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滑铁卢战役

  1814年3月31日欧洲第6次反法联军进占巴黎,拿破仑被迫退位。波旁王朝复辟。次年3月20日拿破仑利用法国人民对复辟王朝的不满和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上的争吵,率军进入巴黎,重新登上皇位俄、英、奥、普出动第七次反法联军,同年6月18日在滑铁卢战役中击败法军,拿破仑再次退位,被流放到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拿破仑帝国从此覆灭。滑铁卢战役位于比利时境内的圣让山,法国人民历来忌讳提到“滑铁卢”,把它视为法兰西民族的耻辱。直到今天,法国人一般称这次战役为“圣让山战役”。滑铁卢战役之后,叱咤风云、不可一势的拿破仑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病死。人们便把“滑铁卢”作为失败的代名词。

  拿破仑的妻子:拿破仑,作为一位闻名全世界的著名军事家,十九世纪法兰西帝国的缔造者,他的一生充满了让我们所想去探究的东西,而他的妻子是谁?这也是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接下来就由小编来为大家揭秘一下拿破仑的妻子。

  拿破仑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法国科西嘉。9岁进入里恩王家军校读书。1796年初,年轻的拿破仑由于参加了粉碎保皇党的叛乱,在巴黎颇有名气。这时,一个女人向他求婚,她的名字叫约瑟芬。

  约瑟芬比拿破仑大6岁,当时是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寡妇。一次她听一个朋友讲起拿破仑的事迹,十分敬佩,很想认识这位年轻有为的军官。但他自己又不好冒昧前往,托人介绍也不合适,于是她想出了一个办法。

  约瑟芬十二岁的儿子遵照母亲的吩咐,来到拿破仑住的地方,小家伙请求拿破仑发还父亲的佩剑,他父亲是在恐怖时期被罗伯斯庇尔处死的一名共和党将官。拿破仑允准了孩子的请求,那孩子含泪接过佩剑并亲吻了这件遗物。第二天,约瑟芬前来向他致谢,并倾吐了自己的爱慕之情。他的美貌和坦诚深深地打动了他。拿破仑相,同这位年轻寡妇结合对于他的幸福有重大关系;对于他实现壮志将是强有力的支持。认识仅三个月,他们便举行了婚礼。新婚后两天,拿破仑重返意大利前线,指挥缺乏训练、武器很差的法国军队打败了强大的奥地利军队,威震全欧,名传世界。

  约瑟芬娇柔、纯洁、善良,深得拿破仑喜爱。他在一封她的信中写道:我收到你的来信,你似乎在信中责备我说女人的坏话。事情是这样,我最讨厌的是女阴谋家。我看得惯仁慈、文雅、温柔的女性,我喜爱她们。如果说她们娇纵了我,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你的。不过你会看到我已经宽大对待了一位通情达理的值得尊重的女性。我把她丈夫出卖我的信拿给她看时,她哭起来了,以万分痛心的悲伤和诚实口吻喊道:“这的确是他的笔迹!”这就够多了,打动了我的心,我说:“好吧夫人,把信投到火里,我就没有证据可以针对您丈夫了。”她烧掉了信件,转悲为喜。现在她丈夫得救了,如果迟两小时,他已被处死了。所以,你看,我喜欢娇柔、纯洁、善良的女性,因为只有她们才象你。

  约瑟芬与拿破仑结合的最大不幸是没有孩子,拿破仑一心想的是称霸欧洲,并有儿子继承他的基业,1804年他被参议院敕令尊为皇帝后,这一想法更明显化了。1809年11月30日,刚过40岁的拿破仑终于提出了要和约瑟芬离婚。那天当约瑟芬同拿破仑一如往常共进午餐的时候,拿破仑一喝完咖啡就令左右退下。他走近她,拿起她的手按在他心上,凝视了片刻说:“约瑟芬,我亲爱的约瑟芬!你知道我爱过你,我在人世得到的仅有的幸福时刻都是你一人赐给的。但是,约瑟芬,我的命运要高过我的意志;我最珍贵的爱情必须让位给法国的利益。”1809年12月16日,拿破仑与约瑟芬正式离婚。

  1810年4月1日,拿破仑与奥地利女大公玛丽一路易莎成婚。次年3月得子。

  离婚后,约瑟芬一直居住在马尔梅松寝宫,拿破仑经常看望她,但她的精神一直处在抑郁中。约瑟芬死后,拿破仑曾到她坟前去痛哭。

  1814年拿破仑兵败被流放到厄尔巴岛时,玛丽一路易莎带着她的儿子回维也纳老家去了,她离开时没能获准去见拿破仑一面。

  1815年,拿破仑复位再败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年仅51岁的拿破仑病死在圣赫勒拿岛。拿破仑临终时还在喊着“约瑟芬!”

