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鹰爪行动

  鹰爪行动(英语:Operation Eagle Claw),是美国政府于1980年4月24日,为解救伊朗人质危机事件中被伊朗政府扣押的52名人质而采取的一次军事行动。此次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该行动的失败也直接导致了美国特别行动指挥部(United States Special Operations Command)和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160th Special Operations Aviation Regiment)的成立。

  为什么称之为最失败的行动,因为这次行动光策划就用了半年时间,派出八架直升机,但是连目的地都没有到就撤回了,就算任务没完成能安全返回也好,可偏偏一架直升机都没有返回。

image.png

  飞机残骸

  要说这个案例首先要从当时伊朗前一任总理巴拉维说起,巴拉维是1941~1979年伊朗的独裁统治者,他在位期间伊朗与美国关系密切,伊朗曾经出资40亿美元购买美国武器,在当时的40亿美元对一个国家也算的上是巨资了。巴拉维过分独裁而且挥霍无度他拥有好几座皇宫以及许多海外房地产,手下的官员也一样贪污腐化逐渐激起民愤。1979年反对派政变,巴拉维下台并设法逃亡美国。伊朗民众强烈要求美国遣返巴列维,由伊朗对其进行审判。可伊朗的遣返要求遭到了美国的坚决拒绝。在宗教狂热的鼓动下,伊朗激进学生在11月4日这一天,突然围攻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占领了大使馆后把99名使馆人员扣为人质,企图以此迫使美国遣返巴列维。

  当时的总统卡尔在与伊朗谈判失败后,决心展开一场援救行动,代号鹰爪行动”。

image.png

  c130运输机

  伊朗首都德黑兰四周沙漠和山脉环绕,直接抵达目的地难度较大。因此,援救行动计划多阶段行进。4月24号援救小组计划从尼米兹号航母上驾驶8架直升机,飞到德黑兰城外大约80千米的一个地区,名为“沙漠一号”。与8架直升机同行的还有一队c130运输机。整个计划比较周密,天气、环境等因素都做了充分的考虑,直升机的数量也比较富余,而且都针对沙漠环境进行了改装。可是没想天公不作美,问题还是出在了天气上,气象预报人员表示,任务当天的天气将是晴天,加上满月,能见度极佳。不幸的是,气象预报人员错了。

  执行任务的飞机残骸

  直升机飞行不到两个小时,8架直升机中就有1架因为设备问题而迫降。由另外7架直升机中的一架接送该直升机的驾驶人员,因此这架直升机落后整个队伍大约15分钟。剩下那6架飞在伊朗大沙漠上方150米处的直升机,与一场沙尘暴正面相遇,为防止被发现直升机保持静默飞行,他们之间的联络主要靠视觉,这时,其中1架直升机的高度指示器发生故障了。驾驶员分不清方向,也看不清队友只好返航。

  剩下的直升机开始一架架到达预定会合的地点,每架都迟到50~90分钟。此时又有另一架直升机又遇到装置故障。这样行动中的飞机只剩5架。按照飞机的载重以及人员的数量来计算,至少要有6架直升机才能完成任务,无奈之下他们决定补充油料返航,可就在加油时悲剧发生了,一架直升机撞上一架加满油的C-130运输机,两架飞机都坠毁,造成8名美国人罹难。

  特种部队的指挥官沃特担心直升机再次出现故障,索性直接把四架直升机扔在了原地,所有特战队员称作运输机返回航母。 沃特希望航母出动攻击机将留在沙漠的直升机和部分物资都炸掉,但是美国考虑到这一行为可能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所以放弃了这一计划。

image.png

  卡特

  这一行动造成的影响很大,当时美国总统卡特没有成功连任,除了当时经济萧条的原因之外,这项行动的失败也对其造成不小的影响。

  在这项行动中,我们还可以看到:

  1.任何一支部队不管武器装备多么先进,在战争中都要充分考虑环境、时间、气候、军心士气等影响,尤其不能逆天而行。

  2.美军的航母已经成为其作战的重要平台,不仅仅是舰载战斗机起飞平台,也可以搭载直升机或其他运载工具成为特种部队的中转站。

  3.美军在最后弃机返回的决定,一方面是由于美军的意识当中军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另一方面一个身经百战的特战队员的价值绝对不会低于直升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1980年4月24日,在营救被伊朗人扣押的53名美国人质的鹰爪行动(Operation Eagle Claw)失败后,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对时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汇报情况说了这样一句话。卡特简单地回应道:让我们去听听他(指地面行动指挥官,三角洲部队指挥官查尔斯·贝克韦斯)的建议把“沙漠一号”补给点的坠机事故,导致参与行动的8名美军士兵牺牲,解救行动的联合特遣部队无功而返。随后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让卡特政府颜面尽失,严重打击了美国民众对武装力量的信心。

