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堡战役
1451年穆罕默德二世即位土耳其苏丹,1452年君士坦丁堡周边地区纷纷被土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实际已成孤城。君士坦丁堡战役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的攻城战。
15世纪初,衰落的拜占庭帝国领土,只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附近若干城市,以及被土耳其军队切断了联系的伯罗奔尼撒地区,君士坦丁堡实际上已是一座孤城。
1453年初,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亲率步兵7万多,骑兵2万多,战舰320艘,从海陆两面包围并企图占领君士坦丁堡,彻底灭亡拜占庭帝国。
君士坦丁堡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一个海岬上,整个城市呈三角形,北面是金角湾,南面是马尔马拉海,沿海地区筑有防御工事,金角湾有两层城墙。城外是一条深100英尺的壕沟。城内驻军仅9000人左右,海上有一支由20多艘大帆船组成的舰队。
4月6日,土耳其军队从西面发动对君士坦丁堡的强攻,他们用火炮、攻城锤和投石器猛烈破击城墙,并填平壕沟,架设云梯,还在城墙下挖掘坑道。
君士坦丁堡军民在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帕莱奥古斯率领下顽强抵抗,粉碎了土军从西面的进攻。拜占庭帝国的海上援军也冲破了土耳其军在海峡上的封锁。穆罕默德二世改变进攻谋略,他买通热那亚商人,假道热那亚人所控制的加拉太地区,潜入金角湾内,以便水陆夹击。他调动军队5万,并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金角湾之间铺设一条长1.5公里的圆木滑行道。然后在一夜之间将80艘轻便帆船拖上海峡岸边,用人、畜和滑车拉过山头,再从斜坡上滑进金角湾。又在金角湾最窄处架设浮桥,在桥上配置了火炮。
5月29日,土军从海陆两面对君士坦丁堡发起总攻,一面在金角湾用火炮破坏防御工事和轰击防守船只;在西面,穆罕默德二世指挥数万军队从多处突入城堡。
君士坦丁堡军民浴血奋战,誓死保卫城堡,但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城堡最后被陷。延续了上千年的拜占庭帝国至此灭亡。此战是当时比较典型的一次要塞攻防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公元527年,查士丁尼开始统治拜占庭帝国,他以复兴罗马帝国为终生的奋斗目标,对内加强统治,对外进行武力征服。他先是出兵击溃波斯,随后又出征非洲击溃了汪达尔人。
公元534年,汪达尔王国灭亡,领土被纳人拜占庭的版图。非洲广袤的畜牧地区最终落入拜占庭帝国的囊中。接下来连续数十年战事不断,原罗马帝国的地盘大多已并入拜占庭,拜占庭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
但是到了公元571年,来揭秘吧据悉查士丁尼二世上台后,拜占庭和波斯再次发生冲突,双方连续不断地战战和和,最终导致两败俱伤。长期的战争使两个庞大帝国日渐衰落,而此时中东的阿拉伯人崛起了,开始对波斯和拜占庭进行全面战争。
公元12世纪,拜占庭帝国进人封建社会。大贵族独立性增强,导致封建分裂倾向加剧。12世纪末,帝国日趋衰弱,外族不断入侵,危机四伏。拜占庭皇帝不得已向罗马教皇及欧洲各国求助,于是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十字军东征。
公元1261年,拜占庭帝国虽然重新收回了包括君士坦丁堡在内的部分领土,但大势已去。随着工商业的衰落,封建剥削日益沉重,城市人民不断发动起义,进行反抗。在帝国岌岌可危时,奥斯曼土耳其人开始发动了对帝国的进攻。
