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蒙古国的疆域有多大 在政治,军事及文化的成果有哪些

2021-04-27 10:02:25 首页

  疆域

  漠北位于东亚戈壁大漠以北的蒙古高原地带,素为众多游牧部落、民族的繁衍生息之地,自春秋始,先后有鬼方、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黠戛斯等民族崛起,构成人类古代游牧世界的东翼,与相邻的古代中国农耕地区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往来和政治、军事的频繁冲突与交往。

image.png

  蒙古帝国形成于13世纪初,后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为元朝四大汗国的联合体。蒙古帝国1294年国土面积达3300万平方公里,一说2800万平方公里(北疆以北纬60度左右为界),占世界土地面积的22%,超越了五分之一,为20世纪时苏联的1.5倍,现今俄罗斯的1.9倍,涵盖了当时版图内的1亿人口,吉尼斯世界纪录等官方机构和国际史学界均承认蒙古帝国是仅次于大英帝国的人类史上第二大帝国。

  蒙古帝国的版图扩张源于其曾发动三次蒙古西征,成吉思汗领导的第一次西征(1218~1223)灭西辽、花剌子模,越过太和岭(今高加索山)击破钦察各部,第二次西征(1235~1242)于窝阔台汗在位时期发动、以拔都为主帅,先后征服里海布噶尔王国、斯拉夫各族,进而灭亡位于东欧大平原境内的基辅罗斯,而后击溃波兰和神圣罗马帝国联军、大败匈牙利、征服保加利亚,远征势力远达意大利半岛的威尼斯东北,第三次西征(1252~1260)于蒙哥汗在位时期、主帅为旭烈兀,灭亡木剌夷(伊斯兰国家)、阿拔斯王朝(位于阿拉伯的黑衣大食,750~1258)以及叙利亚,三次西征共灭了40多个国家。

  政治

  成吉思汗上台伊始便着手改革,消除落后的部落体系,建立新的政治、军事、社会组织,以巩固新兴政权的统治。

  成吉思汗首先打破古老的血缘关系,摈弃传统的部落、氏族单位,对所有臣民进行户口登记,将其按照十户、百户、千户的结构纳入军政、军民合一的组织框架中。以往的部落贵族皆以百户长、千户长的身份充任国家官吏。成吉思汗把全国的土地和人户分封给诸子、诸弟等宗室成员。大汗权力高于一切,是整个蒙古统治阶级的最高代表;皇室宗亲构成的“黄金贵族”和各级那颜贵族组成封建统治阶级;而分属各级人户制度下的广大牧民,则固定在指定的区域之内。“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是所有成年男子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职责。一旦有战事,便携带武器、马匹及粮秣,在各级长官率领下出征作战,据说其总数可达70万之众。在全民皆兵的基础上,成吉思汗还握有三支精锐之师——怯薛军。它是由万名壮勇的贵族子弟组成的近卫军,平素司拱卫大汗金帐之责,战时则担中军护驾之任,往往是成吉思汗在战争最关键时刻投入战场,以决定胜负的生力军。同时,这支精锐勇猛之师亦是大汗震慑地方割据势力的重要力量。怯薛卫士职守明确,制度严密,享有种种特权,绝对效忠大汗,成为蒙古军事封建专制统治的中坚。

  成吉思汗还强化国家司法机构,设置了断事官——达鲁花赤。初始,断事官只负责审理民事、刑事诉讼案件,后则发展为兼管人户、财赋的重官。成吉思汗还对传统的蒙古习惯法进行整理,数次召集大会,颁布“扎撒”(意为军令、法度),并将各类扎撒和大汗的“训言”用维吾尔文字记录下来,编成《扎撒大典》,形成1套成文法典。1204年,蒙古击败乃蛮部落时,俘获了掌印宫维吾尔人塔塔统阿,大汗令其以维吾尔字母拼写蒙语,创制出蒙古文字,又令蒙古诸王及贵族子弟皆学习之。蒙古文字的创立及运用,为高原诸部间的联合提供了文化上的凝聚力,统一的蒙古民族开始形成。

