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犹太战争

  犹太战争是公元1世纪发生的犹太人民反抗罗马帝国统治的两次伟大起义。战争的结果是犹太民族遭到血腥屠杀,国破家亡,被掠为奴,四处飘零,开始了一个伟大民族悲壮的全球流浪史。犹太民族是一个聪明能干、英勇顽强、精诚团结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命运多舛的民族,她的历史堪称一部可歌可泣的悲剧。对犹太人来说,可真是“苦海无涯”。经过亚历山大大王的入侵、托勒密王朝的管辖和塞硫古王朝的统治之后,犹太人所生息的巴勒斯坦地区于公元前65年又被罗马铁蹄所灭,犹太人的国家不复存在。罗马帝国设犹太省,对犹太人进行压榨和奴役。繁重的苛捐杂税和官吏的暴戾无道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强烈不满。罗马在犹太省总督弗洛鲁斯的胡作非为和暴行直接引起了公元66年犹太人的反抗起义,两次犹太起义最终都失败了。

  公元前63年,罗马侵占巴勒斯坦,将其划为罗马直属行省管辖,对犹太人进行残酷剥削和宗教压迫,激起犹太人的强烈不满和反抗。公元66年,罗马总督弗洛鲁斯有意进行挑拨,以总督府所在地凯撤里亚犹太教堂附近的通路系希腊人地产为由,唆使希腊人阻挠犹太人进入教堂。他在接受犹太人贿赂后,又唆使希腊人在教堂附近侮辱犹太人。于是双方发生冲突。耶路撒冷及巴勒斯坦各地的犹太人奋起抗争。抗争者遭到残酷镇压,仅凯撒里亚的犹太人就有2万人被杀害。这样,新仇旧恨促使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举行武装起义。

  犹太人起义的主力是城市贫民、中层市民和农民,狂热党徒杰罗特和短刀党徒西卡里领导了这次起义。起义军消灭了耶路撒冷城的罗马敌军和地方贵族,并占领该城。公元66年11月,罗马远征讨伐队和诸属国国王的军队均被起义军彻底击败。于是,尼禄皇帝派大将韦帕芗统领大军6万人征讨犹太起义军。公元67年,罗马军队侵入加利利地区,遭到6.5万犹太起义军的顽强反抗,未获成功。公元69年,韦帕芗当上罗马帝国皇帝,遂命其子第度全力进攻。公元70年4月,罗马大军围攻耶路撒冷城。为保卫这座圣城,起义军民英勇战斗,作出巨大牺牲。第度竭尽全力始得破城,接着便对犹太人进行残酷镇压,被钉在十字架上处死的起义者不计其数,被卖为奴者达7万之众。据说整个犹太战争中起义人民死难者达110万,耶路撒冷古城横遭蹂躏,圣殿被洗劫一空,七宝烛台等圣物被运往罗马。罗马曾为纪念这次胜利建立凯旋门。但是,起义军的反抗斗争仍未中断,即使在公元73年最后一座堡垒马萨达要塞陷落之后的数十年间,犹太人的起义仍不时发生。

  由于罗马帝国推行高压政策,犹太人的反抗怒潮终于在131年汇成一次大规模起义。公元131年,哈德良皇帝禁止犹太教徒举行割礼和阅读犹太律法,要在耶路撒冷城建立罗马殖民地和罗马神庙,并把犹太人赶出圣城。犹太人面对国家被灭、圣城被占的严重危险,忍无可忍,终于在“晨星之子”西门的领导下揭竿而起。起义群众达20万之众,他们占领罗马殖民地,杀死殖民者,攻城陷镇,势头迅猛。哈德良皇帝派大批军队疯狂镇压,以毁灭性的军事行动征伐3年,毁灭城市50余座、村庄近1000个,屠杀犹太人达58万。

