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六部尚书

  六部与尚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六部,是中国隋唐至清末中央行政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总称,是中国古代数个官署的统称。尚书,是中国古代官职名之一。尚书最初是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清朝六部按次序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部尚书之首是吏部尚书,自隋唐开始吏部尚书基本上一直是六部尚书之首。甚至曾经改称为天官。

  吏部的主要功能是掌管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勋封、升降、调动等事务,除了皇帝钦点的官员,一般官员的升迁调动都要经过吏部的。类似于今天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所以按实际权力来说吏部尚书是最大的。

  户部主要的功能就是掌管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俸饷、赋税等一切财政事宜。(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也就是除了皇帝的小金库内帑及其皇家财政外,户部尚书掌了全国的财政。

  掌管了全国的财政,必须的是仅次于吏部了。

  礼部的主要功能是掌管全国教育事务及科举考试还有藩属和外国往来之事。也就是说礼部负责着国家的教育和礼制还有与外国交往之事。

  若说实际权力,礼部是不如吏部和户部甚至其他部门的。但论起地位来说,礼部尚书的地位是最尊贵的。因为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礼部代表着国家的礼法,礼部尚书在六部尚书之中自然是地位最高的了,但是权力吗,自然是小多了。

  兵部的主要功能是掌管武职选授、处分及兵籍、关禁、军械、驿站等兵务,不涉兵权。

  清朝的兵部应该是最憋屈的兵部了,表面上来看兵部是掌管天下兵马的,但清朝先是有内阁还有南书房集权,最后是军机处。所以清朝兵部并没有兵权,只有涉及兵务之事的处理。

  刑部的主要功能是掌管天下的法律刑狱。不过清朝是三法司制,刑部并非一家独大,还有都察院管稽察和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因此刑部权力并没有那么大。

  工部顾名思义主要功能也就是掌管全国的工程事务。负责兴修水利和重要的土木建筑工程,大体相当于现代的水利部和建筑工程部。

  工部的实际权力和地位是最小最低的,所以工部尚书是垫底的。

  说完清朝六部尚书的大小之分,接下来宋安之再给大家说说清朝六部的特色。

  清朝入关之初的顺治五年,清庭为了拉拢汉人稳固统治,因此始设六部汉尚书一名,同时侍郎也增加汉人侍郎一名。而在此之前六部只有满人尚书满人侍郎。

  通俗来说六部尚书相当于今天的部长,左右侍郎相当于副部长级别。

  也就是说清朝的六部是满人尚书一名,汉人尚书一名。左右侍郎分别是两个满人和两个汉人。所以清朝的六部,尚书和侍郎一共是三十六名官员。

  这样的制度在历朝历代可是绝无仅有的,可以说是清朝的特色之一。主要是用来缓解满汉矛盾的,不过汉人尚书侍郎之类的更多是相当于今天的名誉会长之类的,有些权力但真正的实权还在于满人尚书侍郎手中。直到晚清汉人拥有真正的实权以后,这一格局才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清朝六部按次序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部尚书之首是吏部尚书,自隋唐开始吏部尚书基本上一直是六部尚书之首。甚至曾经改称为天官。

image.png

  吏部的主要功能是掌管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勋封、升降、调动等事务,除了皇帝钦点的官员,一般官员的升迁调动都要经过吏部的。类似于今天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所以按实际权力来说吏部尚书是最大的。

  户部主要的功能就是掌管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俸饷、赋税等一切财政事宜。也就是除了皇帝的小金库内帑及其皇家财政外,户部尚书掌了全国的财政。

  掌管了全国的财政,必须的是仅次于吏部了。

  礼部的主要功能是掌管全国教育事务及科举考试还有藩属和外国往来之事。也就是说礼部负责着国家的教育和礼制还有与外国交往之事。

  若说实际权力,礼部是不如吏部和户部甚至其他部门的。但论起地位来说,礼部尚书的地位是最尊贵的。因为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礼部代表着国家的礼法,礼部尚书在六部尚书之中自然是地位最高的了,但是权力吗,自然是小多了。

