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文人
绳文人(Jomon people),是日本绳文文化时代的人,绳文时代是日本旧石器时代后期,约公元前12000年到公元前300年的时期。这一时期在日本列岛生活的人由于制作绳文图案的陶器,因此被称为绳文人。2012年11月,根据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的专业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现代的日本国的主体民族,也就是大和民族主要由绳文人和弥生人不断混血形成的。
绳文人的特征是,成年男性身高不到165厘米,成年女性不到150厘米,面庞轮廓立体,眉间(前额中央)突出,鼻根凹陷,眉毛浓重,大眼睛深眼眶,双眼皮,嘴唇稍厚,颚骨发达。Y染色体标记为D。其基因的存在也普遍使日本人的五官在东亚人人种范围里较为深邃立体。
2012年11月1日,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研究人员在日本《人类遗传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基因分析证实,现代日本人主要是由日本列岛的当地居民绳文人和来自东亚大陆的弥生人不断混血形成的。
旧石器时代后期,在日本列岛生活的人由于制作绳文图案的陶器,因此被称为绳文人。绳文人的特征是,成年男性身高不到160厘米,成年女性不到150厘米,面庞轮廓清晰,眉间(前额中央)突出,鼻根凹陷,眉毛浓重,大眼睛,双眼皮,嘴唇稍厚,颚骨发达。
而来自东亚大陆(主要经过朝鲜半岛)的弥生人与绳文人相比,脸较长较平,鼻根扁平。弥生人的牙齿比绳文人大,身高也比绳文人高。
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日本、中国、欧美等500多人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数据。结果显示,现代日本人是由古代日本列岛本土的绳文人和来自东亚大陆的弥生人不断混血形成的。
研究人员分析了500多名来自日中和欧美等国的人体样本DNA,认为最初移民到日本列岛的绳文人和弥生时代的移民经过不断混血才诞生了现在的日本人。旧石器时代后期,在日本列岛生活的人因制作绳文图案的陶器,被称为绳文人。成年的绳文男性身高不到1.6米,女性不到1.5米,面庞轮廓清晰、眉间突出、鼻根凹陷、眉毛浓重、大眼睛、嘴唇稍厚、颚骨发达。来自东亚大陆(主要经过朝鲜半岛)的弥生人与绳文民族相比,脸较长较平,鼻根扁平。弥生人牙齿比绳文人大,身高也比绳文人高。此前,德国病理学者曾认为阿伊努族人和琉球人在身体上有共通点,此观点至今仍有争议。
2016年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斋藤成也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称,现代日本人的遗传基因中约有35%来自于绳文人。该小组对大约3000年前的2具绳文男女遗体的牙齿进行了分析,遗体出土于日本福岛县新地町三贯地贝冢。研究人员从牙齿中成功抽取出了微量DNA并将其与现代人的DNA数据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绳文人的DNA与阿伊努人最为接近,其次是琉球人,接下来是生活于东京周边的日本本土“大和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现在日本国内有所谓“绳文(Jomon)热潮”,还出现迷上绳文人生活以及他们制作的可爱土偶土器的所谓“绳文女子”,以绳文时代为主题的免费刊物“縄文ZINE”炙手可热;7月3日起东京国立博物馆也举办“绳文1万年的美的鼓动”的长达2个月大规模的展览会,首次把6件绳文国宝汇集一堂,对于许多迷上绳文文化的人可以说是一大盛事。
绳文热潮还不仅如此,2020年东京奥运的圣火台要采用的就是绳文火焰土器国宝的模样,这件土器的确让人感受到绳文文化完成度很高,艺术性很高;日本人现在回首去看绳文文化,认定曾经有一万多年以上跟自然共生共存的绳文化,是日本文化原点,这个时代的文化基因,日本人至今依然继承著,而且我这两年遇到许多青森等出身的朋友,都认为日本人的根源就是绳文人,不断叙说绳文文化。
现在透过考古学、语言学、性状学、基因分析等,也知道绳文人是从1万5千年前(纪元前131世纪左右)起到约2,300年前(纪元前4世纪左右)就住在日本的原住民了,尖峰时期(5、6千年前)达28万人,其后因为大陆弥生人移住日本列岛而告减少,弥生人被认为是在日本西部较多,主要是稻作农耕文化,跟采集、狩猎、捕鱼文化的绳文人不同,虽然绳文晚期也开始从事稻作;绳文人虽也有跟弥生人混血的,但基本上北海道爱努、琉球、日本本土如东北地区等绳文人遗传要素很强。
也有人认为绳文人是许多日本人的根源,认为有绳文文化,日本才会拥有许多其他国家没有的独特个性,像是非常珍惜太阳、富士山等,想作为自然界生物一部分生活的心情等,或比起重视物质,更重视心灵,也就是许多现代社会连日本人也忘记的价值,现在透过绳文文化而得以确认日本人内心深处脉脉相传的底流。如此追溯绳文文化,也是一种民族文化寻根的本能吧!