  NapoleonBonaparte(1769-1821),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百日王朝皇帝。他在1797年威震半个欧洲;1808年在沙俄帮助下打败瑞典,除英国仍与之作战外。已经征服整个欧洲大陆,使整个欧洲的地图为之改动。

  1796年经巴黎司令部保罗巴拉斯介绍娶了约瑟芬。约瑟芬的前夫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被送上断头台处死。1809年因拿破仑怀疑约瑟芬不能再生育而休妻。1810年拿破仑又与奥地利皇帝法兰西斯一世的女儿玛丽路易斯结婚。玛丽路易斯(1791-1874)成为拿破仑的第二位皇后,生有一子,即拿破仑二世。

  拿破仑的才华不仅表现在其军事谋略上,而且在情场上的感情与爱情谋略则更具一番情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滑铁卢战役缘何爆发?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的铁骑进入巴黎,法国国王路易十八闻讯色变,不敢迎敌,仓惶逃遁。拿破仑重新登上皇位,为他在一年前被迫退位,软禁在地中海厄尔巴岛的事件报了仇,雪了恨。

  为了支持路易十八,英国,俄国和普鲁士等国家组成反法联盟,大举围攻巴黎。拿破仑亲自率领12万大军迎战,联军不敌,撤退到比利时。这一仗,拿破仑取得辉煌战果,奠定了他在法国的统治地位。过後,拿破仑乘胜追击,率军继续挺进,直逼比利时的边境。

  6月18日,大决战在滑铁卢展开了。

  滑铁卢位于比利时南部,离首都布鲁塞尔不远。英军驻 在一个山岗,由威灵顿率领,法军则由拿破仑亲自指挥。

  清晨,下起滂沱大雨。上午11时30分,天气转晴,拿破仑下令出击。

  “威灵顿是什么东西 竟敢向我挑衅,简直是螳臂挡车,以卵击石!我不必用一顿早餐的时间,就能将他们歼灭。”拿破仑大言不惭地说。

  法军越过低洼地带,向英军驻 的山岗奋勇冲去。英军顽强抵抗,炮弹像骤雨般落在法军的阵地,法军死伤惨重,不得不撤兵。下午1时,法军第二次进攻英军阵地,还是无法得逞。拿破仑正伺机发动第三次规模更大的攻势时,用望远镜向四周瞭望,侦察敌情。他突然看见东边远处黑压压的一片。

  “那是什么 ”拿破仑问。

  “大概是一片森林吧!”一个中尉回答。

  “不,这是兵团。”拿破仑凭丰富的作战经验,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于是他下令:“抓个活口来问!”

  过了不久,法军逮到一个普鲁士骑兵军官来审问,军官回答说附近只有一个兵团。拿破仑心想:区区一个兵团,有什么好怕。可是他万万想不到前来进攻的普军,实际上是三个兵团呢!

...查看更多

  滑铁卢战役简介:1814年,欧洲反法联军攻陷巴黎,拿破仑被迫宣布退位,被流放于厄尔巴岛。1815年3月1日,拿破仑率领1000余名士兵偷渡回国,沿途守军纷纷重新聚集在他的鹰徽旗下。3月20日,拿破仑凯旋巴黎,重登皇位(史称百日王朝)。在维也纳开会的同盟国一派哗然,他们立即放弃了彼此间的争吵,再次联合起来,并宣布拿破仑为“世界和平的扰乱者和人类公敌”,将不受法律保护。3月25日,英、俄、普、奥、意、荷、比等国组成了第七次反法同盟,决心彻底打垮这个科西嘉怪物。

