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德国吞并奥地利

  德国吞并奥地利Germany,annexationofAustriaby,1938年3月15日,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同时开始了压迫政策,凡是企图反对希特勒在奥地利举行公民投票的一切敌对活动,一律禁止。在他的高压协迫下,99%的投票者都赞成德奥联合。

  在79年前的今天,1938年3月14日 (农历二月十三),德国吞并奥地利。

  1938年3月14日(距今79年),对阿道夫·希特勒来说,今天是空前荣耀的一天。这位德国领袖早年离开奥地利时是个身无分文的艺术家,而今天,当他返回维也纳来宣布“德奥合并”时,他受到几千人的热烈欢迎。希特勒从他的临时司令部所在地林茨来到奥地利的首都,40辆坦克在前面开路,坐满军官的警车作后卫,一路上希特勒受到了来自奥地利各地的纳粹分子的欢迎,而过去就是他曾经保证过奥地利的边界是不可侵犯的。在路上大部分时间里,希特勒站在敞篷汽车上,身着棕色的突击队员军服向狂热的支持者们几乎是歇斯底里地挥手致意。他的支持者们许多人挥舞着饰以纳粹标志的旗帜。一些纳粹分子把这个标志缝在奥地利国旗上。“我们此时此刻的感受”,希特勒在维也纳宣称:“也是所有其他德园人的共同感受。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今天宣称的统一的德帝国,再也不会被任何人所分裂,永远不会处于分裂状态。” 希特勒已经签署了由他担任德国和奥地利军队总司令的法令,所有奥地利士兵必须发誓效忠于这个纳粹头子,这个领导着7000多万人的元首。

德国吞并奥地利

网络配图

  希特勒的胜利就是库特、舒施尼格的失败。自1934年以来这位奥地利总理就试图阻止国家社会党人 (即纳粹主义者)掌权,但是1936年他的保护伞贝尼托·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联合,舒施尼格的统治便开始动摇。 舒施尼格上个星期二力图进行公民投票让奥地利人在纳粹和他之间做出选择,以此来挽救其政府,但投票没能举行。希特勒与奥地利的纳粹内政部长阿图尔-赛斯-英夸特取得了联系,命令他取消公民投票。舒施尼格企图采取对策,但是当他听说德国军队已经入境,只好作罢。

  今天晚上,舒施尼格和他的几千名支持者们将获悉,阿道夫-希特勒的对手所面临的处境。他们都已被逮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近代,德国统一的比较晚,1871年普鲁士王国才最终完成德国的统一,但是这个统一的德国并未包含跟德国同文同种的奥地利。那为什么普鲁士不把奥地利一起纳入德国的版图呢?不是普鲁士不想,而是以当时普鲁士的情况来看,普鲁士与奥地利的实力相差无几,没有能力将奥地利拿下,只有将其排除在德国版图以外。

  其实在德国的各邦国当中,奥地利是最有实力和机会完成德国统一的,但是最后却被普鲁士成功逆袭,普鲁士为何能够逆袭奥地利完成德国的统一,铭苏先生在此前写的另外一篇文章《普鲁士为何能够逆袭奥地利成为德国统一的中流砥柱?》中有详细论述,此处不再详细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完整的德国应该既要包括普鲁士,又要包括奥地利,这也是德国人的梦想。

  一战后,德国和奥地利都有实现两国合并统一的意图。德国认为,德奥的合并可以补偿德国因战争所带来的其他地区的损失;奥地利临时国民议会考虑到战败及奥匈帝国解体给奥地利带来的不利影响,也通过了与德国合并的决议。但是英、法、意等国认为德国和奥地利的合并会增强德国的实力,威胁到自身的安全,而欧洲国家建立凡尔赛体系的目的是为了制裁和削弱德国,因此反对德国同奥地利的合并。所以在《凡尔赛条约》与《圣日耳曼条约》中都有禁止德国与奥地利合并的条款。

  德国和奥地利的成功合并是在希特勒掌权以后完成的,也是德国走向对外扩张的第一步。希特勒为了吞并奥地利可谓是费了一番心思,不过在没有流血冲突的情况下德国一天就占领了奥地利,这也成为希特勒自我炫耀的资本。下面具体来看一下德国是如何吞并奥地利的:

  第一、希特勒企图扶持奥地利纳粹势力从内部颠覆奥地利政权,结果失败了。

  1934年7月25日,受德国指使的纳粹分子占领奥地利总理府,枪杀了总理陶尔斐斯,并占据了广播电台,企图拥护布林特伦为奥地利总理,但是这一叛乱活动遭到奥地利政府的镇压。此时,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也声援奥地利,并陈兵4个师于意奥边境,准备随时干预奥地利国内局势。希特勒不得不放弃此次吞并奥地利的计划。

  第二、武力威胁奥地利签订德奥协定,控制奥地利内政外交。

  1936年,国际局势对德国有利,因此此时意大利忙于埃塞俄比亚战争无暇顾及奥地利,并且英、法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侵略行为未出面干涉,这让德国感觉到英法是在纵容。所以,德国先占领莱茵非军事区试了下水,结果英、法也未干涉。于是,德国就迫使奥地利总理同德国签订德奥协议,表面上承认奥地利是主权国家,实际上德国通过德奥协议控制了奥地利的内政和外交。

  第三、武力吞并奥地利。

  1938年希特勒照会奥地利总理舒施尼格,商讨两国合并的事宜,希特勒向奥地利提出了一些令奥地利丧失主权的条约,迫使舒施尼格签字。但是,舒施尼格认为奥地利能否同德国合并,这需要由全体奥地利人民来做主,于是回国后准备举行全民公投以决定奥地利的未来。希特勒听闻后大怒,于是就有了德国武力吞并奥地利这一事件。

image.png

  那么,德国吞并奥地利无疑会改变一战后欧洲的格局,德国的做法也明显违背《凡尔赛和约》,欧洲国家为何不出兵干涉德国吞并奥地利的行为呢?下面看一下各国当时的具体情况:

  意大利本是奥地利独立的坚定拥护者,可是在此之前意大利出兵入侵埃塞俄比亚消耗了大量兵力,后来又出兵干涉西班牙内战牵制了大量兵力,在军事上已无力同德国争夺奥地利。之后,德国和意大利形成罗马-柏林轴心国,意大利已无需为奥地利的独立站岗了。

  德国的强大受威胁最大的应该是法国,法国也为何不反对德国吞并奥地利呢?实际上这与法国当时的国内政局有很大的关系,当时法国国内两派政治斗争非常激烈,内阁更迭频繁,政局的不稳导致国家政策没有连续性,根本无法对德国采取强硬政策,于是对德国吞并奥地利实行绥靖政策

  英国一项奉行大陆均势政策,不希望欧洲大陆任何一个国家强大,那么对于德国吞并奥地利,英国理应出来干涉才对呀,为何英国也不管呢?

  其实英国还是在奉行他的大陆政策,因为当时欧洲大陆除了法、德、意三个大国以外,还有一个更强大的苏联,德国强大以后如果跟苏联发生战争冲突,自然可以削弱双方的实力,而英国跟德国隔着一道海峡,自然相对安全一些。所以,英国也对德国吞并奥地利的行为采取绥靖政策。

  对德国吞并奥地利反应最强烈的应该就是苏联了,苏联强烈谴责了德国的侵略行为,并号召国际社会一起商讨对策对付希特勒的侵略行为,但是西方国家和苏联毕竟是两个世界的,他们并没有理会苏联的要求。在没有其他国家出面的情况下,苏联也不可能单方面去对德国采取行动,也就不了了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奥地利和德国一样,都是以德意志民族为主体的国家。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两国出于不同的目的,都有合并的意图。但是,《凡尔赛和约》明确规定严禁德奥合并。纳粹党上台以后,希特勒一直试图利用植奥地利纳粹党的办法,鼓励他们在奥地利内部进行颠覆活动,以实现德奥合并,最终,希特勒于1938年3月15日实现了吞并奥地利的计划。希特勒上台后,一直想吞并奥地利,而且,他认为英法不会因此对德国采取军事行动。同时,由于意大利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中已经消耗了很大力量,无力界再与德国争夺奥地利了。