  成吉思汗所创建的国家机构、军政制度、成文法规、民族文字使蒙古社会的文明进程明显加速。这个由诸多游牧部落组成的年轻国家充满了勃勃生机,祖辈所留下的牧场虽很宽阔,但已无法满足新兴军事封建政权的需求。在成吉思汗的统率之下,蒙古铁骑很快便驰出草原,如暴风骤雨般地冲向世界。

  军事

  军队建设

  西征

  第一次西征

  1218年,成吉思汗遣勇将哲别率精骑2万,一举击破宿敌乃蛮部太阳汗之子屈出律所控制的西域契丹国家西辽,杀死屈出律。从此,蒙古国与中亚新兴大国花剌子模开始相峙。花剌子模原为塞尔柱突厥人的1个行省,后独立称国。13世纪初,据有北界阿姆河上游,南临波斯湾,东起印度河,西抵两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一时称盛。1219年。花剌子模讹答刺守将劫杀蒙古商队和使臣,致使两国关系骤然交恶,成吉思汗乘机起兵,兴师问罪。他亲率大军20万,分成4路,攻入花剌子模。花剌子模民风剽悍,又有雄兵40万,但在战略上犯了分兵驻地守城的错误,无法集中御敌,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先后失去讹答刺、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等重镇,蒙军赢得了战略优势。花剌子模国王穆罕默德全然失去昔日英勇,一味夺路西逃,死于里海1个小岛上。王子扎兰丁率众抵抗,虽有数次小胜,但终不敌蒙军,最后被迫单骑涉阿姆河,亡命天涯,不知所终。花剌子模王国灭亡。

  蒙古铁骑乘胜进击,越高加索山进入顿河流域的草原地带。1223年5月,蒙军一部在卡尔卡河畔与波洛伏齐人和俄罗斯人的联军会战,大胜,而后蒙军长驱直入,攻掠俄罗斯各地,入克里米亚,溯伏尔加河而上,途中为保加尔人所败,年末,东归蒙古高原。

  第二次西征

  1235年,窝阔台汗决定派蒙古诸王的长子西征俄罗斯。术赤长子拔都为帅,窝阔台长子贵由拖雷长子蒙哥等王子从之。1236年,蒙军进入钦察草原,扫荡波洛伏齐人,继而冲入俄罗斯平原,连败俄罗斯诸王公,先后攻陷梁赞、莫斯科、弗拉基米尔、车尔尼戈夫等地。1240年,蒙军攻占古城基辅,蹂躏了俄罗斯大部分地区。1241年,拔都兵分两路,南北挥戈。南路主力由拔都统领越喀尔巴阡山,攻入匈牙利,击败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的抵抗,焚毁布达、佩斯等重镇,然后直逼奥地利国都维也纳城下。北路蒙军攻入波兰,先夺克拉科夫,再入西里西亚。4月,在里格尼茨会战中,痛歼西里西亚王公亨利组织的波兰、德国和条顿骑士团联军3万余人,击杀亨利。蒙古大军在东欧势如破竹般的攻势,使罗马教廷和西欧诸国陷入极大的恐慌之中。正当拔都将南北两路兵马合为一体,准备新的攻势时,窝阔台汗病故。拔都闻讯,依从惯例,停止军事行动,并率军经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回到南俄平原。1243年,拔都以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为中心,建立钦察汗国。

  1241至1251年,蒙古扩张的态势处于间歇期。整个蒙古统治阶级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汗位的争夺上。窝阔台汗死后5年,才由其子贵由承继大汗之位。不料贵由短命早殇,仅居汗位两年。蒙古诸王又陷入新一轮争斗漩涡之中,术赤—拖雷系与窝阔台—察哈台系展开数年的激烈角逐。最后,拖雷的长子蒙哥在其兄弟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和术赤长子拔都的支持下,登上大汗之位。上台伊始,他便残酷镇压反对派王公,改革政权体制,巩固大汗的权威。