  同盟国拟定了分五路大军进攻法国的计划:英荷联军9.3万人,由英国元帅威灵顿公爵指挥,部署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至蒙斯一线;普军11.7万人,由布吕歇尔指挥,部署在比利时的沙勒罗瓦以南,包括那慕尔、列日至莱茵河一线;奥军20.1万人,由施瓦岑贝格指挥,集中在莱茵河上游;俄军15万人,由巴克莱指挥,集中在莱茵河中游;奥意联军7.5万人,由弗里蒙特指挥,集中在意大利北部的法意边境上。另外,联军还组织了30万的后备队。总兵力达百万之众。其进军路线是:威灵顿、布吕歇尔和施瓦岑贝格率英、普、奥三路大军直扑巴黎,巴克莱率俄军作为第二梯队,随时前往增援;弗里蒙特的奥意联军捣向里昂,待破里昂后,亦折向巴黎。同盟国约定在6月27日至7月1日之间同时越过法境。

  拿破仑复位后,抓紧一切时间致力于重建帝国政权和大军。他多次声明,重建的帝国与过去的不一样,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法国人民的和平与自由,法国再也不谋求对欧洲的任何统治权,但坚决反对外国对法国的任何形式的干涉。他向同盟国摇晃橄榄枝,声称愿意承认《巴黎和约》限定的法国疆界,请求各国罢兵,但遭同盟国拒绝。拿破仑深知战争已不可避免,于是积极备战,准备迎接战斗。他没有普遍征兵,只是号召现役和退役的军人全部归队,把波旁王朝遣散的军官召回来,并号召人民志愿从军。拿破仑最为缺乏的还是有能力的指挥官,包括麦克唐纳、奥热罗、乌迪诺和圣西尔在内的9位元帅拒绝为他效劳,贝尔蒂埃缪拉早已离心背叛,达武任陆军大臣留守巴黎,能跟随拿破仑上战场的只有苏尔特、内伊、莫蒂埃、格鲁希等。严重的问题是武器、马匹和弹药都不足。拿破仑进入巴黎的第二天,就下令立即生产步枪15万支,同时还向国外购买武器。

  拿破仑异乎寻常的充沛精力和他高效能的组织天才使其在短短的日子里组织起一支帝国大军。至1815年5月底,他所征集的正规部队已达到了28.4万人,组建了4个新军团,即北方军团、莫斯里军团、莱茵军团和阿尔卑斯军团。其中北方军团为主力军团,由拿破仑亲自指挥,总计有12.45万人,下辖5个步兵军(第1、2、3、4、6军)、4个骑兵师和近卫军。苏尔特元帅任北方军团参谋长,然而这却是一项很不幸的选择。苏尔特虽是一位相当优秀的指挥官,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曾有着卓越的贡献,但他的个性却是疏懒而无条理,并曾两次败在威灵顿手下。作为一个参谋长,他与谨慎精细的贝尔蒂埃比起来不免相形见绌。拿破仑的确缺乏高级军官,若起用达武也许更合适些,但他觉巴黎太重要了,把首都交给达武才能使他放心。

  拿破仑考虑到法军兵力不足,不能重蹈1814年的覆辙,被迫打一场防御战,作困兽之斗。他决定先发制人,以快制敌,首先击破最近的两个敌手威灵顿和布吕歇尔,然后腾出手来对付俄奥两军。拿破仑的战略计划是:拟于6月初将北方军团集中于比利时边境正南的桑布尔河与默兹河之间的地区,然后于6月15日在沙勒罗瓦渡过桑布尔河,挥戈向右,粉碎布吕歇尔军团,将其逐回莱茵河,次日再回师向左,摧毁威灵顿所部,将威灵顿从布鲁塞尔撵回奥斯坦德,在两支联军之间打进一个楔子将其分割开来,然后于6月17日占领布鲁塞尔。为了隐蔽自己的意图,达到迷惑或麻痹敌人的目的,拿破仑指示达武在巴黎周围建筑要塞地带,他自己也尽量拖延离开巴黎的时间,以给敌人造成他准备在巴黎附近打一场防御战的错觉。

