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是一个十分引起别人不同争论的人物,我们国人有人评论因为他让我们丢失颜面,他是卖国贼;也有的人评论他是清朝大厦将倾的裱糊浆,是清朝当政者的替罪羊;而他在外国使者心中却有重要的地位。
两次被英国人打败,农民运动兴起,外面的侵略者还想要从清朝政府手里得到一些利益,国内的百姓反抗也越来越激烈,朝廷的一些官员上书,希望清朝政府学习西方的优秀军事工技,用来预防、抵抗他们的侵略,这部分官员被称为洋务派,其中里面的洋务派官员随便说出来大家也都认识,而里面其中便有李鸿章。
我们都知道交通出行对于一个国家、百姓生活都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快的交通方式,可以大大减少需要耗费的时间。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交通这个行业因为国家、百姓们很很看重,这个行业的利润就会以稳步的速度在上升,所以现在有很多大型企业参加交通这个行业。
当外国侵略的人用大船、炮弹轰开了大门,清政府也被强加、不情愿的签订条约,其中这里面有些条约造成了外国的商船、战船可以在大江、沿海地区有自由航行的权利,加上败类的清朝政府打仗打输了一次还觉得对方英国使出了一些野技术,不知道思考自己到底输给别人在那里,那当然这样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错了的清朝政府是肯定暂时造不出来好船的,所以到了后面整个中国境内可让船行驶的水域都是外国人的船只。
当我们运输物品的时候,他们的价格喊的很高且有一种要来就来,不来就不来的态度,更让人讨厌的是他们可以随时提高价格,本来价格就已经离谱的要命的价格,这下更加离谱了。这个时候,清朝政府的一些大臣看到全国能行驶的水域都是外国船只的局面开始萌发想要建造属于自己的一只船队,方便日后运输物资、载人等考虑。
1872年,由我们文章主人公李中堂筹办的轮船招商局出现,改变了以前船只体型教小,运输货物量较少的状况,也改变了以前在清政府的大江、沿海只有外国船只的局面,更加改变了价格乱来的现状。他筹办的轮船公司发展的快到让人惊讶!从一开始的上海到天津、重庆、香港等地的航线到了后面去往东南亚、日本、美国的远洋航线,到了后面清政府派遣赴美学童都是使用我们自己的轮船,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时候,轮船招商局也担任了抢运物资到重庆的任务。
到了更后面,我们新一代的留学生,像鲁迅、周恩来、邓小平都是乘坐轮船招商局留的学。轮船招商局在兴起的那个时候,已经成为整个中国最大的运输公司,连当初看不起我们的外国公司,都已经没有往日的嚣张气势了。到了后面洋务运动失败了,但是轮船招商局并没有跟着走向失败,它顽强地存活了下来。解放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把轮船招商局改名成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继续从事着航运的重任。
随着时代在发展、规模在发展,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成立了一家子公司招商银行。招商银行后面的发展也是很快,早早入榜世界500强企业。不管是以前的轮船招商局,还是现如今子公司的招商银行,他们都是社会在前进的产物,他们更是在不断支撑着国家的发展,而作为百姓的我们也是在体验他们发展所带来的福利,所以我们的生活也是过的越来很不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大家对于轮船招商局的了解有多少呢?轮船招商局是晚清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第一家自办的民用轮运企业,也是第一个采行“官督商办”组织形式设立的民用企业。那在当时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现在就和小编去了解一下吧!