  兵部的主要功能是掌管武职选授、处分及兵籍、关禁、军械、驿站等兵务,不涉兵权。

  清朝的兵部应该是最憋屈的兵部了,表面上来看兵部是掌管天下兵马的,但清朝先是有内阁还有南书房集权,最后是军机处。所以清朝兵部并没有兵权,只有涉及兵务之事的处理。

image.png

  刑部的主要功能是掌管天下的法律刑狱。不过清朝是三法司制,刑部并非一家独大,还有都察院管稽察和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因此刑部权力并没有那么大。

  工部顾名思义主要功能也就是掌管全国的工程事务。负责兴修水利和重要的土木建筑工程,大体相当于现代的水利部和建筑工程部。

  工部的实际权力和地位是最小最低的,所以工部尚书是垫底的。

  说完清朝六部尚书的大小之分,接下来宋安之再给大家说说清朝六部的特色。

  清朝入关之初的顺治五年,清庭为了拉拢汉人稳固统治,因此始设六部汉尚书一名,同时侍郎也增加汉人侍郎一名。而在此之前六部只有满人尚书满人侍郎。

  通俗来说六部尚书相当于今天的部长,左右侍郎相当于副部长级别。

  也就是说清朝的六部是满人尚书一名,汉人尚书一名。左右侍郎分别是两个满人和两个汉人。所以清朝的六部,尚书和侍郎一共是三十六名官员。

  这样的制度在历朝历代可是绝无仅有的,可以说是清朝的特色之一。主要是用来缓解满汉矛盾的,不过汉人尚书侍郎之类的更多是相当于今天的名誉会长之类的,有些权力但真正的实权还在于满人尚书侍郎手中。直到晚清汉人拥有真正的实权以后,这一格局才改变。

image.pn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清朝尚书是清朝朝廷中央的六大部部长,清朝的尚书与明朝有一些不同,清朝的六部尚书是有十二个人的,这十二个人有六个是办实事的汉人大臣,有六个人是基本不办事情的满人贵族。

image.png

  而清朝的总督是掌管一方军政大权的重臣,手中牢牢掌握着1到3个省的权力,在他们的管辖区域内,除了皇帝,没有人的声望、权势能超过他们,他们就是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如果要说到清朝总督和清朝尚书的谁的权力更大一些,这其实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因为清朝每个总督、每个尚书手中掌握的权力都是不一样的。

  清朝六部尚书的职权

  我们就说清朝的六部尚书吧,清朝的六部尚书分别是吏部、礼部、刑部、户部,工部、兵部等六大尚书。

  在这六部尚书中,每个人的权力都是不一样的,其中以吏部尚书所掌握的权势最为庞大,因为掌管着全国各地官员们的调免权,所以他们就是真正的万官之首、被称之为天官。

  如果单纯从权力上来比的话,这一点任何清朝总督都比不过清朝的吏部尚书。

  还有清朝的礼部尚书,在那个儒法统治天下的年代里,礼部尚书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任何官员以及皇帝都要受他手中礼节权杖的震慑,任何人都不能在他面前逾越自己的礼节。

image.png

  所以在礼部尚书的面前,地方总督的地位是不如他的,但因为礼部尚书的身份仅是清贵、不掌权力,因此礼部尚书的权力并不如清朝的总督。

  更不用说其他的刑部、户部、工部、兵部等尚书了,他们在权力方面,我觉得也是不如地方总督的。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刑部尚书,他的手中掌管着“公检法司”四大权力,是整个朝廷律法之首。

  户部尚书掌管着整个国家的钱粮,工部尚书掌管着朝廷内外的各大工程,兵部尚书手中没有兵权,他们与现在的国防部长差不多,最多只有参谋的权力以及给军队运送粮草的后勤职责。

