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6 15:34:46 首页
历史上有些少妇,美丽漂亮却劣迹斑斑。
1、缔造历史的少妇——馆陶公主
为中国历史制造出了一位皇帝和三位皇后
这位创造历史的少妇叫馆陶公主,是西汉文帝刘恒的女儿馆陶。她有一个名字叫刘嫖(听着怎么这么别扭),不过幸好,在史书上她还有另一个名称:窦太主。
那是因为她的生母姓窦,是刘恒的皇后。窦皇后生了馆陶、景帝刘启、梁孝王刘武。
文帝刘恒当上皇帝不久,对窦皇后也就渐渐冷淡了,在后宫的美女阵里发了晕,宠妃慎夫人的待遇跟皇后不相上下;而且还搞起了同性恋,甚至允许男宠私铸钱币。窦皇后对所有的一切,都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
母亲失了宠,馆陶公主倒还知道收敛几分,对父亲颇有畏惧之心,因此文帝年间的馆陶公主,不但没有惹什么麻烦,还老老实实地遵照父亲的意旨,嫁给了堂邑侯陈午,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儿陈娇。
不久,文帝去世,景帝刘启登基,馆陶公主一下子就回过劲来了:现在她可是堂堂的长公主了。馆陶一向跟母亲关系亲昵,这时就经常出入皇宫。对太后和皇帝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景帝的发妻薄皇后,是他祖母家的女孩、景帝的表妹。小薄氏虽然家世显赫、与景帝也算青梅竹马,却始终没有生育一男半女——这个不知道是不是跟他们之间过于亲近的血缘有关?
公元前一五一年,小薄氏终于因无育而被废去皇后位。
此时的后宫,最受宠的女人有两位:山东美女栗姬,她为景帝生下了儿子刘荣;还有一位王娡,这位王女士也很值得大写一笔的,她为景帝生下了儿子刘彻。
刘荣是景帝儿子中年纪最长的,按照惯例,他被立为太子。
儿子既然当上了太子,当然母亲迟早也要封为皇后喽。栗姬对这辉煌的将来充满信心,一时得意非凡而且得意忘形。
仗着还没有到手的东西得意,栗姬少妇犯了人生不可原谅的错误。但是假如没有馆陶公主,恐怕这个错误还不至于如此致命。
事情是这样的:刘荣被立为太子以后,一直在后宫呼风唤雨的馆陶公主便看上了这位少年得志的侄儿,希望他成为自己的女婿,为女儿、更为自己的将来铺好光明大道。
于是,馆陶公主便向栗姬开了口。馆陶公主满心以为,凭自己的身份,这桩亲事是十拿九稳的。可谁知,栗姬的醋劲奇大她早就对这个大姑子为宫嫔牵线搭桥的事情妒火中烧,又恃着迟早要做后宫之主,不但不应允这桩亲事,还趁机将馆陶公主冷嘲热讽了一场。
栗姬只图一时的嘴上痛快,却不知已为自己敲响了丧钟。
馆陶公主憋了一肚子气,便跑到一向跟自己关系不错的王娡夫人那里去发牢骚。
王夫人可是一个不简单的少妇哇,极其贪图富贵,更谙熟人情世故,现在她听说了事情始末,跟着便长吁短叹起来:“长公主,你的女儿阿娇可真是个玉人儿呀,栗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只叹我那儿子命薄,想得这样个好媳妇,都没有这个福气哪!”
馆陶公主听得心旷神怡,更是一点就通:“胶东王才貌兼备,比那刘荣强得多啦,不如就把阿娇许配给你的儿子吧。”
一下子攀上了势焰薰天的长公主做亲家,王娡这个欢喜哪还说得出来,嘴里却仍旧故做谦虚:“唉,可惜我儿子比不得刘荣,人家日后可是要做天子的,我儿却只不过是个亲王,配阿娇实在是好生惭愧呀。”
这把火煽得恰到好处,馆陶公主听了越想越窝囊、越想越后怕:栗姬对自己如此反感,日后她的儿子当上了皇帝,自己还能有好果子吃?为了保证自己日后能吃上好果子,唯一的办法就是趁着刘荣初立、栗姬地位未稳的时候,先下手为强,帮自己刚刚订下的小女婿夺嫡!
馆陶公主立即把这个主意说给王夫人听。
王夫人听了姑奶奶这话,心里一定乐得开了花。但是她还要再添上一把柴:“长公主啊,立嫡立长,刘荣为长,栗姬也眼看就要正位中宫,我们能怎么样呢?万一不成功,日后栗姬成了太后,我和儿子岂不是要又重演当年戚夫人母子的‘人彘’惨情了么?”
馆陶公主打鼻子里哼出来:“就凭她栗姬,也想当中宫、学吕太后?!只要有我刘嫖在,她连门儿都没有!”
说干就干,馆陶公主立马就动身去找景帝刘启。
刘启不知道这位三姐怒气冲冲地杀来是为的什么事,连忙迎上前去。
不待他发问,馆陶公主就开了口:“皇上,听说你要册栗姬为后?你知不知道,她虽然生得千娇百媚,骨子里却是个心肠狠毒的妒妇?”
景帝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位皇姐,不知道这话从何说起?
馆陶公主继续下药:“栗姬对所有皇上宠幸过的女人都恨得入骨,经常满口诅咒她们,偶然遇见的时候,还向宫人背后唾吐!现在她不过一个姬妾就已经这样,如果让她当上了皇后、日后再当太后,难保可怕的‘人彘'不会在刘家重现!如果你是为祖宗儿孙的好皇帝,就不要再听信那个装模作样的狐媚子了!”
景帝听得冷汗直流,刘嫖却已拂袖而去。
任何男人都不会相信,跟自己千般恩爱的娇媚女人会是这种蛇蝎人物,景帝也不例外。于是他当夜便驾幸栗姬宫中,在言谈中故意试探地问她:“联早已决定要立你为后,从此你就是后宫之主,若是我先你而去的话,联宫中所有这些姬妾和她们的孩子,便要你代我继续好生照顾啊。”
栗姬正在想着和景帝柔情蜜意,谁知丈夫却在这个当儿还惦记着那些和自己争风的情敌?于是妒怒一发而不可收拾,不但狠着脸一声不吭,不肯应允,还给皇帝看了个大后背。
刘启这下对栗姬的情意可算是一蹋糊涂了,于是站起身就往外走。
栗姬一看景帝居然为了那帮情敌跟自己生气,更加地怒不可遏。景帝刚刚踏出门口,她的火山就急不可待地爆发了,破口大骂起来。不但骂,而且还骂得十分响亮,一字不落地都教景帝听了个清清爽爽,尤其令景帝感到分外刺耳的是:栗姬不但大骂后宫姬妾,还骂他这个当朝天子为“没良心的老狗”!
景帝这年不到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跟“老狗”有啥关系?倒是栗姬,活像一条劣狗,咬起人来不分个时候。亲生父母尚且有对儿女不满的时候,更何况她跟刘启既没有结发之情,更没有后台撑腰,只是半路夫妻而已?更何况是一个要跟别人平分的几十、几百分之一的半路丈夫?
眼看刘启已经对栗姬心生烦恶,馆陶公主和王娡决定趁热打铁、板上钉钉。
王娡撺掇大行官向景帝奏请册封太子生母为皇后。看见了没,王娡这招高哇。景帝一看这道奏章,认为定是栗姬的主意,于是不亚于火上浇油,怒吼:“这样的事也是你们敢管的吗?”
马屁拍到了马脚上。大行官糊里糊涂地被气头上的皇帝砍掉了脑袋。
栗姬听说大行官因为举荐自己封后而被砍头,自知大事不妙,于是悔不当初。可是这此景帝已经拒绝见她,想表演贤慧的戏码都没了机会了。栗姬又惊又怕,病倒在床,可是景帝已对她恩断情绝,压根就不来探望,栗姬遂一病不起。
馆陶长公主继续下面的工作,在弟弟面前称赞刘彻:这孩子年纪小小,怎么就这么英明神武?不但文才武略,还性情仁孝。听说王夫人怀他的时候,梦见吞下一个太阳?你还曾经梦见太祖刘邦?