我虽然是学历史出身的,不过长年从事新闻工作,对于当代新事物事件较感兴趣,对于约1万5000年前起古早的绳文时代原本没有很大的兴趣;只有在20年前,曾为了孩子的教育,曾带他们去东京的百货公司排队看过青森县青森市出土的绳文中期的三内丸山遗迹展而已,对绳文文化几乎没有什么印象。
让我再度注意起绳文文化的是今年到青森县八户旅游,才知道青森县三件国宝,都在八户市内;其中两件是在栉引八幡宫的国宝馆展示的“白丝威褄取铠”,以及镰仓时代刀工菊一文字制作的“赤丝威铠”,对于甲冑有兴趣的人,不能不来朝圣;最有意思的是第三件国宝──著名的“合掌土偶”,这是日本国内唯一采坐姿合掌状的土偶,是在绳文时代后期(距今约3500年前)的立穴式居住遗迹里挖掘出来的,通常在是川石器时代遗迹旁的“八戸市埋蔵文化财中心──是川绳文馆”展示,该馆每年有3万多游客造访,2011年开馆,今年1月已有20万人入馆,主要都是为了合掌土偶。
“合掌土偶”造型超级可爱,可以说是6件国宝土偶土器里最讨人喜爱的,虽然其他绳文维纳斯、假面的女神或中空土偶、绳文的女神等也各有可观之处,不过合掌土偶身躯完整,脸部刺青鲜明,还很确实地在祈祷,也有很特别的表情,因此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因为八户三八五流通社长泉山元引介,馆长古馆光治亲自介绍该馆展品,并获准贴近拍摄国宝,让我格外理解到东北优秀縄文文化,感受到绳文之美。
青森县除了三内丸山遗迹外,主要就是八户市内马渊川与新井田川分布有许多遗迹,“”是川遗迹”等四个遗迹被指定为国家级史迹,除了土偶土器外,还出土的绳文人红色的漆器等等,再三显示当时已有高度文明,许多器具完成度以及造型、图案多采多姿,非常惊人,充满创意与生命力,也显示当时的绳文人生活已非常细致,也显示日本开始定居而且如何去狩猎、采集各种食物等许多文明面貌。
或许因为绳文时代比弥生时代等历史更早,没有留下文字记录,只从土器土偶以及贝冢、住宅来推测他们的想法,留给现代日本人许多想像与阐释的空间;像有许多人觉得绳文人非常神奇,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是「弱肉强食」而是「适者生存」,在现在生存不易的时代,绳文人随性生活让人羡慕;或有人认为现代人要学绳文人把各种烦恼都当作垃圾丢到贝冢去,不必钻牛角尖。
从现在看土器土偶造型非常破天荒,但并非笨拙,而是一种人类根源性的思考的表现,充满生命活力,不用文字却能展现祈祷之美、生活之美、传递思想之美、装饰之美等,也因此日本追求根源性的艺术家如冈本太郎或民艺运动创始者柳宗悦也都曾经迷上绳文文化。
现在绳文之美甚至被认为是日本美的原点,或许也是日本人开始想确认自己属于岛国原生性的认同,也因此土偶的宇宙还会不断地被解读;我也因为对绳文之美有了初步认识,就觉得八户的朋友都有土偶般的可爱,也感受到他们以绳文人后代自居的志气,也体会到日本还有许多未知的奥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在日本,有关大和民族的起源一直存在着争议,一种是绳文说,一种是弥生说,有关日本的起源,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好好跟大家聊一聊。
首先,我们先来区分绳文与弥生区别。
绳文时代 约前10000年~约前300年
日本最原始的时代。人们住洞穴、逐渐发展成部落,过着采集、捕鱼、狩猎生活。绳文是指出土的当时的绳文陶器,是那个时期的标志。
旧石器时代后期,在日本列岛生活的人因制作绳文图案的陶器,被称为绳文人。成年的绳文男性身高不到1.6米,女性不到1.5米,面庞轮廓清晰、眉间突出、鼻根凹陷、眉毛浓重、大眼睛、嘴唇稍厚、颚骨发达。来自东亚大陆(主要经过朝鲜半岛)的弥生人与绳文人相比,脸较长较平,鼻根扁平。弥生人牙齿比绳文人大,身高也比绳文人高。
弥生时代 前3世纪~3世纪
标志是弥生陶器的出现。受到中国文化影响,开始种植水稻,使用各种金属器,例如铜剑、铜矛等。当时日本总称为“倭”,分为许多小国。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奴”国王曾遣使通汉,接受了后汉光武帝所赠与的刻有“汉委奴国王”五字的金印,这枚金印于1784年在福冈县被发现。三国时期(3世纪),“邪马台国”的女王送使者到魏,魏的使者也来到了邪马台国。关于邪马台国的所在地,学术界长期争论,至今未有定论。
总结一下日本网民对绳文和弥生的看法
日本网站上对这个感兴趣的基本就两类人。