  犹太起义军占领耶路撤冷、迦利利、约托帕塔、阿斯卡隆、加沙等城市和要塞。他们四处袭击罗马驻军,焚烧债务帐册,打击贪官污吏。公元67年,罗马皇帝尼禄派韦帕芗率军6万人前往镇压,攻占迦利利、约托帕塔。公元68年,罗马发生帝位之争,韦帕芗按兵不动,起义军获得喘息。其间,起义军内部以约翰为首的“西卡里”派和以西蒙为首的“吉罗特”派发生内讧。公元69年,韦帕芗回罗马称帝,派其子蒂图斯率军7万围攻耶路撤冷。城内两派起义军2.4万人联合起来与居民全力守城。耶路撒冷有南、中、北三城相连,城墙坚固。蒂图斯率军修筑土墙接近城墙,从塔楼上向城内投射矢石,用攻城锤撞击城墙。守城义军从塔楼上还击,通过地道进入敌阵,火烧敌攻城器械,战斗极为激烈。不久,城内粮食短缺。公元70年10月,罗马军攻入南城和中城,双方展开肉搏战。起义军一度迫使罗马军撤出城外。最后,罗马军架设云梯攻入北城,守军大部战死。耶路撒冷被夷为废墟,原有60万人只剩下7万人被卖为奴。西蒙被处死,约翰死于罗马狱中。但起义军的斗争一直持续到公元73年最后一个要塞马萨达陷落。

  犹太战争给罗马统治者以沉重打击,迫使其改变对犹太人的统治方法,促进了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分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犹太民族是一个聪明能干、英勇顽强、精诚团结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命运多舛的民族,她的历史堪称一部可歌可泣的悲剧。

  巴勒斯坦东靠阿拉伯海,西濒地中海,沿岸内陆是一片肥沃平原,平原以东和沙漠之间则有许多丘陵高地,境内的约旦河从北向南流入世界上最凹陷的内陆湖死海,虽然气候比较干燥,在西亚沙漠丘陵较多的条件下却是一块适于农耕的富饶之乡,是一块“流奶与蜜的土地”。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有一批塞姆族人移居此地,他们的语言称为希伯来语,自称其民族为以色列,后因建立以色列和犹太两个王国故也可称其为犹太人。这三个名称都指同一民族,现今使用时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惯例︰希伯来主要用于称其语言、文学;以色列多用于与政治、历史有关方面;犹太则指其民族和宗教。据《圣经》记载,老家在阿拉伯沙漠的犹太人曾浪游四方,两河流域的乌尔和尼罗河三角洲都曾留下他们的足迹,在埃及时受法老奴役,全靠其民族英雄摩西率他们摆脱桎梏,逃出埃及,经西奈沙漠定居于迦南。

  公元前1012年,大卫统一以色列和犹太两王国,定都耶路撒冷,国势达到鼎盛。在其子所罗门统治时期(前972—前932年),第一次建成了耶路撒冷圣殿。这时的以色列虽不能凭武力称霸,却也能以外交和经济联系而成为西亚南疆颇负盛名的繁荣之邦。但好景不长,所罗门死后,国家南北分裂,以色列定都撒马利亚,犹太则仍以耶路撒冷为都。

  由于埃及、赫梯已衰,亚述尚未兴起,两国对峙局面维持200年之久。由于两国争斗,国王为政暴戾,阶级分化剧烈,人民痛苦不堪。当亚述帝国已成气候并大军压境之时,自闹分裂的两个小国便难以生存,从此开始了犹太人苦难的历程。公元前721年,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攻陷撒马利亚,灭了以色列,并掳走27290人。

  南方的犹太国靠耶路撒冷的坚固城防虽幸免灭顶之灾,但仍臣服亚述。从此以色列民族不论南北皆不断处于外部强国铁蹄的蹂躏之下。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摧毁了耶路撒冷城,圣殿遭洗劫焚毁,犹太王西底家Zedekiah被挖去双眼,系上锁链,举族解送巴比伦,在那里度囚徒生活达半个世纪,这就是著名的“巴比伦之囚”。幸运的是,新巴比伦王国国运不长,公元前539年即被波斯消灭。波斯人出于进攻埃及需拉拢人心的战略考虑,把犹太人送回巴勒斯坦,允许他们在耶路撒冷再建圣殿、恢复家园,遂使犹太人更坚定了犹太教仰,认为上帝确实照顾他们这个饱受苦难的民族。这一历史演变对犹太教的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在苟存之际,犹太人把摆脱苦难的愿望寄托于宗教信仰;在奴役生活之中,借助上帝坚定回乡复国的信念和决心;在波斯人允许他们回归后更以此动员群众,维护民族生存。于是犹太教便成为犹太民族的护身符和汲取力量之源泉,至今犹太教的一些规仪仍然弥漫着历史的回声︰如犹太婚礼最后一项必让新郎将一只酒杯猛摔于地,以纪念耶路撒冷圣殿的毁灭和犹太人的流亡;每日晨昏祈祷之前必先念《圣经》诗篇第137首,以纪念巴比伦之囚;安息日及节日祈祷前先念诗篇第136首,以纪念重返家园谢神恩惠……这体现了犹太教信仰与民族生存之间的血肉联系。

