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年-约前188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旃陀螺笈多赶走了希腊人在旁遮普的残余力量,逐渐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其在位后期击退了塞琉古王国的入侵,并获得对阿富汗的统治权。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阿育王死后,他的儿子据地独立,原来在帝国内处于半独立状态的安度罗也在南部宣布独立。孔雀王朝在恒河流域继续维持统治约50年。约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末王被大臣普沙密多罗·巽伽所杀,孔雀帝国正式结束,该王朝是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
早在前5世纪中期,摩揭陀国就开始在频毗沙罗王的带领下兴起,至阿阇世王在位时开始称霸,随后历经希苏那伽王朝和难陀王朝。公元前327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在攻灭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后,侵入了印度西北部。公元前325年,亚历山大大帝从印度河流域撤走,在旁遮普设立了总督,留下了一支军队。约在公元前317年,摩揭陀国一名出身刹帝利贵族,名叫旃陀罗笈多的青年,率领当地人民揭竿而起,组织了一支军队,击败了西北印度的马其顿人的部队,并宣布了北印度的自由。之后他率军进抵摩揭陀国的首都华氏城,推翻了难陀王朝的统治,掌握了政权,建立了孔雀王朝。旃陀罗笈多为孔雀帝国的建立打下了根基。他本人晚年笃信耆那教,后来抛弃王位出家,终于按耆那教的教义逐渐绝食而死。他出家后,其子宾头娑罗(约公元前300-公元前273年)继位。宾头娑罗曾经镇压了呾叉始罗地区的人民起义,保持了帝国在北印度地区的统治。
宾头娑罗死,其子阿育王继位。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帝王,他原在西北地区担任总督,在父亲病重时回到首都华氏城。据佛教传说,他在父王死后,杀了99名兄弟,才坐稳了宝座。 阿育王在位初期曾镇压西北地区的一次起义。按佛教传说,他原是一个穷凶极恶的暴君,曾经专门挑选最凶恶的人设立“人间地狱”,去残害人民。在正式即位后8年,阿育王征服了羯陵伽。据他自己所刻铭文的记载,在这一次战争中,羯陵伽有15万人(畜)被掳走,10万人在战争中被杀,还有若干倍于此的人死亡。从旃陀罗笈多至阿育王,经过三代人的经营,孔雀帝国至此达到了极盛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年-约前188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旃陀螺笈多赶走了希腊人在旁遮普的残余力量,逐渐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其在位后期击退了塞琉古王国的入侵,并获得对阿富汗的统治权。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阿育王死后,他的儿子据地独立,原来在帝国内处于半独立状态的安度罗也在南部宣布独立。孔雀王朝在恒河流域继续维持统治约50年。约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末王被大臣普沙密多罗·巽伽所杀,孔雀帝国正式结束,该王朝是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在列国时代就因为不能适应阶级分化新情况而受到广泛的批评和冲击,在阿育王时期又因其不利于帝国的统一而受到抑制,又因其不便容纳外来民族而不为外来民族所接受(外来民族多信佛教)。为了适应形势,婆罗门教法律文献对种姓制度作了新的补充和解释。四大种姓仍然留作种姓制的基础,但同时承认了许多“杂种姓”。这样,不同的职业集团、不同的部落或民族就可以被安排在这些杂种姓里。《摩奴法论》第十章中对杂种姓作了许多说明和解释。曾经侵入印度的波斯人、希腊人、塞种人等都被说成堕落了的刹帝利。《摩奴法论》中提到的杂种姓有几十种之多。《摩奴法论》对于杂种姓产生原因的解释是:诸杂种姓产生的原因在于诸种姓间的通奸、娶禁止娶的女子和放弃本业。《摩奴法论》规定了各种姓的职业,但允许高级种姓的人在不得已时从事较低种姓的职业以谋生,而严禁低级种姓的人从事高等种姓的职业。它要求各种姓的人在种姓内通婚。如果不得已而与其他种姓的人通婚,它只许高级种姓男子娶低级种姓女子,称这为顺婚;而反对高级种姓的女子嫁低级种姓的男子,称此为逆婚。