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则

  《女则》一书为唐太宗的妻子长孙皇后所著。卷数有十卷、二十卷、三十卷等记载,按长孙皇后列传记载书中内容是采集古代女子卓著的事迹汇聚在一起。唐太宗认为妻子的《女则》“足以垂范百世”,于是下令印刷出版。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宫女把这本书送到唐太宗那里。唐太宗看后恸哭,对近臣说:“皇后此书,足可垂于后代。”并下令把它印刷发行。有些人认为女则的内容与后来的《女诫》等倡导三从四德的书籍相同,事实则不然,明朝仁孝皇后徐氏作品,“以教宫壸”的《内训》白底黑字提到:“有所谓《女宪》、《女则》,皆徒有其名耳。” 所谓《女则》徒有虚名,言下之意就是《女则》名不副实,“女则”不是“女”之“则”。《旧唐书》很明白地定义了长孙皇后所著《女则》的内容:“撰古妇人善事,勒成十卷,自为之序。”显然长孙皇后的《女则》不是女性的行为规范。长孙皇后所著的《女则》,至少在永乐年间还存留,只是不符合当时的女性价值观而已。

  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是历史上有名的一位贤德的皇后,她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为后世皇后之楷模。长孙皇后曾编写一本书,名曰《女则》。书中采集古代女子的得失事迹并加以评论。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宫女把这本书送到唐太宗那里。唐太宗看后恸哭,对近臣说:“皇后此书,足可垂于后代。”并下令把它印刷发行。

  有些人认为女则的内容与后来的《女诫》等倡导三从四德的书籍相同,事实则不然,明朝仁孝皇后徐氏作品,“以教宫壸”的《内训》白底黑字提到:“有所谓《女宪》、《女则》,皆徒有其名耳。”

  所谓《女则》徒有虚名,言下之意就是《女则》名不副实,“女则”不是“女”之“则”。

bba6b4003af33a877f4f6049c55c10385243b5e6_meitu_52.jpg

  《旧唐书》很明白地定义了长孙皇后所著《女则》的内容:“撰古妇人善事,勒成十卷,自为之序。”显然长孙皇后的《女则》不是女性的行为规范。

  长孙皇后所著的《女则》,至少在永乐年间还存留,只是不符合当时的女性价值观而已。

  贞观十年是公元636年,《女则》的印行年代可能就是这一年,也可能稍后一些。这是我国文献资料中提到的最早的刻本。而雕版印刷发明的年代,一定要比《女则》出版的年代更早。

  《旧唐书·长孙皇后传》:后尝撰古妇人善事,勒成十卷,名曰《女则》,自为之序。又著论驳汉明德马皇后,以为不能抑退外戚,令其当朝贵盛,乃戒其龙马水车,此乃开其祸源而防其末事耳。且戒主守者曰:“此吾以自防闲耳。妇人著述无条贯,不欲至尊见之,慎勿言。”

  《新唐书·长孙皇后传》:后尝采古妇人事著《女则》十篇,又为论斥汉之马后不能检抑外家,使与政事,乃戒其车马之侈,此谓开本源,恤末事。常诫守者:“吾以自检,故书无条理,勿令至尊见之。”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四卷》 :后尝采自古妇人得失事,为《女则》三十卷,又尝著论驳汉明德马后以不能抑退外亲,使当朝贵盛,徒戒其车如流水马如龙,是开其祸败之源而防其末流也。

  《女则要录》卷数有有十卷,二十卷、三十卷等多种说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女则》是历史上最早雕版印刷的书,是唐太宗李世民认为可以作为后世典范的书,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呢?它的消失或许恰恰能证明这本书绝对不是宣传"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好教材。

  长孙皇后将历代著名女子的言行摘录汇集,并点评其得失,用现代的话来说,《女则》是一部第一夫人所著的、后宫版的《资治通鉴》。如果为史官所作,也只是理论上的意义,而这位皇后所作,可是身体力行的实践操作版。唐代以前,历史上的贤后也不少,比如东汉的明德马后、和熹邓后等,只是汉明帝等都没有像李世民一样夸下如此海口!虽说是李世民爱妻心切,不过他的皇后确实做得几近完美!

  对外戚的防范、在宫中提倡节俭、亲蚕等,都能找到前代贤德皇后的影子;"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那段不相信鬼神之说的观点和汉成帝班婕妤是何其相似!不同的是长孙皇后是因为太子承乾要奏请皇上为她大赦天下祈福祛病而阻止儿子(李世民的诏书被皇后阻止了,却亲自北上太原到玄中寺为妻子祈福),而班婕妤是因为那个曾经宠过他的皇上因听信谗言要判她死罪而替自己辩解。(同是才貌兼备、贤德有名的女人,命运却如此不同!)

