分开来。

  2、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东汉末年道教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春秋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

  3、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禽滑厘

  墨家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巨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image.png

  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

  因为墨家思想独有的政治属性,兼之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学勾结政策,墨家不断遭到打压,并逐渐失去了存身的现实基础,墨家思想在中国逐渐灭绝;直到清末民初,学者们才从故纸堆中重新挖出墨家,并发现其进步性。近年来经过一些新墨者的努力,墨家学说中的一些有益观点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4、法家

  代表人物:管仲商鞅、韩非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主张以法治国,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重视法律,反对儒家的礼,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法律的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件的所有权。兴功惧暴,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兴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提出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集法家大乘,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image.png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5、阴阳家

  代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盛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齐国人邹衍是其创始人,阴阳家的学问被称为“阴阳说”,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阴阳学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哲学思维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称阴阳家的学问“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则直接受到邹衍学说的影响。古代大家与近代学者都认为阴阳家源于道家,属于道家支派,近代出土竹简《三十时》等证实早期阴阳家著作其中有大量道家色彩。值得注意的是《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

  阴阳家思想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并进一步发展,建构了规模宏大的宇宙图式,尝试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

  6、名家

  代表人物:公孙龙、惠施

  名家是以提倡循名责实为学说的流派,提倡“正名实”,正是“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实相符”。战国期间,局势动荡、混乱。很多礼法名存实亡。名家由此崛起,强调事物应该“名乎其实”,藉以令天下一切事情走上正确的轨道。

  名家注重辩论“名”与“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逻辑学。名家与各家不同之处,正是在于正名实的方法。他们主要是以逻辑原理来分析事物,而辩的内容,又多半是与政治实务无关的哲学问题。名家之所以被称为“名家”,就是因为他们同样是在“思以其道易天下”的过程中,为了播其声,扬其道,释其理,最先围绕“刑名”问题,以研究刑法概念著称;以后逐渐从“刑名”研究,申延到“形名”研究、“名实”研究。围绕“名”和“实”的关系问题,展开论辩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但由于他们的研究方法奇特,按汉代司马谈所言,是“控名指实”,“参伍不失”,因此,虽然名家擅长论辩,但其论辩又流于“苛察缴绕”,疙疙瘩瘩,诡谲奇异,在中国五千年来的学术沿传里,一直被冠上一个诡辩的恶名。

  7、杂家

  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的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杂家虽是以道为本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

  严格说来,杂家并不是一门有意识、有传承的学派,所以他也并不自命为杂家的流派。自从《汉书.艺文志》第一次把《吕氏春秋》归入杂家之后,这个学派才正式被定名。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各家都有自己的对策与治国主张。为了打败其他流派,各学派或多或少的吸收其他流派的学说,或以攻诘对方,或以补自己学说的缺陷。然而,任何一个流派也都有其特色与长处,而杂家便是充分的利用这个特点,博采众议,成为一套在思想上兼容并蓄,却又切实可行的治国方针。

  8、农家

  代表人物:许行

  农家,是先秦在经济生活中注重农业生产的学派。吕思勉先生在其《先秦学术概论》中,把农家分为两派:一是言种树之事;二是关涉政治。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农家列为九流之一,并称: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 "所重民食"也正是农家的特点,尊神农氏

image.png

  农家学派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农家对农业生产技术经验之总结与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可见于《管子·地员》、《吕氏春秋》、《荀子》

  9、纵横家

  代表人物:苏秦张仪

  纵横,或合众弱以攻一强,此为纵;或事一强以攻诸弱,此为横。前者主要以连为主,故可知如何能用外交手段联合团结,是为阳谋多阴谋少;后者主要以破为主,故可知如何利用矛盾和利益制造裂痕,是为阴谋多而阳谋少。此为战略思想,是行辩术成大事的基础。若此不查则必游说而不成。对纵横谋士的要求:知大局,善揣摩,通辩辞,会机变,全智勇,长谋略,能决断。

