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府兵

  中国东晋孝武帝初年谢玄组建训练的军队。太元二年(377),朝廷因前秦强大,诏求文武良将镇御北方。朝廷拜谢玄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广陵,召募劲勇,徐(治京口)、兖(治广陵)流民帅军队纷纷应募入伍。

  真实再现中国当代特种兵神秘和传奇军旅生活的电视剧《我是特种兵》,吸引了很多观众的视线。残酷的训练、精良的装备、出神入化的战术技能……不少观众不由得慨叹“惊呆了”。从严格的意义上说,特种兵的出现始于二战时期,但在中国古代战争中,早已不乏“特种兵”的身影,如战国时期的铁鹰锐士、东汉的陷阵营、东晋的北府兵、隋朝的燕云十八骑、唐代的玄甲军、南宋的背嵬军、元代的怯薛军以及明代的蒙骑克星神机营、威震日寇的戚家军……

  秦国

  铁鹰锐士 剑术马战步战阵战皆精

  “锐士”是战国时秦国经过选拔训练有素的步兵。秦孝公商鞅变法,奖励耕战,按军功给予爵位和田宅,军力大盛,士兵的战斗力很强。秦国锐士可以以一敌十魏武卒,《荀子》中曾对秦国军事实力有过高度评价:“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当时,步兵以魏国武卒最为精锐,天下呼之为“魏武卒”。骑战则以赵国的“胡刀骑士”和齐国的“技击骑士”并称精锐。商鞅变法后,秦国新军在收复河西的大战中横空出世,被天下惊呼为“锐士”。据《商君书·境内》记载,秦军中最小战术单位为伍,由五个士兵组成。十个伍组成一个屯,由五十名士兵组成。两个屯组成一个将,由一百名士兵组成。五个将组成一个主,由五百名士兵组成。两个主组成一个大将,由一千名士兵组成(此处的大将是秦军建制单位,非指将领)。军队在作战时,伍、屯、将、主、大将等战术组织联系紧密,配合默契。以一个伍为例,防守时五名军卒互相保护,进攻时如有人数优势则围攻敌人。混战时,伍内部兵卒之间始终保持紧密联系,不会被轻易击破。

  铁鹰锐士是秦国最精锐的部队,由上将军司马错创立。铁鹰锐士不仅剑术超凡,而且要马战步战样样精通。铁鹰锐士的选拔极为苛刻:第一是体魄关。司马错在魏国名将吴起当年训练魏武卒“手执一支长矛、身背二十支长箭与一张铁胎硬弓、同时携带三天军粮,连续疾行一百里,能立即投入激战”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全副甲胄、一口阔身短剑、一把精铁匕首与一面牛皮盾牌,总负重约在八十余斤。通过了第一关,方能进入步战、骑战等各种较武关,以及各种阵式结阵而战的阵战关。据说,“十万秦卒出三千锐士”,秦国新军二十万,其中的“铁鹰锐士”只有一千六百人。

  东汉

  陷阵营 “铠甲具皆精练”每所攻击无不破者

  陷阵营是东汉末年的一支精锐部队:“将众整齐,每战必克”。其统帅为吕布帐下的中郎将高顺。人称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陷阵营“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故名 “陷阵营”。

  据《三国志》记载,吕布复为袁术使高顺攻刘备,公遣夏侯惇救之,不利。备为顺所败。(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少言辞,将众整齐,每战必克。布性决易,所为无常。顺每谏曰:“将军举动,不肯详思,忽有失得,动辄言误。误事岂可数乎?”然而,“布知其忠而不能从。建安三年,布遂复从袁术,遣顺攻刘备於沛,破之。曹操遣夏侯惇救备,为顺所败……”南朝宋时裴松之为《三国志》注释时,曾专门引用《汉末英雄记》的内容,对陷阵营评价颇高。

  遗憾的是,吕布不是一个帅才,“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吕布的悲剧,也成为陷阵营这支精兵的悲剧!

  东晋

  北府兵 骁勇善战攻无不克战无不捷

  北府兵是东晋孝武帝初年谢玄组建训练的军队,又名北府军。《晋书·刘牢之传》记载:“太元初,谢玄北镇广陵。时苻坚方盛,玄多募劲勇,牢之与东海何谦、琅邪诸葛侃、乐安高衡、东平刘轨、西河田洛及晋陵孙无终等以骁猛应选。玄以牢之为参军,领精锐为前锋,百战百胜,号为北府兵。”《资治通鉴》也云:“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以刘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时号北府兵。”

  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由于前秦已一统北部中国,东晋王朝受到空前的军事压力,因此诏求良将镇御北方。当时的重臣谢安遂任命其侄子谢玄应举。朝廷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广陵。其时广陵和京口聚居着大量逃避北方战乱而来的流民,谢玄到任后,在流民中选拔骁勇士卒,建立了一支军队,太元四年(379年),谢玄改镇京口,因为当时京口又名北府,故其所率军队得名北府兵。