这话儿说得景帝浮想联翩。立即拿了主意。
公元前150年辛卯春正月,景帝下旨,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看见了没,历史就在馆陶长公主这个娇滴滴的纤手改写了。
栗姬那一场畅快淋漓的大骂,丢掉了儿子的锦绣前程。更使得正在向她飞来的凤冠半路转向,砸到了王娡的头顶上。
正当栗姬孤零零躺在病床上的当儿,她听到了儿子失去继承权的消息。这不啻是一道催命符。
栗姬大叫一声,吐血而亡。
没有了母亲,废太子刘荣的命运可想而知。两年后,他被诬陷,被迫自杀。
碍事的刘荣和他那不识大体的母亲栗姬不再成为威胁,同年夏天的四月乙巳日,王夫人如愿以偿地成为皇后、景帝的第二个正式妻子。
十二天以后,丁巳日,景帝立七岁的刘彻为皇太子。刘彻不但年幼,而且在景帝的十三个儿子里,排行靠后——老九。如果不是他聪明的母亲将他跟馆陶公主的女儿陈娇拉成了一对,这个皇位几时才轮得着他呢?
馆陶公主此役大获全胜。既将仇家栗姬置于死地,更将自己看中的女婿推上了太子的宝座。她的女儿将要成为天下之母了。
不过陈阿娇有一个问题:她比刘彻要大好几岁,按理来说不是很理想的准太子妃。
果然,当景帝来看望王娡的时候,王娡刚向他提及此事,景帝连连摇头:“彻儿年纪还小,何况阿娇年纪较大,此事还要商量。”
该怎么商量呢?
于是,“金屋藏娇”的典故就要上演了。
据说,当时馆陶长公主将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带进宫去玩耍,逗侄儿说:“你想不想娶个漂亮的媳妇呀?”
小刘彻连连点头。
于是馆陶公主将身边那群宫女一个个地指着问刘彻,到底看中了哪个做自己的媳妇?刘彻连连摇头。
当馆陶公主的手最后指向陈阿娇时,刘彻忽然笑着拍手应允:“若得阿娇为妇,我就盖一座金宫殿让她来住。”
馆陶公主大喜过望,立马就将此场面告诉给景帝知道。
景帝听得一头雾水,根本不相信小小的娃儿能有这种想头。于是当面询问自己的宝贝儿子。结果不用说,刘彻一字不落地又说了一遍。
景帝惊喜交集,认为这定是上天注定的姻缘,于是立刻将这门亲事定了下来。
十岁不到的小娃儿能做出这样的决策,可有点玄。
很有可能就是王娡早已向儿子面授机宜,教得他认定自己“要娶阿娇做媳妇”。至于“盖金房子”倒真有可能是刘彻的临场发挥。
当然,更有可能是馆陶公主和王娡一起商量出的好主意,合起伙来蒙那个傻爹的。
不过,不论是怎样的推测,刘彻从小就喜欢表姐陈娇,应该是没有疑义的:对于小小孩子来说,如果不是真的喜欢,肯定不愿开口许愿——即使他不知道媳妇是干什么的,他也该知道金房子不能随便便宜别人。
总之,馆陶长公主通过种种迂回手段,目的终于是达到了。
同时,也为中国的历史添了一段香艳的典故。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两千年下来,“金屋藏娇”里的“娇”,由堂堂皇后一下子降到了没名没份的情妇档次。馆陶公主若地下有知,一定大不满意。
不久,胶东王刘彻变成了皇太子刘彻,陈阿娇成为了太子妃。
又过了几年,到公元前一四一年,景帝刘启驾崩,刘彻登基为帝,是为汉武帝。陈娇封后。
馆陶长公主现在再次升级,成为大长公主,又称“窦太主”。
终于得偿所愿的刘嫖,自命皇帝的姑妈兼丈母娘,日后还要当小皇帝的姥姥,一时间势盖天下,为所欲为。
馆陶公主想着自己对刘彻有着扶立的伟大功勋,于是经常在女婿的面前摆出一副顶级功臣的模样,变着法子地向刘彻要各种封赏,甚至有些要求到了无理取闹的地步。假如刘彻显出一点为难的模样,她就立刻提醒:“你小子可别忘了,要不是当初你有眼光娶了我家阿娇,老娘看在女儿的面子上帮你的忙,今天这个皇帝怎么轮得着你做?你这整个天下都是我替你弄到手的,要你一点东西你还不舍得?”
当然,在馆陶公主的言传身教下,陈娇皇后也自命丈夫的恩人,认为他可真是财色兼收啦,于是既骄且娇,理直气壮地在刘彻面前使性子。
同时遇上这样的丈母娘和老婆,刘彻遂大呼上当吃不消了。
更重要的问题是,陈娇虽然有个对刘彻扶立有功的母亲,自己却身兼为皇后者两大致命弱点。
当初景帝刘启废发妻薄氏,是因为薄氏无育;后来抛弃宠妃栗姬,则是因为栗姬妒嫉。薄氏和栗姬,只不过因为一个原因就被扔进了冷宫,而陈娇,却不幸两个缺点都兼而有之。
这时的刘彻不过十八九岁年纪,正是阳光少年意气风发的时候,后宫众多美女一拥而上,百般献媚,刘彻能不心动神摇吗?
可是他面对自己理所当然可以左拥右抱的美女,却只能象做贼一样地偷偷摸摸。为啥?因为他身边有个陈阿娇,以表姐兼妻子的身份,把这个小弟弟看得牢牢的。加上奶奶窦太后还活着,十分偏爱这个外孙女儿,刘彻就更是不敢轻举妄动。
而更深一层的政治因素也很重要:文帝景帝当政时,倡导“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窦太后作为文帝之妻、景帝之母,自然对这项政策万分拥护。
但是当武帝刘彻登基以后,年少气盛的他认为这种方式不适合自己,而且也过时了,便想要改弦易辙,倡导儒家学术,并且让自己那些正当壮年的叔、伯、兄长们离开京城,去自己的封国生活。这场“建元新政”惹得皇亲贵族们十分恼火,窦太皇太后更是不满。
这位老太太,早在景帝当政的时候,就希望大儿子日后能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小儿子梁王,虽然梁王死得早没有成事,但是已可见她对长子的儿子们没有一个满意的。新政伊始,窦太皇太后新仇旧恨一起来,和刘窦二氏诸侯王商议,干脆把这个不可心的孙皇帝废掉,另立不违祖宗之法的好孩子。
当时的武帝十七岁,登基不到两年,非但皇位飘摇不稳,性命都堪忧。
馆陶大长公主得知这个消息——这还了得?把自己女婿的皇位撤了,自己的女儿岂不是也要跟着倒霉?更重要的是,自己这个皇帝的丈母娘也就干到头了!