  纵横家崇尚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的技巧,他们注重揣摩游说对象心理,运用纵横捭阖的手段,或拉拢或分化,事无定主,说无定辞,一切从现实的政治要求出发。纵横家在战国时期的社会舞台上非常活跃,其思想和活动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要对现实有最明确的认识,确定连横的对象,然后知其诸侯为人而定说辞,及游说之法,或抑或扬,或抑扬相合,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诸法只要对症必事事有其妙。

  其次在游说过程中,当先观其反应,见机行事,察其对己之关系,是同是非,若同则继续,若非则当补遗误,而后以飞箝之术或以利诱,或以害说,探其实情,此为游说最主要方法之一,而后再以揣摩之术深察其内心,看其同异,而后快速正确以权谋之术决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有卖狗皮膏药的,有卖跌打药的,摆地摊的,算命的,等等,纯粹是个三教九流五花八门的自由市场。”这是从某篇文章中截取的一段话,但也从一定程度上表明老百姓对“三教九流”的看法。

image.png

  提到“三教九流”,人们都联想到旧社会闯荡江湖,从事一些不是很正当的行业的人。其实,这是受明清白话小说的影响,把一个中性词误解成了贬义词。

  实际上,“三教九流”是对人的地位和职业的划分标准,最早始于商周时期。

  其中,“三教”指的是儒教、佛教、道教。“三教”排列顺序的先后,始于北周建德二年(公元573年)。《北史·周高祖纪》:“帝(武帝宇文邕)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

  “九流”的说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这九个学派是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其实书中收录了诸子189家,但最重要的还数这九家。后来,“九流”被用来代表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在“九流”中,又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国家在不断地改朝换代,各行业、阶层的地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就是说,除了三教没争议外,九流的标准一直在发生改变,如以下两个不同时代的版本:

  版本一:

  “上九流”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是: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拐骗及巫婆)、

  盗、窃、娼。

  版本二:

  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天,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阁老六宰相,七进八举九解元。

  中九流: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四流皮(皮影),五流弹唱六流卜(卜卦),七僧八道九棋琴。

  下九流:一流高台(唱戏)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剃头),五流池子(北方的澡堂子)六搓背,七修八配(给家畜配种)九娼妓。

  这种变更的情况就如同“演员”和“教师”这两个职业一样,在旧社会,“演员”被人称“戏子”,“教师”则更有“臭老九”之称;如今,他们的社会地位都提高了,变成时下的热门行业。

  了解了“三教九流”的来龙去脉,我们就会明白它只是一个对人群的划分标准,没有什么贬义。w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三教九流”,通常指社会上的各式各样的人物,以及各种学说的门类。

  “三教”指的是:儒家、道教和佛教

image.png

  “九流”指的是:儒教、道家、法家、名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九流”又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上九流”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命、丹青、书生、琴棋、道、僧。

  “下九流”是: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巫婆)、盗、窃、娼。

  又一说法是:

  何谓三教九流

image.png

  "三教"无疑是指儒教、佛教和道教。对"九流"历来有不同说法。一说"九流"分三等。上"九流"是:一佛祖,二仙,三圣贤,四官,五公卿,六相,七僧,八道,九庄田。中九流是:一评书,二医,三卜筮(算命),四棋(棋师),五丹青(画匠),六仕(兵卒),七横(说客),八义(侠客),九打渔。下九流是:一高台(唱戏),二吹(吹鼓手),三马戏,四剃(剃头),五池子(开澡堂),六搓背,七修(修脚),八配(配种的)九娼妓。

  还有一说法,也将"九流"分三等。上九流:一宰相,二尚书,三督抚,四藩臬,五提督,六镇台,七道台,八知府,九知州。中九流:一医,二金(算命),三飘行(测字),四推(推算立法),五琴棋,六书画,七僧人,八道士,九星相(观星相定吉凶)。下九流:一忘八(开妓院),二龟(纵妻卖淫),三优伶(唱戏),四吹(吹鼓手),五大财(耍大把戏),六小财(耍小把戏),七生(理发匠),八盗,九吹灰(卖鸦片)。"三教九流"把人分为若干等,在旧社会,受压迫者多被视作下九流,命运悲惨。

image.png

  同课本上三教九流说法不一,书上的是:"三教九流"的本意,是指三种宗教和九种学术流派。古代指儒教、道教,释教为"三教";儒、道、墨、法、名、杂、农、阴阳、纵横九家为"九流"。后来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