  太元八年(383年),北府军在淝水之战中一举击败前秦大军,刘牢之一度追到邺城,由此名声大振。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年),北府军奉命征讨在荆州割据的桓玄,刘牢之投降桓玄。桓玄称帝后大大削减了刘牢之的兵权,刘牢之欲起兵反抗,但已众叛亲离,最后自杀而亡。元兴三年(404年),原北府军参军刘裕率余部在京口起兵,杀死桓玄。此后,北府军成为刘裕的军事支柱。420年,刘裕废东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建立大宋政权,北府军成为其皇家军队的中坚。

...查看更多

  北府兵指的就是在东晋由孝武帝统治时期的时候谢玄创建的一支军队,在刚开始创立的时候这支军队几乎只会听命于谢氏一族,后来又经过多次易主最后成为了南朝时期军队的主要力量。这支军队自从建立成功之后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战绩,在404年的时候北府兵已经是刘裕不可或缺的支柱,在刘裕建立了宋朝成为国家的君主之后,北府兵的地位越来越崇高。这也从侧面说明北府兵建立的背景已经注定了这只军队之后的地位一定会是非常高的,那么北府兵建立的背景是什么呢? 

北府兵图片

  北府兵图片

  北府兵建立的背景还要从魏晋时期开始说起,当时京口是一个十分贫苦的地方,但是因为有长江这个天然的屏障存在,所以才会让那些无法生存的流民没办法进入京口之中。而京口和北方在地理位置上是十分接近的,于是也有一些流民开始组成自己的武装部队,防止其他民族南下。

  另外北府兵建立的背景还包括在377年发生的事,在此之前秦朝已经统一了北方的中国,东晋的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非常需要强悍的兵将来协助他镇压北方地区,但是一时之间却始终没有办法得到。这时候的谢安是当时朝廷中的权臣,于是便将自己的侄子谢玄举荐给东晋朝廷,于是谢玄便成为了当时的建武将军,为了安顿大量的流民,谢玄从这些人之中选拔能人志士建成了特殊的军队。之后又根据当时京口的名称将这支队伍称为北府兵。

...查看更多

  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威名的军队数也数不清,比如最早的周武王的虎贲勇士,秦始皇大一统时代的秦国甲士,汉武帝荡平匈奴的汉军铁骑,唐太宗李世民的玄甲军等等。这些军队的战斗力之强,那是毋庸置疑。但是要说中国历史上战斗力最强的雇佣兵军团,那就不得不提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府兵。

image.png

  北府兵诞生于乱世之中,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当然会是乱世,不然谁会动干戈?”这样说是没错,不过诞生北府兵的那个乱世是彻彻底底的的乱世,也堪称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乱世。西晋好不容易结束了三国时期的大混战,还没有享过几年太平日子,西晋的八个王就将天下折腾坏了。不仅他们打来打去,还把战斗力凶悍的五个少数民族也挑逗了起来,中国北方乱成了一锅粥。

  司马家族的独苗苗司马睿在北方士族和南方士族的共同拥戴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东晋。可是这个东晋政权也相当奇葩,做皇帝的司马氏只是一个“名誉主席”,真正当家的是几个豪门大家族。而且北方又有虎狼之师虎视眈眈,东晋可以说是个危机重重的政权。原因是啥?很简单,皇帝或者说这个政权没有能打仗的兵。

  都说枪杆子里出政权,东晋的一个著名大臣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就是陈郡谢氏谢安。谢安为了防备北方强大的前秦也为了震慑东晋时期一直不安分的荆州军阀,于是任命自己的侄子谢玄担任建武将军,出任兖州刺史,镇(驻扎)京口。京口古时候又叫北府,是当时南北交界的地方。北方的士族们南下后因为有充足的财力支持,所以能一路南下到建康和荆州等地,而北方的平民百姓南逃到京口地区后就难以再继续南下,于是就都纷纷聚集到京口。此地因为有长江作为屏障,可以暂且将嗜血好杀的胡人抵挡住。

image.png

  谢玄到达京口时只是一个光杆司令,他看到京口有这么多的北方流民,于是就将其召集起来。大家想,这些流民本身就是九死一生,在京口落脚也只是权宜之计,因为将来什么样他们都没有好好想过,这时候突然有人召集他们给他们吃的、用的,甚至还要训练他们做士兵,他们肯定是云集响应。由于当时东晋政权的财政水平也是捉襟见肘,真正发他们粮饷、军饷的估计就是谢玄和谢安背后的谢氏家族,这也是为什么将他们称为雇佣兵的原因。