公元1300年,奥斯曼宣布成立独立的回教国家埃米尔国。公元1326年,奥斯曼夺取拜占庭在小亚细亚的重镇布尔萨,控制了马尔马拉海峡,开始称为奥斯曼帝国。
公元1359年,奥斯曼帝国占领了整个色雷斯东部,随后又攻陷亚得里亚堡,切断了君士坦丁堡与巴尔干半岛其他地区的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15世纪初,在中亚崛起的铁木尔帝国侵入小亚细亚。1402年,在安卡拉附近的一次会战中,土耳其军被铁木尔彻底粉碎,苏丹巴耶塞特被俘身 亡。由于土耳其在军事上的失败,在小亚细亚地区开始出现地方封建主的严重分裂倾向,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王位的斗争更加频繁。特别是,在小亚 细亚和色雷斯地区,不堪忍受外族统治者剥削、压迫之苦的广大农民相继揭竿而起,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在国家处于严重政治危机的情况 下,迫使土耳其暂时收敛起侵略扩张的计划,推迟了对欧洲的军事行动。
苏丹穆拉德二世统治时期,土耳其封建主残暴地镇压了农民起义,终止了统治阶级之间的内讧,穆拉德二世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他抓紧时机,积蓄力量,准备重新发动对欧洲的军事行动。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几乎掌握了全部地中海的贸易,与欧洲保持着密切联系。到了中世纪,它更加成为东西方之间的一道金桥。可是,15世纪后,穆拉德二世派兵占领铁撒罗尼亚,致使拜占庭帝国的领土仅剩下君士坦丁堡及其周围狭小的地区,国家已处于崩溃的边缘。
1451年2月9日,土耳其穆罕默德二世宣布为苏丹。在其父王执政期间,穆罕默德二世就把攻取君士坦丁堡当作一个志愿。即位之后,他便马上着手去实现这个酝酿已久的企图。
穆罕默德二世是一位美貌的阿尔巴尼亚女奴所生的儿子,也是东方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继承王位时年仅21岁。
穆罕默德二世被人称作“饮血者”,他生性多疑易怒,而且特别残酷无情。虽然如此,他却是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人。他精通五种外文,酷爱读书,爱好诗词和文化艺术,而且特别精通哲学和神学。他对于历史上一 些杰出的人物,比如:亚历山大、恺撒、屋大维等人的传记都有极深刻的研究。特别是其野心勃勃,一心想做出一番比亚历山大和恺撒等等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还要伟大的事业,尤其想征服全世界。
就军事才能而言,虽然他也曾败于罗德斯人和波斯人之手,但总起来 看,他的统帅才干还不算太差。他亲自率领部队作战,一切命令均由他自己颁布,而且不允许任何人干涉。他精力充沛,能够吃苦,并且常常微服私访,混在部属中窃听他们的谈论。他所制定的作战计划比较周密,行动也神速,而且败而不馁,立即采取措施,不给敌方以卷土重来的机会,他曾经率兵征战欧洲达20多次。他还特别精通炮兵的战术、技术,从历史角度上看,他可以算作第一个精通炮兵的统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1452年,巴尔干地区战云密布,匈牙利籍火炮设计师乌尔班,或许是出于他敏锐的嗅觉,来到君士坦丁堡,希望通过为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效力,觅得一份锦绣前程。乌尔班拥有当时全欧洲最高明的铸炮技术,任何一位有雄心的君主面对这样的才俊,想必都会求贤若渴,拜为上宾。然而对于拜占庭帝国而言,此时却是最黑暗的日子。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入侵前的150年间,拜占庭的疆土早已支离破碎。