  三教九流

  现在人理解为旧时代闯荡江湖,从事各种行业的人,一些白话小说中对其有时含有贬义,皆因其不知所以然。

  事实上,古代“三教九流”之本意,是指三种宗教和九种学术流派。

  “三教”,据记载起于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和上书令阚泽谈话中所提到的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是先秦的九个学术流派,见于《汉书"艺文志》。这九个学派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儒家:是古代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以孔子学说,影响中国文化最为深远。自汉朝至“五四运动”前,一直在中国文化界及思想界占重要地位。孟子、董仲舒适是著名的代表人物。

image.png

  道家:以先秦老子“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流派。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被称为“道德家”,老子哲学思想,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汉代道教尊奉老子为道教的始祖。

  阴阳家:战国时提倡阴阳五行之说的一个学派,代表人物是齐国的邹衍,

  法家:战国时主张法治的重要学派。源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代表人物是战国时的商鞅申不害,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名家:是战国时的学派,一名“辩者”,是古代的逻辑学。代表人物公孙龙。

  墨家:是战国时的学派,提倡“非攻(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节用”、“节葬”等。创始人是墨翟。

image.png

  纵横家:战国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策士中有“合纵派”和“连横派”。代表人物苏秦(主张“合纵”,即六国团结抗秦)、张仪(主张“连横”,即瓦解六国的团结,使之分别奉事秦国)。这两类策士统称“纵横家”。

  杂家:战国至秦汉间杂揉各学派思想的一部分学者,他们的特点是“兼儒墨,和名、法”。代表著作为《吕氏春秋》、《淮南子》。

  农家:战国时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

  上述为‘三教九流’的原义。因许多人不明其意……,随时代更迭、引伸为三、九之贬意。

  上九流·下九流

  古中国是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即便作官也有清浊之分。清流就是内种拿钱多干活少又风光的官,比如御使言官,还有历代的翰林院,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秘书处,专门起草中央文件的。浊官就是那些事物繁杂进项又少还不容易露露脸的官,比如历代的兵部(国防部)、户部(建设部)中的一些清水衙门。等等。

  社会上的人群,自古根据儒家思想,就分为上九流与下九流。

  所谓“三教九流”。本来是三教指的是“儒、佛、道”,九流是指由三教衍生出来的九种派系。比如来自道派的法家,就是“九流”里面的。所以,“三教九流”原本专门指的是学术门派。

  到了民间,老百姓哪里管你什么学术不学术的,于是改成了谁都懂的东西。以上九流、下九流的各种职业来区分人群清浊高低的等级。

image.png

  究竟那些职业属于上九流,那些职业又属于下九流,说法很多,比如有一种排法把出家的僧人排在上九流的第一,另一种排法却放到了下九流里面。我曾经看到的,清时所谓的下九流除了历代都是下九流的卦先儿、医生、工匠、屠夫(包括开餐馆的)、戏子优娼,还包括剃头的、皂隶(警察)、修脚搓澡的、看大门的等等。所谓下九流也不是说只有九种职业,泛指而已。

  概括一下说,古中国讲得上九流一般都是指那些国计民生不可或缺的职业。比如军人、农民等。其中有一种人看似没什么实际用途,比如孔子,跟着孔子好象什么好处也没有,挣不来钱,女人也不搭理,但是这类学问中人其实就是毛主席所谓的“组织者”,统领国家事物,这些人虽然什么具体的工作也不会做,但是他们用的是哲学手段,理论本领,这些形而上的东西。做任何事情离开了理论能行吗?所以这类组织者也不能少,划到上九流吧。

  而下九流指得就是那些可有可无的职业。帮闲的、看着好象很有用其实没什么用处的职业。其中这个医生很有意思。有好事者还分出来个什么“中九流”,医生有时在上九流,有时在中九流,有时居然跑到下九流里面。不管往哪里跑,医生总是跟着卦先儿。这一对难兄难弟从不分开。卦先儿跑到上九流里,这种机会特别少,唐代以后就没有过了,从此一直在下九流晃荡,所以拖连着医生这种职业也不尴不尬的也不知道算怎么档子事儿。