  ▲沙漠一号补给点失事的飞机

  从上世纪70年代美军撤离越南后,美军特种作战部队的能力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即便是在早期越南战争中,特种作战部队和常规部队因为协调问题而引发的矛盾,也一直是制约特种作战效能发挥的重要因素。鹰爪行动的失败,被认为是一系列矛盾的集中体现。在国防部的委托下,时任海军作战部长詹姆斯·霍洛威成立了调查委员会,霍洛威委员会调查结果认为,军种之间严重缺乏协调统一指挥能力是行动失败的重要因素,并建议国防部应该建立一支反恐联合特遣部队(CTJTF,counterterrorist joint task force)和一个特种作战咨询小组(Special Operations Advisory Panel)。

  ▲正在登机的三角洲队员

  鹰爪行动的失败,也促使国防部相关部门对特种作战部队改革态度的转变。当时的美国陆军参谋长爱德华·梅耶呼吁要重建美国陆军的特种作战能力,并于1982年在陆军框架下成立了第一特种作战司令部(1st Special Operations Command),用来管理陆军特种作战部队,以促进其水平提升。1983年,在美国国会中,要求对国防部和军队进行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于是在当年6月,参议院军事委员会(Senate Armed ServicesCommittee)主席巴里·戈德华特开始对国防部为期2年的调查研究,同时包括对特种作战部队部署能力考察。然而仅仅过了四个月,两起事件就引起了国会议员的不满情绪。1983年10月23日,恐怖分子对多国联军的贝鲁特军营汽车炸弹袭击造成237名海军陆战队员身亡。10月25日,入侵格林纳达暴露了严重的指挥与控制问题,特种作战部队在低烈度冲突下的联合指挥协调能力饱受质疑。

image.png

  ▲时任美国陆军参谋长爱德华·梅耶

  随着国会的关注,国防部在压力之下,于1984年1月建立了联合特种作战局(Joint Special OperationsAgency)。然而,该机构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局面,由于只是一个业务指导机构,无法指挥任意一支特种作战部队,或是作战行动的安排,导致其对特种部队改革的准备、能力和政策没有任何促进作用。虽然特种部队的改革问题显得异常艰难,但依然不乏一些坚定的支持者,时任负责国际安全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诺埃尔·科赫和他的助手雷林·罗兰德认为改革势在必行。于此同时,在国会一些富有远见的人眼中,特种作战部队应该彻底改头换面。来自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参议员山姆·卢恩和威廉·柯亨,以及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筹备分会主席丹·丹尼尔,都是激进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确信,美国军方一直在忽视特种部队改革,军方向来对特种作战不感兴趣,国家能力在该领域的体现完全是二流水准,特种部队的作战指挥与控制成了普遍问题。卢恩和柯亨强烈批评国防部,认为其根本对未来的威胁没有一丝准备。卢恩建议国会应加大拨款,以应对特种作战部队的现代化建设。柯亨则认为,美国军方需要明确自身的组织结构和特种作战的指挥控制,从而应对低烈度冲突。

image.png

  ▲参议员山姆·卢恩

  1985年10月,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美国军队历时两年考察的报告,题为《防卫组织:改革的需求(Defense Organization: TheNeed For Change)》,报告中包括特种作战如何应对未来威胁的种种因素。报告的最终影响是,通过重组法案直接促使1986年国防部的重组。1986年春天,参众两院的特种部队改革支持者们不断地向议员们介绍他们的提案。5月15日,柯亨向国会提交了一份他和卢恩等激进改革派议员共同攥写的参议院议案,提出国防部应该设立一个指挥特种作战部队的联合军事组织,并且该机构必须确保有充足的资金和完善的政策,用来支持低烈度冲突和特种作战。众议员科恩提出一个更为激进的想法,他认为应该有一个由文官领导的国家特种作战机构,且能绕过参联会直接向国防部长汇报,这样特种作战部队的预算过程就能独立于参联会和武装部队之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如果简单粗暴地估算哪国特种部队实战经验最丰富战斗力最强大,那一定是美国特种兵。问题是,美国赫赫有名三角洲特种兵部队在首次执行任务——‘鹰爪行动’期间就出师不利,行动结果是彻底失败,自毁8兵,弄残4名,除了5架直升机是遭弃还是被俘至今下落不明,还有1架直升机和1架运输机相撞相杀一起坠毁。事后美军还惨遭各界公开羞辱,这到底是出了啥事?