在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登基的1449年,帝国势力已经不出君士坦丁堡市郊,且被土耳其的广袤领土所围困。此刻,野心勃勃,渴望建功立业的土耳其新任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已经在君士坦丁堡以西140英里外的土耳其首都阿德里安堡,准备了一只大军,锋头直指拜占庭首都。 君士坦丁堡实际对乌尔班的发明深感兴趣,并且提供了一份微薄的薪金以期留住这位匈牙利天才。然而,帝国苦于财政的枯竭,根本无法负担极其昂贵的青铜炮制造。对实质上已经破产的皇帝来说,甚至连乌尔班微薄的津贴,都不能按时发放。乌尔班不满足这样困顿的生活,在象征性地为拜占庭生产了一些小型火炮后,按照“合则留,不合则去”的原则,于该年底前往阿德里安堡,到拜占庭的死敌,年仅19岁的苏丹那里碰碰运气。(很快,拜占庭帝国就会品尝到放走这位天才的苦果。)
此时的苏丹正在为是否进攻犹豫不已。君士坦丁堡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这座历史名城虽已经衰落,但仍然具有成为奥斯曼帝国中心的潜力,数百年以来,它都是对穆斯林最有吸引力的战利品。不过,整整7个世纪,君士坦丁堡一再打退了穆斯林觊觎者,它坚固的城防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令其易守难攻。在东罗马帝国千年历史中中该城共遭23次围攻,但没有一次敌人可以突破它的城墙(1204年十字军卑鄙地叛变自另当别论)。
乌尔班的“跳槽”是幸运的。在接见并详细询问了这位火炮工程师后,穆罕默德二世希望他能制造一门足以击破君士坦丁堡城墙的重炮。乌尔班肯定地回答:“我已经仔细研究过该城城墙,我有信心制造这样的重炮--它不仅能击碎君士坦丁堡的城墙,甚至传说中巴比伦的城墙也不是对手。”于是他获得了苏丹的授权。
1453年4月12日,导火线终于装入了苏丹火炮的火门。这支庞大的炮兵部队在前线足足占据了4英里宽的位置。历史上首次炮兵协同齐射开始了。这时的君士坦丁堡战场,恐怕是战争史上体验火药威力最直观和震撼的场所。齐射开始之际,天翻地覆,地动山摇,这是当时欧洲人从未领教过的。石弹发出致命的尖啸,将君士坦丁堡巨大的石墙砸成碎屑,并慷慨地给附近军民带来绝望和死亡。对城墙薄弱地点的选择性射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时炮弹摧毁了整段的城墙,有时候是城墙的一部分,有时是一座塔楼,或一段胸墙--没有哪座城墙足够坚固,可以抵御这样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击。”一位当时的目击者这样形容道。世界围城战的景观从此改变--炮弹所经之处,伟大的Theodosius城墙分崩离析,守城者目睹此景,无不瞠目结舌,惊惶不知所措。
部分重型炮弹甚至穿越城墙,深入城区达一英里左右,一些击毁了民居、教堂,一些杀死了市民,一些坠入了市区中的果园。据说在方圆两英里的地界内都能感觉到强烈的震动,甚至在港口中抛锚的军舰,也不能幸免。
炮击对守军心理上的打击甚至更为剧烈和有效。炮击的轰鸣,烟尘和震动,即使经验丰富的拜占庭骑士和意大利佣兵。也感到恐慌。对平民来说,这更似世界末日的征兆。四处是狼奔豕突的人群,妇女晕倒在街上,无助的市民只能聚集在教堂,徒劳地期盼上帝的拯救。
机智的守军运用了各种方法减轻炮击的破坏。一种手段是用泥浆和砖灰即时加固、修补受损的城墙,或者用羊毛等软物装填的袋子,甚至贵重的挂毯去填充塌陷的地段。守军也试图用他们寥寥无几的一些火炮击毁敌人的炮兵阵地,然而他们急缺发射所需的硝石,并且奥斯曼的火炮防护严密。更为糟糕的是,城墙和塔楼都被证明并不适合用作火炮的发射平台,因为它们都难以承当发射的后坐力及震动,这样勉强的发射,对城墙的破坏甚至超过了敌军的炮火。雪上加霜的是,守军最大的火炮很快又被摧毁--拜占庭将士们由此对“叛变”的乌尔班恨不得能将其碎尸万段。然而无论如何,守军凄凉的处境,说明君士坦丁堡城墙在围城战中的辉煌时代已经结束了。