  要说北府兵的战斗力之强,那绝对是强的没得说。看看他们的战绩就知道了,公元383年,八万北府兵将号称九十万的前秦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最著名的一场战役。大家可以算一下,八万人打九十万人,而且还是冷兵器时代,并且一路从淝水追击到了河南的邺。此后北府兵作为乱世的利器,先后镇压过席卷整个南方的孙恩、卢循的天师道起义军,征讨过叛乱的荆州军阀桓玄,后来更是成就了一代雄主刘裕,使其能“气吞万里如虎”。

  从这个角度说,北府兵可谓是生于乱世,也荡平了乱世。自古中国南方地区在和北方地区争雄的时候,一般都是北方的军事实力更胜一筹,这从历来南方统治者的北伐就可以看出,几乎无一成功者(倒是几百年后的大明朝皇帝朱元璋北伐成功过)。不过在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时期,正是因为南方有了这样一支战斗力十分剽悍的北府兵,才力保住华夏的半壁江山不失,也使得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没有出现断层。

image.png

  后世也有很多学者总结北府兵的战斗力为何如此之强,其中爆炸君也在这里简单地说一下,有这么几个原因不容忽视。一是(前文也说了)北府兵的主体是北方流民,流民本身就是没有后路的人,当兵从军除了抱成一团杀出血路来没有它法;二是北府兵是私兵,在战场上只认将军不认朝廷,而且士兵之间不是父子兄弟,就是乡党邻里,这样的军队更容易团结一心;三就是北府兵的统帅都很优秀,先是创始人谢玄是一个万里挑一的将才,后来的接替者刘裕更是一位彪炳史册的名将,有这样的将军有这样的兵,北府兵难怪会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战斗力最强的雇佣兵军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中国历史上“最强军队”的排行榜,有许多种。其实不在一个朝代,也不可能在战场真正打一次,属于“关公战秦琼”,只能当作娱乐新闻看。

  然而,北府军可以被称为中国历史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则是从军队大部分成员的构成,这个角度来评判的。

  淝水奇迹,让北府兵屹立于古代军史的顶峰!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类战役,八十七万氐族军败于八万北府军,从此北府军声威天下。

  这是一支由南逃的北方农民组成的精锐之师,每个人都与五胡有血海深仇,每个人都把光复河山作为己任。这支军队有东晋最着名的战略家谢安,又有东晋最着名的将领刘牢之,可谓是精锐中的精锐,雄心勃勃的苻坚碰到这样的对手,就算有八百七十万军队又怎能不败。

  胡人在战前疯狂叫嚣,要饮马长江,投鞭断流,结果却被八万汉族子弟兵打的丢盔卸甲。

image.png

  据说捷报传来的时候,谢安只是淡淡的说了句“小儿辈已破敌。”但归家的时候,却因兴奋过度连门槛都撞断了。可谓是狂喜。

  其实狂喜的又何止谢安呢?那个时刻,淝水的辉煌把那个世纪中国的历史浓缩成一刻永恒的绝唱,捷报传来的时刻,也许全中国的汉人都已经泪如雨下了。如果这场仗打不赢,汉人将彻底覆灭。

  谢玄为何创立北府军?何又为“北府”?

  东晋的朝廷一直软弱无能,原因是皇帝始终在做“和事老”,平衡几个大族的关系,打仗基本靠地方军阀。就像一个“名誉主席”,没有实权,要看地方大员的脸色。一旦实力最强的荆州兵造反,建康就吓得发抖,哭着喊着徐、兖二州的军队来救驾。

image.png

  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由于前秦已一统北部中国,东晋王朝受到空前的军事压力,因此诏求良将镇御北方。当时的重臣谢安遂任命其侄子谢玄应举。

  谢安感到深深的痛,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啊,没有嫡系部队,就像现在没钱一样,说话不硬气。

  其时,广陵和京口聚居着大量逃避北方战乱而来的流民,谢玄到任后,在流民中选拔骁勇士卒,建立了一支军队。

  于是,一流的军队“北府军”(又称“北府兵”)就此诞生了。谢玄改镇京口,因为当时京口又名北府,故其所率军队得名北府军。

image.png

  谢玄把北府军搬上历史舞台,却是由刘裕推向顶峰!

  中原近千万人死的只剩零头,这样还能活下来的人,体格不用说了。居无定所,被困在江北随时要面对北边压来的蛮夷。天天竞技场,不存在忘战的问题。

  这些人是汉族剩下的最后精华战士了,他们要是不行了,江南就更别指望了。

  至于说北府军之强,那还要看统帅。北府军统帅级别的人物都有谁呢?郗鉴、桓温、谢玄、刘裕。刘裕尤其典型,绝对配得上气吞万里如虎的评语!他把北府军推上了顶峰。

image.png

  说起这个刘裕,又是一位卖草鞋出身的皇帝。不过他比那位刘大耳强太多了,至少刘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斩杀过四位皇帝的人。

