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刘邦起义

  秦二世见起义军打到都城附近,十分惊慌,急忙派遣少府章邯率领几十万在骊山修墓的刑徒,迎击起义军。同时,又从边塞调军队30万人,与起义军对抗。周文农民军虽然英勇作战,但因孤军深入,缺乏作战经验,在遭到秦军突然袭击时,打了败仗,被迫退出函谷关,驻扎曹阳(河南灵宝东),等待增援。

  秦朝末年农民战争四起,陈胜吴广起义是当中较为著名的,还有的就是著名的项羽刘邦起义。汉高祖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在陈胜、吴广起义中表现积极,自称“沛公”。项羽同舅舅项梁,在陈胜吴广起义的第二年,率8000名士兵渡江北上,项梁在定陶之战中阵亡,项羽统一起义军。公元前206年,项羽自封西楚霸王。此时刘邦已经入关,后又攻下了咸阳,这件事成了二人争执的导火线,楚汉之争历经四年之久,最终于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项羽自刎而死告终。

  总的说来,二人之间的战争是源于陈胜、吴广起义,那么,陈吴、起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首先,徭役繁重,赋税沉重激起了农民的不满。当朝规定:成年男子每年都要服徭役一个月,一生要在本郡服兵役一年,戍守边疆一年。

  其次,是因为刑法严酷,官吏执法残暴。秦始皇征服六国,必然有很多手段,过人的军事谋略是根本的原因,而残暴的征战也有不可忽略的作用。秦朝的严刑酷法沿袭了始皇的残暴。商鞅变法时就较为注重以法治国,而后韩非将法家理论更为系统化和理论化地归类,后经李斯的大力实施,秦朝便有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秦始皇希望能通过刑法来巩固加强对人民的统治,维护其中央集权。当时较为残酷的刑法有“族诛”“连坐”,死刑就有“腰斩、车裂、活埋”等,最后连始作俑者——李斯自己也难能幸免,被腰斩身亡。严酷的刑法使大量农民“亡逃山林,转为盗贼”。

  另外,土地的兼并问题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因为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激化了农民阶级和统治阶级的矛盾,使得大规模的农民战争迫在眉睫。在这种上到朝廷、下到百姓都极度恐慌的背景下,秦始皇并没有危机意识,甚至还对山东六国故地施行苛刻统治,征发民众到边疆地区和首都咸阳进行各种大型基建工作,并以死刑惩罚误期者,民众更加产生不满情绪。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继续联合赵高诛杀多位朝中大臣,更是引起朝中官员的恐慌。终于,民众的不满和恐惧到达了极点,最终决定奋起反抗,爆发了大规模起义,甚至倾覆了秦帝国。

  其实,在任何时代,有压迫就会有反抗,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这句话出自《汉书·武帝纪》,大意是,要想成就异乎寻常的丰功伟业,必须要依靠与众不同的人。

  如何才算是“非常之人”呢?古代的标准有两条:一是要有与众不同的容貌,二是要有与众不同的事迹。

  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就是这样的人。

  先说他的容貌。《史记》记载: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隆是高,准是鼻,隆准便是高鼻子。颜是额头,龙颜便是拥有像龙一样隆起的额头。

  所以,刘邦的长相是:高高的鼻梁,突出的额头,漂亮的胡须,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

QQ截图20170731164039_副本.png

网络配图

  一看便知是“非主流”人类。

  再说他的事迹。刘邦的奇闻异事很多:老母刘媪梦神而孕,赊酒醉卧酒家后被免单,见始皇帝而叹息“大丈夫当如是”,空手赴宴而抱得美人归……

  当然,这其中,最出名的还得数斩白蛇。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做亭长时,送县里的人到郦山服徭役,然而途中,许多人都偷偷跑了。刘邦自忖,跑了这么多人,去不去郦山都是死,不如各自亡命。

  于是到了丰西泽中,吃饱喝足后,刘邦便提议散伙。不过,人没全走完,有十多个壮士自愿追随刘邦。

  刘邦一行人从泽中赶夜路回去,遇到了一条大白蛇挡路。醉酒的刘邦挥剑将大蛇斩成两段,打通了道路。后来的人来到了大蛇出没的地方,却发现有一个老太太在哭泣。

  —老人家为什么哭啊?

  —有人杀了我的儿子,所以悲从中来

  —你儿子为什么被杀呢?

