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德终始

  五德终始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作解释。

  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往往意味着国家颜色的改变,这种看似简单的黑红白青黄背后,其实是一种影响了中国王朝政治近千年的学说,那便是“五德始终说”。“ 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是指“五德”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

  这种学说的发明者是战国时期齐国的阴阳家邹衍,他宣称每个朝代都有与五行相对应的德,也就是来自天意的合法性。

  同时他指出,一德对一色,金德对白,木德对青,水德对黑,火德对红,土德对黄。五行相生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终而复始,五德亦是。所以,每一个称王作帝成功的人,都要给自己的王朝赋予一种克胜所灭朝代的所谓新德,而整个国家的颜色也会随之改变,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颜色革命”。

  1、

  从五行说附会出的五德说显然是迷信,但人拥有的越多,越容易迷信,尤其是拥有最高权力的帝王们。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周是火德,秦始皇就采取了周德所敌不过的水德,而水德相应的颜色就是黑色,所以整个大秦帝国就成了黑色帝国。

  大秦帝国一片黑,不仅仅是秦始皇采用了水德所代表的黑色做标志,“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同时还进行了一系列与水德相对应的制度改变,这才是最根本的。“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为重要的是,就连国家的执政方式都是黑色,“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于是急法,久者不赦。”

  或许,正是这种黑色,预定了秦始皇的黑色悲剧。

  2、

  “五德始终说”的起点其实是黄帝,他属于土德,其后的夏、商、周、秦分别为木、金、火、水,按照这样“天意的历史规律”,汉朝革了秦朝的命,土克水,汉朝应该是土德才对。可刘邦却自认为黑帝,乃水德,所以制度服色依旧沿用秦旧。汉朝官方正式承认土德,是在百年之后汉武帝时代才得以实现的。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正是宣布改制,中国又由黑色世界变成了黄色世界,“以正月为岁首;服色尚黄;数用五;官名的印章改为五字。”

  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搞了一个新朝出来。由于他是和平革命,通过让人禅让的方式得来的帝位,跟以往暴力革命的方式不一样,所以“五德始终说”对他而言就相对困难了些。但这并没有难住他,他当黄门侍郎时的同事刘歆,为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个“五德相生”的理论,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image.png

  他说自称舜后裔的王莽继承了舜的土德,汉室是尧的后裔,属火德;五行中火生土,汉朝禅让新朝是自然之理。当然了,这所谓的禅让依旧还是以枪杆子为后盾,只是表面上的杀伐之气少了些许。刘歆由于论证有功,由此当上了国师,封为嘉新公。

  既然王莽封汉为火德,那东汉刘秀也不客气,就顺势利用了这一点,来做光复旧业的事业。公元25年,刘秀成了火德皇帝,整个国家的颜色又变成了红色。

  汉朝一会儿水德,一会儿土德,一会儿又火德,更加表明了这种迷信的历史解释,其实完全都是操控在人类的手上,而非什么天意。

  3、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大爆发,按理说这是暴力革命,按照五行相克的理论,应该是水德,可它偏偏整了个土德,要建立黄色世界。当时的革命纲领《太平经》提出,“东汉是火德王,汉运衰,代汉而兴者当为土德。”起义头目张角自称“黄天”,以示将承汉祚而王天下。但很不幸的是,他的黄色世界并没有建立起来。

  反倒是曹丕,实现了他这个黄色世界的梦想,他和平方式的禅让,倒是对应了“五德相生”的理论。

  公元220年,他不但按照土德改制,还把年号定为了黄色,“黄初”。但三国时期的中国,其实也是三种颜色的,刘备号称自己是汉室正统,所以仍是火德的红色;孙权刚开始也争黄色的土德,后来要为汉报仇,按照“五德相克”的理论,就采用了木克土的木德,所以东吴的世界是青色的。

image.png

  接下来的晋朝同样也玩起了禅让的把戏,取代了魏国,最终一统了天下,那么晋朝又是什么颜色什么德呢?

