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1 21:26:54 首页
明末最有争议的汉奸,居然不是吴三桂
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其实不一定从汉奸,英雄的角度上出发,有时候从细节上看一个人可能也会更有意思。
洪承畴,明神宗万历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成为清朝汉人大学士。黄道周和高晓松其实说的都没错,只是有这么一个疑问,洪承畴被俘虏后,原本准备英勇就义,为什么又投降了?
据说,还在松山城中时,就曾经有人劝说洪承畴投降,被他坚决拒绝。因叛将献城而被俘后,清兵把他带到主帅面前,强迫他下跪,他轻蔑地说:“我乃天朝大臣,岂能在小邦王子面前下跪! ”摆明了已将生死置之度外。那么这个铮铮铁汉为何后来又改了主意呢?甚至还传出史上最“桃色”的劝降幕后——庄妃与洪承畴的故事?结合正史,野史,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满清,不一样的洪承畴。
正史:皇太极知冷知热搭台阶
《清史稿·洪承畴传》中记载,皇太极亲自来到三官庙看望洪承畴,并脱下身上的貂裘披在他的身上,亲切地说:“先生不会感到冷吧? ”洪承畴望着皇太极许久,终于长叹了一口气,说:“你是真命天子啊! ”归降了清朝。
最可信的史料:有洁癖的洪承畴
洪承畴被关在三官庙里。他已经下了必死的决心,每天披头散发不吃不喝,痛骂皇太极。皇太极不仅不生气,还让人劝降,这其中大部分是洪承畴以往在明朝的同事们,让他们现身说法。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范文程。
在大多数人劝降无效的情况下,范文程出场了。名士就是有名士的风度,他面对洪承畴的暴跳如雷不但不恼怒,反而和风细雨与之谈古论今,让洪承畴不得不反思: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人就怕冷静,就怕想到值不值,一旦从牛角尖中钻出来,发现天地之大,就不会一心求死了。
恰在这时,积在房梁上的灰尘飘落下来,落在了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不由自主地用手轻轻掸去。这个细微的动作被范文程看在眼中,他暗自一笑,随即告辞出来,径直向皇太极禀报:“承畴不会死,这种时候,他连衣服尚且爱惜,何况生命呢。 ”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范文程是个揣摩高手,他用和风细雨的方法与洪承畴聊天观察细节,说是辩论,实是揣摩。当他发现洪承畴有洁癖的时候,进而断定洪承畴会投降,他的逻辑是:他连衣服尚且爱惜,何况生命呢。
实际上,揣篇是基础,是游说前的调查研究,与摩是一个系统工程,那么什么是摩,就是接触,试探。其实摩与揣情是一体的,当揣情过后,自然而然要使用摩,所以说摩是揣的一种方法。比如我们常会说,让我们揣摩,揣摩。量权和揣情构建成了揣篇,而揣与摩是紧密相连的,有揣无摩就不能成事,无揣,自然无摩。一流的算命先生自然是有揣摩,而四流的算命先生自然是无揣无摩的,三流的算命先生是无揣有摩。
量化数据,考察心理,这是揣。摩之关键在于内符,内符之关键在于反应,反应之关键在于同情,同情之关键在于成事,成事之关键在于隐藏,隐藏之关键则在无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