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资资料


?-251

本 名:孙资

字 号:字彦龙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太原中都

去世时间:251年

主要作品:《以太尉司马懿为太傅诏》《荐贾逵于相府》

主要成就:与刘放共掌机要三十年余年,为曹魏四朝重臣

官 职:骠骑将军、侍中

爵 位:中都侯

谥 号:贞

孙资——三国时期曹魏重臣

  孙资(?—251年),字彦龙。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

  孙资三岁丧双亲,由兄嫂抚养成人。长大后入太学,为同郡重臣王允赏识,荐为县令。后兄为人害,孙资刺杀仇人后携家眷避居他乡,好友贾逵荐之于曹操帐下。先为功曹,后任计吏,参丞相军事,受尚书令荀彧称赞。魏国建立后,孙资为秘书郎,后转右丞,改中书令、给事中,赐爵关中侯,与刘放同掌机要。后进爵关内侯。魏明帝即位后,孙资与刘放权势益重,备受宠幸。累迁至卫将军,仍兼中书令,进爵中都侯。正始七年(246年),孙资以特进逊位。正始十年(249年)复为侍中、中书令。次年再次逊位,拜骠骑将军、侍中。

  嘉平三年(251年),孙资去世,谥号“贞”。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孙资三岁丧双亲,由兄嫂抚养成人。长成后入太学,同郡人王允赏识其博学多才,举荐他为县令。曹操任司空时,曾征辟孙资为官,恰巧孙资的兄长为人害,他刺杀仇人后携家眷避居他乡,不能赴任。后来,孙资在友人贾逵的劝说下出仕,历任功曹、县令,参丞相军事。曹氏集团首要谋臣、尚书令荀彧曾赞叹道:“北方承乱丧已久,谓其贤智零落,今日乃复见孙计吏乎!”不久,曹操上表任命孙资为尚书郎,但孙资以家境困难为由,回到河东郡。

  始掌机要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公,建置官属,孙资与沛郡人刘放一同担任秘书郎,掌管机要文书, 被倚为左右和耳目。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进爵为魏王,孙资、刘放二人仍掌文书事务,后分别担任右、左丞,负责朝廷尚书省日常事务。曹丕继承父位后,谋划篡汉,孙资与刘放为其得力心腹。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即改秘书省为中书省,因孙资、刘放二人资历相当,遂任刘放为中书监,孙资任中书令,孙资被赐爵关中侯。中书监居中书令前,但中书监、中书令地位同班,共同执掌朝政,开中书省长官为宰相之先河。

  黄初三年(222年),孙资进爵关内侯。

  黄初六年(225年),吴国境内彭绮举兵叛乱,宣言替曹魏讨伐吴国,有人提议趁机伐吴,孙资再次劝阻,认为彭绮造反不会对吴国造成很大的危害。一年后彭绮果然败亡。

  黄初七年(226年),魏明帝曹叡继位,孙、刘仍任中书令、中书监,权势益重,倍受宠幸,先后加散骑常侍、侍中,孙资进爵乐阳亭侯。当时诸葛亮出师攻南郑,朝臣多主派兵征讨。孙资以太祖(曹操)征张鲁攻占城池不久失守为教训,劝谏曹叡据险固守,使蜀汉军徒耗兵力,曹叡纳之。后蜀汉军无功而退。

  太和二年(228年),乌丸校尉田豫讨伐轲比能,击破之后退回马邑,轲比能率三万骑兵包围田豫。曹叡问计于孙资,孙资说:“上谷太守阎志是阎柔的弟弟,向来被轲比能归信。发诏书命令阎志说服轲比能,不必劳师动众自然可以解决。”曹叡从之,轲比能果然退兵放回田豫。