第一类。跟学界主流观点一致,完全不认同绳文人为直系祖先,只是和真正的日本人祖先发生过混血。也就是说认同弥生人为日本人的直系祖先(跟主流看法一致)。但是接下来重点来了。日本网民们似乎认为弥生人是一个热爱和平、喜欢过节日和载歌载舞的民族/人种。日本人变成后来这种气质阴郁、充满侵略性的民族,全是因为在公元四世纪左右遭到朝鲜系民族的入侵和支配,文化被强制性改造了。(典型的日式思维。日本的很多反战片也是这样拍的。即卖惨。错误全是高层造成的,下层个个都是善良的可怜好人。)
第二种。认同绳文人。但是依然不认为绳文人为日本人的直系祖先,只是认为绳文人才是真正的日本人,代表着真正的日本文化。怎么说呢,这种观点有一种外来血统和文化污染了日本的意思在里面。日本社会上很多思想偏左甚至带点反社会倾向的艺术家们都持这种看法。比如宫崎骏。一些音乐家甚至还搞过绳文音乐节。经常关注日本文艺作品的话,会发现绳文人相当吃香,弥生人反倒没什么人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日本“绳文时代”距今约1万年,其名称因绳文人普遍使用带有绳纹样式的陶器而得名。当时,靠渔猎、采集为生的绳文人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实践,制作出了各式各样极富力量美感与神秘色彩的陶器。“澎湃新闻·古代艺术”获悉,此次展览分六个章节,以“绳文之美”为主题,齐集了从草创期到晚期日本不同地域的佳作,力图向观众呈现凝聚在作品线条、造型之中的远古居民的技术与思考。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绳文时代的出土文物目前已超过9万件,其中被指定为日本国宝的6件在本展中第一次同时展出。
生活中的美感
日本旧石器时代结束于1万3000余年前,学界把随后的约1万年的时期称为绳文时代。“绳文时代”这一名称源于当时的人普遍使用带有绳纹样式的陶器。在绳文时代开始不久后,冰河时期迎来了终结,日本列岛的气候变得温暖而湿润,山岭森林、河流海洋等景观地貌逐渐成形。
木制编筐 绳文背篓 绳文时代(中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在多样的自然环境中,远古居民进行着狩猎捕鱼以及植物采集等基本的生产活动,并开始了定居生活。在打制陶器、石器这类实用工具之外,绳文人也制作出了装饰品以及陶偶、石棒等仪式器具。
陶器的出现宣告了绳文时代的开启。最初陶器作为煮炊的道具而被广泛使用,但这种单纯作为容器的功能在随后得到了衍生。此外,弓箭、鹿角制鱼钩鱼叉等渔猎工具,磨石、石皿(类似于现代的石臼)这类用来捣碎果实、根菜的研磨烹调工具相继登场,表明了绳文人为了顺应新的自然环境而迸发出的创造力。
陶制耳饰 绳文时代(晚期)·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400年
美的演变
绳文陶器的制作和使用跨越了近万年。在这漫长的进程中,陶器的造型之美得到了不断的诠释和演绎。根据时期和地域的不同,器具的搭配自不用说,容器的形状与纹路也有着巨大的差异。火焰形陶器便是在对美的不断演绎过程中诞生的。它作为绳文陶器的代表作品时常得到介绍,故而为人们所熟知。
单嘴深钵形陶器 绳文时代(前期)·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000年
绳文陶器的纹饰,有些是用指甲、指尖、捻线、贝壳或木制竹制的棍棒、刮铲等道具在容器表面绘制的,有些则是利用在容器表面黏附粘土来表现纹路。
深钵形陶器 绳文时代(中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在草创期·早期·前期,绳文人通过使用各种道具在陶器表面绘制趣味性十足的纹饰来对美进行阐释;进入中期后,人们开始通过在容器表面黏附粘土这步工艺来为陶器注入美感。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火焰形陶器上的立体装饰物;后期·晚期纹饰的特征则表现为用木棒、刮铲等来刻画线条追求构图之美。
壶形陶器 绳文时代(晚期)·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400年
美的竞演
绳文文化像一朵瑰丽的鲜花绽放在亚洲大陆东端的日本列岛之上。以渔猎采集为主的生产方式孕育出了世上最古老的绳文陶器,其造型美感即使是在世界史前陶器中也是出类拔萃的。在不同时期、地域环境中呈现万千美态的绳文陶器享誉国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可以说是火焰形陶器。
