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波希米亚王国

  波希米亚王国(捷克语:České království,即捷克王国;德语:Königreich Böhmen;拉丁语:Regnum Bohemiae)是以前位于中欧的一个国家,其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捷克共和国摩拉维亚地区以外的地方。波希米亚是拉丁语、日耳曼语对捷克的称呼。在历史上曾是神圣罗马帝国内独立的一员,七大选帝侯之一,查理四世等许多国王皆兼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首都布拉格于14世纪末期曾为神圣罗马帝国中心,历经普舍美斯王朝、卢森堡王朝,1620年白山战役后被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吞并。

  波希米亚王国(捷克语:?eské království,即捷克王国;德语:K?nigreich B?hmen;拉丁语:Regnum Bohemiae)是以前位于中欧的一个国家,其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捷克共和国摩拉维亚地区以外的地方。波希米亚是拉丁语、日耳曼语对捷克的称呼。

  在历史上曾是神圣罗马帝国内独立的一员,七大选帝侯之一,查理四世等许多国王皆兼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首都布拉格于14世纪末期曾为神圣罗马帝国中心,历经普舍美斯王朝、卢森堡王朝,1620年白山战役后被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吞并。

image.png

  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波西米亚并入首都位于维也纳的哈布斯堡帝国。波西米亚王国实际上失去了独立地位。

  三十年战争过后,波希米亚国王一直由哈布斯堡王朝神圣罗马皇帝兼任,但仍然保持为自治国,拥有自己的政府。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散,波希米亚国王由奥地利皇帝兼任,德语成为唯一的官方语言,捷克语则沦为方言。

  王国在1198年由国王奥图卡一世成立,西元1212年皇帝弗雷德里克二世颁布的《西西里金玺诏书》明确确认了此事,正式将捷克公国升为波西米亚王国。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发布于西西里岛,承认波希米亚王位由贵族选举产生,帝国不加以干涉;波希米亚王国可在帝国范围之外,享有独立地位,自铸货币,有权任命主教,并且在帝国境内三百多个大小诸侯国中,波希米亚居有首席地位。

image.png

  捷克共和国西部中波希米亚州、南波希米亚州等属古波西米亚王国,南摩拉维亚州、摩拉维亚-西里西亚州(北摩拉维亚州)不属波西米亚王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起源

  波希米亚这个名称最早来源于“Boii”, 公元前500年,波希米亚地区在罗马帝国时期为一支叫波希人的凯尔特人的聚居地。公元前1世纪,日耳曼人迁入占据了此地,但这个名字却留了下来。公元6世纪,从东部迁来的斯拉夫人建起波希米亚王国就开始了它漫长而坎坷的历史,并繁衍出灿烂的文化。

  波希米亚大地上形成的最早国家是7世纪法兰克商人建立的萨莫帝国。

  公元623年~658年,以法兰克领袖萨蒙为首的捷克人的帝国兴起,曾在这里建立一个抵御阿瓦尔人的斯拉夫部落联盟。公元658年萨蒙死后,此地受摩拉维亚人统治。

  833年,捷克人与斯洛伐克人建立了大摩拉维亚帝国,鼎盛时曾占据着相当辽阔的土地。由于内部势力割据和外部列强侵扰,大摩拉维亚帝国于907年灭亡。

  普舍美斯王朝

  9世纪是捷克历史的荣光时期,普舍美斯王朝是捷克的第一个王朝, 8世纪末,波希米亚地区的布拉格诞生了普舍美斯王朝。在邻国大摩拉维亚的影响下,居住在今天波西米亚中部的捷克部落在9世纪80年代逐渐在普舍美斯家族的波日沃伊周围结合为统一国家,他在874年由大摩拉维亚主教梅都迪乌斯施洗礼。

image.png

  普舍美斯王朝——被称为“捷克人”的一个波西米亚部落的成员,“捷克”这个词就是由此而来——在995年统一了周边的捷克部落,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普舍美斯王朝在公元800年~1306年间曾统治波西米亚及附近地区达五百多年。

