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兵马俑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村民永生难忘1974年3月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当时三个青年农民在短暂的一瞬间屏住了呼吸,因为,这片田野似乎要把他们,以及他们的钻头、三脚架、木铲,一起湮没了。片刻前,他们还在和其他人一起辛苦地劳动,而此时,他们已经跌进一个古代通道里。这个通道在他们周围坍塌,把滚滚翻腾的灰尘高高地扬到头顶的天空。当尘埃落定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被一群全副铠甲武装的武士包围了:一群真人大小的陶制士兵面无表情地注视着这些意外的入侵者。

1441769041892.jpg

网络配图

  这段扣人心弦的文字,是对秦始皇兵马俑出土事件的文学化描述,它为兵马俑的出土平添了许多传奇色彩。由此我们也可看出,兵马俑这一惊天发现,是怎样刺激了人们的想象力,引起了人们的遐思。

  那么兵马俑究竟是怎样发现的呢?

  1974年3月,严重的干旱威胁着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村民的生存,为了解决紧迫的用水问题,村民们开始在秦始皇陵园东侧1.5 千米处打井。

  3月29日,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日子。就在这一天,村民杨志发、杨彦信在井下挖土,意外地发现了大量陶俑残片,以及成束的铜镞、铜弩机等兵器,还有大量地砖。消息很快传开,不久,一支考古发掘队进驻西杨村,开始了艰苦的发掘工作。

  没有人能料到的是,这项起初并不太起眼的考古工作,在半年后竟以惊人的发现震惊了全世界:这是一个长方形的秦代兵马俑坑,东西至少长203米,南北至少宽59米。不仅中国没有,就是在全世界,也没发现过这么大规模的陪葬坑!

  发掘工作仍在继续,到了1976年,在此坑北侧20米和25米处分别又发现了两处兵马俑坑。按照发现的时间,它们分别被定名为兵马俑一、二、三号坑。三个坑的总面积为22780平方米。另外,还发现一处未建成就废弃的空坑——四号坑。

  考古工作最终证实,总共有8000多个真人大小的陶制兵马俑被埋葬在这片地下密室里。他们军阵严密,栩栩如生,自遥远的2000多年前起,一直默默地、忠诚地守卫在这里。

...查看更多

  秦始皇兵马俑的被称为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之一,自发掘之后就成为了西安旅游的必去之地,吸引着无数国人。当然不只只是国人,国外游客也对其非常喜爱,因此这些稀世之宝也常常出国进行展览,就在前不久还爆出了一则新闻,在美国费城博物馆接受展览的兵马俑,被人折断并盗走了一根拇指,不过好在最终盗窃者被抓,拇指被找回。

blob.png

  很多网友纷纷表示原来兵马俑是可以出国展览的,但是却有一尊兵马俑例外,是8000多座兵马俑中唯一被列入了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实录的兵马俑,它就是1999年在秦俑二号坑G18中段的北壁附近出土编号为001的兵马俑。

  根据出土记录记载,这座兵马俑出土时在制作工艺,形式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当考入人员清理完这座兵马俑身上的泥土之后,和人们熟悉的肉红色或粉白色面孔的秦俑完全不同,这座兵马俑的脸全部都是绿色的。这让考古人员疑惑不已,因为这是从秦兵马俑挖掘出土的唯一一个绿脸俑,它也因此被命名为——绿脸跪射佣。

blob.png

  绿脸跪射佣出土后专家们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这不过是工匠的恶作剧,众所周知秦朝依法治国,刑法严厉,所以根本不可能有工匠敢用秦始皇的陪葬品和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脸涂成绿色是为了震慑和吓唬敌人,不过这种说法也不可靠。因为如果是为了吓唬敌人,这座兵马俑应该在外围,它却在出现在队伍中间位置。

blob.png

  还有一种说法,绿脸跪射佣是古代军队中负责驱疫逐邪的傩人祭祀,他们是负责掌管驱鬼逐疫的下层专职军官,身体强壮,面貌丑陋。如今的傩戏表演者就是戴着恐怖的蓝颜色大面具,这种说法看起来可信也有人提出了质疑,因为这尊兵马俑只是脸发绿,其他都很正常,面貌也不丑陋。

blob.png

  关于为何只有这座兵马俑的脸被涂成绿色,至今众说纷纭,无人能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兵马俑展出

  兵马俑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规模宏大,又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墓穴中最有价值数量最多的东西。在这位争议颇多的皇帝墓穴里,兵马俑耗资巨大,而且有很多诡异离奇的传说。这位美国青年是不是想像电影《神话》一般,去寻找不老仙宫?