  西晋建立之初,大臣们认为“今大晋继三皇之踪,踵舜、禹之迹,应天从民,受禅有魏,宜一用前代正朔服色,皆如有虞遵唐故事,于义为弘。”司马炎似乎对此没啥感觉,也就同意了。后来一个名叫孙盛的人却说,“仍旧,非也。且晋为金行,服色尚赤,考之天道,其违甚矣。”

  他按照“五德相生”的算法,晋朝应该是金德,尚白色。司马炎又听了他的话,结果中国又变成了白色的世界。

  4、

  晋朝再下来就到了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颜色最为复杂多变的时期。

  五胡乱华灭了西晋,司马氏偏安一隅继续着白色的金德。原本是匈奴后人的北汉始祖刘渊,也受“五德始终说”的影响,竟认刘姓的汉朝为祖先,大义凛然地采用了东汉的红色火德。等到其侄刘曜篡位后,又采纳了与晋朝金德相生的水德,尚黑,服色旗帜又改成了黑色。

  当时北方的16个政权此起彼伏,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的颜色也不断变化。而南朝的颜色则相对来说要简单些,只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

  宋代替了晋,金生水,尚黑色;水生木,齐尚青色;而本是南齐皇室宗亲的萧衍开创的梁,继承了齐的木德,尚青色;木生火,陈尚红色。

  隋朝代替的是北周,北周是木德,尚青色,所以隋朝是火德,红色帝国。而火生土,伟大的唐朝于是又顺了土德,成了黄色帝国。

image.png

  5、

  唐朝之后,历史来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灭了唐,火克金,尚红色;后唐又号称继承了唐王朝,所以依旧是土德,尚黄色;后晋为金德,尚白色;后汉为水德,尚黑色;后周为木德,尚青色。

  宋朝受禅于后周,木生火,所以宋朝又为火德,尚红色;赵宋南迁之后,仍旧为火德,就连宋高宗的年号“建炎”都是火德中兴的意思。而辽国为水德,金国先辽后灭宋,继承了宋的火德,火生土,所以金国为土德,尚黄色。

  其实,到了宋朝之后,“五德始终说”在官方已经基本寿终正寝了,所以元朝对这一学说根本就不感兴趣,虽然民间认为它是水德。不过,这样的话,灭了北宋的金国是相生的土,灭了南宋的元朝却是相克的水,所以,元朝就没有了统一的国家颜色。

image.png

  朱元璋参加的红巾军,是追认宋朝的火德而致,所以红色就成了反元武装最为鲜明的标帜,明朝也就崇尚火德,尚红色。但不管是按照相生还是相克的说法,明朝都不应该是火德的。但这一学说在明朝已不是关乎王朝正统的头等大事了,所以啥德都一样,都只是民间流行的非正式说法罢了。

  之后的清朝也是一样,水克火,清朝应该是水德,尚黑色,但水德并没有得到满族帝王们的认可。

  到了袁世凯的时候,“五德始终说”倒是回光返照了一次,他当了“洪宪皇帝”,似乎是追认明朝的火德,尚红色,以至于把整个紫禁城涂了个红彤彤。但袁世凯的闹剧也就持续了几十天就收场了,“五德始终说”的历史至此终于结束,官方的国家颜色也就再也没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家们以土、木、金、火、水相克的原理来阐释社会运动规律, 其终始循环表现出命定论的特征。经学思维模式以先王政典为逻辑起点, 通过崇圣推演内圣与外王的关系, 在其理念中把先王的言行视为不可动摇的权威。

  战国时期的邹衍经过深思熟虑, 把阴阳五行系统地表达为五行终始说, 并以此来为君主所用。如邹衍“适梁, 惠王郊迎, 执宾主之礼。适赵, 平原君侧行撤席。如燕, 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 身亲往师之。作《主运》。其游诸侯, 见尊礼如此”(《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邹衍说“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由于黑色属于水,所以秦朝崇尚黑色。《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这便是所谓的五德相克说。

image.png

  图/尚黑的秦军

  汉代起初在汉高祖刘邦时,张苍认为秦国祚太短且暴虐无道,不属于正统朝代。应该由汉朝接替周朝的火德,所以汉朝之正朔应为水德。到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朝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皆采用了这种说法。东汉之后,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德相生说成为了王朝德运循环的主流。

image.png

  图/五行相生相克

  五德始终理论的盛行既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霸权论与宿命论相互碰撞的必然产物,也为历代帝王与史官认识与构建历史提供了最基本的思维范式。