这些规定都是为高级种姓的利益服务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孔雀王朝时,印度沙门文化逐渐衰落下去,而婆罗门文化则逐渐重新占优势,并日益在印度人的行为处世、伦理观念、价值评判上取得正统地位。与此相应,印度妇女地位所独有的某些特点也于此时基本形成,印度父系文化观念的强化始于此时。此时婆罗门立法家们对妇女所制定的清规戒律明确化、具体化,包括有很多法律内容的《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两大史诗于这一时期最后成书,各种《往世书》、《法经》、以及婆罗门教最重要的法典《摩奴法论》也编定于这一时期。婆罗门教的这些权威经典对妇女一生的各个时期、妇女的义务和责任、妇女在家庭和婚姻中的地位等各方面,都作了非常明确、具体的规定。
羯陵伽战役对阿育王影响极大。在羯陵伽之战结束后,阿育王转变了原有的治国方针,放弃了一切侵略性的军事行动,并致力于政治稳定和发展经济文化。他采用佛教作为他的宗教哲学,不再向邻国派遣军队,而是派去宣扬佛法的高僧,其本人的形象也变成了慈悲为怀的仁爱之君。阿育王不久宣布佛教为印度的国教,下令在王宫和印度各地树立石柱,开凿石壁,将他的诏令刊刻在上面。他还召集了全国的一大批佛教高僧,编纂整理佛教经典,在各地修建了许多佛教寺院和佛塔。为了弘扬佛法,阿育王派出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的大批使者和僧侣,到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去传教。印度公主在去锡兰(今天的斯里兰卡)传教时,不仅带去了许多僧侣和佛典,还带去了一枝神圣的菩提树的树枝,并亲自种植在锡兰。
经过一番宣传和使节往来,佛教不仅传遍了锡兰,而且很快传到了埃及、叙利亚、缅甸、中国和世界各地。除了宣传佛教,阿育王还采用了各种人道的统治方法,他建立医院和政治保护区,修订法律。在主干道的交叉点附近,设立国家粮仓和仓库,供紧急时候使用。在各条道路两旁植树,隔约三里挖一口井,设立行人休息的处所。此外,为了向民众贯彻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在所统治范围内各地树起许多石柱,刻上诏文,表明自己的决心,希望获得人民的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现今,估计已有不少人看过《阿育王》这部电影,看过的都知晓这部电影是印度比较出名的电影。它演绎了孔雀王朝第三任国王阿育王的故事。
而这里谈到的是阿育王跟佛教结下的的渊源。
据记载,阿育王从小就有佛心佛性,但他早年的行为并未能体现出这一点。他18岁时被任命为阿般提省总督,后来在镇压旦叉始罗城叛乱中立下大功,积累了政治资本。公元前273年父王宾头沙罗病重,阿育王回国争夺王位,传说他杀死了99个兄弟之后才坐稳了宝座,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王位争夺的血腥激烈由此可见一斑。
杀人无数的阿育王在即位后仍改变不了他凶狠嗜杀的作风。据说他专门挑选最凶恶的酷吏去设立“人间地狱”残害百姓。因此,在统治初期被认为是一个暴君。
公元前261年他率军发动了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远征孟加拉沿海的羯陵伽国的战争,夷了南印度的一个城市。这一战是阿育王一生的转折点,也是印度历史的转折点。阿育王被伏尸成山、血流成河的场面所震撼,深感痛悔,从小埋藏在他心中的佛性,曾一度被权欲所遮盖,这时终于被恻隐之心所唤醒。他同佛教高僧优波毯多次长谈之后,终于被感召,决心皈依佛门,彻底改变统治策略。
事实上,阿育王此时已经镇压了别人的暴乱,并获得了极大的军事胜利。他担心别人会模仿他的军事征伐,对自己的后代不利,所以就吸纳了佛教里面的一些所谓四大皆空,生死轮回等理念推广到别人心里。阿育王死后孔雀帝国很快就四散瓦解了,说明阿育王的推广佛教并不是很成功,但因是高层统治者亲自推广,故而被佛教组织充分利用起来,以此作为继续发展扩张的基础。从这个角度看,阿育王是被佛教充分利用的对象,但阿育王自己也利用佛教瓦解别人的反抗,算是互相合作,各取所图。
看看这时的佛教。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到此时已经有300多年了,期间经历了七位持法者,进行过两次大结集。佛教的四谛、五蕴、八苦、众生平等的思想也广泛传布到印度次大陆的千家万户,但与这时的耆那教、婆罗门教、阿耆昆伽教等印度的其他主要宗教相比,并未取得压倒性优势,更未传布到印度以外的地区,而随着传播的进行,其内部也分化成了不同的教派。在阿育王皈依佛教之后,佛教的传播取得了质的飞跃。