  兵马俑大部分是采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做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画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火候均匀、色泽单纯、硬度很高。每一道工序中,都有不同的分工,都有一套严格的工作系统。当初的兵马俑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化,颜色不到十秒钟瞬间消尽,化作白灰。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

  陶俑的制作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先用泥塑成俑的大型(粗胎或初胎);第二步是在俑大型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复泥并加以修饰和细部刻划;第三步是将单独制作的头、手和躯干组装套合在一起,完成陶俑的大型

image.png

  兵马俑

  还有故事称,修建期间,秦始皇原本是让李斯征集数千对童男童女在他死后陪葬。李斯看到后觉得有违天和,再加上让这么多人陪葬肯定会引起民愤,于是他边想法设法开导秦始皇,让他采用其他陪葬方法。后来经过多次的交涉,李斯终于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那就是烧制和人一样高的人俑来殉葬,秦始皇觉得这个方法不错便下令征集全国能工巧匠,烧制规模宏大的出巡仪仗队,而且人俑必须和真人真马一样大小。

image.png

  兵马俑

  兵马俑不但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大奇迹,还是世界历史十大奇迹之一。因为兵马俑的规模过于庞大,犹如千军万马让很多人外国友人都慕名前往我国观赏,但细想只想,不禁要回味那些烧制的匠人,是一种艺术品的创作之心,还是暴政下的惨烈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的第八大奇迹,也是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而兵马俑坑内每个兵俑装束、手势、神态塑造的惟妙惟肖,极度的逼真。但是在众多的秦俑兵中,很多兵俑的头部装扮非常的简单,军吏的头上戴着牛皮制的板状帽子,普通的兵俑头上戴着麻木头巾,大多数士兵就是把头发盘成一个发髻,没有一个人戴头盔。但是对于时刻准备着冲锋陷阵的士兵来说,头盔是必不可少的防护装备,在当时如此强悍的秦军的士兵为何没有头盔呢?是制作工匠们的疏忽吗?当然不是,那究竟是因何呢?

image.png

  兵马俑

  其实秦朝的士兵就是没有头盔的,只有少数部分的骑兵才有用皮子做的皮盔。秦国的士兵为什么有没有头盔呢?一方面是因为秦人尚武,不戴头盔是一种骁勇善战的表现,秦国的战斗力超过其他国家,商鞅变法以后实行的兵役制度更是起到了激励的作用。秦法规定每个士兵在战斗得到一个首级,他就会得到国家奖励的一级爵位,同时还会为他的家里安排一个劳动力每月给他家干六天农活。

  每升一级爵位就会在每月多得六天免费劳力,没有爵位的人是没有这种待遇,而且还要沦为免费劳动力。也就是说士兵只要在战场是多杀敌人,多拿到敌人的首级,他们就可以得到爵位,而且也是普通士兵出人头地的机会。于是使很多士兵为了多得敌人首级,不带任何的防护装备奋不顾身的投入战斗,也因此让很多对手都恐惧秦军的勇武。

  另一方面,秦国的军队并不是没有防护装备,秦军的装备都是由国家统一负责的,这就要考虑到实际的成本和效果,甚至还有技术因素,但是对于常年征战、注重矛戈等攻击性武器的秦国来讲,轻甲具和头盔等保障类装备并不十分受重视。另外秦朝的武器装备在七国之中也是很弱的。

image.png

  秦始皇陵兵马俑照

  其次秦军的士兵不带头盔实属无奈之举,因为成本实在太大。古代的头盔主要材料是青铜、铁等金属。而秦军所处的时代依然是青铜时代,虽然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用青铜头盔,但是成本甚高,铁的冶炼技术也已出现,但是由于成本及技术方面,尚未广泛的使用铁器。秦军的兵器也只有长枪的枪头和弩箭的头才有金属成分。又因铁容易生锈使用周期并不长。这样用金属制作都头盔更不会在秦军中大量使用了。

  再者就当时秦国战争的防御功效来说,头盔的佩戴并不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当时主要的攻击武器主就是戟、剑等刺杀型武器,像刀斧类砍杀型武器还没有在战争中被广泛的使用,而这些戟、剑等刺杀型武器所攻击的部位大多是胸、腹部,所以是否佩戴头盔并不是很重要。这也是秦俑披甲而不戴头盔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秦俑丰富而生动地塑造了多种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其风格浑厚、洗练,富于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它既继承了战国以来中国的陶塑传统,又为唐代塑造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宝”。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