  9世纪普舍美斯王朝纳入大摩拉维亚帝国。

  10世纪起,摩拉维亚帝国没落,在日耳曼人和波兰人的夹缝中,普舍美斯王朝苦心经营

  弗拉吉斯拉夫二世(vlafislavⅡ)于1085年正式称王,108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授予捷克王公弗拉迪斯拉夫二世以波希米亚国王称号,从此捷克公国臣服于神圣罗马帝国。

  12世纪后半叶,捷克公国改称波西米亚王国。

  1182年,反扩摩拉维亚为波西米亚王国的疆土。

  1285年后,波希米亚王国已经壮大到包括现在奥地利甚至匈牙利,普舍美斯王朝末期和之后的卢森堡王朝统治期间,波西米亚王国是神圣罗马帝国中最强大的王国。成为当时中欧最强大的王国之一。

  查理大帝由罗马主教加冕,诞生了名义上的帝国,到1254年开始使用神圣罗马帝国头衔。波希米亚王国与这个试图集权,实质上松散的联盟性质的神圣帝国之间,开始了几百年难解难分的历史纠葛,也开始了在日耳曼和斯拉夫中间挣扎和摇摆的命运。

image.png

  卢森堡王朝

  1306年,普舍美斯王朝绝嗣,在一系列王朝战争后,卢森堡家族的约翰被选为波西米亚国王,波希米亚由卢森堡王朝统治。约翰的儿子,第二位卢森堡王朝君主查理四世在法国宫廷中长大,抱有普世主义态度。

  1346年时,波西米亚王国的继承人,卢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被选为罗马人的国王,在1355年又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还使布拉格成为帝国都城。他实施了一大批建筑计划,其中就包括在旧城区东南部建立新城。王室城堡也得到重建。

  于是,波希米亚历史上的兴盛也随之而来(在近年的民意调查中,查理四世仍然当选为最伟大的捷克人。)

  由于日耳曼人为主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强大,波希米亚的日耳曼裔贵族成立一独立王国,君主由推举制产生。但后来卢森堡王朝王族绝后。

  亚盖隆王朝

  1440年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在教皇尤金四世的支持下,与哈布斯堡王朝的德意志兼匈牙利国王阿尔布雷希特二世的遗孀伊丽莎白为争夺匈牙利王位进行了三年内战,最终从阿尔布雷希特年幼的儿子们手中夺取了匈牙利的王冠,兼任波西米亚国王。

  1444年11月10日,瓦迪斯瓦夫三世在抗击奥斯曼帝国的瓦尔纳战役中阵亡。匈牙利贵族决定让拉斯洛五世继承王位,他们派出使者到维也纳要求腓特烈五世释放伊丽莎白母子并归还王冠,遭到后者拒绝。贵族们选举匈雅提·亚诺什为匈牙利摄政,同时在波希米亚,波杰布拉德的伊日获得了同样的地位。

image.png

  1458年拉斯洛五世去世,波希米亚摄政波杰布拉德的伊日成为波希米亚国王。1469年5月3日,匈牙利国王马加什一世在腓特烈三世皇帝支持下自立为波西米亚国王,伊日拒不退位,由是战争频繁,至1471年伊日病死,战争结束。

  1471年弗拉迪斯拉斯二世当选为波希米亚国王。在位初期,不断与匈牙利国王马加什一世发生冲突。

  1516年拉约什二世继承匈牙利与波西米亚国王之位,1521年12月亲政,翌年1月与奥地利玛利亚公主结婚。两人都贪恋纸醉金迷的生活。因其年幼难以为政,因此在1526年20岁之际在和苏莱曼一世所率领的奥斯曼军发生的第一次莫哈奇之战中战死。据说是一位有野心的国王,然而一生都没有实现自己的野心。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

  1526年,波西米亚国会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弟弟,斐迪南大公继任波西米亚国王,哈布斯堡家族以外戚身分继承波希米亚王位。

  从1526开始,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哈布斯堡家族直接入主波希米亚王国将近四百年。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带来了波西米亚议会与之两个世纪的冲突。在斗争中,捷克人损失了一大部分地方贵族,特殊的宗教形式,甚至捷克语的广泛传播也被阻碍。

image.png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中央集权政策自第一位统治者斐迪南一世国王(1526-1564)就开始了。他消除波西米亚议会影响的努力遭到顽强抵抗。但是波西米亚议会自身也是分裂的,首要原因就是宗教分野。在几次灵活的政治活动之后,斐迪南建立了哈布斯堡在波西米亚的世袭继承权。议会无权建立选举原则,甚至无权确认国王,这使他们的地位大大降低。