image.png

  1936年3月,德国重新占领莱茵非军事区,公然违反《凡尔赛条约》和《洛藏迦诺公约》,也未受到英、法的干涉。面对这种形式,奥地利新任总理许士尼格只得尽力避免德国的干涉,使希特勒容忍现状。193年7月11日,许士尼格同德国驻奥公使冯·巴本签订了一项秘密协定和一份公开发表的公报。在公报中,德国政府表示:“承认奥地利联邦的全部主权;双方互不干涉内政,包括奥地利民族问题在内;奥地利承认自己是一个德意志国家。”但秘密协定则要求奥地利按照德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来执行自己的外交活动;实行政治性大赦,即大赦奥地利纳粹党政治历史通览犯;任命“奥地利的民族反对派”分担政务。

image.png

  通过德奥协定,德国基本上控制了奥地利的内政和外交。1937年,希特勒认为彻底解决奥地利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11月5日,他召集作战部长、外交部长和三军总司令,举行了一次重要的秘密会议。这次会议由希特勒的军事副官霍斯巴赫上校担任记录,会后整理出一份备忘录,通称为《霍斯巴赫备忘录》。根据备忘录的记载,希特勒认为德国的前途完全取决于如何解决生存空间的需要。解决生存空间,首先要向欧洲发展,而不是到海外去寻找殖民地。德九国的第一个目标应是夺取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这样就不能不动用武力。

image.png

  那么,列强是否会进行干涉呢?希特勒估计,英国面临重重困难,不会参与对德战争,而没有英国的支持,法国也不可能对德国采取军事行动。之,希特勒已下定决心要传世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界墨索里尼继宣布罗马一柏林轴心之后,于193年11月6日参加了德、日《反藏世共产国际协定》,三国正式结成法西斯侵略集团。同时,意大利正式宣布放弃奥地书利,它的注意力已经转到地中海和殖民地上去了。

  这样,德国加快了吞并奥地利的步伐。1938年2月12日,希特勒约见许士尼格,要他签署一份奥地利完全听命于德国的议定书,并命令他在3天之内答复,否则要进军奥地利。奥地利在德军压境的威胁下,被迫作出了释放纳粹罪犯,任命纳粹头目为内政部长的让步,但希特勒还不满意。许士尼格从英法那里得不到支持,无可奈何地准备在3月13日让全体公民投票决定国家的前途。希特勒闻讯后大怒,命令德军准备对奥地利发动进攻。3月11日,许士尼格下台,纳粹党徒赛斯英夸特上台组阁。

image.png

  次日凌晨,德军开进奥地利。13日,德奥签署《关于奥地利和德国重新统一法》,德国正式吞并了奥地利。奥地利从此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东方省。3月14日,希特勒从他的临时司令部所在地林茨来到奥地利的首都,40辆坦克在前面开路,坐满军官的警车作后卫,一路上希特勒受到了来自奥地利各地的纳粹分子的欢迎。希特勒在维也纳宣称:“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今天宣称的统一的大德意志帝国,再也不会被任何人所分裂永远不会处于分裂状态。”从此,奥地利的七百多万人民成为了希特勒的臣民。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其经济、军事实力和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增强,这使其更加肆无忌惮地实现侵略和战争计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1938年3月12日德国对奥地利实现了吞并,由于奥地利和德国同为由日耳曼人主体构成的国家,从而在整个吞并计划中,“统一”思想并未受到普遍民众的反抗。相反地是随着德国国力的整体上升,奥地利民众普遍对希特勒所领导的纳粹政权抱有好感。从这些历史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奥地利共和政府被纳粹党推翻之后,德军进驻奥地利时,民众的态度不是反抗,而是夹道欢迎。