于是刘嫖频频出入后宫,百般哄慰母亲窦氏,终于使老太太打消了这个念头。刘窦二氏皇族搞政变,没有了窦老太太作后盾,也就成了乌合之众,作鸟兽散矣。
馆陶公主不仅在当年将刘彻扶上了马,还妥善地送了他关键的一程,既夺位,且救命,功劳大得真是无法形容啊。
可是刘彻是皇帝,更多的时候是要外出的,不会永远猫在宫里——更何况这座宫殿现在对他来说实在呆得憋气。
公元前一三九年的春天,三月上旬己日,十八岁的刘彻前往渭水之滨,主持“修禊”大典。
在正儿八经的国家大典之后,刘彻去了一母同胞的大姐平阳公主家串门儿。
在平阳公主家里,刘彻对歌女卫子夫一见钟情——没想到,去举行一场开春的典礼,皇帝自己也碰上了春天。
卫子夫固然是美女,但是也未见得美得国色天香,因为她甚至没有被平阳公主编入首选的家妓群中。之所以能赢得皇帝的青睐,只能用“各花入各眼”来形容。
一场盛宴之后,刘彻将卫子夫带回了皇宫。
可是,鸳鸯梦还没做,陈娇就横眉竖目地出现了。
她看见刘彻身边多了一位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美女,立即追问来由。当陈娇听说这新出现的情敌居然不过是公主家的家婢,自己堂堂皇后、皇帝亲表姐,竟要跟这样的女人抢丈夫?她顿时气得头昏目眩。
武帝一看势头不好,连忙把卫子夫交给陈娇,充当后宫使役的下人。
一年以后,皇宫里要释放一批宫女返乡。对前途已经绝望的卫子夫,也前往晋见皇帝,请求出宫。结果刘彻一看见她,立即旧情复苏,不但没有把她送出宫,还把她偷偷留了下来,安置在上林苑内居住。
不久,卫子夫居然怀上了身孕。
这是刘彻第一次知道自己要做父亲了。他的高兴自不用说,消息传开,皇后却气得全身发抖,大吵大闹,痛骂刘彻不但欺骗了自己,还居然甘于堕落,跟贱奴勾搭。
武帝一团高兴教陈娇这么一搅,怒气冲天之余,口不择言,也不记得老妈教导的那些话了:“联这是为了子嗣着想。你说别人是贱奴,卫子夫几天功夫就能为联怀上龙种,你专宠多年却生不出孩子,连贱奴都比不上!”
陈娇又羞又气,回到皇后宫里,越想越没面子。常言道:“一哭二闹三上吊”。既然哭闹都没了用,于是她便几次三番地寻起死来。——其实这三招却是男人最反感的事情。刘彻听说阿娇寻死,更气得火冒三丈。于是效果适得其反:陈娇越闹,刘彻就离得她越远,越觉得卫子夫可爱起来。
当然,阿娇根本就没真心想死。她看见自己的法子不灵了,就跑回娘家去找自己的妈出主意。
馆陶公主看来一点也没有从母亲和前两任弟媳身上学到做皇后的经验,当然更不会好生教导陈娇。也或者馆陶认为自己乃是皇帝的姑妈兼大恩人,有特别的权力。
卫子夫被皇帝保护在了身边,谁也动不了她,馆陶公主的怒火便掉转方向,想要收拾宫外的卫家人。
卫子夫的母亲是平阳公主家的仆妇,原来的丈夫姓卫,所以人称卫媪。生了卫子夫以后,又和平阳县的小吏郑季私通生了个儿子。因为这事情实在丢人,所以还是让这个儿子姓卫,起名卫青。
卫青小的时候,曾经被送回生父家中抚养。但是郑季的老婆象全天下的女人一样,对老公跟情妇的私生子恨之入骨,不但不好生抚养,还把卫青当奴才看,当郑季所有的儿子们都读书识字的时候,卫青却被赶到外面去放羊。
卫青终于受不了了,逃回生母卫媪身边去。卫媪看着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便请求主人平阳公主帮忙找个活干。
平阳公主看卫青一表人材,便让他做自己的骑奴,在自己的仪仗队里骑马护驾。
现在,馆陶公主盯上了卫青:那个卫子夫,欺陈娇不能为皇帝生养,不能传宗接代么?我就杀掉卫家的男丁,让她卫家断子绝孙——明明是姓郑的,与卫家断子绝孙有什么相干?馆陶公主上了当也!这个坏蛋当得真是划不来。
馆陶公主很快就派得力干将出马,将卫青由平阳公主府抓进了馆陶公主府,准备一杀了之。
卫青在做骑奴的时候,交了不少好朋友,其中就有他的同事公孙敖。公孙敖马上就得知卫青被馆陶公主囚禁的消息,领着几名壮士,拼死劫狱,把卫青从鬼门关边拉了回来。
不是肝胆相照的交情,谁肯为别人冒这样的奇险?卫青此时做骑奴不过一年左右,就能和人有这样的交情,可见他的个性处事定有过人之处,以后也难怪乎他能统兵征战、为将封侯了。
卫子夫听说弟弟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将来,不禁害怕万分,于是向刘彻哭诉求助。
刘彻一听,火儿更大了。横竖这个梁子是结下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马上就提拨卫青做上林苑建章宫总管“建章监”兼待中,每天都在他的姐姐身边当差,你馆陶公主总不敢跑到我的内宫来抓人去杀吧?
不但如此,几天之内就赏赐了价值千金的财物给卫青。并且还跟馆陶公主的女儿陈娇、自己的老婆对着干,很快就封卫子夫为“夫人”,成为仅次于皇后的正式妃嫔。为了给心爱的卫子夫娘家增光添彩,又让卫青连升几级,当“太中大夫”。
馆陶公主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是给女儿帮了一个大倒忙,反倒使得卫家眨眼功夫就平步青云、卫子夫的地位更加稳固了。
不久,卫子夫生下一个女儿卫长公主。刘嫖以为,卫夫人不过生下一个女孩,刘彻大失所望之下,必定会将她抛到脑后。却没有料到,刘彻对卫子夫一如既往,卫子夫就象王娡当年那样,一连生下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
陈娇眼看母亲和外祖母都帮不上忙,大失所望。
窦氏虽然偏爱馆陶公主和陈娇,但是刘彻“传宗接代”的理由如此堂皇正大,她也没有什么话说。
公元前一三五年,窦太皇太后去世。
公元前一三零年,这个没有调教好的女儿陈娇,更做出了让馆陶公主发梦也想不到的事情。
中国古代,巫术方士是很有市场的,人们凡事都要征询巫师和星相方面的意见,即使在皇宫中也不例外。
当挽回丈夫的心意已经非人力所能为时,陈娇转投巫术,寄希望于一个著名的女巫楚服,让她在皇后宫中请神作法,乞愿卫子夫母子死于非命,丈夫能为自己所控制。
皇宫毕竟不是陈娇的娘家公主府,她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眼皮底下。
于是很快刘彻就得知了妻子对自己行巫蛊之术的消息。刘彻对这一套也是深信不疑的,所以他害怕之极,忍耐也终于到了极限。
刘彻派御史张汤全责调查此事。
既是皇帝震怒,张汤自然卖命,倾全天下之力调查这么一桩小案子,还有什么难的?张汤将这桩“巫蛊案”刨根挖底之后,女巫楚服被绑赴刑场砍头示众,还辗转牵连了三百多人丢掉了性命。
当把外人都处理完了之后,七月乙巳日这一天,二十七岁的武帝收缴了表姐的皇后玺绶,撤销了她的皇后身份,把她送进了长门宫闲住。
馆陶公主得到这个消息,吓得魂飞魄散,唯恐自己被这女儿连累丢了性命,连忙赶进宫来面见武帝。
这一次,她终于尝到了侄皇帝的厉害,既惭且惧,连连磕头下跪向刘彻赔罪,已无复几年前神气活现的恩人嘴脸。
刘彻看着姑妈向自己跪下,心里好不舒坦,不过他总算还是眷念旧情,好言劝慰馆陶公主:“阿娇皇后所作所为违背家法国律,联虽然不忍心,但也不得不废。姑妈还要放宽心情,不要听信别人的话而过度忧虑。阿娇虽然不再是皇后,但是所有的物质待遇还和当年做皇后时一般无二,我也会经常去看望她,所以即使住在长门宫,也和住在中宫没有什么区别。”
馆陶公主总算松了一大口气,感恩戴德地回了家。
刘彻是一个把政治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人,帝王的本质更使他把自己权位性命看得无比尊贵。他的感情也只在这个范围内摇摆。更何况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好女色的帝王之一,又很有点多血质兼胆汁质的气质,不但冲动,而且自私。
陈娇退居长门宫后,公元前一二八年,卫子夫生下了刘彻的长子刘据,母凭子贵,成为大汉朝皇后,儿子刘据当上了太子。
之所以延迟了两年才册封新后,唯一可能存在的理由就是卫子夫的出身实在太低贱,刘彻不得不等到她生出儿子,才得以战胜朝中拘泥陈规的朝臣老家伙们,有了立卫夫人为后的根据。
陈娇独居长门宫,无比冷清孤寂。本来她还可以借着皇后的身份在后宫指手划脚,现在她却陷入了没名没份的窘迫境地。由于她在皇后任上所做的一系列蠢事,现在连她的老娘馆陶公主都避得她远远的,唯恐跟她再扯上关系连累自己。而刘彻,当然更不可能象许诺的那样去看望她——要是再让她在自己身上整一把巫蛊之术,还要命了不要?