  圣王既能取威定霸,以兵戈定天下不从,同时认为天下为有德者居之,圣王有天命,垂拱而治则万国宾服,最后昭示了历代飨国者既要应天命、顺五德以得华夏正统,亦要争天命、取五德以安黎民社稷,这亦是中国人中庸而灵活的政治智慧。

image.png

  图/尚红的汉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点玄的。在古代有一种神秘的学说,它的出现为朝代更替注入了某些冥冥中注定的因子,因此受到了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青睐,这个神秘学说就是“五德终始说”。

image.png

  五德终始说是一种基于古老五行的历史观念,其创建者是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在这里说“五行”可能不大准确,我们都知道所谓的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而“五德终始说”的“五德”是指“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运。看古装电视剧我们都知道,皇帝下诏的时候一般都会说“奉天承运”,这里所承的运就是指“五德”的德运。

  关于五德终始说还有一个著名的口诀,即“木火土金水,顺位相生,隔位相克。”(在这里这五德的顺序很重要,千万不能乱。)

  按照顺位相生的法则,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为何要这样排序呢?其实仔细分析下也不难理解。木头在干燥的情况下就能生火;火将万物焚烧后就会变成尘埃,落于土中;挖掘土地后就会找到金矿;金属消融后会融于水中;水经过灌溉就会滋润树木。

image.png

  同理按照隔位相克的法则,就会演变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咱们现在来分析下五德相克的原理:木头能插在土里,故为专胜散;土堆垒起大坝能隔断水流,故为实胜虚;大水能熄灭火种,此为众胜寡;烈火能锻造金属,此为精胜坚;金属制成刀斧则能砍断木头,此为刚胜柔。

  以上帮大家理清了五德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此外五德还与天干地支以及方位之间也很有讲究。简单来说就是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这是五德与天干的对应关系;子-水、丑-土、寅-木、卯-木、辰-土、巳-火、午-火、未-土、申-金、酉-金、戌-土、亥-水,这是五德与地支之间的对应关系。(五德与方位之间对应的关系则为“木主东方,火主南方,土主中方,金主西方,水主北方。”)

  五德终始说运用得当或许能保一个朝代长盛不衰,如果运用不当则难逃二世而亡的定律。在这里爆炸君给各位举几个例子,估计大家就能明白了。比如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代秦朝。秦朝的前身是战国时代的诸侯国秦国,秦国当时处在西方,西方应为金德。但是整个秦国都尚水德(秦国的服饰、战衣无一例外都是黑色),本来应为金德,却尚水德,水泻金势,秦朝又怎能长久,故二世而亡,成为历史上一个较为短暂的朝代。

image.png

  秦末农民起义中,项羽西楚霸王的身份灭掉秦朝,虽然没来得及建国但是谁也不能抹杀他灭掉暴秦的历史功绩。楚国在南方,所以应该是火德,根据火克金的规律,项羽的楚军能将秦军的虎狼之师吞噬得一干二净,这也是为什么“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原因。

  因为秦朝最后一位皇帝向刘邦投降,所以刘邦继承了秦朝所尚的水德,水克火,这也是为什么楚汉争霸中,虽然刘邦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却能在垓下一举大败项羽从而建立四百年强汉的原因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五德终始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作解释。

image.png

  内容

  中国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的历史观。“五德”指土、木、金、火、水五种德性或性能。“五德终始”指这五种性能从始到终、终而复始的循环运动,邹衍以此作为历史变迁、王朝更替的根据。

  早期的五行学说,经春秋时期的“必有胜”、墨家学派的“毋常胜”(交相胜)到邹衍发展为“五德终始”、循环相胜的观点。邹衍说“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文选》李善注引)。又说:“代火者必将水”“数备将徙于土”(《吕氏春秋·应同》)。他认为虞(舜)、夏、殷、周的历史是一个胜负转化的发展过程。它按照土、木、金、火、水依次相胜而具有阶段性,又按照始于土、终于水、徙于土的循环往复而具有周期性,“阴阳消息”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五德转移”,又决定着“并世(当世)盛衰”。在木胜土、金胜木、火胜金、水胜火的每一发展阶段都存在着阴阳两种势力的矛盾和斗争。两者交争,“胜者用事”,历史属于斗争中的胜利者。而这种五德相胜又是被机械的周期律预先决定的,“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认为王朝的兴起必有天意符瑞作为象征和验证。这种天人感应论是为周秦之际的新兴统治势力服务的,故“邹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五德终始说具有深远的影响,明代有“奉天承运皇帝”一说,所谓“承运”,即继承某一“德”运。

