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魏武卒

  魏武卒,是吴起训练的精锐步兵。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三十年来,吴起率领魏武卒攻下函谷关,大大小小历经六十四战,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战国四大强军之一的魏武卒。

  大家都知道统一六国的秦军,后世也认为在战国时期秦军是最强的,中央台还出过纪录片。

  详细描写了秦军的武器,战法,可是秦军到底打败了哪些军队才取得了天下呢?

  从秦的地图来看,韩,赵,魏是挡住秦军的第一道防线,所以魏国的军队就是他必须跨过的一道坎,让我们来看看魏国的军队,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魏武卒。

  魏武卒之起源:魏国名将吴起(约公元前440—前381年)训练的精锐步兵。当时魏的国王是魏文侯,后来的秦国献公、孝公和商鞅变法都是以魏国变法为蓝本的,所以魏武卒是步兵的兵祖。

  兵源:入选者必须能手执一支长矛、身上背着五十支长箭与一张铁胎硬弓(12石之弩)、同时携带三天军粮,总重约五十余斤,连续急行军(半日内)一百里还能立即投入激战的士兵,才可以成为武卒。

  所以类似现在特种部队,是步军中的兵王。特点是能冲能射,运动作战的步兵。

  建制:因为是步兵,所以军种属于材官,因为不同与普通的士兵,所以能选出多少就是多少,类同于现在的士官,古代称材士,家里的待遇也不错,可以免除全家的徭赋和田宅租税,一般说来,步兵的编制分为六级,即: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二伍为什,设什长一人;五什为屯,设屯长一人;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五百人,设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设二五百主一人。其中,“二五百主”也称“千人”,也就是以一千人为基本的作战单位,类似现在的一个团.需要打战的时候再灵活编制,设将军一人。

  战史: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战平八场”的奇功伟绩。

  三十年来,吴起率领魏武卒攻下函谷关,大大小小历经六十四战,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魏武卒是当世的步战士兵最为精锐和彪捍的。

  鼎盛时期:根据"吴子·励士"里的记载,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

搜狗截图16年01月20日1726_51.png

  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创造了五万人“兼(加)车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的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所以魏武卒最鼎盛的时候应该是满员大概五万人左右。

  衰败时期:一只军队的创建离不开他的统帅的灵魂,吴起出生卫国的平民,早年在鲁国杀妻求将,初到魏国的时候,也被大臣李悝说:吴起贪虚名而好色,后来与田文争相失败,跟魏国贵族失和,逃到楚国,事楚悼王,

  为楚国相。他严明法令,撤去不急需的官吏,废除了较疏远的公族,把节省下的钱粮用以供养战士。又得罪了楚国贵族,最后楚悼王死后,他被楚国贵族射死。但他善于用兵,廉洁而公平,能得到士卒的拥护,愿意和最下层的士卒同衣同食。睡觉时不铺席子,行军时不骑马坐车,亲自背干粮,和士卒共担劳苦。

  士卒中有人生疮,吴起就用嘴为他吸脓。是个绝对的军事统帅,他离开魏国后,魏武卒就走向了衰败。但魏武帝死后,魏惠王庞涓为将,又强盛了一段时间,可惜庞涓也是器量狭小之辈,周显王十五年(前354年)发生桂陵之战,周显王二十七年(前336年)发生马陵之战,二度为齐军孙膑所败,国势衰退,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灭亡时期:魏武卒的灭亡成就了秦军的将领司马错,那一战让秦步兵名震天下,全歼了大约两万魏武卒。所以军队是打出来的,不是练和宣传出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在古代战争,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但无疑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一名出色的统帅,往往能够力挽狂澜。兵多兵少不是问题,兵员素质也不是问题,哪怕武器装备也不是问题。吴起在魏国时,镇守西河,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无一败绩,辟土四面,拓地千里,尤其是(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己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将 自己的军事才能展现到淋漓尽致,同时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

image.png

  《荀子·议兵》记载了魏武卒的装备和能力:魏武卒全副甲胄,手执一支长矛、腰挂短剑,身背50支长箭与一张铁胎硬弓、携带3天军粮,总负重约80余斤,连续疾行100里,能立即投入激战。(注:战国时的百里合现在的35公里)吴起舍弃魏国投奔楚国后,再次受到重用,主持了变法,按照同样的方法训练出了一只精锐的楚军。经过吴起变法后的楚国国力强大,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

image.png

  楚悼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吴起亲自率领楚军进攻魏、齐、卫联军。魏军是联军中的主力,是楚军最强有力的对手。两支用同样方法训练出来的军队,两支在吴起的指挥下都取得过显赫战功。结果,楚军在吴起出色的指挥下,穿越梁门(位于大梁西北的关塞),驻军林中(位于梁门以北),饮马于黄河,切断魏国河内郡与首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的联系。赵国借助楚国的攻势,火攻棘蒲(今河北省魏县南),攻克黄城(今山东省冠县南),楚、赵两国大败魏军。将魏军赶到黄河以北,楚军占领了魏、卫、郑三国在黄河南岸的大片土地,控制了魏、卫、郑临近的黄河南北两岸,为楚国人实现了“饮马黄河”的煌赫战绩。

image.pn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魏国,战国七雄,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以至于后来的秦国都是以魏国为蓝本的。

image.png

  魏文侯时期任用名将吴起,建立起当时第一支重甲步兵魏武卒,吴起曾率领魏武卒东征西讨。大战七十六次,战胜六十四次。从公元前409年开始,魏国开始不断蚕食秦国的河西之地,最终将其攻克占领。公元前389年,秦国曾出动五十万大军,企图一举夺回河西,但吴起只出动五万武卒,就将秦国的老式战车兵杀得七零八落全军覆没。自此,吴起与魏武卒彻底巩固河西,秦国数十年难以恢复元气。

