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国
褒国,国君为有褒氏,姒姓,夏伯禹(大禹)的儿子,夏后(即王)启是兄弟。有褒氏在今天的汉中市以北,在汉中盆地西部,地域包括汉台区、勉县(有褒城镇)、留坝县。有褒氏其人聪明睿智,勤劳勇敢。北部有褒河。
最著名的传说是褒之二君化为龙,出现在夏帝孔甲的宫庭之内。
因佐理大禹治水,不辞劳苦,任劳任怨,历经十余载,终于完成了大禹治理洪水,拯救华夏子孙于水深火热之际。有褒氏作为大禹的儿子,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分封到今天汉中市以北,建立了诸侯王国。享国时间悠久,历经夏、商、周三朝,褒国的末代国君叫褒珦,亦是周幽王的大夫,因耿直直谏,得罪了昏庸的周幽王,被囚入牢狱。其子洪德为救其父,献褒国美女褒姒于周幽王,以赎其父之罪,得复官爵。后随着西周的灭亡而衰亡。现在在勉县褒城镇及汉台区河东店镇有其遗址。
历史前提:夏禹之父鲧封地“崇”在嵩山附近(大禹故里),为崇伯。后来,关中平原也有一个崇国,周文王灭崇后,在沣水西岸营建丰京(今西安西南),将都城从岐周迁至丰京,这个崇国可能是商代灭河南崇国、族人西迁而来的。
西南方的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禹里,有大禹故里。重庆市三峡一带也有大禹治水的传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据有文字的记载,汉中最早政权是褒国。褒国是我国进入奴隶制社会后第一个王朝“夏后”所封的同姓诸侯国。《史记·夏本纪》:禹“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褒氏……”清代嘉庆《汉中府志》载:“禹封其子为褒君,是有褒国。”立国之地在今汉中平川中部、留坝县以南地区,都城在今汉台区河东店东三里骆驼坪。
自夏末起,经历殷商、西周,到东周初期亡国,延续长达一千数百年之久。此期间,尤其是西周时,褒国雄居秦岭以南,为“南国领袖”。从城固、洋县出土的大批商代青铜器及其冶炼窑可以看出,褒国在冶炼、农业等方面,其生产技术水平不亚于关中及中原等殷商周政权中心区域。在《诗经》中,称这块地方为“南山”、“周南”。这里土田肥美,气候温和,物产丰饶,是梁州之域最为膏腴的地区。周武王伐纣时,南国诸侯褒、蜀、巴、庸等均参与伐纣之师。为此,西周建立后,褒国与周室联系紧密,与周王有姻亲关系,自太姒至于褒姒,可谓世婚,得到周王室强大支持。每遇周王举行重大活动,褒国君都要亲赴,被周室列为“友邦冢君”,接待规格高于他国。褒人的文化、风俗也受周人影响很大,并与周文化相互影响,不断发展提高。
从夏后至西周,褒人一直平静地生活在秦巴谷地、汉水两岸。虽为南国领袖,但很少发动对邻国的战争。但到周幽王时,褒人生活被打乱,“幽王三年,周伐有褒”。褒国太后褒姁为免祸,将绝世美女褒姒献给幽王为妃。幽王被褒姒的非凡美丽所倾倒,百般宠爱。褒姒生下儿子伯服,幽王遂废掉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后,立伯服为太子,还重用奸诈乖巧、善于谄媚的虢石父为卿,主持政事,引起国人怨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后的父亲申侯联络诸侯缯国、西夷犬戎一起攻打幽王。幽王点烽火求救兵,诸侯慑于申侯、犬戎势力,未来救驾。申侯等就把幽王、太子伯服及陪侍的郑桓公杀死在骊山下,俘虏了褒姒,拥立宜臼为天子,是为平王,迁都洛阳,史称东周。西周灭亡后,犬戎据关中,西周旧臣虢公翰联络犬戎等,谋立王子余臣为携王时,褒国也是参与者。平王二十一年(前751),晋文侯灭携、杀余臣。其时,秦国已不断强大,将犬戎逐出关中,而褒人更加势孤力单,遂为秦人所灭,千年褒国一朝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城固、洋县两地出土的铜器品种多样,有礼器鼎、璋;有日用器:瓿、垒、觥、钫、尊;兵器有戈、斧、戚、镞、镰形器;还有面具、铜件等杂器。这些青铜表明当时的褒国已进入国家形式,有礼乐祭祀仪式,拥有军队。在礼器和日用器的造型和纹饰上与中原商都的代表器物毫无二致,属于同一文化群体。但在兵器及杂器上表现出强烈的地方色彩,三角形戈、镰形器、青铜面具是中原没有的;同样代表军事权威的斧等,造型与中原迥异,纹饰是老虎和蛙纹,与当地的新石器文化有深刻联系。汉中的青铜器表现出中原文化即中心青铜文化与地方文化结合的特征,考古学上称为城固器群。此后,考古工作者又先后在重庆、四川、宝鸡等地发现了城固器群的变种,也就是说青铜文化又由汉中向外传播开去。