  402年东晋朝廷与权臣桓玄撕破脸,朝廷派刘牢之讨伐。但刘牢之不顾刘裕等人的劝阻,倒向桓玄。桓玄顺利掌握朝政后,打击北府军将领,包括刘牢之在内的许多北府名将纷纷被除掉。但桓玄却未对身为北府军大将的刘裕下手,反而派他讨伐孙恩的余党卢循。

  404年桓玄篡位,自称楚帝。刘裕入朝建康,桓玄也十分赏识他,出游都殷勤接引,赏赐丰厚。但不久,刘裕就以洪荒之力把桓玄给灭了。

image.png

  元兴三年(404年)二月初一,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讨伐篡晋的楚帝桓玄。405年,击败桓玄,晋安帝司马德宗复位 。刘裕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对内平息战乱,先后击败了孙恩、卢循的海上起义,消灭了桓玄、刘毅等军事集团;对外致力于北伐,取巴蜀、伐南燕、灭后秦,从一名普通的军人成长为名垂青史的军事统帅,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元熙二年(420年),刘裕迫司马德文禅让,即皇帝位,国号宋,改元永初。东晋灭亡,中国开始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

  422年出征北魏,肃清北狄,结果还未来得及出兵,当年刘裕就病逝。享年五十九岁,庙号高祖,谥为武皇帝,葬初宁陵。

image.png

  宋武帝刘裕一生先后杀死过四个皇帝,他们分别是十六国时期南燕末帝慕容超、十六国时期后秦末帝姚泓、东晋安帝司马德宗和东晋恭帝司马德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北府军,又名北府兵,是中国东晋时谢玄主持创立的一支军队,一开始权力几乎只属于陈郡谢氏家族,后数度易主,并成为南朝军队主力。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由于前秦已一统北部中国,东晋王朝受到空前的军事压力,因此诏求良将镇御北方。当时的权臣谢安遂任命其侄子谢玄应举。朝廷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广陵。其时广陵和京口聚居着大量逃避北方战乱而来的流民,谢玄到任后,在这些人中选拔骁勇士卒如刘牢之等,建立了一支军队,太元四年(379年),谢玄改镇京口,因为当时京口又名北府,故而其军得名北府兵。太元八年(383年),北府军在淝水之战中一举击败前秦大军,乘势追击,刘牢之一度追到邺,北府军从此一战,史上留名。太元十二年(387年),谢玄被解除了北府军的领导权,司马恬、王恭先后代之,北府军军阀化。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王恭率北府军起兵反晋,次年刘牢之杀之,代之为北府军领袖。此后北府军主要致力于镇压孙恩、卢循的天师道起义军。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年),北府军奉命征讨在荆州割据的桓玄,刘牢之随即投降桓玄,桓玄称帝后削减刘牢之兵权,刘牢之意图起兵对抗桓玄,然由于投降桓玄早已丧失人心,众叛亲离下自杀。元兴三年(404年),原北府军参军刘裕率余部在京口起兵反抗桓玄,并杀之。此后,北府军成为刘裕的军事支柱。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称帝,建立宋,北府军成为其皇家军队的主力。

image.png

  淝水之战后不到二年,即太元十年(385年)四月,谢安为了避开司马道子,出镇广陵,让出中枢朝权。太元十二年正月,朱序为青、兖二州刺史,代谢玄镇淮阴,征玄为会稽内史,解除了他的兵权。太元十五年(390年),孝武帝以后兄王恭为都督青、兖、幽、并、冀、徐州晋陵诸军事,兖、青二州刺史,镇京口,北府兵为王恭掌握。隆安元年,恭在京口起兵反对司马道子和王国宝,北府兵成为内部火并的工具,次年恭再次起兵,其司马刘牢之反戈击灭王恭,代恭为都督青、兖、幽、并、冀、徐、扬州晋陵诸军事,镇京口。隆安三年,孙恩起义,北府兵又成为镇压起义兵的主要力量。元兴元年三月,刘牢之投降桓玄,旋被夺去兵权被迫自杀,北府兵为桓玄并吞,北府兵重要将领高素、竺谦之、竺朗之、刘袭、刘季武、孙无终均被杀,刘袭兄冀州刺史刘轨及宁朔将军高雅之,刘牢之子刘敬宣投奔南燕慕容德。北府兵根据地京口和广陵,分别由桓修和桓弘镇之,北府兵士众由诸桓分领,北府兵至此被瓦解。从东晋太元二年北府兵建立,到太元十二年谢玄解除兵权,共十年。从太元十二年至元兴元年十五年时间,北府兵主要掌握在刘牢之手中。元兴三年,刘裕在京口重组北府兵,但这不是北府兵的重建,而是一个新的王朝军队的肇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谢玄以刘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太元四年,谢玄加领徐州刺史,镇京口。东晋称京口为“北府”,所以称这支军队为北府兵。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