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克图条约
1727年,中国清政府与俄国沙皇政府为了解决蒙古边境问题在恰克图草原签订了《恰克图条约》。这条条约内容涉及两国的经济贸易、宗教、政治、文化等方面,有效的遏制了俄国侵略中国的野心,使得中俄边境保持较长时间的安宁。那么,恰克图条约签订背景是什么?
恰克图条约签订背景
中俄边境问题历史悠久,但是在清朝以前都是相对的稳定。在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开始对我国进行领土肆意的侵略抢夺,俄国也想从中获利,所以不断的在蒙古边界挑起事端。
当时中国仍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对于沙俄的侵略清政府通过割地赔款求和,这导致沙俄的野心越来越大。《恰克图条约》是继《尼布楚条约》后,中国与俄国签订的第二条边境条约,当时的俄国凭借《尼布楚条约》,想要蚕食吞并中国领土。清朝政府与俄国沙皇政府进行多次的交涉,但是俄国置之不理,仍继续侵略中国领土。
在雍正年间,中俄边境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清政府担心沙俄政府继续侵略会对我国的边境贸易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清政府中断俄国与中国的贸易路线,使俄国的贸易经济遭受很大的损失,这时沙俄政府才愿意跟中国谈判。沙俄政府于雍正四年派遣驻华大使萨瓦务拉来华谈判,而中国出席谈判的是吏部尚书察毕那﹑理藩院尚书特古忒﹑兵部侍郎图理琛,经过长达6个月的艰难谈判协商,双方终于确定好条约内容,并且在恰克图签约。 ...查看更多
在小编以往发文的留言中,有不少读者误认为是《尼布楚条约》将贝加尔湖地区永远地从中国领土割让出去。实际上,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尼布楚条约》虽然将贝加尔湖以东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沙俄,但是贝加尔湖的南部和西南部仍然是中国的土地。
《尼布楚条约》签订38年后的大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康熙皇帝之子雍正皇帝与沙俄又签署了一份条约。在传统的历史课本中,这个条约也被称作是平等条约,但是小编坚持认为这是错误的,该条约应当是一份彻头彻尾的不平等条约。这份条约就是《恰克图条约》。
如果说《尼布楚条约》签订时,清朝正受到准噶尔蒙古的威胁,还情有可原的话;在签订《恰克图条约》时,准噶尔早已衰落,大清朝海晏河清,正处于康乾盛世的巅峰期,没有现实威胁。而反观当时的沙皇俄国,穷兵黩武,虽然对北方劲敌瑞典取得胜利,但又深深陷于与奥斯曼土耳其的战争当中,根本无暇东顾。
签署《恰克图条约》的背景是,《尼布楚条约》仅仅规定了中俄东北方向的边界,而对于双方中段边界没有划定。因此,沙俄频频蚕食贝加尔湖周边土地,驱赶蒙古族牧民,甚至截杀商旅。
雍正皇帝即位后,对该种现象大为不满,遂要求沙俄停止非法侵害行为,并多次交涉希望尽快划定双方边界。而沙俄对于清朝政府的建议置若罔闻,并变本加厉,加快了对贝加尔湖南岸地区的侵夺。得知情况后,雍正皇帝大怒,于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断然暂停了中俄贸易。
由于沙俄在对华贸易中赚取了大量的利益,且其国内矛盾重重,因此迫于形势需要,便派使臣与清朝进行谈判。可悲的是,清朝在大占优势的前提下,为了尽早划定边界,避免外交纷扰,在没有受到任何军事威胁的前提下,不但承认了沙俄已经蚕食的土地,而且还一次性将贝加尔湖以南和西南、唐努乌梁海以北的超过10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俄国,导致中国永远地失去了贝加尔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清朝与俄签订的《恰克图条约》及一系列子约,基本确定了两国之间的边界,对两国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主要划分了中饿北部边界,确立了贸易、边境管理、交往等原则。双方所遵循的平等互谅、搁置争议、依自然走势、互信管理、人口属地归附、内容的综合性等划界原则一方面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也为沙俄侵吞中国更多领土埋下了伏笔。那么既然《恰克图条约》的签订具有不平等性,为什么清朝依旧与俄国签订这一条约呢?