  医生跟着卦先儿我认为挺有道理的。有趣,有趣。医生这种职业其实就是和算卦的一样,有时候算得准,大部分算不准,没个准,得估摸着。有时候不但不能为人排忧解难,还凭空造出来许多的麻烦,甚至把人给害了。病人听了医生的话,吃了医生的药,过了几天,病好了,也不知道是医生给治好的呢还是自己好的。另外好医生不多,稀里糊涂晕了吧唧的庸医一抓一大把。所以掂量来掂量去,这种职业竟是个鸡肋。划到上九流里面吗?得了吧。

  另外丹青这种职业居然也是下九流。比如毛主席闲暇的时候琢磨一下书法,那是伟人雅事。但是如果一个人拿了这种手段来谋生谋财,画家书法家,卖字画,完了,则成了下九流了。

image.png

  工匠手艺人在古时为什么也不入流呢?有个故事好象是春秋时候的,一个杰出的手艺人花费了三年的时间,以碧玉为材,磨刻了一片栩栩如生的树叶。拿去给国君请赏却遭骂,国君讲了一番大道理,说此人不务正业,玩这些奇技淫巧。

  理论上,上下之分有一条线。这条线就是是为己还是为人。不管主观怎样,客观上为人的,则是上九流。比如军人。军人要打仗,要付出生命,为什么打仗呀?为了别人打仗。农民种地也是,种的粮食蔬菜大部分都是养活别人的。

  这个也可以说是儒家的思想。

  仿佛当今这个社会就是过去上九流下九流颠倒了一下而已。我越想越觉得就是这样啊。过去的下九流成了现在的上九流,过去的上九流现在彻底吃瘪。

  比如过去的铁秆上九流,农民,现在是最瘪的。理论家学问家,现在是废物。而当今社会最风光的却是工匠(自然科学家技术专家)、医生、演员。

image.png

  真是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想想也是的。凭啥呀?委屈了好几百辈子,也该咱风光风光。也对也对

  (上九流:一流佛祖(释迪牟尼)二流仙(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八仙等等)三流皇帝(真龙天子、封建帝王)四流官(大小官吏)五流烧锅(酒厂,封建时代曾是最大厂家)六流当(当铺)七商(商贾)八客(庄园主)九庄田(农夫

  这一说法似是受了道家田园情趣的影响)中九流:一流举子(举人)二流医(医生、郎中、大夫、药房先生)三流风水(风水先生、阴阳先生)四流批(批八字、算命先生)五流丹青(书画)六流相(相士、看相的)七僧(和尚)八道(道士)九琴棋(古琴和围棋,标志文人)下九流:一流巫(画符念咒招神驱鬼的南方巫师)二流娼(明娼暗娼歌妓)三流大神(以跳唱形式治病的神仙附体的神巫)四流梆(更夫)五剃头的(挑担走四方的理发师)六吹手(吹鼓手、喇叭匠)七戏子(各类演员)八叫街(乞丐)九卖糖(吹糖人的)当然,从字面上看,上中下三个“九流”合在一起才是三九二十七行,其实不然,连七十二行也包在里面了,因为每一流的行业名称都包括着很多同行或类似同行的职业,比如下九流中第五流“剃头的”,便把修脚的、跑堂的、拉车的,以及按摩、店员、舞女、帮闲等属服务性行业的均算在内。

image.png

  中国古代把人按身份划分为九流,复杂一点的还有什么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如班固就把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分为九流: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纵横家、杂家、名家、阴阳家、农家

  也可称之儒家者流、道家者流等等。后来儒、道成“教”加上佛教,就有了“三教九流”的说法。

  古代民间把江湖人物划分为上、下九流:

  上九流:和尚、道士、画工、郎中、风水先生、算命先生、厨师、私塾先生、药铺;

  下九流:优伶、婢女、娼妓、乞丐、恶棍、剃头师傅、当铺、澡堂、木匠。

  前九类人之所以进入上流,看来不是身份多高贵,而是他们与上流社会接触频繁,有点借灯生光了。

  另一种分法是把社会所有的人都分类,就有上、中、下九流:

  上九流: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拐骗,巫婆),盗,窃,娼 。

  现在称为精英的“书生”还算好,不上不下位居中流之中。而下九流中前五种人的编排,就很有点阶级偏见了

image.png

  时下对社会各界,民间也有一种搞笑的分法,那就是:

  一流在国际俱乐部, 二流娱乐城里的处, 三流在宾馆承包住,

  四流饭店里噌保肚, 五流在歌厅走猫步, 六流美发足疗扮酷,

  七流的夜晚站马路, 八流在路边支个铺, 九流的墙角厥屁股。

  这就不是依身份,而是依消费档次来厘定流品了。

  以上不同的分法就说明世界很复杂,可以这样分,也可以那样分。所以谁要对号入座还很不容易,还真难说清谁是什么流、什么派了。就是在同一种分流中,有的要确定自己的位置也很不容易。

  比如上述的现代九流,拿笔者来说,除一二三和九流以外,其他位置还真不好找准,以咱这人物,饭店噌过、舞厅跳过、足浴洗过;几次为找人走后门黑夜在马路边站过;家中至今没有空调,夏天在路边支铺也睡过。算几流?

  至于网友中有不少人就身处上流了,比如半仙之畴,今天云南,明天东北;比如疯僧之畴,忽而英法,忽而朝日,不论公费私费,公费说明身份在上,私费说明消费在上,总之不落下流就是了。但另有些人就很难说了,可能出手阔绰,衣着豪华,但却奴性十足,面目可憎,下十流也许高抬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三教九流,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泛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本是古代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的等级,按照等级的不同来审视规范道德行为,化解单一的道德规范引发的潜在社会矛盾,此词本无褒贬。而在古代白话小说中,往往含有贬义。

  简介

  三教

  三教指三大传统宗教——儒教、道教佛教(释教)。

  儒教

  儒教又称“孔教”“圣教”(儒教不等于儒学)。以“仁”为最高信仰,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终极目标。后为和崇尚黄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区分,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又被称作圣教,跟印度佛教、中国道教并称为三教。“儒教是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宗教”,儒教是礼乐文明的代表,上古宗教的直接继承者。

  “儒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宗教,凡是生活在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的各民族,包括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如北方的辽、金、元,西夏及清,历代王朝都以儒教为国教,孔子教主(这是孔子生前没有料到的,正如老子被道教奉为教主没有被老子料到一样)。……儒教利用政教结合的优势得以成为国教,儒教的神权与皇权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道教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永生不死,与道合一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和信仰心理。

  佛教(释教)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指东汉时由印度传入我国的佛教。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印度人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入寂灭、断尽一切烦恼。

image.png

  九流

  所谓的九流,实际上是指‘上中下’三等。三教之中三等人;自然三三得九。

  至于上中下九流之说,则是源于《汉书·艺文志》。此中将天下学说分为九流十家

  在《汉书·艺文志》分别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九流十家,是九流以外加上小说家。

  之所以以‘流’来形容,实际上是以社会形式比喻为水。无论是山河变换,还是水脉分流,水却一直遵守自然的规律的同时,依然展现自己的意志思想。而小说家,却往往要以迎合读者为首。

  三教九流新说

  小说中,鸿钧老祖一道传三友,老子与元始天尊创立“阐教”,通天教主自立“截教”,老子化胡创立“佛教”,再加上三位人皇统领人间,称“人道教”,如此为“三教”。 备注:小说神话内容

  九流,则是指尊卑不同的九种身份:尊卑依次是:帝王、道士、文士、官吏、商贾、医卜、僧尼、士兵、农民。

  三教九流五行八作

  “三教”指的是中国儒、道、佛三大教派

  “九流”又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上九流”: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 尼。

  “下九流”: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巫婆及拐骗)、盗、窃、娼。

  五行:车行、船行、店铺行、脚行、衙役行。

  八作:金匠、银匠、铜匠、铁匠、锡匠、木匠、瓦匠、石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小说中,鸿钧老祖一道传三友,老子与元始天尊创立“阐教”,通天教主自立“截教”,老子化胡创立“佛教”,再加上三位人皇统领人间,称“人道教”,如此为“三教”。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