1872年6月,李鸿章上奏《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提出不仅要建造兵船,更应建造商船,设立民用商业运输企业,要建立可用机器生产的煤矿、钢铁企业。不论是从增强国力,还是从以商养战的角度看,李鸿章所代表的洋务派,终于艰难地创办了现代工业与实业。民用轮船公司就是李鸿章的一项重要致富项目,“养船练兵”兼得。12月23日,他再次向朝廷呈上《试办轮船招商局折》,不久即被批准。当时“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以倾夺”,所以“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要由“熟悉商情、公廉明干、为众商所深信”的人出面主持。
创办轮船招商局,首先要打破外国轮船公司垄断中国沿海和长江的航运局面。由于利益巨大,所以许多洋行经营航运业务,但最主要的是美商旗昌、英商太古及怡和这三家轮船公司,它们资金雄厚,垄断了中国的航运业务。在它们的扩张下,中国旧式船运业遭到了致命打击,以前曾经盛极一时的沙船业濒临破产。在这种情况下,创办轮船招商局,可以说是符合中国航运和民族经济发展趋势的明智之举。李鸿章在给同僚的信中写道:“我既不能禁华商之勿搭洋船,又何必禁华商之自购轮船?以中国内洋任人横行,独不令华商展足耶?”由于中国素来的“抑商”传统,再加上朝野反对新式机器生产的保守力量十分强大,政府禁止商人创办新式企业,所以中国商人根本不可能办新式工商企业一些商人为了赚钱,只能依附在洋商名下,一些巨商甚至投入巨额资金。
这样的后果是政府税收减少,而且华商依附在洋商名下还容易受到洋商的盘剥。因此他提出了由官方出面创立轮船招商局的主张。创办近代民用企业,需要大量资金和懂得新式企业经营的人才。当时清政府国库空虚,财政几近干涸,不可能拿出大量资金筹建企业,更无人才。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盯上了买办阶层。在为外商服务的过程中,一些买办积累了一定的近代工商经营管理的经验和能力,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财富。把他们连人带资本从洋商中挖过来,是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考虑清廷一直禁止私人创办近代新式企业,为了突破官无资金、不会经商,而有资金、有经商才干的商人没有合法办近代企业权利的困境,李鸿章提出“官督商办”,就是由政府出面、商人出资办近代企业,即官府督办,商人自筹股资,具体经营,就是戴红帽子商人。
李鸿章提出招商局应采取官督商办的形式,在给同僚的信中他写道:“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冀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将来若有洋人嫉忌,设法出头阻挠,官方可出面交涉,以为华商保护。……倡办华商轮船,为目前海运尚小,为中国数千百年国体、商情、财源、兵势开拓地步。我辈若不破群议而为之,并世而生,后我而起者岂复有此识力?”当时垄断长江航运业的外国公司,实际有很大比重的华人资本。有关资料表明,当时上海轮船业实际是华洋合资,华资为主,洋商主持,不少洋行的许多轮船实际为华商所有。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洋商将相当一部分赚取的利润运回本国,无意在中国境内迅速扩大规模;二是因为在洋行工作的华人,俗称买办,积攒了大量财富,想投资新式企业而得不到清政府的许可。李鸿章的官督商办政策,正好适应了市场的需要。
刚开始,李鸿章任命官员经办此事,下令浙江海运委员、候补知府朱其昂筹办轮船招商局。可是招股一年多无人过问。在创始经费中,李鸿章从官款中批拨的费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还带头认股五万两。朱其昂不善于经营新式航运业,加上官僚习气浓重,商人避之唯恐不及,根本招募不到商股。李鸿章撤掉朱其昂,任命原恰和洋行买办唐廷枢为轮船招商局总办,原宝顺洋行买办徐润被任命为会办,重订局规和章程。买办出身的唐、徐二人有长期经营近代航运业的经验,在他们的领导下,轮船招商局开始迅速发展。招商局业务日隆,附股者日多。唐、徐二位商人主事后,上海商人信心大增,招募商股进展顺利。他们按照商业模式,规则办事,规定每百股举一商董,由诸商董中推举一商总,总局和各分局分别由商总和商董主持,使投资人对局务有一定发言权,大股东享有经营管理权。创办之初,招商局既有洋商的竞争,也有国内守旧势力要将其改归官办的压力,形势不容乐观。
但李鸿章仍坚持“商为承办官为维持”的原则,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提供大力支援。招商局股票最初市价仅为票面价值的四五折,随着机构的改组、业务的拓展和收益的增加,股票市价渐涨。招商局原价一百两的股票,市场价已涨至二百四十两。招商局的成功,激发了民众对于其他公司股票的认购兴趣。当时的媒体刊载:“中国初不知公司之名,自招商轮船局获利以来,风气大开。华商因为看到招商局股票市价逐渐飞涨,“遂各怀立地致富之心,借资购股,趋之若鹜”。轮船招商局对于中国近代早期股市的兴起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时沿海和长江航运已为外洋垄断,新成立的招商局简直没有“立足”之地,于是李鸿章为招商局争取了运送漕粮和一些官府物资的专权。此举是轮船招商局得以维持的关键。