  —我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变作一条蛇,待在路中央,如今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为他哭泣。

  来人一听,以为老妇人在扯淡,便想要拉她见官。不成想,这妇人却突然消失不见了。后来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刘邦,刘邦心中暗暗自得。自此以后,跟随刘邦的人更加畏惧他了。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查看更多

  秦始皇嬴政出生于公元前259年,汉高祖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仔细一看,秦、汉的建立者只相差三岁而已,两个人在相同的时代共生了整整47年。秦始皇出生于赵国邯郸,13岁时即王位,22岁除掉吕不韦嫪毐亲政,39岁时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奠定了中国最基本的版图。那么,同一时期的刘邦在干些什么呢?
blob.png

  汉高祖刘邦生生于沛丰邑(徐州丰县),属于战国时期楚国人,刘邦的前30年生活在战国时代。但楚国的庶族不可能得到重用,于是刘邦就去学习了。《史记·卢绾传》【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又相爱也。】这里的“学书”可能是某项专业技能,不是简单的读书。一般人认为刘邦是个大老粗,其实不然,从后来张良与刘邦的谈话一大堆典故来看,没有大量的知识不可能全懂的。

blob.png

  此外刘邦传世诗歌两首,《鸿鹄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冀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更能证明刘邦的文化休养很深。等到刘邦学成想做一个游侠,就去魏国做了张耳的门客。张耳曾是信陵君魏无忌的门客,后来张耳娶了一位富婆,也学着招揽门客,刘邦只做了几个月的门客,魏国就被秦国灭掉了,张耳成了通缉犯,刘邦只能回家乡去了。

  刘邦不喜欢种地,常被父亲训斥,说他不如二哥刘仲能干。后来刘邦做皇帝为父亲祝寿,还拿出这个梗开玩笑:您看我和二哥,谁创下的基业大?刘邦后来做了秦朝沛县泗水的亭长,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碰到秦始皇出巡,秦始皇坐在装饰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刘邦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秦始皇死后农民起义爆发,刘邦起兵反秦。

blob.png

  对于刘邦的前半生大抵只有这些了,一方面他学习知识,做亭长后结交沛县的官吏,笼络了最初的反秦班底。刘邦47岁起兵,54岁灭项羽登基称帝,算是统一天下用时较短的开国皇帝了。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张耳做了常山王,被陈馀击败后投奔了自己曾经的门客汉王刘邦,刘邦建立汉朝后封张耳为赵王,刘邦和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嫁给了张耳的儿子张敖,算是有始有终了。不过刘邦剿灭异姓王的时候,张敖也被废除了王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古今中外的起义,都是以攻击朝廷的行政机构或军队为标志的。比如:带人攻占个县衙或府衙,杀了个县令或太守的,可以表明起义了;带人袭击了朝廷军队,杀了个将军或都尉的,也可以表明起义。但是,这斩蛇与起义却显然一点关系都没有。即便这蛇跟今天的大熊猫一样,是大秦朝的最珍稀的保护动物。你杀了蛇,也不能就此表明与大秦朝相决裂,而最多算残害国家保护动物。那为何刘邦起义,却要跟斩蛇扯上关系呢?

image.png

  刘邦斩蛇与刘邦起义,原本就是割裂的两件事。

  刘邦斩蛇,发生在其隐匿于芒砀山期间。起初,刘邦作为泗水亭亭长,负责押送徒役去骊山服役,还没走出多远,徒役们就跑得差不多了。按大秦律法,是活不成了。刘邦心想,横竖是死,索性就把剩余的役徒也给放了。结果,有十几位役徒不愿意走(可能也没地方去),就跟着刘邦一起逃亡,刘邦一伙就想去芒砀山中躲一躲。

image.png

  刘邦有些酒醉,又夜走小路,遇到大泽(湖),就派一人前去探路。探路人回来说:前面有大蛇挡道,咱们还是回头吧。刘邦却半醉半醒,说:别怕,看我的,于是仗着酒意,前去把大蛇给斩了两段。至此,刘邦这伙人便在芒砀山中隐匿下来。

  所以,刘邦斩蛇之时,并没有起义。而对大秦朝来说,刘邦这十几人不过是一小撮微不足道的的逃犯而已。

image.png

  而刘邦起义,却是发生在后来的沛县,也称沛县起义。

  而在沛县起义中,刘邦也非主谋策划,更不在现场。乃是因萧何曹参等人都不愿出头,故才让人去芒砀山中找寻刘邦,并推刘邦为主。

  所以,刘邦斩蛇与刘邦起义(沛县起义),乃是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两件事,那为何后世却要将这两件事扯上关系呢?