彩陶钵 新石器时代(后期)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2800年左右
视线转向欧亚大陆。在正值绳文时代中期的欧亚大陆上,人们进行农耕畜牧生产,并开始了金属器具的生产制作。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不仅诞生了由王、权力者统治的都市,工匠们在瓦窑里烧制的陶器也开始作为商品大量生产流通。在这些地区,人们根据实际用途设计陶器的造型,并在其表面描绘彩色图案、打磨光滑。
无纹壶 阿卡得王朝时代·公元前2300年左右
在本章,我们可以欣赏日本列岛陶器和欧亚大陆陶器的美的竞演,并探讨不同社会、文化孕育出来的不同形态的美。
绳文美的巅峰
虽然在历时万年的绳文时代诞生了很多不同形态的作品,但在所有出土品中,被认定为国宝的有且仅有六件。最初被认定为国宝的陶器名为《绳文的维纳斯》。它在距离现在并不久远的平成7年(1995)获得国宝称号,这也从侧面表明了近年以来人们才开始从社会、文化层面去关注、评价绳文时代。
火焰形陶器 绳文时代(中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火焰形陶器可以称得上是绳文陶器的代名词。容器表面喷薄欲出的遒劲有力的装饰独具风格,表现出了绳文人丰沛的创造能力。绳文社会出现过几次安定期,中期便是其中一段稳定的期间。成为国宝的《绳文的维纳斯》、《绳文的女神》都是中期的作品,它们的登场宣告着当时的文化正处于成熟期。
绳文的维纳斯 绳文时代(中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祈福陶偶、陶器的美感与造型
绳文人制作陶偶、陶器用于祭祀祈福,可以说祈福陶偶、陶器代表了绳文时代另一种形态的美。陶偶普遍是人形陶制品,最初出现在绳文时代初期。最开始的陶偶虽然没有头部和手脚,但由于出现了乳房这一明显特征,我们可以认为其表现对象为女性。纵观整个绳文时代,孕育生命的女性一直是陶偶不变的表现主题,故而我们可以推测这类陶偶是为了用来祈求平安分娩和谷物丰收。另一方面,石棒作为象征男性的造型,出现在绳文前期后半段。由于曾发现过极度形似男性生殖器官的石棒,因此可以考虑这种陶偶是为了祈求子孙满堂、五谷丰登。
遮光器陶偶 绳文时代(晚期)·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400年
与普通陶器上装饰的抽象纹路图案不一样,有一类陶器上绘有人或动物。这类陶器不仅仅只是作为容器而存在,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绳文人思想的传递媒介。另外,也有父母向孩子表达关怀的附手足形陶制品、为了祈求食物丰收而怀抱敬畏之心制作的动物形陶器等等。
人形装饰有孔附沿陶器 绳文时代(中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另一种维度的绳文魅力
明治时期进行的大森贝冢发掘成为日本近代考古学的发端,也是在这次发掘中,人们发现了“绳文”。与考古学研究发现的“绳文”不同,日本的作家和艺术家们发现了散发着无穷魅力的另一种形态的“绳文”。曾经断言“艺术即大爆炸”而为世人所知的冈本太郎(1911~1996)称自己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看到的绳文陶器,以“让人失声大喊的迫力”冲击他,撼动瓦解了他自身曾对艺术本质进行的思考和定义。
岩偶 绳文时代(晚期)·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400年
其实早在冈本之前,就已经有很多作家热爱绳文作品的故事为人们广知。民艺运动的发起人柳宗悦(1889~1961)为了保存岩偶,特意制作了专用的收纳箱。织造染色专家芹泽銈介(1895~1984)曾将自己珍藏的陶偶画在插图中。另外,可能知道的人不多,陶艺家滨田庄司(1894~1978)曾与自己的徒弟岛冈达三(1919~2007)一同制作绳文陶器,并将其作为教学素材。后来,岛冈达三将这种制作经验与父亲编丝师岛冈米吉的技术相结合,创造出了全新的美——绳文象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