但守城部队仍然在坚持着。随着部队伤亡的增大,苏丹开始感到焦躁。他决定集中炮火轰开一段城墙,发起总攻,以便快速解决战斗。然而,操作巨炮极端费时费力。乌尔班大炮一天最多只能发射7次。火炮时常出现故障。春季的雨水也使大炮在后坐力下经常从炮架上滑落至泥浆中。大炮还容易出现炸膛事故。对乌尔班巨炮而言,每次发射都是考验,开火时巨大的热量和冲击令并不纯净的金属炮管出现的细小但是危险的裂缝,以至于每次发射后炮兵都不得不用热油浸湿炮身从而避免冷空气扩大这些裂痕。
但这权宜之计最终失败了。4月20日,乌尔班巨炮最终爆炸。在场指导的天才乌尔班当场殒命,附近的炮兵也遭到了重大伤亡。乌尔班遭到这样的厄运,恐怕是他本人始料未及的。但对面的拜占庭将士还来不及庆祝上帝的眷顾--苏丹坚强地命令人们修复炮身令它重回战场。但数次发射后大炮再次炸裂。这令苏丹狂怒不已。然而,根本的原因并非乌尔班学术不精或炮兵操作有误,而是在于这样的钢铁巨兽,其肩负的军事使命已然超出了当时冶金术可承担的上限。
但这次事故对奥斯曼土耳其的炮兵并不致命。虽然乌尔班巨炮在打击守军士气上有不可比拟的巨大威力,但对城防实际的破坏,更多是那些口径稍小的大炮完成的。
在围城的早些时候,一个匈牙利代表团前来面见苏丹。某位匈牙利人兴致勃勃地观摩了土耳其炮兵的工作后提出了他的建议:不要尝试始终攻击城墙的同一地点。在第一发炮弹击中城墙后,平移弹着点大约10米,打出第二个缺口,接着在这两个弹孔之间打出第三发炮弹,使弹着点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便能把对城墙的伤害增至最大。土耳其炮兵于是改变了战术。炮兵群首先用小口径火炮在城墙上打出前两个弹孔,接着用重炮做致命一击。新的战术对君士坦丁堡城墙的破坏,几乎是毁灭性的。
炮击不间断地一连持续了六天。尽管有瞄准和装填上的困难,但奥斯曼炮兵还是设法保证每天射出了120发左右的炮弹。炮火尤其集中在城墙的中段,最终这段外城墙垮塌了。
但是,从最初的震惊中恢复过来的拜占庭士兵们开始高效地修补受损的城墙。他们发明了一种别致然而高效的方法,当一段外城墙受损时,他们立即用手边所能找到的一切材料,诸如石块、木材、灌木甚至大量泥土,来加以修复。他们还放置大量装满泥土的木桶作为掩体,以便抵挡奥斯曼的箭矢和枪弹。每当夜幕来临,城中的男女居民纷纷来到受损的墙头连夜抢修,以至于往往第二天黎明,上一次炮击的效果便完全化为乌有。奥斯曼火炮的优势一定程度上被压制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为了绕过铁索,穆罕默德在金角湾北岸的加拉达建造了一条陆上船槽,以涂上油脂的圆木建成,船只被拖过船槽,进入金角湾。这样便能阻止热那亚的船只运送补给品,亦打击了拜占庭守军的士气,但是城墙仍有待攻破。土耳其军曾向城墙发动多次正面攻击,但被击退损失惨重。土军其挖掘隧道,试图穿过城墙,很多挖掘者是塞尔维亚人,由Zaganos Pasha指挥。 拜占庭人的工程师Johannes Grant 挖了一些隧道对付土军,让守军进入隧道把敌人消灭。另外一些土军隧道被灌水。最终拜占庭人捉了一位土军重要工程师,他在酷刑之下供出所有土军隧道的位置,那些隧道随即被破坏。拜占庭婉拒了穆罕默德开出的撤围条件,那是要拜占庭缴付一笔天文数字的赔款,即使穆罕默德本人也知道对方根本不可能做到。穆罕默德随即计划强攻城墙以消耗守军实力。 5月22日晚上出现月蚀,对守军来说是不祥之兆。 5月29日早上土军再次进攻,第一波攻势由训练及装备皆不足的辅助部队执行,失败是意料中事,只不过是用他们去削弱守军力量。第二波攻势主要由安那托利亚人执行,集中攻击西北部的贝拉克奈城墙其中一段,先前的炮火已经对它造成部份破坏。 该段城墙在11世纪时建造,较其它城墙脆弱得多,1204年十字军就是从该段城墙攻入城内。土军虽然曾经取得突破,但很快便被守军击退。第三波攻势由穆罕默德的精锐新军执行,守军最初还能坚持一阵子,但後来负责防守其中一段城墙的热那亚将领Giovanni Giustiniani在作战中受了重伤,离开了城墙,令守军开始出现恐慌。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土军发现贝拉克奈城墙的科克波塔门并没有锁上(土军没有使用贿赂或其它诡计,只是守军大意,尤其是炮轰遗下的瓦砾把那城门闭塞了),便从那儿冲入城内。