  鹰爪行动目的是解救1979年美国驻伊朗大使馆人质,此次行动是美国陆军三角洲特种部队首次参与行动,这也是美军史上一特大号败笔。在此次行动中,美军出动海陆空三军精英特种部队,却吃了好大一个失败。美国空军出动第一、第八特种作战中队助力救援,美国陆军出动三角洲特种部队士兵和第75游骑兵团等组成地面救援小组,美国海军派出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等助力,最终却宣告鹰爪行动失败,伤亡不轻。

image.png

  图注:鹰爪行动中相撞坠毁EC-130E运输机(左前方)和RH-53D直升机(右后方)

  失败的原因分内外,内因是美决策高层关于是否应该冒着人质生命危险展开军事行动解救而出现严重分歧,最终因行动仓促计划不周漏洞百出导致行动失败,证据之一就是美军自家直升机和运输机不仅没能准时抵达目的地执行任务还在路上就上演相撞相杀悲剧。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美军运输机还不具备空中加油能力。外因是环境因素——伊朗滚滚黄沙。此次行动中,美军战机遭遇沙漠风暴。想来是伊朗沙尘也不情愿美军肆无忌惮践踏伊朗国土,因此在美军战机起降地点闹事,导致严重水土不服美军战机行动严重迟缓导致计划不能如期执行宣告失败。

  图注:伪装涂装后登上尼米兹级航母准备展开救援行动3架RH-53D直升机

  在1980年鹰爪行动失败后,这批美国人质遭伊朗扣押444天后才通过和平外交手段获救回家。2015年,遭扣押人员每人获得440万美元赔偿,此事算彻底告一段落。鹰爪行动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让美国三角洲部队在内各类特种兵精英部队遭到各界严重批评与羞辱,并直接促成美军特种行动指挥部和‘夜间潜行者’美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成立;深远影响之一该是教会美国轻易不要招惹伊朗。虽然美国军队实力世界一流装备甩全球各国好几条街,吊打赢区区伊朗不成问题,但经过鹰爪行动惨败一事,美军也深知要啃伊朗这块骨头定然十分费劲,想必美国内部也已经达成共识,只要有别的路可走到罗马就轻易勿动伊朗这块硬骨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鹰爪行动(英语:Operation Eagle Claw),是美国政府于1980年4月24日,为解救伊朗人质危机事件中被伊朗政府扣押的52名人质而采取的一次军事行动。此次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该行动的失败也直接导致了美国特别行动指挥部(United States Special Operations Command)和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160th Special Operations Aviation Regiment)的成立。

  来历

  1979年11月4日上午10点30分,3000名武装学生袭击了位于德黑兰的美国大使馆,并劫持馆内的66人当做人质。这群学生最后释放了几名妇女和非裔美国人,将剩下的52名美国人囚禁起来。学生们要求美国遣返在1月因为身体不佳离开伊朗的穆罕默德·礼萨沙·巴列维以接受审判。当时美国总统卡特以医疗为由,允许巴列维进入美国。

  巴列维是1941~1979年伊朗的独裁统治者,只有1953年首相莫沙德克推翻巴拉维的那段极短暂时期除外。当时巴列维重获政权就是因为英国军情6处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协助。为什么这些西方强权希望独裁者继续掌权呢?因为巴列维倾向西方且反对国际共产主义,而且更重要的是,伊朗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巴列维的功劳在于使伊朗大幅度实现现代化,以及引进许多取悦他的西方盟友但是激怒基本教义领袖的改革。他强迫平民百姓改革,只要有人出言反对改革,就会遭到逮捕。他花费许多金钱购买军事设备,1979年,伊朗花费40亿美元购买美国武器。20世纪70年代中期,石油价格暴涨,导致伊朗境内迅速通货膨胀,相比之下,巴列维的挥霍浪费变得更加明显。他拥有好几座皇宫以及许多海外房地产。他给予官员有利可图的国防契约,让官员们中饱私囊。