  清朝总督所拥有的权力

  然后我们再了解一下清朝总督的权力有多大,首先他们的管辖范围是在一个省到三个省之间的,所以他们的权力也在这个范围内收涨。

  总督们可以直接调遣自己辖区内的军队、越过巡抚的职权指挥整支军队,因此他们的手中是有着军权的,这点相当于一个地区内最高的军队司令长官。

  同时他们也管辖着一个地区内的粮饷大权,在古代那个以农为本的、各种工商业不是很发达的年代,这项权力所代表的意义也是非常大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他们想的话,他们是可以直接履行一省巡抚的职责、操控一切巡抚权力的。

  可能大家对巡抚的职责不太了解,如果把他们比作现代的省委书记,那大家就应该了解到他们的权力了,而清朝的总督,他们在权力上可以相当于1到3个地方的省委书记。

  从实际掌握的权力上来说,很多地方总督的权力都是远远超过朝廷中央六部尚书权力的,除了两个吏部尚书之外,我觉得其他十个尚书没一个人的权力比得上地方总督。

  清朝六部尚书和总督的品级

  讲完清朝六部尚书和总督的权力大小,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他们的地位高低。

  首先清朝的六部尚书官衔是从一品,比清朝总督正二品的官衔大上一个档次,不过因为清朝每个总督在下放到地方掌握地方大权的时候,清朝皇帝都会给他们赐予兵部尚书的加衔,所以清朝每一个总督在地位上都是不输于六部尚书的。

image.png

  而在这众多的总督中,因为有些人会被皇帝授予正一品的大学士加衔,所以有时候、有些总督的地位是要比六部尚书的地位高一些的。

  所以说清朝除了吏部尚书的权力比较大之外,在实权方面,地方总督的权力是要比其他尚书要大些的,而品级方面,一般的六部尚书和地方总督差不多,但是这其中也是有例外的,有时候个别加了一品大学士衔的总督品级会比六部尚书高一个档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清朝的统治模式基本沿袭明朝,称之为“清承明制”,包括官职体系。清朝的官职体系中,六部尚书是非常重要的官职,六部即“三省六部制”的六部,起源于隋朝时期,此后的历朝历代,都沿袭三省六部制,可见其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六部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上千年都没有变过,那清朝的六部尚书是几品官?又相当于今天的什么职位?

  明清两朝,官阶等级从一品到九品,每个等级又分正从两级,所以明清两朝的官阶等级一共有18级,晚清出现率最高的封疆大臣总督一职,官阶等级为正二品,而且拥有实权,至于今天要介绍的六部尚书,官阶等级比总督还高,是从一品,但是在明朝,尚书是正二品的,清朝入关夺取全国政权后,把尚书等级提升到从一品,并延续至清朝灭亡。

  一、吏部尚书

  负责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弹劾等职务,也就是说全国所有官员都要经过吏部尚书之手才能真正算是任职,所以吏部尚书经常被认为是六部尚书之首,位高权重,从职务看,相当于今天的中央人事部长、组织部长,清朝著名的吏部尚书有崇绮(同治帝原配皇后的父亲)、李鸿藻(不是李鸿章)等。

  二、户部尚书

  负责全国的财政工作,包括国家税收、皇室开支、军费开支、地方赈灾等所有与钱有关的工作,户部专门设有一个金库银库,户部尚书就专门管这些钱的,可以说是六部尚书中最“肥缺”的一个,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长,清朝著名的户部尚书有和珅(大贪官)、翁同龢(同治、光绪两帝的老师)。

  三、礼部尚书

  负责全国的礼仪、祭祀、外交、教育等工作,还有主要的选官办法科举考试,也是由礼部尚书负责,很多人以为科举考试由吏部尚书负责,这是错误的,因为科举考试虽然是选官,但属于教育范畴,所以是礼部尚书负责,礼部尚书相当于今天的文化部长、外交部长、教育部长,清朝著名的礼部尚书有肃顺(咸丰帝制定的顾命八大臣之一)、纪晓岚

image.png

  四、兵部尚书

  负责全国的军事、安全等工作,掌管全国的正规军,实实在在的掌握兵权的官职,很显然是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军委主席,清朝著名的兵部尚书有于成龙、纳兰明珠等。