  第三次西征

  1253年,蒙古的扩张战火重新燃起。旭烈兀奉蒙哥大汗之命率大军踏上西征之路。1255年抵撒马尔罕,1256年渡阿姆河,平定伊斯兰教伊斯马恩派阿萨辛人的木刺夷国。1258年,旭烈兀涉底格里斯河,向衰弱不堪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国都巴格达发起进攻。末代哈里发穆斯台耳绥木出城投降,为蒙军纵马踏毙。历时500余年的阿拉伯帝国灭亡。历史名城巴格达惨遭洗劫,无数财富被掠,数十万平民死于蒙古武士的弯刀之下。1260年,蒙军又陷大马士革,直抵地中海东岸。正当旭烈兀准备进攻北非埃及之时,蒙哥大汗死讯传至军中,旭烈兀留下5000人马驻守叙利亚,自己率主力东归。不久,驻叙利亚蒙军为埃及马木留克王朝所歼。

  文化

  姓氏

  天文和科学

  蒙古民族很早就积累了丰富的天文学知识,这首先源于他们长期的游牧生活实践。据《蒙古秘史》和《世界征服者史》记载,他们掌握天象变化规律并掌握着能够准确记录纪年、月、日、时刻的方式方法。他们当中还出现了星占家。星占家(占卜者)绘制了天宫图,以观察和预测天象变化。另据拉施特《史集》记载,蒙哥大汗登基的日期就是星占家们测定出来的。晴天,在那几天中,那里的天空一直被乌云遮盖着,不断下着雨,任何人见不到太阳。而恰好在星占家选作天象观察的那个时刻,照耀世界的太阳,从乌云里面露出来了,天空绽开了与太阳相等的一块地方,星占家们便容易地测定了(行星)在地平线上的高度。月亮被太阳照射才发光的道理,在当时已为蒙古人所知,他们说太阳是月亮的母亲,因为月亮是从太阳那里得到它的光辉。蒙哥汗在位时,法国使者卢布鲁克在蒙古汗国都城哈剌和林(今蒙古国后杭爱省额尔德尼召北)亲眼见到过星占家他们之中有些人熟悉天文学,特别是他们的首领,他们预言日蚀和月蚀的时间。1233年,窝阔台汗在燕京修制浑天仪;蒙哥汗也曾下令建造了一座天文台。

  蒙古族有比较丰富的医学知识,早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前,蒙古兀剌速惕、帖良古惕、客思迪迷等森林部落,就以熟悉蒙古药剂、用蒙古治病方法治愈患者而闻名于世。《蒙古秘史》也曾提到蒙古人用热敷的方法或用嘴吸取陈血的方法治疗伤口。蒙古军出征时,携带止血药,防止中矢流血身亡。如札剌台人(札剌亦儿部)朔鲁罕在野狐岭战斗中被流矢击中,成吉思汗即用哈迪儿(止血药)敷之。在成吉思汗时代,蒙古人已能按照机械原理制造火炮。


  兴修水利在蒙古族中具有悠久的历史。据拉施特《史集》载,成吉思汗的祖先海都汗将营地设在与蒙古斯坦交界处的巴儿忽真-脱窟木地方。他在那条河上建立了渡口,以便牲畜饮水与人们往来,这个渡口被他起名为扎罗鲁木。成吉思汗在位时,弘吉剌部人图忽察儿曾修筑过堤坝,被称为答兰-图儿合黑-图忽察儿 。

  建筑与工艺

  蒙古人逐水草迁移,以毡帐为居室,所以蒙古人对制作毡帐有很高的技术。当地牧民的毡帐用白毛毡覆盖,毛毡上面涂以石灰或白粘土和骨粉,使之更为洁白,有时也把毛毡涂成黑色。覆盖在天窗周围的毛毡,饰以各种图案,门口悬挂着绣有各种颜色图案的毛毡。大汗及诸王的毡帐则涂上金色,举行宴会的毡帐可容纳2000人。

  蒙古人的编织和印染技术也有一定的水平。他们将树枝劈开编成箱子,用牛油或羊奶浸过,并以多种颜色图案的黑毛毡覆盖在箱子上面,以保持其坚固性和美观。这样的箱子可以用来放寝具和珍贵物品。已婚的妇女都有很漂亮的车辆。