  尽管波西米亚王国和摩拉维亚边区都由哈布斯堡家族统治,它们走上的是不同的发展道路。摩拉维亚人承认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世袭统治权,于是没有发生当地议会与哈布斯堡君主的激烈冲突。波西米亚王国历史悠久的议会则一直准备着保卫他们认为是自己的权利和自由。哈布斯堡家族推行中央集权政策,激发了冲突,而民族和宗教问题又进一步使之复杂化。

  在15世纪,波希米亚改信基督新教,但哈布斯堡家族所信的是天主教。(宗教矛盾)因此,哈布斯堡家族的王位继承权被受挑战。在1555年,哈布斯堡君主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授与波希米亚人宗教自由。这些宗教容忍政策,令哈布斯堡君主一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

  但在1617年,狂热天主教徒斐迪南二世,继承他的表哥,成为神圣罗马皇帝,一改诸先王的作风,对新教采取零容忍政策,导致他落选波希米亚国王,波希米亚(捷克)暂时摆脱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

  1620年白山战役后至18世纪末,捷克进入了长达数百年的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黑暗年代”。在这百年间,捷克遭到奥地利军队蹂躏,被德意志化,经济和政治也十分衰弱。波西米亚议会于哈布斯堡专制权力的斗争导致波西米亚议会完全从属于哈布斯堡的利益。白山战役之后,捷克失去了自己的本土贵族阶层,改革教义和生机勃勃的捷克新教文化随着外国人主要是德意志人的涌入,德语在政府和社交场合的地位日渐提高。波西米亚王国无非是哈布斯堡帝国的一个省份罢了。

image.png

  为从腓特烈五世手中夺回波希米亚王位,斐迪南二世决定征服波希米亚,导致三十年战争的爆发。这场战争后来演变为一场席卷全欧洲的颠覆性的战争,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参与到三十年战争中来。1648年签署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三十年战争。瑞典获得了西波拉美尼亚,东波拉美尼亚则归于勃兰登堡选帝侯。法国如愿以偿的得到了阿尔萨斯及其周围的一些土地。这一和约再一次确认了荷兰和瑞士的独立地位,给予德意志各诸侯以自由结盟的权力从而进一步削弱了皇帝。在宗教事务方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在1555雷根斯堡条约的基础上补充了加尔文派的权利。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使得在哈布斯堡王朝治下完成德意志统一的希望彻底破灭,德意志分裂状况更甚于前,这对欧洲以后数百年的地缘政治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这种影响依然存在。

  法国与哈布斯堡王朝的战争直到1659年才结束,比利牛斯条约使法国又获得了西属尼德兰和西班牙北部的一些领土。为了表示诚意,菲利浦四世将女儿玛利亚嫁给了法王路易十四。此后的法国成了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

  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认波西米亚并入首都位于维也纳的哈布斯堡帝国。波西米亚王国实际上失去了独立地位。

  三十年战争过后,波希米亚一直被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但仍然保持为一独立王国,拥有自己的政府。直至1743年波希米亚成为奥地利哈布斯堡-洛林皇朝领地,德语成为唯一的官方语言。

  三十年战争后,威斯特法利亚系统建立,这为后来的欧洲单一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那以后,欧洲各国形成了各国都平等的思想,改变了以往各王室之间因为联姻关系而随意要求对方割地统辖的局面。

image.png

  1806年8月6日,著名的奥茨特里斯战役(奥地利帝国和俄国联军与拿破仑的战争)之后,哈布斯堡王朝弗兰茨二世放弃神圣罗马帝国帝号,波西米亚王国则自动转成奥地利帝国辖属。1867年,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组成“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领地以及匈牙利圣斯蒂芬的王冠领地”联盟,就是我们所说的奥匈帝国,波希米亚王国则又成为奥匈帝国的省份。