  对犹太人来说,可真是“苦海无涯”。经过亚历山大大王的入侵、托勒密王朝的管辖和塞硫古王朝的统治之后,犹太人所生息的巴勒斯坦地区于公元前65年又被罗马铁蹄所灭,犹太人的国家不复存在。罗马帝国设犹太省,对犹太人进行压榨和奴役。繁重的苛捐杂税和官吏的暴戾无道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强烈不满。罗马在犹太省总督弗洛鲁斯的胡作非为和暴行直接引起了公元66年犹太人的反抗起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公元前63年,庞培和他的罗马军团征服当时的独立国家以色列。公元前43年,罗马帝国在犹太地建立了一个傀儡犹太王国,由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希罗德统治(就是圣经所载的KingHerod),而真正的权柄握在罗马帝国在叙利亚的总督手中。平心而论,罗马帝国在犹太地的统治并不是非常残暴。和一般人想象的正相反,犹太人在当时享受的是帝国的最惠国待遇。

  这个最惠国待遇源于凯撒的一道上谕。庞培征服犹太地以后不久,就开始和凯撒争夺首席执政官的位置。当时从犹太地向北到希腊都是庞培的势力范围。在这场内战中,犹太贵族赫卡努斯(Hyrcanus)毅然决定弃暗投明,向凯撒效忠。要知道当时形势错综复杂,庞培和西庇欧等人都有很强的实力,赫卡努斯这个决定需要相当锐利的政治眼光。

  凯撒当然是龙颜大悦,胜利之后立刻颁布一道上谕,由罗马元老院签署生效,授予赫卡努斯及犹太人民最惠国待遇。根据这道上谕,赫卡努斯家族世袭犹太教大祭司的职位,给予犹太人充分的仰自由,允许犹太人世世代代据有耶路撒泠,并特许犹太人修建围绕耶路撒泠的城墙(这个优待非同小可,当时罗马帝国是不允许被征服城市拥有城墙的。

  耶路撒泠的城墙给以后前来镇压的罗马军团造成很大的麻烦)。上谕还包括不少税收上的优惠条件。正是这个原因,罗马帝国对犹太人的屡次反抗异常恼怒。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正处于顶盛时期,开疆万里,灭国无数。此时的帝国军队由29个军团组成,共35万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职业军人。由于犹太地毗邻罗马帝国的死敌波斯,所以帝国在从叙利亚到埃及这条狭长的战略要地驻有8个军团。犹太人在8个罗马军团的包围中,面临的战略态势非常恶劣。

  现代人读这段历史,一定会大惑不解,为什么在这种恶劣的战略态势下,面对罗马帝国这样强大的对手,犹太人依然三番五次地起义,直到最后耶路撒泠被毁,整个民族被流放?罗马帝国在尼禄治下,政治日趋腐败,耶路撒泠的罗马执政官日益横征暴敛,惹得民怨沸腾,这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一些深层次的宗教文化因素也不容忽视。罗马征服的众多民族中,犹太民族是一个异类。其他被征服民族如不列颠人,高卢人和日尔曼人,在文化上都远逊于罗马,所以对罗马文化比较容易接收。犹太民族历史悠久,宗教文化独特,尤其早在摩西时代就摆脱了偶像崇拜,对罗马人的众神崇拜自然不屑一顾。正因为这种文化优越感,使犹太人对罗马的统治一直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犹太人笃信上帝是唯一的主宰,因为摩西和上帝的约定(Covenants),犹太民族受上帝青睐。这种文化优越感发展成为极端的宗教民族主义。这个时期大批极端主义色彩的帮派组织应运而生,他们认为应该用暴力革命打碎罗马帝国的枷锁,实现上帝是唯一主宰的理想。他们坚信上帝站在他们一边,会在关键时刻出手干涉(DivineIntervention),帮助他们推翻罗马帝国的统治。犹太教圣经Torah里有这样一句预言:“一个从犹太地来的人将成为世界的统治者”。这个预言和犹太人长久流传的救世主传说相呼应,成为激进派的精神支柱。这个预言最后的确得以实现,但和犹太人期望的结果大相径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公元66年,罗马在当地的执政官弗洛卢斯(Florus)从犹太神殿中盗取了大量的银子,这成为大起义直接的导火索。耶路撒泠的犹太居民在没有事先组成领导机构的情况下,自发的暴动,然后汇集起来,最终占领的整个城市。耶路撒泠驻有罗马守军一个营,结果这500人在放下武器后全部被屠杀。罗马帝国在各个占领区有一套快速反应机制。每每当地驻军接到叛乱的情报后,立刻轻装上路,以最快速度赶到事发地区进行弹压。