  蒙古的冶炼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传说公元前10世纪就已能熔铁出山。据史集记载,兀良合人善于铸铁;《新五代史》载,契丹之东北至篾劫子(蒙兀室韦之音转)其地多铜、铁、金、银,其人工巧,铜铁诸器皆精好,善织毛锦。蒙古族中广为流传的《四巧匠颂》中的四巧匠是蒙古族的希瑞巧匠、汉族的王巧匠、撒尔塔兀拉的根哥巧匠和唐兀惕的巴拉希巧匠。他们心灵手巧,精通百艺,对发展当时蒙古地区金属工艺起到了重要作用。装饰弓、矛、剑、盾、箭筒,尤其马鞍具,是蒙古族牧民的一贯爱好。大汗的坐椅是包金的,龙头虎状,鞍马带上亦以黄金盘龙为饰。鞍鞒喜欢配有各种装饰,有的绘制图案,有的用骨雕镶嵌,有的镶嵌金属工艺制品。蒙古民族更是一直喜欢银碗、金杯等生活用品。

  这一时期,石雕、木雕、骨雕工艺有了很大发展。银盒的雕刻等实用美术,或细腻或豪放,有浮雕也有透雕。用羊角雕刻镶嵌的杯子,以及用桦树皮制作的各种器皿也多为流传。这些雕刻品不仅是实用品,也是艺术品,它体现了自然美、色泽美、材料美的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有草原雕刻艺术的传统方法,也有变化丰富的外来风格,生动、质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刺绣艺术表现在衣、食、住、行中。贵族上层人士的服饰华丽美观、珠翠金宝,衣冠腰带十分讲究,其刺绣花纹丰富,色彩鲜明。当时社会上还流行着一种姑姑冠帽,耸耸然富有风趣。

  文字与教育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之时,就确定畏兀儿文为全国通用的文字,用其记录《大札撒》、必力克,书写公文、信件、碑文等。如1225年的《成吉思汗石文》、贵由汗的玺文及1250年的《蒙哥汗石文》,均用畏兀儿文镌刻。当时用这种文字书写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已经形成,而且这种书面语有别于民间口语。成吉思汗采用畏兀儿文字的同时,也采用了用这种文字书写的古代书面语。

  随着蒙古统治者的对外扩张,蒙古语言和文字的使用范围日趋广泛,到13世纪时,蒙古语几乎成为世界语。

  早在13世纪以前,蒙古诸部已经形成了规范化的口头文学语言,其特点是词句简练易懂,意义明确。内容包括故事、传说、诗歌、赞颂词、谚语、谜语等种类,其中以诗歌最为突出。蒙古人未使用文字以前,各部之间的信使来往都用押韵的隐喻诗歌传递。而这些诗歌极富想象力和比喻技巧。

  除民间口头文学之外,在民间还广泛地流传着诸多的英雄史诗。1240年成书的《蒙古秘史》是历史的珍贵杰作,无论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方面,都反映了当时蒙古书面文学发展的水平。该书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的伟大业绩,歌颂了新兴的蒙古汗国,反映了13世纪蒙古社会的发展状况。在写作技巧上,搜集和吸收了民间口头文学的精华,把编年史体例与文学的形象描写结合在一起,系统地叙述了蒙古500年的历史。此外,反映这一时期的杰出文学作品还有《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等。

  自古以来,蒙古人就善歌善舞,早在氏族社会时期,人们在欢度喜庆日子时,便以集体跳舞的形式表示庆贺。据《蒙古秘史》记载,在乃蛮部的汗斡尔朵(行宫)内已经有了乐队。另据《史集》所载,每天晚上窝阔台汗都招请弓弩手和角斗士进行射箭和摔跤比赛。据《蒙鞑备录》记载,木华黎出征时,亦以女乐随行。多以十四人等弹《大官乐》曲,拍手为节,甚低,其舞甚异。对于其他民族的乐器,诸汗亦给予重视,太祖初年,以河西高智耀言,征用西夏旧乐。从1240年开始,令制登歌乐。摔跤、射箭、赛马是蒙古人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优秀的摔跤手被誉为孛阔(力士)。另外,打猎亦为人们所喜爱,它既是体育活动,又是军事训练,优秀射手被誉为篾儿干。