君士坦丁十一世带领守军进行最后的保卫战,脱下紫色皇袍,一马当先冲入土军阵中,与其部下在巷战中战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皇帝决定抢时间、争速度,首先动工修补、加固已经处于颓废状态的城墙。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保护着整个城市,四周约有20多公里。从地形上看,全部城墙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提阿多夏斯二世于5世纪建筑 的城墙,它南起马尔马拉海和金门,北到星角上的木门和布南齐恩宫止, 长约6至7公里;第二部分是海墙,沿着金角,从木门到阿克罗普里斯止,长约5至6公里;第三部分是海墙的延伸部分,在马尔马拉海一侧, 直到金门为止,长约9至10公里。这些海墙都是单层建筑,而陆墙却有三层屏障:内层有112个碉堡;外层配有一些碉楼;胸墙为护城河内壁构成,护城河宽约20米,水深约5米。
君士坦丁堡的主要港口是金角,其南北两面都有海墙的保护。其向波 斯普拉斯的出口处设有许多大木桩及大铁链。拜占庭帝国的海军舰队就集中在这一区域。围城战开始时,大约有26艘船只,由提费沙罗指挥,主要担负濒海方向的防御任务。
另外,皇帝专门挑选了一批守城的将领,如当时君士坦丁堡城防总司令吉斯提尼,就是一名具有超人的智慧、精力和勇气的名将。
双方都在各自紧张地进行战役准备。其间,穆罕默德二世已经先将拜占庭外围的两个小据点———提拉皮亚和斯地门拔掉了,所有守兵都被活活用钉子钉死。紧接着,又用燃烧硫磺的药方将普林基波岛上的要塞中的拜占庭守兵活活熏死或赶出去。1453年4月5日,穆罕默德二世率领大军前往陆墙附近,并将部队重新做了调整和部署,全军分为4个军队:第1军队,由查刚指挥,负责监视格拉港,并在金角的两端架设桥梁,准备攻击木门;第2军队,由卡拉加指挥,负责攻击从木门至阿德莱罗普门之间的城墙;第3军队,由依沙克指挥,负责攻击从圣罗马拉斯门至金门之间的城墙;第4军队,集中了穆罕默德二世的所有精兵,由哈里尔指挥,攻击地段位于第2、3军队之间的莱卡斯河谷中,这也是此次围攻战役的主要突击方向。
君士坦丁皇帝根据敌方兵力部署情况,已经估计到敌军的主攻方向, 便将自己的指挥部相应地移到该方向。他把城墙中段的防御交给吉斯提尼指挥;北段的防御,由布柴尔地兄弟等人指挥;南段的防御,由康塔里尼等人指挥。由于兵力所限,其余方向城墙和港口都只能派遣极少数的守兵,许多碉堡中只留有3至4名守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穆罕默德曾答应他的军队可以按照古代军事习俗,在破城后抢掠三日。他也曾恐吓君士坦丁十一世,如果抵抗,城中平民将不能幸免。
土耳其人在初次炸开城墙及攻占陆地城墙的塔楼时,确实屠杀了很多平民,不过很快便恢复秩序。
在初步攻势后,奥斯曼军沿城中主要街道以扇形散开,经过一些大广场,到达圣使徒教堂,穆罕默德特意保存此地,让他的新任大主教可以在那里管理基督徒。穆罕默德派了一支先遣部队保护当地的重要建筑物,例如圣使徒教堂,因为他不想接收一个完全被毁的城市。
奥斯曼军在奥古斯顿广场会合,前面就是圣索菲亚大教堂,当时教堂内聚集大批平民,他们把青铜大门闩上,希望在这最后时刻能有神的保护。
破门后,士兵按照在奴隶市场可以卖得的价格把人群分隔,少数老人及一些婴孩被当场杀害。士兵们为了争夺富有的元老院议员、美貌少年或少女而打斗起来。
传说当时有两位神父在弥撒中向人群讲话,土耳其人进入时,神父便走进教堂的墙中消失。
按照传说,那两位神父会在基督徒夺回君士坦丁堡之日再次出现。虽然穆罕默德二世跟随当时各方军队的习惯,准许部下在城中强奸和抢掠,但他看到城中重要建筑遭到破坏后改变主意,在24小时后便制止那些作为。不幸地,城中已有大批居民遭受强奸、洗劫或沦为奴隶。
城破之时估计约有5万人在城内居住,当穆罕默德下令停止抢掠时,大约有一半居民仍然自由。能有那么多的居民避过奴役厄运,有赖于当时君士坦丁堡的地形。
与很久以前的全盛时期相比,君士坦丁堡在经历过鼠疫,特别是两个世纪前的第四次十字军之役所致的灾难后,多年来人口已经大减。