  魏武卒的选拔极为严酷,不仅要身披重甲,携带长矛与铁剑,还必须日行军五十里还能保持战力,方能成为武卒。也因此,魏武卒在全盛时期之数量也堪堪只有五万之众。不过正因如此,魏武卒才威震天下。

image.png

  后来吴起离开魏国,魏武卒失去了名将统兵,战力大减,直到庞涓来到魏国,又重回巅峰,但是在公元前341年,齐魏发生马陵之战,魏军于马陵道被伏,庞涓战死,魏武卒更是遭遇前所未有的损失。

image.png

  公元前293年,秦魏韩发生伊阙之战,秦国名将白起大破魏韩二国,斩首二十四万。魏武卒损失殆尽,随着魏国的衰落,加之训练魏武卒成本过高,魏武卒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晋国三分后,魏国虽然表面看起来无比强大,但是在军士的战力和勇力上,比之世仇秦国的老弱残兵尚且有所不如。

  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必要有优秀的将领和卓越的士卒,二者相辅相成,严格赏罚和训练,统一号令。于是,训练魏武卒的思想,便在吴起的心中产生。

image.png

  他要打造一支转战天下而不败的铁军。要想入得吴起的法眼,一个士兵的体力必须过硬,他必须在半日内跑完整整一百里。

  如果轻装上路,也许很多人都能进入吴起的军队。难就难在参加考试的人必须身着全身铠甲,另外还要背负十二石的弩弓、五十支箭,还要手上持戈、腰上挎剑,携带三日口粮。

  带着练成不久的魏武卒,吴起出任了西河郡守一职。西河是秦、魏两国交界处,此前两国已经在此打了七八年的拉锯战,双方互有攻守,互有胜负。

  吴起来了后,情形一下子得到改观,他不想再与秦人耗下去了,他要的是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将西河之地划入魏国的版图,叫秦人永远不能染指。

  吴起从少梁出兵,急行军,迅速攻占临晋(陕西大荔东面),在这里建立了永久的堡垒工事。

  临晋前面就是秦国重镇栎阳(陕西西安市阎良区境内),栎阳的正前方就是秦国当时的都城泾阳。对于秦人来说,吴起已经达到了他们的家门口,这叫他们如何不心惊?

image.png

  就在秦人为自己的生死忧虑纠结之时,吴起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挥兵直取郑地。如此,吴起已在秦国土地上狠狠划了一刀。

  刀锋起处在北面的庞繁,收处即是南面的郑地,两地之间以东,秦国只剩下洛阴(大荔东南)、合阳(陕西合阳)两个据点,它们当然不久便被吴起轻松收入囊中。至此,整个西河与秦人再无干系,而这距吴起戍守西河之日才不过两年。

  失去了西河,也就失去了东进的机会,若不能将之收复,秦国将始终被困在西方贫瘠的土地上。不甘心的秦人屡次发动反击,想要夺回西河,但均被吴起坚守击破。

  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秦人卷土重来,这次他们集结了五十万的大军向东杀来。不过,自以为必胜的秦人再次被吴起打个落花流水,输得非常难看。

  原来,吴起不仅始终未曾放松魏武卒的训练,而且为了保持其高昂的斗志和士气,还亲自设计出了一整套的激励机制。

  每次战胜后,他都请魏文侯在军中举办庆功宴会。这不是简单的庆功宴会,而是分成三六九等,正式如宫廷宴饮。

image.png

  首先,在战场上立了“上功”的兵士给请到第一排就座,他们的桌面上猪、牛、羊三牲俱全,且享用最贵重的金、银、铜等餐具。

  立了“中功”的兵士则给安排到第二排,只能吃到猪肉,而且只能用铜餐具;最可怜的是那些寸功未立的兵士,他们只能坐在最后一排,而其餐具也不过是些陶罐。

  这还不算,宴会结束后,吴起还在大门外对兵士的家属论功行赏,以嘉奖他们对家人投身行伍的支持,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吴起的这种激励办法一直持续了三年。三年之后,只要有敌人来入侵,那么入伍的士兵不待将帅的命令就自发地穿好甲胄,准备好武器。

  因为他们的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希望自己能在下次的庆功大会上做到第一排,站在舞台的正中央。

  这次秦国五十万大军来犯,魏文侯也有些慌了,他问计于吴起。吴起却胸有成竹,他只是从未在战场上立功的士兵里挑出五万人,准备用他们来对付城外的秦人。

image.png

  果然,这五万渴求立功的士兵上了战场,就像是饿久了的猛虎突然看到肥肥的羊群,个个以一当十,拼力厮杀。

  士兵作战勇猛,吴起又指挥得当,两个条件加在一起,终于将秦军击溃。此后,吴起在魏国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根据《吴子·励士》里的记载,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 创造了步卒五万人,车百乘,骑三千,而破秦五十万众的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所以魏武卒最鼎盛的时候应该是满员大概五万人左右。魏武卒是那个时代的步战士兵中,最为精锐和彪悍的代表。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