      这样的罗马军团一般没有携带重装备,尤其是没有攻城器械,而且以纵队行军,以求快速。由于罗马军团威名远扬,叛乱者望见罗马军团的鹰符以后通常都会逃之夭夭,所以罗马军团已经习惯了这种威慑性质的武装游行。罗马的叙利亚总督加卢斯(CestiusGallus)得报后,就率领第12罗马军团及其大量仆从部队2万多人前来镇压。加卢斯大军直驱耶路撒泠城下,猛攻8天,城内的起义者惊惶失措。亲罗马的犹太贵族派人前来请降,但加卢斯还未及入城,城内的激进派就捕杀了大批主和派,继续抵抗。就在罗马军队几乎就要攻破城墙的时候,加卢斯突然下令撤围,让后世史学家大惑不解。撤退的罗马军团在通过霍隆(Beth-Horon)地区时(这是一个类似平型关的地形),在山谷中遭到犹太起义军伏击。由于罗马军团是纵队行军,士兵在峡谷地形中又不能组成方阵有效抵抗,被迫各自为战,结果惨败。加卢斯在夜幕的掩护下逃脱,第12军团在此战中阵亡5780人。这次胜利让起义者振奋不已。一群乌合之众能够击败一个2万余人的罗马军团,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起义者愈加相上帝站在他们一边,革命事业必然成功。此战后,激进派的实力大增,不少先前犹豫不决的犹太贵族也倒向起义一方。

  屠城血证

  罗马皇帝尼禄得知后,派遣57岁,久经沙场的老将维斯帕西安(Vespasian)和他的精明强干的儿子提图斯(Titus)率领8万大军前来征讨。罗马帝国被征服的各民族用难以置信的目光,观望着犹太人单挑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也明白,绝不能让犹太人得逞,否则其他被征服民族都会揭竿而起,帝国就会崩溃。维斯帕西安采取稳扎稳打的战略,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克服犹太地的周边地区,逐步收紧对耶路撒泠的包围。到公元68年末,耶路撒泠的周边城市大多陷落,耶路撒泠已成孤岛。维斯帕西安在外围的成功又使耶路撒泠的起义者惊惶失措,各派系之间的斗争升级,最终导致内战。公元69年,暴君尼禄被刺杀,维斯帕西安因为众望所归,在犹太地被部下黄袍加身,成为新的罗马皇帝。

      他随即离开犹太地前往罗马,大军交给儿子提图斯指挥。这正应验了那句古老的预言-一个来自犹太地的人成为了世界的统治者。罗马帝国的征讨因为这个政治事件而暂停,给耶路撒泠起义者一个喘息的机会。他们又把这个事件当作上帝干预的结果-上帝终于除掉了欺压他们的暴君尼禄。在这个短暂的间歇中,耶路撒泠的起义者并没有利用宝贵的时间加强城防,建立统一战线,而是更深地陷入内战的泥潭。公元70年,提图斯开始了对耶路撒泠的围困。这样在城外,罗马军队忙碌地挖壕筑墙准备围城,在城内,起义各派还在互相大打出手。举一个起义者内耗的例子:本来为了准备和罗马人打持久战,犹太人在耶路撒泠城内储存了大量的粮食,足够全城坚持好几年。

      但一个激进派系使了个破釜沉舟之计,纵火将所有的粮食烧毁,以迫使全城的人死战到底。虽然耶路撒泠是肯定要沦陷的,但激进派的这种愚蠢举动大大增加了围城的伤亡。大多数犹太人不是死于罗马士兵的屠杀,而是死于饥馑。照例罗马人围城先劝降,如果在罗马的攻城器械接触到城墙以后城里的人依然不从,他们就失去了投降的机会。罗马人破城后必然大肆屠戮,以儆效尤。提图斯围困耶路撒泠的时候,正值犹太人的一个重要的节日,城内涌入大量来朝拜,过节的人们,加上先前从各地逃亡而来的难民,城内的人已经有百万之众。当时正是盛夏,酷热的天气加上水源断绝,使耶路撒泠城内成为人间地狱。耶路撒泠依山而建,东,西,南三面都是峭壁无法攀援,只有北面是缓坡。