  来源

  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战国中期之前的阴阳五行思想是五德终始说基本的理论来源。如:梁超所著的《阴阳五行说之来历》,冯友兰所著的《中国哲学史》上册、张立文、陆玉林所著的《中国学术通史》先秦卷。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著作对五德终始说具体的理论来源进行了研究。

  (1)来源于道家思想。持这种观点的著述主要有:谢扶雅所著的《田骈与邹衍》、陈槃所著的《写在<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之后》、孙开泰所著的《邹衍与阴阳五行》、白奚所著的《翟下学研究》。

  (2)来源于墨家思想。持这种观点的著述主要有:范毓周所著《“五行说”起源考论》、李汉三所著的《先秦两汉之阴阳五行学说》。

  (3)来源于儒家思想。持这种观点的著述主要有:顾颉刚所著的《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范文澜所著的《与颉刚论五行说的起源》、童书业所著的《五行说起源的讨论》、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杨荣国所著《中国古代思想史》。

  (4)来源于其它思想。饶宗颐所著的《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一书认为,《孙膑兵法·地葆》中“五壤相胜”理论与五德终始说之间存在着莫大的联系。胡克森所著的《从五行说到邹衍五德终始说理论的中间环节》一文认为,邹衍五德终始说的理论来源为春秋末年晋国史官史墨的政权相胜理论,以及老子“德”的概念。

  刘毓磺所著的《先秦诸子初探》一书认为,邹衍的五德终始说是《管子》五行说的变形表现。王压、胡新生所著的《论邹衍五德终始说的思想渊源》认为前兆迷信是邹衍五德终始说的主要理论来源。

  赵潇所著的《论五德终始说在秦的作用和影响》则认为邹衍五德终始说的理论来源于秦的五行文化。秦彦士所著的《诸子学与先秦社会》一书认为“五德终始说”是由历法建正、立闰朔的终始推衍而来的。

  孟祥才、胡新生主编的《齐鲁思想文化史一从地域文化到主流文化》一书,对诸家观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认为五德终始说主要有三个理论来源:一、古老的阴阳、五行生克观念;二、古老的天文历法与传统的四时教令思想;三、古老的自然与政事相比附的天人相与学说。

image.png

  刘泽华教授曾言:“战国末年的诸子百家都参与了‘五德终始’的再创造;阴阳家也吸收了诸子之学。”的确如此,儒、道、墨、法等学派都对五德终始说的构建做出过贡献,上述的研究或基于一点或基于一面,没有综合的去考虑邹衍五德终始说的谨论来源。

  影响

  邹衍创建“五德终始说”,本意是想从他“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谈”的阴阳五行研究中,罗列出天降的灾祥祸福,来恐吓那些骄奢淫逸、“不尚德”的统治者们,希望他们能按照儒家的道德规范办事、治民,能“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之施”及于黎庶。但是五德终始说的创立客观上却迎合了战国后期各国君主实现统一大业的心理愿望,为他们提供了统一天下的理论依据。

  五德终始说作为一种改朝换代的理论工具,受到历代新王朝建立者的信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根据邹衍“水德代周而行”的论断,以秦文公出猎获黑龙作为水德兴起的符瑞,进行了一系列符合水德要求的改革,以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遂成为五德终始说的第一个实践者。

  自秦汉直至宋辽金时代,五德终始说一直是历代王朝阐释其政权合法性的基本理论框架。“故自秦推五胜,以水德自名,由汉以来,有国者未始不由于此说”。但宋金以后,沿袭千余年的五运说最终被逐出儒家政治文化的主流而趋于消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邹衍创建“五德终始说”,本意是想从他“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谈”的阴阳五行研究中,罗列出天降的灾祥祸福,来恐吓那些骄奢淫逸、“不尚德”的统治者们,希望他们能按照儒家的道德规范办事、治民,能“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之施”及于黎庶。但是五德终始说的创立客观上却迎合了战国后期各国君主实现统一大业的心理愿望,为他们提供了统一天下的理论依据。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