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是由四世纪时建成的狄奥多西城墙包围著的一系列建有围墙的村庄,村庄之间被大片田野所分隔。当奥斯曼军攻破城防后,这些小镇有很多显要居民向穆罕默德的将领表示归顺。
按照伊斯兰传统,这属於自愿归顺,所以这些村庄,特别是靠著陆地城墙的那些,其居民及教堂获准免受奥斯曼军侵扰,更有穆罕默德的精锐「新军」保护他们。
在穆罕默德停止掠城后,这些居民曾经出钱赎回一些沦为奴隶的居民,他们也在多种族的奥斯曼伊斯坦堡组成一个被奥斯曼人称为米利特的自治社区。
在局势平静后,穆罕默德以列队仪式进城,期间当地居民向他献花以示恭贺。
君士坦丁堡在第四次十字军之役被攻陷后便开始残破失修,穆罕默德对该城的最初印象亦是如此。
在穆罕默德眼中,他是罗马皇帝的继承者,自封Kayzer-i Rum,意思是罗马凯撒,不过他也被昵称征服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君士坦丁十一世·帕里奥洛格斯(希腊语:Κωνσταντ1404年2月9日-1453年5月29日),拜占庭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
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围攻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城墙作战时意识到他的末日已来临,便冲入敌阵,从此不知所终,相信在该日战死,但土耳其人未能确认他的尸体。有些东正教信徒把君士坦丁十一世视为圣人,但教会并未正式确认,他的勇气及坚持至最后一刻的表现被许多人视为伟大的英雄行为。
君士坦丁十一世出生于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是曼努埃尔二世皇帝的十个孩子中的第八个,约翰八世皇帝的弟弟。他的童年大部份时间在君士坦丁堡度过,在父母的监管中生活。在1437年至1439年间,君士坦丁十一世在首都担任摄政。他在1443年入侵雅典大公国,迫使佛罗伦萨公爵缴付赔款,然而他的胜利并不长久,奥斯曼土耳其人很快干预并把他的军队逐回摩里亚半岛。
1449年1月6日,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奥斯曼帝国苏丹穆拉德二世支持下登上帝位。不久穆罕默德二世苏丹进攻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十一世向西方国家请求援助,但西方的条件是要他把东正教会与罗马天主教会合并。虽然君士坦丁在1452年同意了这条件,但他的人民反对合并。
在君士坦丁堡被围城前,穆罕默德二世向君士坦丁十一世提议,如果他放弃君士坦丁堡,便可获准统治米斯特拉斯;君士坦丁拒绝了,宁可战死也要坚守该城。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城墙作战时意识到他的末日已来临,便冲入敌阵,从此不知所踪,相信在该日战死,但土耳其人未能确认他的尸体。有些东正教信徒把君士坦丁十一世视为圣人,但教会并未正式确认,他的勇气及坚持至最后一刻的表现被许多人视为伟大的英雄行为。
君士坦丁十一世阵亡后,其侄女索非亚流亡到罗马,并由东正教信仰而皈依天主教。但不久她出逃俄国,与其国伊凡三世结婚,并恢复了东正教信仰。由此,伊凡三世之后的俄国君主视自己的国家为罗马帝国之延续,是继西东罗马后的第三罗马,并自称沙皇,俄语中意为恺撒。俄国进入沙皇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君士坦丁堡成为奥斯曼帝国的新首都,圣索非亚大教堂被改为清真寺。希腊东正教会仍然完好,Gennadius Scholarius获任命为君士坦丁堡大主教。普遍意见认为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令很多希腊人从该城逃到西欧,并把希腊—罗马传统的知识及文书带到当地,从而推动了文艺复兴。