陈娇被贬长门宫的第二年,馆陶公主的丈夫堂邑侯陈午去世了。
丈夫死了,五十岁的馆陶公主长夜寂寞,又没了当年到处管闲事的特权,于是看上了自己十八岁的养子董偃,终于引诱成功,生活在了一起。
董偃十三岁的时候,跟着母亲一起做珠宝生意,经常出入富家豪门,当然也是馆陶公主府的常客。这个小男孩生得十分俊秀,公主府里的人都很喜欢他。渐渐的馆陶公主也听说了这个男孩的漂亮出众,一时好奇,就让家人将他找来看看。一看果然名不虚传,便对董母说:“你这个儿子很招人喜欢,让他留在府里,我帮你抚养他成人。”
董偃从此留在了公主府。馆陶公主一开始倒也信守诺言,不但请人教他读写算术,还教他骑射功夫,广泛接触各种经史典籍,学得文武双全。一眨眼,董偃长到了十八岁,性情温文尔雅,相貌俊俏,风度翩翩。总之是出类拨萃的帅哥一名。
于是,馆陶公主便和这位养子之间产生了不伦之恋。看来如果不是钱势所迫,就是这位超级帅哥多少有点恋母倾向——从发展的情况看,两者兼而有之。
馆陶公主对这位小情夫万般宠爱,唯恐有让他不满意的地方。她还希望能把董偃推到交游广阔、功成名就的地位上去,因此,馆陶公主还特地嘱咐帐房:“凡是董偃所要用的,只要一天内不超过一百斤金子、一百万钱、一千匹帛的上限,就没有必要报我批准,任凭他去用。”——皇帝姑妈的小夫都能有如此生活水准,难怪古代中国有那么多的人甘冒奇险搞政变:实在是不能不弄个皇帝当当。
董偃相貌出众、才华俱佳、为人性情又温和,还舍得花钱(这个恐怕最重要),很快他就声名雀起,许多公卿名人都乐于和他交往,全城都尊称他为“董君”。
有一位住在文帝安陵附近的袁叔,乃是名人袁盎的侄儿,跟董偃私交甚笃。这位袁叔便提醒董偃说:“你私下里和大长公主情好,如果皇帝对此不满的话,你将有不测之祸。”董偃早对此事心怀鬼胎,听老友这么一说,更是惧色满脸:“我担心这件事已经很久了,只是想不出办法来。”这位袁叔早已谋划妥当,便把自己的主意合盘托出:“皇上的祖坟安陵,是皇上年年都要来祭祀的。但是安陵附近没有象样的行宫,皇帝每次来往都无法好生休息。而馆陶公主的私家园林却正在安陵旁边,如果你能劝说公主将园子送给皇帝,皇帝知道这是你的主意,必定对你好感倍增。足下到时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再说,即使你不献园,迟早皇帝也会想到它上头去,等到皇帝开口讨要的时候,还有你的机会吗?”
董偃顿时恍然大悟,感激之余磕头行礼:“一定照你说的办。”
于是董偃立即将袁叔的主意说给馆陶公主,馆陶公主立即照办,将别院送给了侄皇帝。刘彻十分高兴,立即将这座园子改名为长门宫,对姑妈的心意赞不绝口。馆陶公主自打女儿遭贬以来,还没见过侄儿这么好的态度,也很是欢喜,特意让董偃送了一百斤黄金给袁叔表示谢意。
收了重礼的袁叔再接再厉,又为董偃出谋划策,教馆陶公主装病不上朝。刘彻刚收了姑妈的大礼,就听说姑妈生病,自然前去看望,询问有没有要自己帮忙的地方?
馆陶公主等的就是这句话,于是便开口请武帝待自己“病愈”以后,再到自己的山林别府游宴庆贺。
武帝聪明绝顶,也早已听说了姑妈私纳小夫的消息,于是一口应允下来。
武帝前脚刚回到宫中,后脚馆陶公主的病就霍然痊愈,紧跟着就进宫谒见来了。武帝对姑妈的小算盘心领神会,送了她一千万现钱,做接待自己和群臣的费用。
几天后,武帝果然依约来到公主的山林中。
馆陶公主穿着仆妇的衣服,围着围裙,一副低声下气的模样出门迎接侄儿。武帝看了这个场面,不禁为姑妈的苦心哑然失笑,进府还没有坐定,第一句话就说:“我还想谒见主人翁呢。”
馆陶公主听了侄儿这句话,连忙走下殿去,摘去发簪耳环,披散头发赤着脚,再次向刘彻磕头请罪:“臣妾做事太不成体统,辜负了皇上的好意,请皇上治罪。”刘彻笑道:“姑妈不必如此,本就是一家人嘛。”
馆陶公主重新梳洗穿鞋,从东厢房里将董偃领进正殿。董偃戴着绿帻头,套着青袖套走上前来,跪着不敢出声。公主代他说道:“馆陶公主疱人、臣董偃冒死拜谒。”董偃叩了头,武帝亲手将他扶了起来。一看果然是翩翩人物,顿生好感,不但不说什么,反而赐他衣冠,称他为“主人翁”。于是馆陶公主亲为侄儿捧食敬酒,还赠送陪侄儿前来的将军、列侯、从官们金钱锦帛。于是皆大欢喜。董偃之名,遐迩天下。
董偃的年纪与武帝相仿,又善于各种游戏寻开心的花钱法门,从此经常与武帝来往,领着各郡国投奔他的声色之徒,进宫去陪武帝斗鸡跑马、蹴鞠比武。把武帝乐得合不拢嘴。于是武帝决定给董偃一个格外的恩典:在皇宫正殿宣室宴请馆陶公主和董偃。
正当馆陶公主为自己的时来运转欢欣鼓舞的时候,董偃却被门官东方朔拦住了。武帝闻声出来看时,东方朔放下手中的兵器戟,向前对武帝说:“董偃犯下了三条死罪,哪有进殿的资格呢?”
刘彻大惑不解,问道:“这是怎么说?”
东方朔回答:“董偃以家臣的身份私通主人,这是一罪;伤风败俗,不婚而共居,这是二罪;皇上正是青春盛年,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时候,董偃不但不帮助皇上办正事,反倒引得皇上沉湎靡丽奢侈、专注声色犬马之中。这样的行为,乃是国家的蟊贼、人主的大蜮。董偃乃祸首,这是三罪。”
武帝沉默了很久,勉强说:“我已经摆好酒宴了,且先吃了这一席,以后再改了吧。”
东方朔却坚决不肯让步:“宣室是先帝处理朝政的地方,不是合法合理的人和事都不得入内。何况自古以来,很多人都是以谄媚Y 乱起家,最后达到谋朝篡位的目的。竖貂、易牙、庆父、管叔、蔡叔,这样的例子还少了吗?”