  五、刑部尚书

  负责全国的司法、法律、刑罚、诉讼等工作,全国大大小小的案件,全部都要经过刑部尚书的审查和批复,很显然是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长、司法局长,清朝著名的刑部尚书有纳兰明珠、赵舒翘(八国联军指定的首祸诸臣之一,首祸诸臣意思是主张支持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的清朝官员)。

  六、工部尚书

  负责全国农业、水利、交通、工业、商业等的工作,跟百姓相关的工作都由工部尚书负责,相当于今天的农业部长、交通部长等一系列职务,清朝著名的工部尚书有赛尚阿(同治帝原配皇后的祖父)、荣禄(慈禧太后的重臣)。

image.pn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明朝官吏的选任制度,是明朝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朝官制分两部分,选官制度和任官制度。为了加强皇权,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沿用已久的三省制。胡惟庸案后,朱元璋下令“废除丞相,由六部分朝政”。其废除丞相制度,是为了让六部直接按照自己的旨意办事,从而完全实现君主专制稳固地位。

  吏部即人事部,为六部之首,负责官员们的奖励处分或升调退休,是朝廷中权力最大、身份最高的部门。户部,负责全国户籍、田地、俸饷、赋税及一切财政事宜。类似现在的民政部、财政部、国土局等部门!礼部春季最为繁忙,负责科举、祭祀大典、接待各藩属、外国贡使等!兵部,类似今天的国防部,中央军委及其各军事机关,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此夏季作战较多。

  刑部与督察院管稽察、负责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复核各地送来的刑名案件,因处理罪犯多在秋后,有“秋后问斩”一说。工部管理全国土木兴建工程事务,渠堰疏降,陵寝修缮,军用器物制造,工程一般都会避开农忙,多数会在冬天进行。

  文官是行政官员的统称,最高级别的是丞相,这一点没有任何问题。所以称为文官之首。丞相没有人事任免权,他只有荐举的权利。从来没有一个丞相可以直接任命一个哪怕是从九品的官员。但是他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利来影响一个人的使用。能当上丞相的从才学、道德、人脉上都应当无出其左的。吏部是受皇帝委托不仅管理官员的任命,还要管理官员的考核。呵呵,考核呀,这点很重要,谁会去得罪考核他的人呢?六部之首由此而来。

  总体上来说,不可否认的是,吏部的权力是最大了,因为他毕竟是管人嘛,不管你在哪个部,它都得要管呢,而它自己除了皇帝等等几位首辅大臣以外,他就都可以管了。强调一点,朱元璋为了分六部的权力特别设立了六科,各设给事中数名专门监督六部的工作动辄被弹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六部与尚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六部,是中国隋唐至清末中央行政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总称,是中国古代数个官署的统称。

  历史沿革

  六部

  六部,又称六曹。发端于秦少府尚书,经后汉尚书台诸曹演化而成。六部的职务在秦汉时为九卿所分掌,魏晋以后,尚书分曹治事,由曹渐变为部,至隋唐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以吏、户(隋称民部)、礼、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礼》中的六官,秦汉九卿的职务大部并入。元代六部改属中书省明太祖废宰相不置,以尚书任天下事,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地位更加提高。

  汉代

  汉代光武帝刘秀在尚书台设三公曹、吏部曹、民曹、主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为六部前身。东汉尚书开始分为六曹治理国事,据古籍记载,有三公曹、吏部曹、民曹、主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其中三公曹尚书分两人,称之为六曹。后主客曹分为南北两主客曹,但仍习称六曹。魏晋以后,尚书六曹屡有变革。西晋时,有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曹,属尚书省。