  巴列维越来越不受欢迎,不仅不受基本教义派的欢迎,“左派”人士和非宗教的国家主义者也都不喜欢他。这些人都同意要求巴列维以及影响巴列维的西方强权滚出伊朗。1979年,由阿亚图拉·霍梅尼所领导的反对派将巴列维赶出了伊朗。此时掌权的霍梅尼把驱逐西方势力合并在伊朗境内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作为他的目标。他有办法激起国内各派系,使其相互团结,抵抗共同的敌人——美国。

  这一点直接导致1979年11月4日当天俘虏美国人质的事件。起初,卡特总统尝试经由协商讨回人质,但是1980年4月,谈判破裂。于是展开一场希望成功的援救行动,代号“鹰爪行动”。

  德黑兰不是一个容易援救的地点。四周环绕着1120千米的沙漠和山脉,因此,援救行动必须是多阶段的。任务预计在两个夜间完成。援救小组预计从阿曼的集结待命区驾驶8架直升机,飞到德黑兰城外大约80千米的一个地区,名为“沙漠一号”。与8架直升机同行的还有一队固定翼飞机。这些飞机会将伞兵和备用油送到“沙漠一号”。

  第二天,美国情报局会与这些伞兵会合,用卡车送他们到大使馆。一旦救出人质,就会将他们送到附近的一座足球场。8架直升机会运着这些美国人,并将他们撤离至曼札利耶空军基地。整个行动不容许有任何出错的余地。幸运的是,气象预报人员表示,任务当天(4月24日)的天气将是晴天,加上满月,能见度极佳。不幸的是,气象预报人员错了。

  这项任务一开始就不对劲,飞行不到两个小时,8架直升机中就有1架因为设备问题而迫降。由另外7架直升机中的一架接送该直升机的驾驶人员,因此这架直升机落后整个队伍大约15分钟。剩下那6架飞在伊朗大沙漠上方150米处的直升机,与一场哈布风暴正面相遇,因此能见度低至1600米。那时的情况正如一位飞行员描述的那样:“像飞行在一碗牛奶中。”

  危机解除

  这些直升机驾驶员因为严禁以无线电对话,原本计划彼此间以视觉保持联系,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完全不可能做到。这些原本一起行动的直升机,此时各自独立运作。

  就在他们认为已经度过了最糟糕的时刻时,却又遭到第二个沙尘暴的猛烈袭击。这时,其中1架直升机的高度指示器发生故障了。该架飞机就飞在后方,但由于没有高度指示器告诉自己目前位置,驾驶员分不清方向,因此这位驾驶员决定返航。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他继续飞行,大约再飞20分钟,就会离开沙尘暴。结果,他反而从头来过,再次穿过两团沙尘暴。此时只剩下6架援救直升机。

  剩下的直升机开始一架架到达预定会合的地点,每架都迟到50~90分钟。在“沙漠一号”行动中,另一架直升机又遇到装置故障。这样,由于行动中的飞机只有5架,于是他们决定,任务不可能完全按计划继续执行下去。这些直升机补给燃料后开始返航,但是其中一架飞机激起了使人视线不良的尘云,并撞上一架C-130,两架飞机都坠毁,造成8名美国人罹难。

  解决人质危机的转机出现在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前,伊朗表示有意解决人质危机。1981年1月19日,在阿尔及利亚等国的斡旋下,美伊签署了解决人质危机问题的协议:美国分三次归还伊朗140亿美元的资产,取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伊朗则释放全部美国人质,1月20日,被扣押了444天的52名美国人质获释离开伊朗,旷日持久的人质危机终于得到解决。然而人质危机虽然结束了,但美伊关系却从此陷入了仇恨与对抗的更大危机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解决人质危机的转机出现在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前,伊朗表示有意解决人质危机。1981年1月19日,在阿尔及利亚等国的斡旋下,美伊签署了解决人质危机问题的协议:美国分三次归还伊朗140亿美元的资产,取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伊朗则释放全部美国人质,1月20日,被扣押了444天的52名美国人质获释离开伊朗,旷日持久的人质危机终于得到解决。然而人质危机虽然结束了,但美伊关系却从此陷入了仇恨与对抗的更大危机中。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