      提图斯把攻城器械集中在北墙的一段,终于在围城7个月后攻破城墙。起义者和入城的罗马军队展开巷战,结果罗马人烧毁了整个城市,包括著名的神殿。城内的百万犹太人绝大多数葬身于这场浩劫中,只有少数人通过下水道逃脱。耶路撒泠沦陷后,起义者退守犹太地南部的几个要塞,又坚持了三年。最后沦陷的是著名的马萨达要塞(Masada)。这个要塞建在一个300英尺高的平顶山上,四面都是悬崖,只有一条被称为蛇径的小路蜿蜒上山。大约有960个起义者在此据守,其中包括妇女和儿童。当时新上任的罗马总督席尔瓦(FlaviusSilva)领军前来攻打。他指挥罗马士兵修建一条坡道直达山顶,然后将攻城器械运到要塞的城墙下准备攻城。起义者不愿做罗马人的俘虏,结果杀了各自的妻儿后全体自杀,为这次大起义划上一个悲壮的句号。马萨达到今天依然保存完好,是以色列非常有名的一个古迹。

       以色列士兵在入伍时都要到这里宣誓,他们的誓词是:“马萨达将永远不再陷落!”公元66年犹太大起义,是犹太历史上一个巨大的浩劫,也是犹太人犯下的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后人说起犹太人将近2000年的苦难流亡史,都会以这次起义为开端。65年后犹太人被驱逐出犹太地,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国家。这个损失巨大,自此以后犹太人在欧洲各国流亡,每每受到欺凌和迫害,总是无处可逃。大起义的失败,耶路撒泠的屠城,神殿的被毁,引发了当时犹太人的信仰危机。犹太人的起义是为了建立一个“上帝之外别无主宰”的国度,而犹太人的宗教虔诚是世人皆知的。为什么上帝会允许罗马人烧毁他的神殿,屠杀他的人民?全程经历并详细记述这次起义的尤索弗斯提供了这样的解释:他认为宗教民族主义激进分子以上帝的名义杀戮无辜,犯下罪行,他们占据耶路撒泠和神殿,等于是玷污了这个圣地,遭到天谴在所难免。这个解释相当勉强,因为在百万丧生的犹太人当中,激进分子毕竟是少数。犹太教在这次浩劫之后也凤凰涅磐,得以重生。过去犹太教由僧侣和祭司把持,等级森严,崇拜的中心是神殿和里面的方舟(Ark)。浩劫过后,神殿被毁,僧侣逃散,犹太教丢掉了这些桎梏,反而能深入到百姓的家庭,和犹太人的生活更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焕发前所未有的活力。这正应验了犹太教义中的一句:“再美丽的神殿都会倒塌,只有心中的神殿能够不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公元前六十三年,罗马统帅庞培攻陷耶路撒冷,毁坏圣殿,犹太人进行了长期反抗斗争。公元七○年和一三五年,犹太人最后两次反抗罗马统治的起义失败之后,犹太人不仅失去主权,而且失去家园,成为一个浪迹天涯的民族。幸存下来的犹太人被迫逃离巴勒斯坦,向世界各地流散,开始了长达一千八百多年的民族流散历史。其中欧洲是犹太人主要流散地,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有犹太人的居留点。然而当时欧洲已经是基督教的天下,犹太人成了唯一的异教徒,在基督教会的长期宣传下,全欧洲的基督教儿童,从小就开始受到犹太人是杀害耶稣的凶手、是基督徒不共戴天的敌人之类反犹太思想的薰陶,自然十分敌视犹太人。因此,在全欧洲内,长时期地频繁出现排斥驱逐和迫害犹太人的事件。

  欧洲排斥驱逐犹太人,除了排斥宗教异己这个最基本因素之外,当然还有其他政治的、经济的、种族的诸方面因素。虔基督教的统治者和教会强迫犹太人皈依基督教,否则将强制驱逐。犹太人却宁愿被驱逐也不放弃自己的信仰,最后被赶出国门。有的国家的统治者打着捍卫基督教信仰的纯洁性,避免自己的教民受到非基督思想的影响,而下令驱逐犹太人。公元一○二六年,英国开始驱逐犹太人出境,英王狮心查理(一一五七一一九九年)加冕时,犹太人被大批屠杀。在疯狂的迫害下,据说有一千五百个狂热的犹太人杀了自己的妻子儿女后,纵火自焚,尸首被集体埋葬于约克城的宫廷附近。一四九二年三月三十一日,西班牙斐迪南国王为了消除异教徒,建立一个真正的「天主教」王国,下令驱逐西班牙及其领地的所有犹太人。据历史学家估计,约有二十至四十万人被驱逐,是欧洲历史上最大的一件驱逐案。有些国家把犹太人看成是社会颠覆分子、不忠人员,或为失败政策寻找替罪羊,而驱逐犹太人。