武帝听了这话,不禁点头称是。
于是将酒席改设到北宫,让董偃从东司马门进宫。东司马门因此改名为东交门,成了下人进出的地方。东方朔则得到了刘彻黄金三十斤的赏赐。
经过这件事情,董偃的皇宠便一天不如一天了。长年声色犬马的生活似乎也耗尽了他的精力,刚三十岁就去世了。
又过了几年,公元前一一六年,馆陶公主也病死了。临终的时候,她仍然对董偃念念不忘,遗嘱请求将自己和董偃合葬在一起。这样看来,这位骄横的大长公主对自己那位政治联姻的丈夫陈午,实在是没有什么情意的,而是真心实意地爱上了她的小丈夫。
武帝答应了姑妈的要求,将馆陶大长公主和她的情夫董偃合葬于霸陵旁。
馆陶公主的一生,享尽荣华富贵,也招惹了数不尽的是非祸患。因为她那填不满的私欲和不知收敛的性格,为中国历史制造出了一位皇帝和三位皇后:汉武帝刘彻、景帝皇后王娡、武帝皇后陈娇、卫子夫。
武帝一生崇尚武功,在他手中,中国出现了第一个极盛之世,因为他,如今的中国才有“汉人”一族。金屋藏娇的故事,更被人们津津乐道。不过到了现代,金屋藏娇往往成了男人保养小妾的代名词。
而这一切,都有着馆陶公主的功劳——尽管她办这些事的时候,压根就没想这么远。但是我们仍然不得不说,她确实是一个无意间创造了中国历史的公主。
2、最有拼搏精神的少妇——王娡
抛夫弃女进宫当皇后
她没有显赫的家势,她不是富二代,她有的只是一段“离异”的婚姻。她就是汉景帝的王皇后王娡。
一个“抛夫弃女”的离婚女人,在今天这个宽容开放的社会,再婚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王娡却以二婚身份,从后宫地位较低的美人,一路升任为大汉后宫最高行政长官———皇后。
她有何超人之处,能在强手如云的后宫众妃中脱颖而出?她又是凭什么取得强势婆婆窦太后与刁蛮大姑子馆陶公主的青睐的呢?
汉景帝中元元年,公元前149年四月,初夏时节。此时,在未央宫中发生了一件震动朝野的大事,妃子王娡,受封成为了大汉帝国的皇后,12天后,她的儿子刘彻被立为太子。
这位二婚的皇后,在许多人看来都是无法理解的,后世的史家也一再对此讨论不休。在两千余年的争论声中,王娡也逐渐成为了一段传奇。
身世之谜
因对奢华生活的渴望,王娡抛夫弃女进宫
成为传奇的王娡,是一个被符号化的角色,研究汉朝历史最直接证据的《史记》、《汉书》里均记载了她的生平,但却没有记录她的名字,王娡这个名字乃是出自唐代司马贞所著《史记索隐》之中。汉初到唐,相隔近800年,从历史证据上来说,王娡这个名字也是值得考量的。
王娡留给后世的,是一个翻版的励志奋斗故事,但讲这个故事却得从她的母亲说起。
王娡的母亲叫臧儿,也算汉初的名门之后。霸王项羽在分封十八路诸侯王时,就曾经封过一个燕王臧荼,而臧儿正是臧荼的亲孙女。虽然贵为燕王的亲孙女,但到臧儿成年之时,臧家却早已家道中落,就连臧儿自己,也经历了两次坎坷的婚姻。前后一共养育了五个子女。
汉朝之时,上古民风犹存,男女之事并不严苛,女子改嫁也是自然之事。丧夫或离异后改嫁是很普通之事。王娡与臧儿的婚姻选择,可以说都是基于这种风俗。
王娡刚成年时,就在其母臧儿的主持下,嫁到一户普通农家———金王孙家里,没过多久,王娡便生了大女儿。此时的臧儿,心血来潮,找人算了一卦。原本是平常的祈福之举,哪知算卦的人却告诉臧儿一个让她震惊万分的讯息。
算命之人对她说,她的两个女儿将来都能够大富大贵,乃至贵不可言。臧儿被算命者说动了,她对此深信不疑。她甚至决定不惜一切手段,来实现算命者对她所描述的宏伟光景。但此时,臧儿的大女儿王娡已经出嫁了,还有了孩子,应在王娡身上的富贵在哪呢?思前想后,臧儿决定劝说王娡离开金王孙家,寻找另外的出路。
王娡本就是一个极为了得的女人,她从小就常听母亲追忆祖上富贵奢华的生活,对此羡慕不已,而现在有了一个可以实现这种生活的希望,她也表示要尽力一试。
于是,在多方“努力”下,王娡脱离了金王孙家,隐瞒婚史,抛夫弃女,被顺利地选送到太子(即后来的汉景帝)宫中,获封为王美人。
手段高明
美丽的王娡在人际交往上也是杰出的专家
这段经历即便在两千余年后的今天看来,仍是不可思议之事。抛夫弃女,对一个女人来说需要何等大的勇气!而与之同时,王娡虽能顺利进宫,但前途依然叵测,宫中风雨变幻,一步行差踏错,就有可能落入万劫不复之地。王娡若想成为那贵不可言的女人,除了超凡的勇气之外,还需要极为高明的手段,以及些许捉摸不定的运气。
王娡相貌美丽,更是人际交往方面的杰出专家。她对于自己身处皇宫的利益各方心理都进行了仔细揣摩,采取不同策略,投其所好地来讨好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各色人等。王娡没有裙带关系也没有强硬后台,但在这风云变幻、深不可测的后宫中,她不但求得了生存,还为自己和儿子谋得了政治前途。这一切,正是源于王娡对人情世故的通达,以及在关系处理中的长袖善舞,她精心打造了自己的善缘,树立了一个温柔贤惠的正面形象,终于让自己和儿子在后宫争夺战中迅速夺得了有利位置。
王娡在入宫后就获得太子的宠幸,接连生下了平阳公主、南宫公主、隆虑公主三个女儿。在第四次怀孕期间,王娡告诉太子,说她做了一个非常奇特的梦。梦到太阳钻入了自己的怀中,在古代太阳常用来比喻帝王。王娡如是说,其用意自是再明显不过了,但偏偏太子很吃这一套,而就在孩子即将出世的前夕,文帝去世了,太子即位为景帝。
景帝即位不久,孩子出生了,景帝为这个新生的儿子取名为刘彘。这个儿子虽然是景帝刘启的第十子,但却是他刚登上帝位后的第一个儿子。王娡一句“日入其怀”就让非常迷信的景帝把这个儿子当做心肝宝贝般地看待。既不居嫡也不居长的刘彘也因梦成名,脱颖而出地成为景帝最宠爱的儿子。而当这个孩子长到7岁时,景帝便将其名字改为刘彻,他便是后来的汉武帝。
智慧出众
王娡的聪明智慧让她离帝后的宝座越来越近
景帝初即位,虽拥有四海,但却还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强敌——匈奴。从汉初至此,大汉帝国在与匈奴的对持中,总是采取守势的一方,甚至不得不用和亲等带有屈辱性质的手段来争取和平,而这次,轮到王娡的次女———南宫公主嫁去匈奴了。
皇帝下了旨意,便不可更改,王娡很清楚这一切,但她没有像别的妃嫔嫁女和亲那样哭哭啼啼,而是对景帝说:“为了国家,为了皇上,我支持您的决定。”边说,还边在景帝面前抹了抹眼泪。她心疼女儿要去塞北的匈奴去受苦,但她的眼泪更赢得了皇帝的怜惜和同情。她的通情达理毫无怨言,又与当时后宫中一些嫔妃的浅薄无知对比鲜明,景帝觉得亏欠了她很多,而她的深明大义、温柔贤惠,也让景帝觉得似乎这个女子,比之现任的正妻薄皇后,更具有一国之母的气象,帝后宝座的天平,就在这不知不觉间,向王娡倾斜了。
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爆发,汉景帝的胞弟梁王刘武在平乱过程中立下大功,在击溃诸侯王的同时,也夺得了大量珠宝、钱财。梁王刘武本就是窦太后最偏爱的小儿子,而窦太后也一直怂恿景帝立梁王刘武为皇太弟。刘武同样对皇太弟之位垂涎三尺,尘埃落定前,就经常在朝野四处活动收买人心。
大发战争财的刘武,将这些夺来的珠宝转送给后宫嫔妃。栗姬等嫔妃满心欢喜地将珠宝戴上。惟有王娡却只是接过,并不往头上插戴,汉景帝见了,问她道:“宫里头人人都珠光宝气,你怎么也不戴一点?”王娡回答:“这是梁王送的,臣妾觉得戴之不妥。”景帝感慨地说:“梁王劫了吴楚的大营,得了不少珠宝。不上交国库也就罢了。他偏要拿这个来收买人心。偌大的后宫,惟有你,算个明白人。”