  照片为1938年3月14日,德军进驻奥地利萨尔茨堡,奥地利人站在街边欢迎德军的到来,从他们的态度中可以看到,他们对德奥合并抱着非常大的期盼。

image.png

  照片为1938年3月14日,在德国实现了对奥地利的吞并后,奥地利纳粹党成员坐上汽车在维也纳游行,沿途受到维也纳民众的欢迎,他们在街边向纳粹党成员行纳粹礼。

image.png

  照片为1938年的3月14日,德军士兵抵达萨尔茨堡,沿途受到了当地奥地利人的热烈欢迎。

  照片为1938年的3月14日,德军士兵抵达萨尔茨堡,沿途受到了当地奥地利人的热烈欢迎。

image.png

  照片为1938年3月14日,德军进入奥地利第四大城市萨尔茨堡,当地的居民们在街边向德军行纳粹军礼,如第一张照片所示,在德国实现对奥地利的吞并后,希特勒在维也纳发表了自己的宣言,在宣言中讲到“大德意志”的时代即将到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奥地利位于欧洲中部,是一个经济发达、风景秀丽的现代国家。1938年3月15日,德国入侵奥地利,德国军队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抵抗,轻松地进入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在维也纳,希特勒和他的军队竟然受到了奥地利民众的热烈欢迎。那么德国人为何一枪未放就占领了奥地利,而且还受到了民众的热烈欢迎?

image.png

  第一,德国和奥地利同属日耳曼民族,同根同种,本就是一家。奥地利最初就是从德国拓展出去的边区,奥地利和相邻的德国巴伐利亚地区语言和文化没有什么区别。直到近代德国崛起独立后,两国才分道扬镳。不过独立后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奥地利和匈牙利二元体制国家)还是和亲兄弟一般,一战同盟国的主力就是他们哥俩。一战后,奥匈帝国崩溃,奥地利从奥匈帝国独立出来。为了防止德国做大,协约国禁止德国和奥地利合并,否则两国很可能早就合并了。不过不管是德国人还是奥地利人都认为他们是一家人。比如希特勒是奥地利人,但当上了德国的元首。所以在德国入侵奥地利的时候,奥地利人不仅不排斥,反而认为两国合并是理所应当的。二战中,700万人的奥地利竟然有近百万人加入德军参战。由此可见,两国的民族认同感是非常强的,奥地利人不抵抗并不稀奇。

  第二,德国正式入侵奥地利以前一直在奥地利大肆活动,对吞并奥地利的行动蓄谋已久。早在30年代初,奥地利的法西斯分子就开始向德国靠拢,他们一直怂恿奥地利倒向德国。1934年,奥地利的纳粹分子曾进行了一次暴动,试图控制奥地利,但由于遭到了政府的镇压和意大利的干涉而失败。尽管纳粹分子的阴谋遭到挫败,但他们仍然不甘心,在奥地利的活动有增无减,他们还得到了德国的大力支持。到1936年,德国的情报人员和奥地利的法西斯分子已经控制了奥地利的各大要害部门。到1938年,奥地利实际上已经成为德国的附庸,连外交权都交给了德国人。德国入侵奥地利其实只是摘桃子而已,所以德国人根本没有遭到奥地利军队的抵抗。当德军开进奥地利时,奥地利军队不仅没有抵抗,还统统换了军装带着纳粹简章举着鲜花迎接他们。

image.png

  第三,奥地利倒向德国也是没有办法,因为英法已经抛弃了他。奥地利曾向英法寻求援助,但英法害怕激怒德国,所以拒绝施以援手,奥地利除了并入德国已经没有选择。德国已经崛起为欧洲第一强国,元首又是奥地利人,奥地利并入德国也并非坏事。当奥地利并入德国后,英法很快召回了驻奥地利的使领馆人员,承认了德国吞并奥地利的事实。奥地利就这样成为了德国的一部分。德国人在入侵奥地利的行动中尝到了甜头,很快又瞄向捷克斯洛伐克,强占了捷克斯洛伐的苏台德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德国在二战期间对外扩张的第一步就是吞并奥地利,按理来说突然吞并一个主权国家会造成舆论哗然然而现实似乎不是这样,德国的所作所为就像欧洲其他国家默认情况下发生的,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image.png

  终结者,施瓦辛格先生来自于奥地利,其英语却掺杂着德语口音,为此最经典的台词“I will be back”总是需要好几遍才能过。奥地利讲的也是德语,经管和德国是两个国家但是却同文同种,这种情况统一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也就是这个原因就算吞并看上去也没有什么变扭的。不就是统一吗?再者一战过后,德国和奥地利由于自身的利益考虑都打算合并,但是当时受制于凡尔赛条约,更多的是受制于自身的实力这件事随后作罢。更关键的是当时的德国元首老家可就是奥地利的。