这种说法在某程度上是对的,不过很早以前希腊学者已开始流入西方,尤其是意大利北部城邦早在十一及十二世纪时已欢迎学者。
佛罗伦斯首相Coluccio Salutati 在1396年开始这种文化交流,邀请一位拜占庭学者到佛罗伦斯大学讲学。
意大利人对拉丁文古典及熟谙希腊语的向往,为文艺复兴增添动力。
那些留在君士坦丁堡的希腊人大多数居于法纳尔及加拉达区,他们被称为法纳尔人,当中出了很多能干的顾问为奥斯曼苏丹效力,不过很多希腊人视他们为叛徒。
君士坦丁的兄弟汤马斯及德米特里在摩里亚(伯罗奔尼撒)的米斯特拉斯要塞管治当地,但他们之间却常有冲突,亦知道穆罕默德终有一日会入侵他们的土地,米斯特拉斯终於在1460年失守。
在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很久以前,德米特里曾与汤马斯、君士坦丁及其他兄弟约翰和狄奥多尔争夺帝位。
在奥斯曼人入侵摩里亚时,汤马斯逃到罗马,德米特里则认为自己还可以当一位傀儡君主,可是他估错了,被囚禁在当地直至去世。
在罗马,汤马斯获教宗及其他西欧统治者视为流亡的拜占庭皇帝,并得到他们提供一些金钱资助,到1503年才终止。
1461年穆罕默德征服了自主的拜占庭国家特拉布宗。
学者认为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标志着中世纪时代结束及文艺复兴时代开始的重要事件,因为它代表了欧洲旧有宗教秩序的结束,及大炮和火药的广泛使用。
此事件亦导致连接欧亚两洲的主要陆上贸易路线中断,令很多欧洲人开始认真考虑经海路到达亚洲的可行性,最终促成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君士坦丁堡在星期二失陷,直到今天,很多希腊人仍然认为星期二是一周中最不祥的日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西欧对于拜占庭是有援助的,有自发的,也有国家援助。威尼斯支援船只和武器,热那亚还允许拜占庭将铁链绑在其塔楼城墙上。
两位威尼斯船长:加步里·特莱维森、阿维索·狄多,6艘威尼斯船与3艘克里特船改装为战舰加入了拜占庭舰队。还有部分热那亚人自发招募军队,增援君士坦丁堡,其中著名的人士有毛里西奥·卡塔内奥、格罗尼姆与莱昂纳多·迪·兰加斯科(两兄弟)、保罗、安东尼奥及特罗伊洛,他们并称博基阿尔多三兄弟。热那亚名将,年轻的杰奥瓦尼·朱斯提尼亚尼·隆哥,他还带来了700名装备精良的士兵。还有部分战士来自更遥远的国度:加泰罗尼亚租界在其领事佩雷·朱里奥的动员下也组建了一支军队,甚至一些加泰罗尼亚水手也加入其中。卡斯蒂亚王国的志愿者中包括著名贵族唐·弗朗西斯科。在朱思提尼亚尼的队伍里包括一名德意志工程师约翰内斯·格兰特,不远万里加入了保卫拜占庭的队伍。而自幼在君士坦丁堡长大的奥斯曼流亡王子奥尔汗,连同整个家族,也表示愿意为守城尽一份绵薄之力。还有冲破苏丹围攻的4艘救援船,这是教皇尼古拉五世自费的。当然,也有小部分人没那么英勇,彼得罗·达万佐乘着夜色乘船逃离了君士坦丁堡,船上搭载着700名意大利人人= =
一、东西方教会的长期分裂和交恶
11世纪,宗教分歧加剧了东西方基督教国家的矛盾。两教的分歧主要在礼拜方式、神学理念等方面,最尖锐的矛盾是关于圣灵如何产生以及对“和子说”的态度,这也是1054年双方革除对方教籍的神学原因之一。到12世纪,天主教会与东正教会已经明显地处于分裂状态。而1204年,十字军攻占并洗劫君士坦丁堡事件,导致拜占庭人永远无法完全原谅天主教西欧。特别是普通民众,极其仇视天主教会,习惯将教皇称为“恶狼、毁灭世界者”,他们还给自己的狗取名叫“罗马教会”。对于东西方教会联合协议,非常反对。历代皇帝曾多次改变信仰方式,但平民一直予以阻挠,死守自己的古老信仰,这种执拗和固执已见已经成为拜占庭历史这块马赛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尼科堡战役的失败,导致西方无力再发动十字军东征