  隋唐宋元

  隋、唐、元时六部尚书官阶为正三品,宋代六部尚书为从二品。

  隋初设吏部、礼部、兵部、度支、都官及工部。至唐代,定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隋唐前,曹即为尚书。隋唐后,曹为各部尚书的下属机构,如隋度支尚书之下属为度、仓、左户、右户、金、库六曹。唐代各州府佐治三官亦分为六曹,即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此亦称六司,即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宋徽宗时,州县亦设置六曹,称之为兵曹、刑曹、工曹、礼曹、户曹、吏曹。故俗以六曹为地方胥吏之通称。后屡有变异。隋初有吏部、礼部、兵部、度支、都官及工部 。至唐代改度支为户部,改都官为刑部,遂成吏 、户、礼、兵、刑、工六部,统于尚书省。宋代因之 。元代改统于中书省,又以吏、户、礼为左三部,以兵、刑、工为右三部。各置尚书二员,侍郎二员,郎中四员,员外郎六员,总领三部之事。

  明清

  明代废中书省,六部乃直接对皇帝负责,成为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各部置尚书一人,总管本部政务,六部尚书官阶为正二品。清代于天聪五年(1631)仿明制设六部。初以贝勒(亲王、郡王)分别总理各部部务。雍正元年(1723)以后,常以大学士兼管各部。六部职掌,明清略同。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兵部掌全国兵籍及武职官员。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

  六部,又特指明清中央行政机构中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及工部。隋初六部名为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开皇三年(583)改称民部)、都官(开皇三年(583)改称刑部)及工部。至唐代改民部为户部,遂成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统于尚书省。明代废中书省,六部乃直接对皇帝负责,成为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各部置尚书一人,总管本部政务,下有左右侍郎各一人,为尚书之副。清代于天聪五年(1631)仿明制设六部。初以贝勒(亲王、郡王)分别总理各部部务;各设满洲、蒙古及汉承政、参政、心郎、额哲库等官。顺治元年(1644),停贝勒总理部务;并改承政为尚书,参政为侍郎,理事官为郎中,副理事官为员外郎,额哲库为主事;启心郎未改,至顺治十五年裁。雍正元年(1723)以后常以大学士兼管各部,尚书以下各官时有增减。据光绪朝《大清会典》及《历代职官表》记载,清代各部职官设有:尚书(从一品)、左右侍郎(从二品)、郎中(正五品)、员外郎(从五品)、主事(正六品)以及堂主事、司务、笔帖式、七品小京官等。六部职掌,明清略同,各部下辖诸司及官属,则有出入。

  晚清

  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这是六部之外增设新部之始。二十九年又增设商部。三十一年再增设学部及巡警部。六部之制逐渐变化。

  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将户部改称度支部,兵部改称陆军部,工部与新设之商部合并为农工商部,原来的理藩院改称理藩部,刑部改称法部,另增设民政部、邮传部。将原设之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并入礼部,礼部内部机构中添设承政、参议二厅,仪制、太常、光禄三司及礼器库、礼学馆。至宣统三年(1911)四月,清政府成立责任内阁。五月,责任内阁颁布官制,设立制诰、铨叙等局,吏部遂撤。六月,将礼部改为典礼院,成为清政府专管朝廷坛庙、陵寝之礼乐及制造典守事宜,并掌修明礼乐、更定章制的机关。六部之制,遂告变革。

  机构简介

  吏部

  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吏部下设四司:明清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入籍、复名复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

  户部

  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明十三司: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川、福建、云南、贵州。清增江南司,为十四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庶务,职责多有交叉。除以上各司外,清还设有掌管八旗事务的八旗俸饷处及现审处。隶于户部的机构有:掌铸钱的钱法堂及宝泉局;掌库藏的户部三库;掌仓储及漕务的仓场衙门。

  礼部

  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四司之外,清设有铸印局,掌铸造皇帝宝印及内外官员印信。会同四译馆,掌接待各藩属、外国贡使及翻译等事。