阿育王宣布他将不再主动发动战争,即使不得已的战争也将尽量减少伤亡。他宣布佛教为国教,将他的诏令和“正法”的精神刻在崖壁和石柱上,成为著名的阿育王摩崖法敕和阿育王石柱法敕。他倡导的正法,包括以下这些基本内容:对人要仁爱慈悲,包括孝敬父母,善待亲戚朋友和其他人,对动物也要尊重它们的生命,因为它们也是“众生平等”的一部分;要多做有助于公众的好事,如修桥造路、种树建亭等;要对其他宗教宽容,给予耆那教、婆罗门教、阿耆昆伽教应有的地位,禁止不同教派之间的互相攻击。这些“正法”的内容体现了佛教的基本精神,也包含了阿育王本人的统治需要。
阿育王向佛教僧团捐赠了大量的财产和土地,还在全国各地兴建佛教建筑,据说总共兴建了84000座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为了消弭佛教不同教派的争议,阿育王邀请著名高僧目犍连子帝须长老召集1000比丘,在华氏城举行大结集(此为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结集),驱除了外道,整理了经典,并编撰了《论事》。阿育王开始向边陲地区和周边国家派遣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的佛教使团以传播佛教,斯里兰卡、缅甸,甚至叙利亚、埃及等地都有他们辛勤的足迹。这是佛教走出印度,迈向世界性宗教的开始。阿育王亲到各地去朝礼佛的圣迹,修建佛塔,访问有名的大德高僧,又在全国的名胜地方的大山崖上,刻上佛的教导,使大众都能看到佛的教诲。这些文物至今还在那里屹立不倒,成为印度佛教史和世界佛教史上的无比瑰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年-约前188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旃陀螺笈多赶走了希腊人在旁遮普的残余力量,逐渐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其在位后期击退了塞琉古王国的入侵,并获得对阿富汗的统治权。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阿育王死后,他的儿子据地独立,原来在帝国内处于半独立状态的安度罗也在南部宣布独立。孔雀王朝在恒河流域继续维持统治约50年。约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末王被大臣普沙密多罗·巽伽所杀,孔雀帝国正式结束,该王朝是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
阿育王死后,其帝国开始分裂了,西北地区总督的王子宣告独立,而帝国南部的半独立状态的安度罗也宣布独立,剩余国土在维持了50年的统治之后,孔雀王朝为大臣沙密多罗·巽伽所灭,巽伽王朝建立。前75年,甘华王朝建立,领土仅限于摩羯陀地区,直到公元4世纪笈多王朝建立时,摩羯陀大多数时间都无声无息。最后一任国王为巨车王:公元前187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年-约前188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旃陀螺笈多赶走了希腊人在旁遮普的残余力量,逐渐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其在位后期击退了塞琉古王国的入侵,并获得对阿富汗的统治权。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阿育王死后,他的儿子据地独立,原来在帝国内处于半独立状态的安度罗也在南部宣布独立。孔雀王朝在恒河流域继续维持统治约50年。约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末王被大臣普沙密多罗·巽伽所杀,孔雀帝国正式结束,该王朝是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
帝王世系:
孔雀王朝国王世系(在位时份)
月护王(旃陀罗笈多):公元前322年-公元前298年
宾头娑罗: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72年
阿育王(阿输迦):公元前268年-公元前232年
达沙拉沙: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24年
三钵罗底:公元前224年-公元前215年
舍利输迦:公元前215年-公 前202年
提婆伐摩: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95年
萨塔陀拉:公元前195年-公元前187年
巨车王:公元前187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