  十九世纪上半叶是中欧民族觉醒的时代。德意志民族主义——被与法国革命军的对抗点燃——和拿破仑的扩张都激发了作为被统治者的斯拉夫人的民族复兴情怀。以共同语言和文化定义的“民族”概念引发了人们的观念觉醒,为日后为争取政治自治的斗争打下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波西米亚人是用来指称以前波西米亚王国的居民,波西米亚王国的领土目前位于捷克共和国境内。这个名字是源自于居住在这里的凯尔特部落的拉丁名词Boii。波西米亚是吉普赛人的聚居地(法国人因此称吉普赛人为波西米亚人)。

  今天,对于说捷克语的人来说,Bohemian这个字常常是Czech这个字的同义字,只不过它使用的时机比较是在古老风格或和诗有关的脉络下,这种用法尤其会带有第二个涵义(请见下文)的影响。这也是为何他们会说自己是捷克人而非波西米亚人的原因。

  另外一个造成Bohemian这个字跳脱了日常用法的原因,是因为Czech这个字在1919年-1938年以及1945年-1993年受到官方的推广,这是为了形塑一个统一的“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是将波西米亚、摩拉维亚、西里西亚与斯洛伐克合并之后所创造出来的概念。

image.png

  波西米亚人的第二个涵义是出现于19世纪初期的法国。这个名词被用来称呼希望过着非传统生活风格的一群艺术家与作家。请参见波西米亚主义。

  15世纪时,波西米亚的兹克姆德国王(King Zikmund)将所有波西米亚境内的拉玛人(Roma)逐了出去,他们逃到了法国,在那里有时他们就被称为波西米亚人。

  在19世纪,一些法国作家给予了这个字以新的生命,如亨利·穆杰(Henri Murger)就写了一本名为《波西米亚人的生活情景》(Scenes de la vie de Boheme)的小说。波西米亚人这个词被用来指称那些希望过着非传统生活风格的一群艺术家、作家与任何对传统不抱持幻想的人。这个词反映了15世纪以来法国人对来自于波西米亚的吉普赛人的观感。在法国人的想像中,“波西米亚人”会让他们联想到四处漂泊的吉普赛人,他们是自外于传统社会的一群人,不受传统的束缚,或许还会带来一些神秘的示,可能对他们也有一些太不注重个人卫生的指责意味在。

  这个名词和不同的艺术或学术社群产生关联,并且被用来当作以下这些人物、环境或情况的普遍形容词:在《美国大学辞典》中将bohemian定义为“一个具有艺术或思维倾向的人,他们生活和行动都不受传统行为准则的影响“。

image.png

  保守美国人经常将波西米亚人和毒品以及自陷贫困连结在一起,然而,过去一个半世纪以来许多最有才华的欧洲与美国文学名家都拥有波西米亚气质,因此如果列出一张波西米亚人名单的话会变得非常冗长。甚至像巴尔札克这样的布尔乔亚作家都会赞同波西米亚主义,尽管大部分的布尔乔亚并非如此。

  事实上,波西米亚和布尔乔亚常常被视为是相反的团体。在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的《天堂里的布波族》(Bobos in Paradise)一书中描述了这两个团体彼此碰撞的历史,以及现代波西米亚和布尔乔亚融合在一起之後产称的一个新兴上层知识阶级——“布尔乔亚波西米亚人”,简称为“布波族”。英国作家威廉·萨克莱(W. M. Thackeray)是在英文中首次使用这第二个涵义的人。

image.png

  法国人认为吉普赛人来源于波希米亚王国,故将他们称作波希米亚人。实际上波希米亚王国人口组成比较复杂,古代波希米亚王国即今天的捷克和斯洛伐克一带,有日尔曼人,马扎尔人(匈牙利主要民族之一),斯拉夫人等等,吉普赛人只是其中一部分。

  故就人种学来说这是法国人对吉普赛人的一种误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波西米亚是中欧的地名,原是拉丁语、日耳曼语对捷克的称呼,占据了古捷克地区西部三分之二的区域。现在位于包括布拉格在内的捷克共和国中西部地区。广义上,尤其是有关波希米亚王国的历史文献中,也常指代包括摩拉维亚和捷克西里西亚在内的整个捷克地区。波希米亚王国是古中欧国家,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散,波希米亚国王由奥地利皇帝兼任,德语成为唯一的官方语言,捷克语则沦为方言。波希米亚曾经南临奥地利,西抵巴伐利亚,北接萨克森和卢萨蒂亚,东北与西里西亚为邻,并于东部的摩拉维亚接壤。1918年至1939年以及1945年至1992年,波希米亚属于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1993年之后成为组成捷克共和国的主要部分之一,1939年至1945年属于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