恰克图条约是中俄两国于1727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其主要内容在于在条约中规定了中俄在蒙古北部边界以及政治﹑经济等诸方面。《恰克图条约》的签订具有不平等性,通过这一条约使俄国得到了大量的领土、贸易等项利益。
图理琛剧照
雍正六年六月二十五日,中俄两国全权使臣在恰克图正式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其中包含着两国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条约共11款,主要内容有:1.边界,中俄中段边界照《布连斯奇界约》的规定:以恰克图和鄂尔怀图山之间的第一个鄂博为两国边界起点,东自额尔古纳河,西至沙毕纳依岭(即沙宾达巴哈)为界线,以南归中国,以北归俄国。1727年,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10万平方公里国土丧失;2.贸易,规定俄国商队每三年来北京一次,恰克图为边界贸易地点,中国不收赋税;3.允许俄国在北京俄罗斯馆内建造东正教堂,接受六名俄国学生来京学习满、汉文;4.交换越境人犯。
《恰克图条约》议定地图
《恰克图条约》是继《尼布楚条约》之后中俄双方签订的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条约,它的签订使得中俄两国之间的中段边界得到了确定,这对中俄两国的政治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有积极作用。《恰克图条约》的签订使得雍正帝终于取得了边界的稳定,有利于他解决噶尔丹叛乱.维护国家的统一。俄国则通过条约得到更多的好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签订起因
《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俄国继续侵略蚕食中国蒙古地区。清政府曾多次建议沙俄举行中俄中段边界谈判,均遭拒绝,于1722年4月宣布中断两国贸易。沙俄政府担心中俄边界问题长期拖延不决,将使其对华贸易受到更大影响,加上同瑞典、波斯(今伊朗)连年作战,无力再在中国边境挑起战事,遂于1725年委派S.V.拉占津斯基为全权大使,同清政府代表察毕那、特占忒、图理琛谈判两国划界和贸易问题。
签订经过
1727年8月31日,双方在布尔河畔签订《布连斯奇界约》,随后签订《恰克图条约》。 此此时的清朝处于“康乾盛世”时期,而同时沙俄穷兵黩武,国力已有所下降,入侵奥斯曼帝国遭到惨败。然而清政府不经抵抗,把领土划给沙俄,沙俄除将17世纪中叶以后侵占的中国蒙古地区划入俄国版图外,还通过划界获得了贝加尔湖以西和唐努乌梁海以北伊聂谢河上游地区大片领土。
条约要点
一 以后双方均不容留对方逃犯。
二 划界东起额尔古纳河,西至沙弼奈岭。
三 乌第河暂为两国公中地方,双方均不侵占。
四 通商仍照旧例,过境买卖,定于恰克图、尼布楚二处。
五 中国于北京俄罗斯馆,为俄人建教堂,教士四人,学生四人,教习二人,由中国给予赡养。
六 彼此行文平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恰克图条约是中俄两国于1727年(雍正五年)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旨在规定中俄在蒙古北部边界(中段边界)及政治﹑经济﹑宗教等诸方面相互关系。应清政府划分国界的建议,俄国特命全权大使萨瓦‧务拉的思拉维赤于雍正四年十月初八至次年闰三月十四日在北京同清政府代表吏部尚书察毕那﹑理藩院尚书特古忒﹑兵部侍郎图理琛三人会谈,两国代表在恰克图草签有关两国政治﹑经济﹑宗教诸方面相互关系的《恰克图条约》。
条约使俄国得到了清朝领土(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10万平方公里国土割让给俄国)、贸易、宗教等项利益。
条约概述
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是清代雍正年间与俄国签订的划定边界和通商的两个条约。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中俄中段边界待定。俄国利用这个机会,不断蚕食中国领土。清廷多次与俄国沙皇政府交涉,要求双方早日划定边界及解决与此有关的问题,沙皇政府置若罔闻。清于雍正二年(1724)断然停止中俄贸易。俄国庞大的商队在中俄贸易中赚取了丰厚利益,为保住这一财源,不得不于雍正二年派出谈判代表。萨瓦·务拉的思拉维赤被任命为“特遣驻华全权大臣”,率领俄国使团赴中国谈判。雍正四年冬俄国使团到达北京,清廷派吏部尚书查弼纳等人为代表,双方进行了6个月谈判,就原则问题达成了10项协议。
接着,两国使团前往边界上的布拉河畔,在中方退让的情况下,按俄方提出的划界方案达成协议。雍正五年八月三十一日签订了《布连斯奇界约》。条约规定了东起额尔古纳河,中经恰克图附近的楚库河(赤奎河),西迄唐努乌梁海地区西北角的沙毕纳伊岭(即沙宾达巴哈)的边界走向,中间树立界碑,以南属于中国,以北属于俄国。根据这个条约,又签订了《阿巴哈伊图界约》和《色楞额界约》,以详细勘分边界。
《布连斯奇条约》签订后,俄国的“边境居民对这一条约高兴得无法形容,因为他们看到这一条约不仅没有使他们的土地面积缩小,反而更加扩大了,有的地方扩大了几天行程的面积,有的则扩大了几个星期行程的面积,从而给俄国带来了不少好处。”【 (俄)尼古拉.班蒂什-卡缅斯基 著《俄中两国外交文献汇编 1619-1792》第167页】
雍正六年六月二十五日,中俄两国全权使臣在恰克图正式签订了两国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总协议《恰克图条约》。条约共11款,主要内容有四:①边界,其内容与《布连斯奇界约》相同;重申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关于乌第河与外兴安岭之间地区暂行存放的规定;②贸易,规定俄国商队每三年来北京一次,恰克图为边界贸易地点;③允许俄国在北京俄罗斯馆内建造东正教堂;④交换越境人犯。上述条约,正式规定了中俄中段边界,在一定时期内限制了俄国的侵略。中国方面主要成果是确定了两个边界,获得俄方送还逃人的许诺,切断了俄国对中国西北叛乱者的援助。俄国则取得了在北京和恰克图的自由贸易权利(参见阿勒坦布拉格),并获得了原未完全控制的色楞格河下游地区。规定了中、俄两国此萨彦岭为界,立鄂博为界碑,外蒙古(即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归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
《恰克图条约》签订后,中俄双方根据条约在边境着手开辟贸易点。由于条约规定的另一地点库克多博-祖鲁海图市场地处偏僻,而且远离中俄通商历史形成的主要商路,因而贸易情况始终不佳,不久就被放弃。于是“恰克图互市”就成为19世纪中叶前中俄贸易往来的惟一法定渠道。
条约文本原存于中华民国外交部,现典藏于中国台北外双溪的国立故宫博物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