  此外,驱逐犹太人还有经济上的动机,即通过驱逐而把犹太人的财物夺为己有。有的精明的统治者还不断采取「先驱逐后召回」的把戏,以达到多次夺取财富的目的。常常是先将犹太人逐出,而后又在犹太人交纳一大笔「居住权购置费」,或提高税款额的情况下,允许返回。这「一逐一召」,便有大笔金钱到手 。十二至十四世纪,法国曾五次驱逐犹太人,但每次驱逐之后,又都把他们召回。一三六一年,法国国王被英国俘虏,法国急需为国王筹集一笔巨额赎金,于是在驱逐犹太人之后,又允许他们返回。可是三十年后,又再次将他们驱逐出境。十三至十五世纪,欧洲基督教社会还往往为了维护基督徒商人、手工业者、技师们的经济利益,而把他们的竞争对手犹太人驱逐出去。

  十字军东征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新高潮。一○九五年,教皇乌尔朋二世亲自发动十字军运动,号召信徒进行圣战,此后一共发动了八次东征。尽管这次运动的主旨是从穆斯林手中夺回巴勒斯坦,而不是为了迫害犹太人,但实际上犹太人从一开始就是东征的惨烈受害者。因为当十字军组成出发时,被教会指为异教徒的穆斯林尚在千里之外,而他们一向憎恶的另一个异教徒犹太人却近在眼前。于是参加十字军的狂热基督徒便以犹太人为第一袭击目标,开始了对欧洲犹太人的屠杀。一○九六年春天,迫害犹太人的行动蔓延到莱茵河地区,当地犹太人请求皇帝和教会保护,皇帝和教会答应在犹太人支付巨款后,允许他们进入城堡并派军队保护。可是犹太人进入城堡后依然受到十字军的袭击,奉调保卫的士兵却拒绝保护犹太人,而任由十字军袭击。结果,该地区的犹太人全部被杀害。一○九六年五月,伏姆斯犹太人感到大难临头,寻求庇护。当地基督教会出面保证犹太人不会受到伤害,他们会提供必要保护。一些人深信教会保护的诺言,便留在家中没有逃走,十字军来了,教会并没有提供任何保护,结果全遭杀戮。另有一些人躲到阿德尔伯特主教的宫中避难,但他们被告知,若想保全性命,必须接受洗礼,皈依基督教。拒绝这一要求的犹太人被主教下令处死。这样,仅两天时间,伏姆斯就有八百人被杀害。一○九九年七月十五日,十字军攻克耶路撒冷,把城中所有的犹太人驱赶进犹太会堂,然后纵火连人带寺一起焚毁。总计在八次十字军东征运动中,仅欧洲犹太人惨遭杀害便达万人以上,财产被抢夺、失去生计的犹太人更难以计算。此外,在十字军统治巴勒斯坦的二百年中,犹太人再次被禁止居住圣城耶路撒冷。

  关于十字军如何迫害犹太人,当时史料是这样记载的:

  敌人杀他们(犹太人)如同屠宰牲畜一般,将他们推到刀剑前面……。母亲倒在孩子尸体上,父亲倒在儿子的尸体上。一个人杀了他的兄弟,另一个人杀了他的父母、妻子和儿子……。敌人将他们赶出家门,并剥光了他们的衣服,只留下极少数愿意接受洗礼的人……。

  十字军时代对犹太人的大肆迫害,正是基督教会长期诋毁犹太教的必然结果,而这些杀戮又是欧洲反犹主义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以后,就不是只停留在对犹太人口诛笔伐,排斥驱逐上面,而是拿起屠刀,进行血腥大屠杀。

...查看更多

结语

这次犹太起义的壮举为犹太民族树立了斗争不息的榜样,也被罗马当局下决心斩草除根,不让起义重演。公元135年,耶路撒冷城被彻底破坏,遗址翻耕成田,有如昔日迦太基之毁灭。杀戮之后残存的人民多被掳掠为奴,整个巴勒斯坦田园荒芜,庐舍为墟。于是犹太人开始了背井离乡、流浪异地的长期民族飘泊史。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