看穿了梁王刘武用心的王娡,用几句平常的话语,就迎合了汉景帝对于弟弟处处防范的微妙心理,后宫中的众嫔妃,也在这几句平常的话语间,被王娡给比了下去,景帝的点头颔首中,王娡无疑又往帝后宝座,更近了一步。
最终胜利
不满足富贵生活的王娡最终成为帝国皇后
王娡完全像是一心扑在了景帝身上,对任何事情都没有怨言,深明大义,甚至还将自己美貌的妹妹王兒姁引入宫中侍奉景帝,为景帝生下四个儿子。至此,那个算命者的断语倒是一一实现了,王娡和妹妹真的过上了富贵生活,而且贵不可言。但在此时的王娡心中,却已经不仅仅是过上富贵生活那么简单了,她想要成为帝国最顶端的那个女人。也因此,除了讨好景帝和太后,宫中各色人等,也都是她打好关系的对象。
窦太后在做文帝姬妾时,曾为文帝生过一个女儿,名叫刘嫖。后来刘嫖被封为馆陶公主,下嫁堂邑侯陈午。馆陶公主很得母亲窦太后的欢心,与景帝刘启的感情也好,足以左右景帝对某些事情的决策。
在景帝即位之初,便立了太子妃薄氏为皇后。但薄皇后无子,也不受宠爱。皇后之位被毫无争议地废除了。后位虚悬之际,景帝立了栗姬所生的长子刘荣为太子,但却迟迟不肯立太子生母栗姬为皇后。
这时,馆陶公主刘嫖,在屡次向弟弟进献美人后,打起了太子的主意。她向栗姬请求联姻,想把自己的爱女陈阿娇嫁给刘荣为太子妃。但栗姬是个不识时务的女人,她一直对馆陶公主再三进献美人给汉景帝不满,断然拒绝了她的联姻请求。
馆陶公主在栗姬这里碰了一鼻子灰,退而求其次,找到了颇受景帝宠爱的王娡。王娡与她一拍即合,为6岁的儿子刘彻与陈阿娇订下了这桩婚事。
王娡与馆陶公主结成了政治利益同盟。双方自然有了共同的利益诉求。此后,馆陶公主不时在景帝面前贬斥栗姬,而称赞王娡及她的儿子。景帝也认为刘彻德才兼备,而且又有从前他母亲梦日入怀的祥兆,所以对他格外宠爱。
此时太子的生母栗姬,已经在景帝心中成为了一个小人。懂得适时而动的王娡知道景帝怨恨栗姬,便趁机暗中派人催促大臣奏请立栗姬为皇后。一次朝会上,大行官奏道:“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号宜为皇后,请封栗姬为皇后。”景帝的怒火在此时终于压制不住了,他以为这是栗姬的授意所为,对栗姬这种“急功近利”的态度非常生气,竟论罪处死了大行官,废了太子,改封其为临江王。栗姬也由此完全失宠,不能再见景帝,最终忧郁而死。
或许栗姬才是真爱景帝的女人,只是她将宫廷中的生活过成了寻常百姓家的生活,完全不知道帝王所要的不是脉脉温情,而是基于四海天下的富有,和万方来朝的臣服与尊严。不通时务的栗姬,在宫廷斗争中,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演了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
汉景帝中元元年,公元前149年四月,初夏时节。王娡终于受封成为了大汉帝国的皇后,12天后,她的儿子刘彻被立为太子。
3、史上权力最大的少妇——武则天
武则天(武曌),中华帝国唯一的女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初工部尚书武士镬的女儿。性巧慧,多权术。经过长期的苦心孤诣她当上了皇后,开始参预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683年高宗死,690年自立为则天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打下基础。
在通往超级女强人的路上,武则天是一个罕见地没有性别焦虑的少妇。
作为中华帝国唯一的女皇帝,她既是杰出的政治家,又是心狠手辣的女人;她既是整个唐朝的祖母在太庙里千秋享配,又是一个篡位而颠倒朝代的人物,修撰国史真够为难的。连黄仁宇都说了:这段史实,不易置评。
年轻的时候,这个女人荆钗布裙、缁衣光头,依旧不掩国色。一个皇帝,放着满屋子的绝色美女不要,偏要去尼姑庵和老爸的小妾偷情,算算他付出的机会成本和道德风险,痴情可动天。武媚娘的杰出成就还不在美貌,而在她的不屈意志:在别的女尼早就自暴自弃,开始以自慰和做Les了此残生的时候,她每天早起,收拾庭园,挑水养花,生机盎然。野心,让她的面孔熠熠生辉。
缺什么爱什么。同样强悍的唐太宗,对这种美能理解,但不能接受,所以十四岁入宫的武媚娘十二年都没有生育;而懦弱的唐高宗,对此就景仰而且倾慕,寻找母爱和依赖。时值王皇后正与萧淑妃争宠,王皇后决计把武则天献给高宗,转移高宗对萧氏的厚宠。渔翁得利的武则天步步高升,转手便把二人打入冷宫,直至弄死。野史还说,武则天是亲手把亲生女儿扼死嫁祸于王皇后,才得以废后而立的。如果历史仅写到她当上皇后为止,那将不是正史,而是一部宫闱秘史。只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当上皇后难免死个把人。况且,在内宫不是你吃了我,便是我吃了你,谁不是一双素手,娇滴滴地干着伤天害理的事呢。
武氏做了二十八年的皇后,参预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死后,她对儿子李显和李旦几度废立后,干脆自立为则天皇帝,改国号为周,时年六十六岁。这时候媚娘已经人老珠黄,应该退出少妇的范围了。周伯通也说,高手比武,最后就比长寿,谁活得长谁就赢了。权力使人年轻,女人也不例外。在她手上,大唐帝国顺利从"贞观之治"进入"开元盛世",全国的户口从贞观时的三百八十万户增至她统治后期的六百一十五万户,社会的繁荣景象,可见一斑。
武则天的罪孽主要有两条:一是任用酷吏,把反对她的肱股旧臣逐个逐个清洗,一共杀了四个亲兄弟,一个亲姐姐,两个亲儿子,一个亲生女,让人脊梁嗖嗖地发冷。另一个是私生活。除了先后嫁给父子俩之外,她以六七十岁的高龄还招纳男宠,"洎乎晚节,秽乱春宫"。不过,无论是薛怀义还是年方弱冠的张氏兄弟,连脚趾头都没有踮着政权,贞洁道德根本不应成为武则天的软肋。眼色放在一旁,内心反而宽广。右补阙朱敬则的上疏公开批评武则天的性生活,武则天说,谢谢你告诉我,赏了他彩缎。骆宾王讨檄她"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她考虑的是可惜没把这个才子拢络至麾下。真是心地宽广。
历史上的女阴谋家、女野心家随便扫扫就一大堆,但出色的女政治家却鲜见。女人并不是天生就热衷于鸡零狗碎,只是她们的空间太小,要想抢到糖吃,不得不越发显得阴冷、狭促、歹毒。而仅仅有心计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辽景宗萧皇后、武则天和孝庄太后等寥寥几个女人可挤入政治家行列。她们在驾驭一个帝国的过程中创造了无穷的乐趣,这比驾驭一个男人更刺激。
4、爱欲中的女王——鱼玄机
江陵愁望寄子安一--作《江陵愁望有寄》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此诗,是颇有点讲究的。本来此诗做成五绝亦可。
枫叶千万枝,江桥暮帆迟。
忆君似江水,日夜无歇时。