轮船招商局与洋商的竞争一直都很激烈,双方大打价格战,招商局资金一直紧张,李鸿章多次指示拨借官款,有时还规定可以缓息。这些措施使招商局摆脱了困境。不到十年时间,货轮即由初期的四艘发展到三十余艘,总装载量近两万四千吨。轮船招商局的建立,确实达到了“分洋商利权”的目的。仅1873年到1876年间,外国航运公司收入总共损失四百九十二万三千两,这期间中国商人少付给外国商人的费用当在十三万六千两以上。李鸿章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创设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成,此收回利权之大端。轮船招商局在1877年收购了美商旗昌公司的全部产业,包括十六艘轮船和长江各埠及上海、天津、宁波各处的码头、栈房,从而超过英商怡和、太古两家轮船公司。
以后它的业务不断发展,先后在烟台,汉口天津、油头、福州、广州、香港等地及日本、新加坡等国重港口增设了分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历史沿革
近代发展
1872年12月26日,清廷批准李鸿章奏折,设立轮船招商局。
1875年11月初发起组建保险招商局,是为中国人自办保险业之始。
1875年招商局请上海英国工部局技术协助,架设从总局至虹口码头的电缆,这是中国人自己架设的第一条专用电话线。
1876年3月,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举行换旗过户。该公司7艘海轮、9艘江轮及各种趸船、驳船、码头、栈房等全部财产作价白银222万两,购归局有。这也是中国民族工商企业第一次收购外商资产。
12月与英资太古、怡和签订第一次齐价合同。是为中国民族企业对抗外商倾轧的一次重大胜利。
1882年
投资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型煤矿开采企业——开平矿务局。
1887年
在上海开始试办中国近代第一家保税仓栈。
1896年11月
投资创设中国近代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同年投资创设南洋公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前身)。
1929年6月
国民党二中全会议决,招商局脱离交通部改隶国民政府。
1949年3月26日
国民党当局对招商局全面实行军管。
1949年5月27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上海市军管会接管招商局,招商局从此回到人民手中。9月19日,招商局“海辽”轮从香港赴汕头应差途中,在船长方枕流率领下庄严宣告起义。
现代进程
1951年2月1日,招商局(上海总公司)改组为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香港招商局归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领导。
1951年3月15日,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复函香港招商局同意该公司继续保留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称。
1985年,11月12日,国务院批准交通部《关于香港招商局集团董事会调整的请示》,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为交通部直属一级企业。
1986年6月,收购在香港上市的友联银行,成为第一家利用股票市场收购上市公司的中资企业,也成为第一家拥有银行的非金融性企业。10月14日,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12月18日,谷牧及国家旅游局批准招商局集团在北京成立中国招商国际旅游总公司。
1987年4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招商局发起创立招商银行。这是新中国第一家企业投资创办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1992年5月12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招商局成立120周年题词:“继承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
1992年6月,海虹集团(现招商局国际)在香港上市,开创了中资企业在香港上市的先例。
2009年,集团利润总额178.52亿元,增长23% ,母公司净利润97.9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4.1亿元,增幅16.4%。总资产 2682.76亿元,净资产720.44亿元,管理总资产2.2万多亿元。连续五年被国资委考核为A级中央企业。
与外竞争