  兵部

  明职掌全国军卫、武官选授、简练之政令。清职掌全国绿营兵籍及武职官员的机构。职掌内外武职官员的除授、封荫之典,乘载、邮传之制,甄核、简练之方,士籍、军实之数。兵部下设四司:武选清吏司,考核武职官员的品级与选补、升调、承袭、封赠诸事,并管理土司;车驾清吏司,掌全国马政及驿传等事;职方清吏司,掌武职官员的叙功、核过、抚恤、军旅之简阅、考察、巡防等事,并管理关禁与海禁;武库清吏司,掌全国之兵籍、军器并武科考试之事。此外,清设稽俸厅,掌稽察武职官俸;会同馆,管理京师驿传事务;捷报处,掌递送文书。

  刑部

  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刑部的具体职掌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刑部的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是按省设司,明为十三司,名称与户部诸司同。清增加直隶、奉天、江苏、安徽四司,为十七司。清刑部各司除分核本省刑名外,职掌他省及衙门的部分文书收发和某些日常政务。此外,清设督捕司,掌督捕旗人逃亡事;秋审处,掌核秋审、朝审各案;减等处,掌汇核各省及现审各案之遇赦减等事;提牢厅,掌管狱卒,稽察南北所监狱的罪犯,发放囚衣、囚粮及药物等;赃罚库,掌收放现审案内赃款及没收各物件,并保管本部现银及堂印;赎罚处,掌罚罪事;律例馆,掌修订法律。

  工部

  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并主管一部分金融货币和统一度量衡。明清工部下设四司:营缮清吏司,掌宫室官衙营造修缮;虞衡清吏司,掌制造、收发各种官用器物,主管度量衡及铸钱;都水清吏司,掌估销工程费用,主管制造诏册、官书等事;屯田清吏司,掌陵寝修缮及核销费用,支领物料及部分税收。除四司外,清设有制造库,掌制造皇帝车驾、册箱、宝箱、仪仗、祭器等;节慎库,掌收发经费款项;料估所,掌估工料之数及稽核、供销京城各坛庙、宫殿、城垣、各部院衙署等工程。

image.png

  演化

  六部,是中国古代数个官署的统称。从隋唐开始,对中央行政机构中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的总称。又称六曹。发端于秦少府尚书,经后汉尚书台诸曹演化而成。

  职务

  六部的职务在秦汉时为九卿所分掌,魏晋以后,尚书分曹治事,由曹渐变为部,至隋唐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以吏、户(隋称民部)、礼、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礼》中的六官,秦汉九卿的职务大部并入。元代六部改属中书省。明太祖废宰相不置,以尚书任天下事,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地位更加提高。清末,新设外务等各部,六部之名遂废。

  尚书

  尚书始于战国,掌管文书。汉武帝时地位逐渐重要。东汉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唐代中央首要机关分为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尚书省执行政令。宋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谈,行政全归尚书省。明代以后,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相当于国务大臣。

  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六部与尚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六部,是中国隋唐至清末中央行政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总称,是中国古代数个官署的统称。尚书,是中国古代官职名之一。尚书最初是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image.png

  六部分工

  吏部:又称天官,掌管全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

  户部:又称地官,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货币、官员俸禄、财政收支等事务;

  礼部:又称春官,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礼、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等;

  兵部:又称夏官,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驿站等事务;

  刑部:又称秋官,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

  工部:又称冬官,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各部的长官称“尚书”,副长官称“侍郎”。

  古今对比

  吏部: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户部:财政部、民政部;

  礼部:中央宣传部、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

image.png

  兵部:国防部;

  刑部:司法部、公安部;

  工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工信部、交通运输部;

  御史台(都察院):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检察院;

  大理寺:最高人民法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六部,是中国古代数个官署的统称。从隋唐开始,对中央行政机构中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的总称。又称六曹。发端于秦少府尚书,经后汉尚书台诸曹演化而成。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