image.png

  而如此大的行动要是没有其他欧洲大国特别是英国的纵容也是不可能发生的,英国但是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当时西方阵营的主要对手是东方的苏联,本着大陆均势的策略英国默认德国的行为以增强德国自身的实力,达到制衡苏联的目的。毕竟大陆打的再厉害也是大陆的事情,保住自己的海洋权益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英国就这么默认德国的所作所为。综上所述,可以总结为文化上的一样和英国的纵容,文化上的一样导致了就算是吞并很多国家也认为这是统一,而英国的纵容则使得德国敢放开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德国吞并奥地利Germany,annexationofAustriaby,1938年3月15日,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同时开始了压迫政策,凡是企图反对希特勒在奥地利举行公民投票的一切敌对活动,一律禁止。在他的高压协迫下,99%的投票者都赞成德奥联合。

image.png

  事件起源

  1938年3月12日希特勒德国武装占领奥地利的事件。奥地利共和国地处欧洲心脏地带,战略地位重要,是阿道夫·希特勒猎取的第一个对象。早在1933年德国间谍就在奥地利活动。1934年7月策动维也纳法西斯分子叛乱,刺杀奥首相E.陶尔斐斯。1936年7月11日德国强迫奥地利签订《德奥协定》,要奥地利保证在外交政策中将始终按照承认自己是“一个德国”的原则行事,并在秘密条款中规定让德、奥法西斯党徒参加奥政府机构。视奥地利为自己势力范围的意大利,对希特勒吞并奥的企图开始持反对态度。1934年初,B.A.A.墨索里尼首席外交顾问访奥时重申,“必须首先保证奥地利的独立”。墨索里尼曾下令意军4个师开赴边境。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墨索里尼改变了在奥地利问题上的立场。1938年2月,英国首相A.N.张伯伦宣称,当德国占领奥地利时,奥不能指望其他大国的援助。美国驻法大使W.C.布利特通知德国,华盛顿方面“完全理解”德改变欧洲版图的计划。法国政府也表示无意干涉奥地利事务。

image.png

  战争化

  1938年2月12日,希特勒在贝希特斯加登迫使奥总理K.舒施尼格(1897年~1977年)答应德国以下要求:特赦以政治犯名义囚禁的全部纳粹党员,任命奥地利纳粹分子A.赛斯-英夸特为内务部长兼保安部长,掌握警察权。3月12日,纳粹党徒大肆宣扬“奥政府被共产党暴徒包围”,伪造奥政府请德出兵镇压骚乱的“紧急请求”,接着,德国军队长驱直入,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奥地利。次日,希特勒到维也纳,签署了德奥合并的法律,奥国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东方省。对希特勒这一赤裸裸的侵略行为,西方列强仅仅表示抗议。不久,英、法、美等国又承认了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分别把驻奥使馆改为驻维也纳领事馆。苏联强烈谴责纳粹德国的侵略,并建议召开国际会议讨论集体对付希特勒的侵略,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建议置之不理。希特勒吞并奥地利,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和战略地位,更加肆无忌惮地实现它的侵略和战争计划。

  事件影响

  1943年10月苏、美、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宣布德国吞并奥地利无效,决定恢复奥的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奥地利。1955年5月四国同奥签订《奥地利国家条约》,奥地利重新赢得主权国地位。

image.png

  相关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首先被法西斯德国吞并的国家是奥地利。奥地利和德国一样,都是以德意志民族为主体的国家。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两国出于不同的目的,都有合并的意图。但是,《凡尔赛和约》明确规定严禁德奥合并。纳粹党上台以后,希特勒曾经打算利用扶植奥地利纳粹党的办法,鼓励他们在奥地利内部进行颠覆活动,以实现德奥合并。1934年7月,奥地利纳粹党徒发动武装叛乱,虽然刺杀了奥政府总理,但还是遭到镇压,未获成功。1936年,迫于纳粹德国的淫威,奥地利总理许士尼格和德驻奥公使巴本签订了一个秘密协定和一份公报。由此,奥地利虽然名义上还是一个主权国家,但其内政和外交已经基本上被德国控制了。这一举动,没有受到西方大国的制裁。希特勒的胃口越来越大,他决心完全正式吞并奥地利。而且,他认为英法不会因此对德国采取军事行动。同时,由于意大利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中已经消耗了很大力量,已经无力再与德国争夺奥地利了。1937年11月意大利参加《反共产国际协定》以后,意大利正式宣布放弃奥地利,它的注意力已经转到地中海和殖民地上去了。这样,德国加快了吞并奥地利的步伐。1938年2月12日,希特勒约见许士尼格,要他签署一份奥地利完全听命于德国的议定书,并命令他在三天之内答复,否则要进军奥地利。奥地利在德军压境的威胁下,被迫作出了释放纳粹罪犯,任命纳粹头目为内政部长的让步。但希特勒还不满意。许士尼格从英法那里得不到支持,无可奈何地准备在3月13日让全体公民投票决定国家的前途。希特勒闻讯后大怒,命令德军准备对奥地利发动进攻。3月11日,许士尼格下台,纳粹党徒赛斯—英夸特上台组阁。次日凌晨,德军开进奥地利。13日,德奥签署《关于奥地利和德国重新统一法》,德国正式吞并了奥地利。奥地利的七百多万人民成为希特勒统治的臣民,为希特勒发动大战增加了兵源。