尼科堡战役是十字军所能召集的当时西欧国家中最好的军事力量,结果却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战役的失败。尼科堡战役中的十字军可以说是“最后一次跨国骑士精神的联合”。这之后欧洲四分五裂,非常贫困,内斗争斗不休,再加上黑死病的肆虐,大大削弱了战力。
三、西欧人没想到君士坦丁堡这么快沦陷
1)拜占庭帝国能够生存那么久,都城固若金汤一直是个主要原因。
城市周界总长度为12英里,其中8英里面向大海。城市南面被马尔马拉海偎依,此处海流极其迅猛,风暴常常骤然降临,因此从海上登录进攻的风险极大。1000年中,没有一个侵略者认真地尝试从这个地段进攻。
城市的西边(也就是三角形的底边)得到长4英里陆墙的保护,也就是所谓的“狄奥多西城墙”。这道城墙横亘从马尔马拉海到金角湾的狭窄陆地,保护君士坦丁堡,使它免受任何传统的陆路攻击。这座城市的历史中很多最重大的事件就发生在这座非同寻常的城墙沿线。它的历史几乎和城市本身一样悠久,在地中海世界一直是个亘古不变的传奇。关于城墙,《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有这样一段描述
穿过色雷斯平原前往君士坦丁堡的商人或朝圣者、从巴尔干某个宫廷前来的使节,或者有着征服野心、四处劫掠的军队,从远方看到巅峰时期的君士坦丁堡的第一个迹象就是那阴森森的巨大陆墙。它横越轻微起伏的大地,从一道地平线到另一道地平线,壁垒和塔楼连绵不绝。在阳光照耀下,石灰岩打造的城墙的表面化为一片灿烂的雪白,罗马红砖的接缝构成连续不断的水平线条,城墙上还有外形形似、带有穹顶的射箭孔。众多塔楼有的呈方形,有的是六边形,还有的是八边形,偶尔也有圆形。它们互相簇拥,间距极近,据一位十字军战士说:“一个七岁男孩能够把一个苹果从一座塔楼投掷到另一座。它们分成若干层,崛起到内墙最顶端的高度,皇帝的鹰旗就在那里骄傲地迎风招展。城墙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重兵把守、阴森森的城门。和平时期,人畜就从这些城门出入。在城市西端,靠近马尔马拉海的地方,一座饰有金板和大理石与青铜雕像的大门在阳光中熠熠生辉。这就是”黄金们“,一座庞大而华丽的拱门,两侧各建有一座磨光大理石打造的恢弘塔楼。在拜占庭的鼎盛时期,得胜归来的皇帝们会带着胜利的象征物——身披枷锁的被征服的外族国王、重新夺回的圣物遗迹、大象、身着奇装异服的蛮族奴隶、堆满战利品的马车,以及威武雄壮的帝国军队——从这里盛装经过。到1453年,黄金门的黄金和很多装饰物都已经没了踪影,但城门作为一座伟大的纪念碑,仍然昭示着罗马人的光荣。
君士坦丁堡城市西部的防御体系包括了192座塔楼,分为5个独立防区,纵深200英尺,从壕沟底部到塔楼底端的高度为100英尺。构建成熟的狄奥多西城墙凝聚了火药时代之前希腊-罗马世界关于城防的军事工程学的全部智慧。防御体系的核心仍然是安特米乌斯建造的内墙:内墙的内心是混凝土,然后在内外两面都覆上附近采石场出产的大块石灰岩,并插入砖块,以便让整个结构更加巩固。城墙顶端的作战平台得到城垛的防护,从下面有阶梯通往顶端平台。按照罗马人的习惯,塔楼并不是与城墙连为一体的,这就可以保证塔楼与城墙可以各自稳固沉积下来,而不至于破裂。内墙高度是40英尺,外墙要低一些,只有大约27英尺,所以外墙上的塔楼要比内墙塔楼要低。内外两道城墙之间有宽60英尺的平台,防守外墙的士兵就集结在那里,随时准备与敌人短兵相接。在外墙脚下,还有一道宽60英尺的平台,任何越过壕沟的侵略者都将在这里惨遭屠戮。砖砌的壕沟又是一道宽60英尺的屏障,内侧沟边有一道护墙;防御体系的纵深之大和复杂程度、城墙的坚固以及居高临下的优势使得狄奥多西城墙几乎坚不可摧,中世纪的只拥有传统攻城武器的军队奈何它不得。除了圣索菲亚大教堂之外,没有任何一座建筑能比城墙更强烈地体现君士坦丁堡人们的精神生活。如果说教堂是拜占庭人对天堂的憧憬,城墙则是他们抵御敌对力量攻击的盾牌,并且得到圣母的亲自佑助。或许没有任何防御工事比君士坦丁堡的城墙更能总结出古典时期和中世纪攻城战的真相。但是,恰恰在15世纪,火药技术得到突破,改变了攻城战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