  每逢大节日,蒙古族人都举行盛大的宴会。正月初一,是蒙古人的春节。这一天,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都身着白色衣服,骑白马、饮白食(奶)。五月初九,是一年一度蒙古人第一次喝新酿制的忽迷思的日子,以表明新春已到。这一天,占卜者们把当地的所有白色母马集中到一起,以表示将其献给神灵,把新酿制的忽迷思洒在地上,然后举行盛大宴会。另外,当日蚀或月蚀现象消失时,则也举行盛大宴会。

  蒙古人拥有重视家庭祖训和学校教育的传统。每个家庭的父母都承担着对子女讲授其氏族部落历史的义务。因为蒙古人有保存祖先系谱的习俗,他们视系谱为财产,而且形成人们共同遵守的规矩,世代相传。同时,每个家庭还各自有祖先传下来的训教,用以教育后代。

  学校教育始于13世纪初。据《元史·塔塔统阿传》记载,1204年成吉思汗俘获了太阳汗的掌玺官塔塔统阿(畏兀儿人)后,命其教授诸王子弟们学习畏兀儿文,使蒙古汗国有了第一代文人。畏兀儿文人阿怜帖木儿归附成吉思汗后,诸皇子曾受学于他。窝阔台汗时,成吉思汗长子术赤从西域派畏吾儿人阔儿吉思来蒙古教授蒙古儿童。

  尊儒是窝阔台汗治理中原的重要措施之一。1236年,在燕京、平阳分别设立了编修所和经籍所,着力编纂经史。在汗庭内录用了一批儒士,命他们讲解《九经》等。

  宗教信仰

  萨满教是蒙古草原的原始宗教。蒙古汗国建立后,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均传入汗国。蒙古人认为太阳、月亮、火、水、土、山川、河流等都有神灵。神灵的偶像称之为翁棍,用毡制成,予以供奉。偶像一般放在帐幕门口的两侧,在偶像的下面有用毛毡制作的牛、羊模型,人们视偶像为家畜的保护者,能够赐给他们乳酪和马。在毡帐内的中央位置也挂着一个偶像,它是保护神。蒙古人并且认为四方都有神灵,神无处不在。最高神灵称之为蒙哥腾格里(长生天),它是一切可见和不可见事物的创造者,能够赐予人类真善美和假恶丑,蒙古人尊它为额赤格·腾格里(天父)。当时许多人认为雷霆就是天神的怒吼。

  腾格里和人之间的通话者为巫师,男巫称孛,女巫称伊都干。巫师兼星占、占卜、医师于一身,在蒙古人中颇有威望。据《出使蒙古记》所载:正如蒙哥汗所承认的,他们的占卜者是他们的教士,占卜都命令做的任何事情,必须立即执行,毫不迟延。巫师能观察天象,预言日蚀和月蚀的时间,宣布吉凶日子。军队出征,没有他们的应允,决不能轻易出动;男孩子降生时,需请占卜者预言其命运;当有人患病时,亦需请巫师念咒语。在蒙古汗国,巫师已成为人数众多的特殊阶层,他们不仅活跃在民间,而且在汗庭中也集中了很多。占卜者们人数很多,并且总是有一个首领,像是一个主教。这个首领总是把他的帐幕安置在蒙哥汗的主要帐幕前面,相距约一掷石之远。送到宫廷去的一切物品,都须由巫师拿着在两堆火之间通过,目的是起净化作用,这是巫师的职责之一。

  民族

  大蒙古国征战过程中不断吸收优秀的其他各民族将领来充实蒙古军队,尤其是大量地提拔任用回民和汉族将领。到蒙古帝国全盛时期(忽必烈灭南宋后),汉族将领的数目已经超过蒙古帝国所有将领数目的一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