image.png

  这主要原因,乃是“造神”的政治需要。我们今天提到秦末大起义,会想到陈胜、吴广起义,而后想到刘邦、项羽起义。但实际上,刘邦起义(沛县起义)在当时的那种大背景下微不足道。沛县起义既非首义,而在后期的起义中,其政治影响力与号召力,也远不能与那些六国旧王孙贵族领导的起义相比。甚至与彭越、陈婴等同为草根领导的起义相比,刘邦的早期战绩也很逊色。

  刘邦的早期起义,比较狼狈,势力很弱,就连老家丰邑都丢了,投靠了项梁,依靠项梁所拨的一部分兵力才得以收复老家。再则,在推翻秦朝的战绩上,刘邦的战绩也比项羽要逊色。

  所以,在舆论宣传上,就只好另辟蹊径。既不能谈起义时间的早晚,也不能谈起义的贡献大小。于是,将斩蛇这极具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行为,而与起义相糅合,顿时让人觉得耳目一新鹤立鸡群。至于,被刘邦斩掉的那条蛇,到底有多大?到底有多粗?就无从考证了,只能各凭想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秦始皇在位的晚年,因为北征匈奴,建筑长城等,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加上修筑官室和骊山陵等大工程,从民间征调了大量的劳役。原本大家是利用农闲时间奉献劳役,但是征召太多,超过了农闲所能负担的,全国上下就是在农忙的时候也要被征去做劳役,农民们没法正常干活,生产受到重大影响,自然就怨声载道,诅咒这些劳民伤财的苦役了。

  blob.png

  不久,征调去修筑骊山陵劳役的命令到达了泗水亭。刘邦最反对这些影响农民正常生活的苦役,他气愤的说:“劳役,劳役,大家全部被征去做劳役,家里的田地谁去耕种呢?以后还得缴纳各种税赋,老百姓怎么活的下去!”

  但秦王朝实行什伍制度,掌握了全国各地的户口和人数,想逃避征役没那么容易,何况还有重型等着胆敢违抗命令的人们呢,沛县县令不敢怠慢,立刻征集了500多个当劳役的人员,并编造名册,派遣属下的各亭亭长领队应征。

  这次劳役是建筑骊山陵,是一件非常艰险的劳役,因为大家对过多的劳役非常反感,所以负责领队是件很危险的差事,万一在途中有一个人跑出来率领大家结队逃亡,领队的人要以同样的罪受处罚,不但自己要被处刑,而且还会连累家里的人。

  blob.png

  县令考虑了半天,最后下令让刘邦负责领队。刘邦虽然一万个不愿意,但却推辞不了,只好硬着头皮领征调的500多人出发了。

  从沛县到咸阳,路程有几千里远,途中翻山越岭全靠两只脚,还得携带笨重的炊具和野宿行装,劳役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耽搁久了就要问罪,他们得日夜兼行,这是一件非常苦的差事。

  刘邦对部下一向较宽厚,因此他管理劳役很松散,有些吃不了苦或想念家乡的人就趁机逃走了。

  发现有人逃亡,刘邦自然十分头痛,但当时监管的人员实在太少,山路又崎岖复杂,要搜捕是很困难的,刘邦对这事束手无策,只好装作不知道,继续领着劳役队向咸阳走去。但逃亡的人越来越多了,刘邦感到无能为力,心想再这样下去,到咸阳恐怕只剩下他一个人,到时候交不了差,只有死路一条了。与其这样去咸阳被问罪处死,干脆一错就错到底,让大家逃走算了。刘邦就这样下定了决心,这时他反而感到轻松多了。

  

  当大家坐在地上休息的时候,刘邦下令将剩余的路费全部换成了酒菜,召齐大家痛痛快快的大吃一场。大家正莫名其妙,刘邦当众宣布,劳役队伍在今晚全部解散,要回去的可以回去,这个责任由他一个人承担,他慷慨激昂的说:“你们到骊山去做苦工,不是累死,也是被打死,就算不死,也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回乡。我现在把你们放了,你们自己去找活路吧!”大家感激的直流眼泪,说:“那你怎么办呢?”刘邦说:“反正我也不能回去,逃到哪是哪。”大家觉得刘邦是个大英雄,有一些胆大而义气的人表示说:“我们愿意跟随亭长逃亡!”于是一群人跟着刘邦逃走,现在虽然有许多人可以照顾,但天涯茫茫,该到哪里去安身呢?

  刘邦一向乐观果断,他带着酒意,带着大家往深山里走,这样可以避免消息走漏,也可以到山区找到吃的东西,刘邦带着大家逃到芒砀山躲了起来,过了不久,聚集了几百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刘邦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8月 沛县(今属江苏)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