image.pn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事件背景

  背景简介

  20年代,德国处于战后恢复时期,主客观条件都不允许实现德奥合并。1933年纳粹党夺取政权后,德奥合并再次成为严重的国际问题。希特勒最初企图采用扶植奥地利纳粹党人的办法,利用他们在奥地利内部进行颠覆活动,以实现德奥合并。1934年7月25日,一群奥地利纳粹分子突然闯入维也纳总理府,枪杀总理陶尔斐斯,另外一些纳粹分子占领了广播电台,并宣布林特伦(奥地利驻意公使)为总理。叛乱分子遭到迅速镇压,墨索里尼派出四个师陈兵勃伦纳山口,并向奥地利政府发出急电,允诺意大利支持奥地利的独立。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不得不否认与叛乱阴谋有任何关系,暂时收敛起来,等待时机再次实行吞并奥地利的计划。

image.png

  德奥协定

  1936年下半年的国际形势,对德国十分有利。1935年10月意大利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受到法、英的纵容,而且意大利本身由于陷入侵埃战争,无力再与德国争夺奥地利。1936年3月,德国重新占领莱茵非军事区,公然违反凡尔赛条约和洛迦诺公约,也未受到英、法的干涉。鉴于上述种种情况,新任总理许士尼格只得尽力避免德国的干涉,使希特勒容忍现状。1936年7月11日,许士尼格同德国驻奥公使冯·巴本签订了一项秘密协定和一份供公开发表的公报。在公报中,德国政府表示:“承认奥地利联邦的全部主权”;双方互不干涉内政,包括奥地利民族问题在内;奥地利承认自己是一个德意志国家。但秘密协定则要求奥地利按照德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来执行自己的外交活动;实行政治性大赦,实即大赦奥地利纳粹党政治犯;任命“奥地利的民族反对派”分担政务。通过德奥协定,德国基本上控制了奥地利的内政和外交。

  最后决策

  继意大利侵吞埃塞俄比亚和德军重新进入莱茵非军事区之后,德、意又于1936年7月底参加到佛朗哥叛军一方,公开进攻西班牙共和国。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武装干涉行为仍然受到了英、法两国的纵容。1937年,希特勒认为彻底解决奥地利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11月5日,他召集作战部长、外交部长和三军总司令,举行了一次重要的秘密会议。这次会议由希特勒的军事副官霍斯巴赫上校担任记录,会后整理出一份备忘录,通称为《霍斯巴赫备忘录》。根据备忘录的记载,希特勒认为德国的前途完全决定于如何解决生存空间的需要。解决生存空间,首先要向欧洲发展,而不是到海外去寻找殖民地。德国的第一个目标应是夺取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这就不能不动用武力。那么,列强是否会进行干涉呢?希特勒估计,英国面临重重困难,不会参与对德战争,而没有英国的支持,法国也不可能对德国采取军事行动。总之,希特勒已下定决心要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放弃奥地利