招商局成立后,在 艰苦、险恶的环境中与外轮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华的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联成一气,采用大 幅度降低运费等手段想挤垮招商局。李鸿章采取筹借官款、增拨漕粮及承运官物等措施,予以回击,使招商局转亏为盈。结果旗昌公司反遭破产,而太古、怡和等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三次(分别为1877、1883、1889)签订“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这是一个双方妥协折中的方案。但从招商局讲,却具有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轮船招商局是晚清洋务运动,官督商办企业之一。
结构运作
轮船招商局最早核定资本为一百万两,1882年增至二百万两。李鸿章对轮船招商局有委任董事的权力。轮船招商局在李鸿章的保护下,除了有漕粮专利生意外,还得得到政府的贷款,兴建码头货栈所需的土地,而且所承运的货品还免征厘金。虽然有这样优厚的条件,商人最初对官督商办的招商局十分怀疑,投资入股并不踊跃。轮船招商局的股票主要通过私人网路出售。直到1880年,情况开始转变,在上海买卖盛行。
成立之初,轮船招商局就加入与美资旗昌洋行和英资太古洋行的激烈竞争。1877年,轮船招商局收购了旗昌轮船公司的所有产业,包括船只、码头和位于上海外滩9号的办公大楼,成为规模最大的轮船公司。轮船招商局与2家英资轮船公司-怡和洋行和太古洋行达成协定,共同垄断中国水运。由于在制度上落后于对手,英资轮船公司不久重新占据了主导地位。
轮船招商局的受任者与作为主要股东的商人一起管理公司。然而政策性的决定都掌握在由政府委任的官董手中。公众持股并未象西方一样,带来经营权和拥有权分离,反而股份制适应过来吸纳到中国生意传统中。轮船招商局为了吸引商人入股,有主要持股人直接管理公司分号的安排。1873年章程规定(第一条):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入局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商总经营业务。最初上海设商董二名,天津、汉口、香港、汕头各设一名,以后如另有别口贸易,或遇附入股份较大者,再行酌量选充。在1909年由股东选举董事会以前,股东只能极少量地参与公司事务的管理。
章程
轮船招商局的创办章程中表明:“轮船之有商局,有外国之有公司也,原系仿照西商贸易章程,集股办理”。在实际的创办过程中无论在集资、组织经营管理、盈利以及分配等方式上它都已经具备了近代资本主义股份制公司的基本特征。在集资方式上,招商局采用入股形式,即把资本分为若干份股份面向社会招股集资;在经营管理上,招商局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其章程规定局务的具体管理和实施者是商总和商董阶层;在赢利分配方面,实行按股付息分红,股票持有者凭证取息。从轮船招商局的集股章程可以看出,它和原始的合伙经营有本质的区别。其股票是唯一的取息凭证,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抽回性,可以自由转让。招商局在组织上也比较规范,由股东们选出的经营管理机构--董事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轮船招商局简称“招商局”。清末最早设立的大型轮船航运企业,也是清政府经营的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1872年洋务派代表李鸿章招商筹办,实际上是官商合办。招集商股银73万多两,又由各海关拨官银190多万两作为资本。官拨规定分年由招商局轮船为政府运输漕米等物抵还:“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1873年正式成立,总局设上海,分局设烟台、牛庄、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横滨、神户、吕宋等地。
基本概述
轮船招商局,总局设在上海,自1872年创立,到1949年终结,77年间轮船招商局产权变化纷繁芜杂,是自强运动中开办的第一家民用企业,其官督商办,打破了晚清洋务企业纯粹官办的格局,首采股份制,也多为后世称道。在国内各大港口和日本的长崎、横滨、神户、新加坡等处设立分局,从事客运和漕运等项运输业务,为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航运公司,1872年7 月李鸿章改轮船招商公司为轮船招商局,招商局总局设在上海,分局设在天津、牛庄、烟台、汉口、福州、广州、香港以及国外的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等处,资本共计420余万两,是民用企业中最有成绩的企业之一。
成立背景
1867年在总理衙门和曾国藩的来往信件中,已到通商口岸有不少商人购买或租雇洋船而又寄名在洋商名下。这种现象使清政府不得不开放购买或租雇洋船的禁令。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商人提出由中国人自组新式轮船企业。清政府其实相当担心中国航运业会完全落入外国公司手中,以致漕粮输受制于人。因此总理衙门对当时容闳建议按西方公司章程,去筹组新式轮船企业,有相当大的戒心。总理衙门对建议批示的条件是,轮船必须为华人所有。这事一再延迟,直到李鸿章改以官督商办方式才能成事。
李鸿章《论试办轮船招商》中说:“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结果是当时拥有政治实权的李鸿章得皇帝的许可,于1872年成立轮船招商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