...查看更多

  拿破仑为何兵败滑铁卢?1814年3月31日欧洲第6次反法联军进占巴黎,拿破仑被迫退位。波旁王朝复辟。次年3月20日拿破仑利用法国人民对复辟王朝的不满和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上的争吵,率军进入巴黎,重新登上皇位俄、英、奥、普出动第七次反法联军,同年6月18日在滑铁卢战役中击败法军,拿破仑再次退位,被流放到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拿破仑帝国从此覆灭。

  滑铁卢战役位于比利时境内的圣让山,法国人民历来忌讳提到“滑铁卢”,把它视为法兰西民族的耻辱。直到今天,法国人一般称这次战役为“圣让山战役”。

  滑铁卢战役之后,叱咤风云、不可一势的拿破仑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病死。人们便把“滑铁卢”作为失败的代名词。那么,拿破仑这次最后一战究竟败在哪里?拿破仑后来在流放地圣赫勒拿岛总结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原因时认为,是天气不作美,将领不卖力,最终是命中注定的。他说:“就算有这一切原因,那场仗本来也是该我赢的。”笔者以为,这完全是敷衍塞责的搪塞。事实上,作为这场战役的法军主帅拿破仑,既没知己,也没能知彼,违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规律,才是真正的根本原因。

  其一,不知晓敌方是由五国组成的、总兵力达82万并且制定了详细作战方案的强大部队;单是在圣让山对峙驻扎的英军10万兵力就大大超过拿破仑带领的7万人,而且英军老早就据守于此,以逸待劳。

  其二,不知晓或者小看了敌方统帅无论是英军威灵顿还是普军布吕歇尔都是对付法军颇有经验的将领。正如拿破仑后来向人承认:“威灵顿治军之才与我不相上下,还具有小心谨慎的长处。”结果,拿破仑极度藐视敌人,认为还是象他年轻时代一样是与二流对手较量,形成的思维定式,十分牢固,不能因人而变。到了同高手威灵顿、布吕歇尔决一雌雄必须小心才是,他却无法做到。直到他毁了自己,也毁了法国,他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敌军将领的本事。

...查看更多

  滑铁卢战役双方兵力对比: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军队同英普军队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滑铁卢战役。英军由威灵顿率领,普军由布吕歇尔元帅率领,驻扎在比利时附近。6月18日午后,滑铁卢战役正式展开。法军在大炮的猛烈轰击下,向威灵顿的军队发动了猛烈进攻。威灵顿率领英军顽强抵抗,始终坚守着阵地。当日傍晚,普鲁士军队摆脱了法军的尾追,按计划赶到了滑铁卢,猛攻法军的右翼。威灵顿在普鲁士军队的配合下,乘势转入反攻,法军大败。

  一、兵力总体对比(以实际赶到战场参战的为准,不包括格鲁西等未及时赶到的部队,以下皆同)

  1、参战的英盟军(英国、荷兰、比利时、纳索、布伦瑞克、汉诺威、英王德意志军团)共编为第一军、第二军、后备军、骑兵军、荷兰-比利时骑兵师这几只部队。

  参战的英盟军总兵力68424人(含炮兵),其中英军23584人、英王德意志军团7393人、荷兰9476人、比利时4118人、纳索5629人、布伦瑞克6151人、汉诺威12073人。

  2、参战的普鲁士军共编为第一、第二、第四军,总兵力56412(含炮兵)

  3、参战的法军共编为第一军、第二军、第六军、近卫军、第三骑兵军、第四骑兵军,总兵力70156人(含炮兵)

  二、骑兵力量对比

  1、英盟军骑兵总数15132人,共编成32个骑兵团,其中:

  骠骑兵6538人:英军骠骑第7、10、15、18团,英王德意志军团骠骑第1、3团,荷兰-比利时骠骑第6、8团,汉诺威的坎伯兰公爵的骠骑兵团、布莱梅/费尔登骠骑兵团、吕讷堡骠骑兵团,布伦瑞克的骷髅头骠骑兵团。

...查看更多

结语

  滑铁卢战役是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最终决定了拿破仑及其帝国的命运,对欧洲有着深远的影响。拿破仑自以为有雄才大略,攻无不克,却没有想到在滑铁卢一役中被打得一败涂地。滑铁卢战役在历史上传为笑柄,而滑铁卢从此也成了失败的同义词。自古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长城内外,尸填巨壑之岸,血满长城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此一证也。拿破仑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共和思想却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此又一幸也。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