但仔细一读,却似少了点什么。这就是作者的功力所在。一旦为五绝。便少了那份韵味。
二个“枝”的重复,“掩映”的曼长情味。“西”和“东”的反义嵌联。现在一看,真的是一字都不可少。
作者鱼玄机:字幼薇,又字蕙兰,唐代诗人,长安人。《全唐诗》存其诗1卷。性聪慧,好读书,有才思,尤工诗歌,与李郢、温庭筠等有诗篇往来。初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说虽然你很漂亮可是我不喜欢你,鱼少妇就跑去出家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自伤身世,有"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慨叹,后来大开艳帜,咸宜观车水马龙,她本人从弃妇变成了荡妇,过上了半娼式的生活。因杀侍婢绿翘,被处死。
多年以后,当鱼玄机面对行刑队的时候,一定会想起她初次见到温庭筠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在那个暮春时节,鱼玄机还不叫鱼玄机,而是叫幼薇,温庭筠特意来到穷街陋巷中拜见这位年未及十三步的诗童。他出了道"江边柳"的考题,而幼薇挥笔写就"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的五律应答。温庭筠既惊艳不已,又隐隐地看透了这个小妮子的命运:"系客舟",也许意味着她终将难免以色事人。
在唐代,与鱼玄机齐名的两位才女李治和薛涛(这位少妇将在另类篇介绍)都以诗著名。李治五六岁时,在庭院里作诗咏蔷薇:"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她父亲生气地说:"此必为失行妇也!"后竟如其言。薛涛的故事更有名,她八九岁就知声律,其父指着井里梧桐咏诗:"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小薜涛应声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也让她父亲黯然了许久。这三个女人最终都成了形态不同的妓女。早年的诗果然都成为她们命运终局的谶语。事实上,史上有名的女诗人几乎只剩李清照是良家少妇了。
温庭筠终究没有娶鱼幼薇。这位才情非凡的"丑钟馗"没有勇气接受一位年未及笄的女孩的感情。从此,他们一直坚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16岁时,鱼幼薇嫁与吏部补阙李亿为妾。--确实是小少妇哇!可惜李亿的老婆裴氏出身望族,眼里容不下小鱼,硬把幼薇扫出家门、踢进长安咸宜观作道姑,起道号为玄机。那时,鱼玄机才17岁。
在以前的小说话本中,一般寺院道观,都是专门收容看破红尘之人的,尼姑庵女道观更是专供痴情女逃情或避难的。不过唐代的道观寺院却发挥了另一种功能:偷情。像唐玄宗的胞妹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就建起自己的道观,因为出家可以更自由地交纳风流才子,从此,这里青楼不似青楼、庵堂不象庵堂,武则天、杨玉环干脆以出家为幌子,重新入宫了。这些公主、嫔妃入道修真,带动了一拨知识女性,像李冶道、卢媚娘、卓英英、杨监真、郭修真都在这里写下不少好诗,同时也撩起了道观里的无边春色。性学专家潘绥铭在他的《存在与荒谬》一书中说:"尼姑一般不会跟男人有什么瓜葛,但是恰恰因此,她们实际上只是男性社会里的贞节花瓶,以便让男人们觉得,这个世界多么圆满啊,毕竟还有一些守身如玉的圣女供我们崇拜,有时候,还让我们有的可偷。"换上道袍,道观里的女郎,成为男人最后的性幻想对象。
鱼玄机并非没有爱过李亿,奈何李亿虽是状元,人品才华都不过尔尔,心也就死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这句诗是她人生的分水岭:从自恋自怜,到自戕自毁。
曾和鱼玄机交游的文士有:李郢、温庭筠、李近仁、李骘等。鱼玄机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自由自在:她可以以盛宴和狂欢来招待客人,看谁不顺眼也可以一脚就把人家踢出门去。鱼玄机的生动、鲜活、泼辣、才华,迷倒了整个长安城,男人都俯在她的石榴裙下,听候她的差遣。那一刻,她是情欲世界的女皇。看她的诗吧,不是初识这个就是寄某某再不就是送别,这个少妇厉害啊。
谁都知道鱼玄机是出了名的荡妇。可是,她的道观门前,还不是排成了长队?无怪乎她纵声大笑,要把天下无行的男人都视为脚底泥。然而,放浪和狂傲之外,她从自己的诗和文字里,照见了自己的卑微:一旦失去了追求者和爱慕者,她将无处可逃。外表依然美艳绝伦的鱼玄机,内心却开始生出霉斑,开始蔓延,她不是不知道这点。就像武林第一美人林仙儿的下场一样,鱼玄机24岁的时候,人人都看出来,她人老珠黄了。
因为和丫环绿翘争宠,鱼玄机把绿翘打死了。而审问她的,竟是旧日追求她而被扫出门去的裴澄。鱼玄机被斩首了,终年24岁。"一个会写诗的卖笑的道姑,最后卷入一件普通刑事案件。"历史最终对她竟然用了这样一句评价。只有在王小波的《寻找无双》里,还残留着她的一缕香魂,还有她那一大把水草一样茂盛而动人的长发。
5、从艳星蜕变到军事家
齐文姜:春秋时代齐僖公的次女,与她的姐姐齐宣姜,同为绝色美人。文姜的婚姻则一波三折,与其兄乱伦,轰动了天下各国。后来,她一心一意地帮儿子鲁庄公处理国政,因为处置得宜,使得鲁国威望提高了不少,还在长勺挫败了霸主齐桓公的进攻。人们一面讽刺她的荡妇淫娃行径,一面又一再歌颂她的绝世艳丽,《诗经》上就留下了许多有关文姜的篇章。
春秋时代,美女如云,各国的小公主都在竞芳妍、斗美艳,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齐国与众不同,他们推出的一是对"Twins":齐宣姜和齐文姜。两姐妹都是齐僖公的女儿,就像诗歌里称颂的那样"手若柔荑,肤若凝脂",都貌若天仙。齐家两位Twins公主成为各国哄抢的目标。
妹妹齐文姜更不好惹。那时齐国正当财大气粗,捧谁红谁,而尊贵的公主又美艳惊人,求婚的君侯王子纷纷借机前往齐国都城临淄攀扯关系。在众多的追求者中,文姜特别欣赏郑国世子姬忽,认为他端正勇健,如玉树临风。齐、郑两国便为儿女缔结了婚姻。原本是一桩令人艳羡的美事,郑国的世子忽然听到了"齐大非偶"的传言,单方面撕毁婚约。被人退婚?齐文姜一口气堵在胸口,终于恹恹成病。
这两朵姐妹花运气都不好。郑、卫两国,本就是淫风大炽的地方,溱洧之地,男女淫奔不禁,性观点非常开放。这两位天生尤物刚好许配给这两个国家,结果私生活就被搅得一团糟。文姜遭此重大刺激,居然就和自己的亲哥哥姜诸儿之间,发生了男女私情。她的爹爹齐僖公知道以后,吓得半死,赶紧把女儿嫁给刚好赶过来求婚的鲁桓公。两兄妹恬不知耻以诗yy,姜诸儿写道:“桃树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直,吁嗟复吁嗟!” 齐姜比诸儿还要直接大胆,答曰:“桃树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证无来者?叮咛兮复叮咛!”