  公元前2世纪,古罗马人和多个民族在争取意大利北部的统治权,其中一个民族是波伊人。古罗马人在皮亚琴察战役(西元前194年)和摩德纳战役(西元前193年)中打败波伊人。此后,大部分波伊人撤退并越过阿尔卑斯山北迁。

  古罗马文学家将占领的这片地区称为Boihaemum,最早出现在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一书中(著于公元1世纪末)。该名称包含波伊人的部落名Boi-加上日耳曼语中家园的词根xaim-。这片地区包含了部分南波希米亚地区,部分巴伐利亚地区(其名称也是从波伊人部落名演化而来)和奥地利。波希米亚的捷克语名称"?echy"(即捷克)则是从6或7世纪迁入这片地区的捷克斯拉夫部落的名称演化而来。

image.png

  波希米亚地区在罗马帝国时期为一支叫波希人的凯尔特人的聚居地。公元前1世纪,日耳曼人迁入,斯拉夫人亦于公元6世纪迁入波希米亚。由于日耳曼人为主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强大,波希米亚的日耳曼裔贵族成立一独立王国,君主由推举制产生。

  1241年6月,波希米亚名将牙罗思老·思泰伦贝尔在斡勒木志之战(奥洛穆茨之战)中奇袭杀死蒙古西征的北路军统帅拜答尔,使得捷克免受蒙古军的摧残。

  1306年波希米亚普舍美斯王朝王族绝后,卢森堡王朝以外戚身分继承波希米亚王位,历经查理四世的黄金时期,1526年王国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但在15世纪,由于直言极谏的布拉格大学教授扬·胡斯,被罗马教廷以火刑处死,波希米亚乡民愤而皈依胡斯教派,而哈布斯堡家族信仰的是天主教。因此,哈布斯堡家族的王位继承权备受挑战。在1555年,哈布斯堡君主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授与波希米亚人宗教自由。这些宗教宽容政策,令哈布斯堡君主一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

  1517年德意志的马丁路德推行宗教改革以来,新教就广传于欧洲。1617年,狂热的天主教徒斐迪南二世,继承他的表哥,成为神圣罗马皇帝,一改诸先王作风,不再对新教采取容忍政策,导致他落选波希米亚国王。为夺回王位,斐迪南决定征服波希米亚,导致三十年战争的爆发。

image.png

  三十年战争过后,波希米亚一直被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但仍然保持为一独立的王国,拥有自己的政府。直至1743年,波希米亚成为哈布斯堡-洛林皇朝统治下的一个行省,德语成为唯一的官方语言,捷克语则是方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散,波希米亚成为东欧新国家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行省。1993年,成为捷克共和国一重要组成部分。

  波希米亚高地位于今捷克斯洛伐克的波希米亚地区,多森林,面积约158,000平方公里,海拔1,602米。西南部为波希米亚森林,由奥赫热河上游河谷至奥地利境内的多瑙河河谷,呈西北—东南分布,海拔3,500英尺,主要为针叶林和落叶林。

image.png

  如今的波希米亚拥有52,065平方公里的疆域,捷克共和国1060万居民中有约600万人生活在波西米亚地区。现今的波西米亚地区西与德国接壤,北邻波兰,东部为古摩拉维亚地区,南部则与奥地利为邻。波希米亚地区山峦环绕,分别通过波希米亚森林,厄尔士山脉,克尔科诺谢山和苏台德山脉等与其他地区接壤。其中最高峰位于苏台德山脉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十九世纪上半叶是中欧民族觉醒的时代。德意志民族主义——被与法国革命军的对抗点燃——和拿破仑的扩张都激发了作为被统治者的斯拉夫人的民族复兴情怀。以共同语言和文化定义的“民族”概念引发了人们的观念觉醒,为日后为争取政治自治的斗争打下了基础。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