褒国在战国时期被巴国所灭,而后巴国又被蜀国灭亡。历史上一直有褒城县,直到1954年全国区划调整,褒城县撤消,所属地域化分给勉县、南郑县及汉台区。原县治改为红庙乡,后改为褒城镇,与汉台区河东店镇一水之隔。
今天在汉中市北一带有许多以褒命名的名字,如褒河、褒河镇、褒城县、褒姒铺、褒联区等,考其渊源,是因为这里几千年前曾是褒国的所在地,消失了二千多年的褒国还对这儿有着一定的影响。
褒国是我国进入奴隶制社会后第一个王朝“夏后”所封的同姓诸侯国。褒人当年带着先进的文化:奴隶制国家、青铜技术,从黄河流域的中原来到长江流域的汉中,在征服当地土著中传播文化的同时,又远征巴蜀,使中原文化传播西南地区。春秋时,蜀人也建立了自己的奴隶国家,形成著名的巴蜀长江流域文化。褒人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做出了一定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褒河是陕南的一条小河。陕南以水而闻名,褒河则以美女而闻名,这个美女就是周幽王的爱妃褒姒,“烽火戏诸侯”里那个“一笑倾国”幽怨的冷美人。相传褒姒就是褒河人,当时此地属于古褒国,以鱼鲜味美而著称。
褒国[今陕西汉中褒河],位于汉中市以北、褒谷口以南的平原上。它是夏禹以国为姓,分封的13个奴隶主统领下的姒姓部落之一。它的领土范围,大约包括褒河下游两岸数十平方公里的地方。
褒国是夏王朝的侯服之国,依照夏礼,有向夏天子朝贡的义务。褒国的贡赋,是沿褒水而上,运至渭河,再东渡黄河,运抵河南境内的夏都城。汉中的先民,早在夏王朝时,已经走向了中原。
在夏朝和商朝的近千年漫长历史中,褒国偏隅一方,过着平静的半农耕、半渔猎的聚落生活。中原文化源源不断地越过秦岭,经由褒国向巴蜀传播。褒国在创造自身文明的进程中逐渐强盛起来。商朝末期,周武王伐纣,诸侯纷纷响应。褒国此时在蜀国的势力范围之内,便与蜀人一起,参加了讨伐纣王的战争。此后,褒国与周王朝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日渐密切。
周宣王时,周的德化已覆盖汉江流域。褒国作为周南的诸侯国,便臣服于周室。但因秦岭的阻隔,又往往政令不甚畅通,使周王室鞭长莫及,蜀国乘隙不断向汉中盆地扩张,褒国受控于蜀国,不能正常向周王室纳贡。到了西周末年,周幽王便出兵讨伐褒国。褒国的奴隶主褒妁为平息战争,便将国中一个美丽的女奴褒姒献给了幽王。一则家喻户晓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便由此而产生。
褒姒原是一个孤儿,由一对老夫妇抚养长大。据说今河东店镇以东的骆驼坪是褒姒的故里。因为她光彩夺目的美貌,受到幽王的宠爱,视为掌上明珠。幽王为讨褒姒欢心,一意孤行,废掉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子伯服为太子。这件事,不但遭到大臣们的反对,连褒姒本人也不怎么乐意。申后受到迫害,太子宜臼只好逃到他的外公——中国的国君申侯那里去躲藏。
褒姒是一个性格内秀且又孤僻的女子。自进宫后,她一直郁郁寡欢,从无笑容出现,俨然一位冷美人。幽王用尽办法,希望能博褒姒一笑,但终未奏效。这时,一个叫虢石父的大臣出了个主意:在骊山上点燃烽火,击鼓向诸侯报警,也许能诱发褒姒一笑。幽王听后十分赞同,便采纳了虢石父的献计。
西周立国后,西方的犬戎一直侵扰周的国土。为了传递军情,周王在镐京以东的骊山上修建了高大的烽火台,每遇紧急情况,便点燃烽燧。白天狼烟滚滚,夜晚火光冲天,很远的地方都可以看见,诸侯马上就会出兵援救。点烽燧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竟把它当作儿戏。烽燧点燃了,各路诸侯浩浩荡荡赶到镐京,发现根本没有敌兵侵犯,方知上当受骗,只得悻悻而归。褒姒见诸侯被幽王戏弄,终于大笑起来。褒姒的笑,不过是对幽王这种愚蠢作法的一种嘲笑。虢石父因此得到幽王的千金重赏。民间传为“褒姒一笑值千金”。
再说申侯,一直对幽王废黜他的女儿和外孙耿耿于怀。消息传到镐京,幽王于公元前772年兴兵讨伐申国,企图杀掉宜臼。申侯忍无可忍,于公元前771年,联合缯国和犬戎,大举进攻镐京。幽王闻讯慌忙命人点燃烽火,诸侯以为又是幽王取悦褒姒,都按兵不动。结果,镐京被犬戎攻陷。幽王带着褒姒、伯服和王室珍宝向东逃命,至骊山下,幽王和伯服被迫兵杀死,褒姒被犬戎掳走,西周王朝灭亡了。
春秋时期,东周对褒国已无暇顾及,蜀国的势力控制了汉中盆地。到了战国时期,褒国这块富饶美丽的地方成了秦、蜀、楚三国的争夺之地。最终,褒国被楚并吞,结束了她漫长的历史。南郑的名称从此便正式出现在中国史册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