为了防闲,齐僖公还一反兄弟送亲的惯例,亲自将女儿送往鲁国成亲。齐僖公对这对Twins羞愧不已,不让她们俩回娘家。宣姜很委屈,文姜也没有办法,只好安心地做鲁国夫人,并生下了两个儿子。
民间流传的《诗经 南山》讥讽这桩既不善始,又不善终的婚姻,以及缺乏理智的姜诸儿兄妹: “南山崔崔,雄狐綏綏。魯道有蕩,齊子由歸。既曰歸止,曷又懷止? 葛屨五兩,冠緌雙止。魯道有蕩,齊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從止?藝麻如之何?衡從其畝。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極止? ”
南山高巍啊,雄狐在那里徘徊。去往鲁国的道路是如此平坦,齐王的女儿从这里出嫁。既然她已经嫁了,你为什么还想要她回来?葛麻鞋成对,帽带成双,去往鲁国的道路如此平坦,齐王女顺着这条路前往鲁国。已经是出发去了,你为什么又要跟着不放?麻该怎么种?在田地里横直成行。娶妻怎么做?必须要禀告父母。既然已经禀明了父母,好事怎么会变得如此糟糕?柴该怎么劈?没有斧头是不行的。娶妻怎么做?没有媒人是不行的。可是既然已经依着规矩成了婚,怎么会坏到这种地步?
十四年后,老爹齐僖公终于死去,哥哥姜诸儿新任齐国国君。又过了4年,文姜终于逮着机会了,便伙同鲁桓公一同去道贺,结果是,姜诸儿和文姜合谋把鲁桓公给杀了。文姜也借口不回鲁国,让儿子鲁庄公接她到了齐鲁之间的禚地,说:此地不齐不鲁,正是我的家呀!哥哥姜诸儿也会意,把行宫盖在邻地,方便两人相会。
为杜天下悠悠之口,齐襄公姜诸儿作为国君,还是得结婚,于是向周庄王的妹妹求婚,周庄王指派同宗的鲁庄公就近主婚。这样一来,齐襄公是鲁庄公的舅舅,又是他的杀父仇人,还是其母的情夫,为他主婚,鲁庄公心情微妙。不过,后来由于齐襄公的极力讨好,两人的敌意尽消,母亲与舅舅双飞双宿从此更自由。
齐襄公姜诸儿后来被手下杀死了,文姜也没有离开禚地,就在那里遥遥地指挥儿子鲁庄公管理政事。正像某篇帖子讽刺水浒里面的男人在没有了“性”的时候才会想到“义”,我这里也要讥笑一把文姜,以放荡出名的艳星没有了性伴侣的时候要么sy要么情欲转移。文姜选择了后者,她在处理政务上展现了她敏锐的直觉和长袖善舞的本领,同时也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没过多久,文姜就掌握了鲁国的政治权柄,还把鲁国这样原本只是森林里的红烧小白兔的角色,培养成经济军事强国,成了大熊,在诸国战争中屡屡得胜。
文姜以前做下的风流账不仅被民间文本纪录下来,而且还放在《诗经》里广为传唱;《诗经载驱》曰:“载驱薄薄,蕈弗朱鞹,鲁道有荡,齐子发夕。四骊济济,垂辔弥弥,鲁道有荡,齐子其弟。文水滔滔,行人儷儷,鲁道有荡,齐子遨游。”
四匹骏马拉着轻车,外饰豪华铺陈柔软,文姜与兄长襄公共乘一车,那前往鲁国的平坦道路他们看不到,过路人的眼光他们也看不到,只顾在车中寻欢作乐,乘着车四处游玩。
难得她聪慧无比,还是一寸寸从谷底爬起来,化蛹成蝶。文姜去世的时候,鲁国为她风光大葬,大赦天下,也算对得起她的美艳和功绩。不过,就像艳星一样,就算爬出了井底,又怎么样呢?
6、杀人不眨眼的少妇
吕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单父(山东单县)人。早年其父把女儿许配给同乡的刘邦,公元前205年,刘邦为项羽所败,吕雉和刘邦的父母被俘,做了两年的人质,前203年秋,吕雉归汉后,留守关中。刘邦称帝后,吕雉被立为皇后,子刘盈为太子。吕后为人有谋略、性残忍,汉初,吕后助刘邦杀韩信、彭越等异姓王,消灭分裂势力巩固统一的局面。前195年,刘邦死,惠帝立,尊吕后为皇太后,实际掌政,前188年,惠帝崩,立少帝,临朝称制八年,后诛杀少帝,立常山王刘义为帝,先后掌权达十六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女性统治者的第一个。
有一个生命力强悍的老婆,刘邦在家里一定没少跪搓衣板。刘邦,人家雎景臣的小曲《高祖还乡》早就编派过了,不就一流氓吗,他这位置,是爹妈老婆孩子和手下鲜血淋漓地换来的,他跟布什一样蠢,但是也跟布 什一样,有一班智商不低的谋臣,有一个适宜开战的借口和运气。所以,他也跟布什一样,当上了帝国之君,而把更聪明的项羽和克里抛在了后头。
当年,吕雉嫁给刘邦的时候,刘邦只是沛县的一个街道派出所所长。而吕雉的老爸好歹还是县长的好朋友呢。刘邦将吕后娶过来之后,时常为了公务与朋友们周旋,三天两头不见人影,到处骗吃骗喝,出了麻烦还四处逃。于是,织布耕田、烧饭洗衣、孝顺父母、养育儿女的责任,都一股脑儿地落在吕雉一人身上,她还要不时长途跋涉,为逃债的丈夫送去衣物及食品。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率众进人沛县,被拥立为沛公,吕雉当时也水涨船高,被尊称为吕夫人;等到刘邦攻入咸阳,被西楚霸王项羽立为汉王,吕雉又晋级成了王妃。接下来,刘邦和项羽打得天昏地暗的楚汉战争中,吕雉成了项羽的俘虏,甚至在项羽把吕后押到两军阵前,以烹杀吕后威胁刘邦时,刘邦居然笑嘻嘻地说,"你爱杀就杀,悉听尊便。"
流氓。吕雉真是死的心都有了。善良一点的不妨把这理解为刘大侠的一种策略,不过,当初在逃难时为了减轻重量,刘邦亲手把自己的孩子推下车去交给死神,可知,这也是他的真心话。作为他身边的女人,真是一盆冰水泼过来,从头冻到脚呀。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中,吕雉一直被囚在楚军之中作人质,受尽了折磨和凌辱,死不死活不活的。我以为,此后,吕雉再怎么心理变态、基因突变,都事出有因了。
后来,一贯无理取闹的刘邦毁掉和约,最终在垓下之战中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当上皇帝,吕雉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后。
如果不是铁石心肠,先下手为强,兵荒马乱中这个贤慧的小少妇压根就没法在小流氓刘邦手里活下来。吕后被贬斥被压抑被忽略了这么久,一出手便不是善类。刘邦不知拿功高盖主的韩信怎么办,因为他曾与韩信有约: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器不杀。吕后就偏偏把韩信用布兜起来,用竹签刺死,杀他个不见天,不见地,不见铁器。司马迁写《史记》,就说汉高祖听到后的心情是:"且喜且哀之"。
戚姬曾威胁了吕后的地位,刘邦一死,吕后就把戚姬的儿子赵王骗来宫里,把他毒死,又把戚姬砍去四肢,挖去眼睛,熏聋耳朵,毒哑嘴巴,扔进厕所,挂上"人猪"的招贴海报。吕后还叫亲生儿子惠帝来看,惠帝失声大哭,大骂母亲:"这不是人干的。我是你的儿子,我也没脸治国了。"很快就死掉了,死时才二十三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心肠不是一天黑起来的。吕后独立掌政十五年,把刘家子弟和重臣一路杀将过去,想给吕氏家族腾出点地方。虽然她也给老百姓干了不少好事,不过,她满手血腥,身后白骨森森,我们能够理解,但不能原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