  意大利在侵埃战争中已经消耗了很大的力量,在干涉西班牙内战中又投入了大量的兵力,而且由于共和国的坚强抵抗,不得不一再增兵,这样就再也无力与德国争夺奥地利,甚至要求助于纳粹德国了。墨索里尼继宣布罗马—柏林轴心之后,于1937年11月6日参加了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三国正式结成法西斯侵略集团。在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之际,墨索里尼对里宾特洛甫说:“他为奥地利的独立‘站岗’已经感到厌倦”,今天意大利对这个问题已经不像前几年那样关心,因为意大利的发展已经转移到地中海和殖民地上去了。意大利放弃奥地利,解除了德国吞并奥地利的一大障碍。

  绥靖政策

  德国如果实现吞并奥地利的计划,实力势必大大增加,这对法国的安全将构成很大的威胁。但是,30年代的法国左右两派的斗争异常激烈,政局不稳,内阁更迭频繁,存在只一个月的竟有好几届,因此再也无力对德国采取强硬政策,无可奈何地走上绥靖的道路。1937年11月8日,法国财政部长博内(后改任外交部长)对路经巴黎的德国驻奥大使巴本说:法国对1936年7月《德奥协定》签订后两国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建立更密切的联系没有任何异议,并同意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意志少数民族应享有广泛自治。随后,法国总理肖当又会见了巴本,说他自己“并不反对德国通过演化手段明显地扩大它在奥地利的势力”。

  英国一直谋求全面解决与德国的矛盾,在“总解决”中,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都是讨价还价的筹码。1937年11月19日,英国枢密大臣哈里法克斯在伯希特斯加登拜会希特勒,明确表示“凡尔赛强制条约的错误必须加以纠正”,欧洲秩序的变更问题,亦即但泽、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迟早定会发生,英国所关心的只是“这些变更必须通过和平演变来实现”。希特勒摸到了英、法的底,知道它们对德国吞并奥地利不会进行干涉,便放手大胆去干了。

  合并宣布

  1938年3月14日,对阿道夫·希特勒来说,这天是空前荣耀的一天。这位德国领袖早年离开奥地利时是个身无分文的艺术家,而今天,当他返回维也纳来宣布“德奥合并”时,他受到几千人的热烈欢迎。希特勒从他的临时司令部所在地林茨来到奥地利的首都,40辆坦克在前面开路,坐满军官的警车作后卫,一路上希特勒受到了来自奥地利各地的纳粹分子的欢迎,而过去就是他曾经保证过奥地利的边界是不可侵犯的。在路上大部分时间里,希特勒站在敞篷汽车上,身着棕色的突击队员军服向狂热的支持者们几乎是歇斯底里地挥手致意。他的支持者们许多人挥舞着饰以纳粹标志的旗帜。一些纳粹分子把这个标志缝在奥地利国旗上。“我们此时此刻的感受”,希特勒在维也纳宣称:“也是所有其他德国人的共同感受。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今天宣称的统一的德帝国,再也不会被任何人所分裂,永远不会处于分裂状态。”希特勒已经签署了由他担任德国和奥地利军队总司令的法令,所有奥地利士兵必须发誓效忠于这个纳粹头子,这个领导着7000多万人的元首。

  希特勒的胜利就是库特、舒施尼格的失败。自1934年以来这位奥地利总理就试图阻止国家社会党人(即纳粹主义者)掌权,但是1936年他的保护伞贝尼托·墨索里尼和希特勒联合,舒施尼格的统治便开始动摇。舒施尼格上个星期二力图进行公民投票让奥地利人在纳粹和他之间做出选择,以此来挽救其政府,但投票没能举行。希特勒与奥地利的纳粹内政部长阿图尔-赛斯-英夸特取得了联系,命令他取消公民投票。舒施尼格企图采取对策,但是当他听说德国军队已经入境,只好作罢。

image.png

  这天晚上,舒施尼格和他的几千名支持者们将获悉,阿道夫·希特勒的对手所面临的处境。他们都已被逮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1938年3月14日,对阿道夫·希特勒来说,这天是空前荣耀的一天。这位德国领袖早年离开奥地利时是个身无分文的艺术家,而今天,当他返回维也纳来宣布“德奥合并”时,他受到几千人的热烈欢迎。希特勒从他的临时司令部所在地林茨来到奥地利的首都,40辆坦克在前面开路,坐满军官的警车作后卫,一路上希特勒受到了来自奥地利各地的纳粹分子的欢迎,而过去就是他曾经保证过奥地利的边界是不可侵犯的。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