  李世民当了皇上,治国之道也要征求皇后意见,皇后深思熟虑说"居安思危,举贤纳谏";用人赏罚喜欢和长孙皇后商量,皇后笑而不答,被逼急了就说"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呵呵,这个是周武王评价商纣王的)。想必在李世民成为皇上以前,这对儿夫妇一起讨论政事可能更自在些。褚遂良劝谏太宗召回罢官的房玄龄时还说,房玄龄当初在秦王府与文德皇后"同心影助"帮助秦王呢?可见,长孙皇后在家里可不是只抱孩子、照顾丈夫的女人。而玄武门事变,更是亲尉将士,令其备感振奋。当了皇后,虽说不能公开表达观点、讨论政事了,但"常与上从容商略古事,因而献替,裨益弘多",所以韩非子、东方朔出现在她赞扬魏征时,齐景公晏子出现在李世民要杀养马人时,自己更是因盛装劝谏留下千古美名……

20130507140424-1752242101.jpg

  《女则》的印刷在开放的大唐无疑传递了一个信息,女人也可以让一个本身很出色的皇帝恸哭“失一良佐”,原来女人参与政治也可以做楷模的!想必后来高宗李治放心大胆把朝政交给武则天协助,估计也是受父母影响太深——即使他年龄小,记的少,关于父母的事估计听得也不少,也许他也希望是夫唱妇随吧!后来唐朝王室的场面失控了,武则天、太平公主、韦后、安乐公主……

  长孙皇后的出现是天时地利人和,有不可复制的经历和环境使然,李世民能尊重她、能平等对待她(能干的大臣那么多,为什么治国之道还非要问问皇后意见,赏罚用人喜欢和她商量),而这个皇后又偏偏不像其它能说上话的女人,该SAY NO的时候,却SAY YES或不置可否,她会SAY NO,而且还是说得很智慧、很漂亮。但男人们还是怕了,女人只要懂得孝敬父母、照顾儿女、服从丈夫就可以,还是没有政治观点和见解的好。所以历史上只留下了一个皇后的高度,而她的“读书笔记”却不见了!

  或许如果长孙皇后作的不是“历代名女人点评”、“如何将皇后做得完美”,而是“如何搞定一个皇帝”“如何抓住皇帝的心”……,或许它会流传下来。《女则》对大多数女人来说没有实用意义,皇后只有一个,爱谁谁去。在封建社会,如何讨男人欢心才是头等大事,谁要管功过得失。尤其是后宫的女人,争风吃醋都来不及,谁要管国家社稷如何,受宠的时候还不多替娘家捞点、抓紧时间生儿子,难道等人老珠黄被打入冷宫吗?想来这《女则》也不是女人们爱看的,消失也不足为奇。

  长孙皇后写《女则》估计也没有著书立说的意思,只是用来提醒自己,毕竟他老公李世民周围有一群人来辅佐他规劝他如何做一个好皇帝,可没有人来教她如何做个好皇后。《女则》没有留下来还是有遗憾的,我们不能更好地了解这个著名皇后,不过她本身不是对《女则》最好的注解吗?当然极端的女权主义者是不会视她为偶像的,难道她非要跳出来把李世民打败或管死才是真性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女则》与《女诫》是两本截然不同的书,却因书名相近的缘故被很多人混淆。

  《女则》是长孙皇后采集古代妇女主要是历代后妃的事迹并加上自己的评注,用于时刻提醒自己如何做好皇后的一部评论集。宋以后,此书失传。

fbe7bcd4b31c87017231b4b1257f9e2f0608ff73.jpg

  《女诫》是东汉班昭写作的一篇教导班家女性做人道理的私书,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与明成祖的徐皇后《内训》,唐宋若莘的《女论语》,明刘氏所作的《女范捷录》一起被称为《女四书》并流传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长孙皇后(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河南洛阳人,小字观音婢。13岁嫁李世民,武德末年,她竭力争取李渊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她亲自勉慰诸将士。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后册封为皇后。少好读书,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论著驳东汉明德马后,采择“古夫人善事”,撰《女则要录》,丹青与张妙净、朱淑真、管道升等诸位女书法家并称。

  长孙皇后,有玄武门之胆识果断,马皇后之自信从容,赏谢道韫之出众风流,善借古喻今之聪慧睿智,在郭先生眼里竟成连首诗都不会写的呆守礼制的木偶人。宋朝以朱熹为首的儒家思想将社会和君主对女子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做了重大变革,将他们所认为的贤人圣人,木偶化,泥塑化,抽离真实的血肉,按自己希望的形象用泥糊起来,放在香烟缭绕的殿堂里供奉。长孙皇后作为他们所推崇的后世典范,也被塑造成无欲无求,无情无爱的木偶人,《女则》也别误解成与《女诫》一般宣传三从四德的封建毒物了,“贤后”更是成了“苦情女”的代名词。大唐风气,胡汉交融,民族大融合时代,张扬个性、袒露着酥胸的大唐美女们岂是后世裹了脚的病小姐可比的?这样真挚坦诚的感情,比后世迂腐虚伪的风气要何止健康百倍!

cee6c2a20cf431ad6590436a4936acaf2fdd98f0_meitu_56.jpg

  其实恰恰通过这首诗,我们才得以了解到长孙皇后作为一个女人,也有娇艳妩媚的一面的,她同样是有笑有歌有情有欲,志得意满、踌躇洒脱的女人。

  《春游曲》婉转、清亮地唱响了唐朝女性的最初声音。作为七律,它似有失粘的瑕疵,但反过来说,也可以理解为形式上自由——格律尚未最终定型,一切都是那么的无拘无束,充满了萌动时的盎然生机。也幸好有这样一首诗,能将我们带回贞观年间,充分了解到长孙皇后真实而又可爱可亲的另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四卷》 :后尝采自古妇人得失事,为《女则》三十卷,又尝著论驳汉明德马后以不能抑退外亲,使当朝贵盛,徒戒其车如流水马如龙,是开其祸败之源而防其末流也。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