  太和六年(232年),吴主孙权派周贺率舟百余护使臣渡海抵辽东,诱招辽东太守公孙渊背魏联吴。曹叡得知后欲讨伐,朝臣以为公孙渊受封重爵,与吴隔海,不会舍近求远,奉主吴国。孙资分析后,力主加兵辽东,歼灭吴军,使公孙渊畏惧不敢叛逆。曹叡遂派田豫、王雄分两路率军赴辽东,田豫击斩周贺于成山。同年十二月,公孙渊果斩吴使头颅献送魏都洛阳。孙资以功进爵左乡侯。

  青龙元年(233年),孙资与刘放俱加侍中、光禄大夫。

  景初二年(238年),公孙渊复叛,魏军大举出兵,将其讨灭。孙资参与谋略,以功进爵本县中都侯。

  自黄初元年(220年)至景初二年(238年),孙资与刘放掌权几近二十年,尤其是曹叡在位的十余年间,处理日常政务、出师用兵等大小事,都由他们二人亲管。朝廷决议大事,也经常让他俩决断是非,择定而行。中书省的权力极大,官员们一听“中书”之名,都奉行不敢违背。中护军蒋济曾上书,认为二人的权力太重,且每日侍奉皇帝左右,应该加以提防,避免出现“恶吏专权”之弊端,曹叡不听。

  征东将军满宠、凉州刺史徐邈领兵在外又位高权重,经常受到诋毁,而孙资据理力争,说明他们平常的作为,使其不受猜疑。满宠、徐邈可保持功名,有赖孙资帮助。田豫等人曾经毁谤孙资,孙资却不以为意,之后田豫等人感到惭愧,要求和解,孙资同意,并且令长子孙宏娶田豫之女,并照顾年老在家的田豫。

  力荐曹爽

  同年,曹叡卧病在床,打算安排后事,想以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曹爽、顿骑校尉曹肇等宗室大臣辅政。夏侯献、曹肇对孙、刘二人长期专权早心怀愤恨,曾指着大殿前的一棵鸡栖树借题发挥说,“这也太久了,看他们还能活几天!”孙、刘闻知,非常惧怕,决心阻止他们掌权。一日,曹叡准备让曹宇以大将军名义辅政,曹宇照例谦辞推让,曹叡问进入卧室的孙资和刘放:“燕王应该如此吗?”孙、刘二人回答:“燕王知道自己能力不行,所以才推让。”明帝问:“谁可承担此重任?”当时只有曹爽在旁,二人知道他无能,遂异口同声地说:“曹爽能行!”曹爽紧张得汗流满面,不知所措,被刘放踩了一脚示意,赶忙跪下谢恩。二人接着又推荐应当召司马懿共同辅政。曹叡听从其建议,决定由曹爽、司马懿辅政。但又认为曹爽软弱,司马懿阴狠,不放心把权力交给他们,下令停止先前所议之事。孙资、刘放再次见曹叡,力主下令维持原议。曹叡只得同意。二人要曹叡立刻下诏,曹叡推辞说:“我疲乏极了,不能写字。”刘放遂抓住曹叡的手,勉强写下诏书,于是出宫当众公布,罢曹宇等人官职,不得在宫中停留。曹爽、司马懿掌握朝政。

  晚年岁月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去世,齐王曹芳登位,刘放、孙资各增邑三百户。孙资并前共一千户,封爱子一人亭侯,次子拜骑都尉,余子皆拜郎中。

  正始元年(240年),朝廷加孙资右光禄大夫,金印紫绶,仪同三司。

  正始六年(245年), 孙资任卫将军,仍领中书令。

  正始七年(246年),朝廷又封孙资一子为亭侯。刘放、孙资均以年老让位,每月朔望之日仍以列侯的身份上朝,位特进。

  正始九年(248年),曹芳下诏褒赏孙资,赐钱百万。同年,孙资以列侯退职归家,居留京师,地位崇高,影响很大。

  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杀曹爽,独掌政权,对孙资很倚重,请其官复原职。次年(250年),孙资再次逊位,加拜骠骑将军,转侍中,特进如故。

  嘉平三年(251年),孙资去世,谥号贞侯。

孙资的简介
孙资与刘放
相关人物
其他S开头的人物 更多
三国其它的人物
最新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