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修栈道
陈仓之战战役过程:汉元年五月,汉王为了顺利地夺取陈仓,先遣曹参取下辨,故道,出散关,趋陈仓.汉王刘邦随后率领数万汉军从汉中驻所南郑出发,经过故道翻越秦岭,从故道出袭雍王章邯。这时雍王章邯率军在陈仓坚守,意图将汉军阻于陈仓。在汉军难以攻下陈仓之时,这时赵衍向汉王献山路小道绕过陈仓章邯军正面,刘邦另派汉将范目等率賨民军从山间小路翻山越岭绕过陈仓正面从背后突袭陈仓,随后汉军前后夹击大败章邯于陈仓。
刘邦派樊哙带兵在白水以北击败西城县丞的军队,又在雍县之南击败雍王章邯的轻车骑兵,曹参率军北上夺取雍城。章邯退往好畤与汉王交战,大败。章邯再退守废丘,其弟章平守废丘西北约四十公里的好畤,与废丘互为犄角。刘邦亲率汉军团团围住废丘,包围章邯。刘邦派汉军东进咸阳,派曹参攻下斄县,随即曹参北上进攻章平,于好畤南击破章平军。另派周勃和樊哙攻克了槐里,接着周勃、曹参、樊哙等人一起夹击好畤城。周勃、樊哙将章平包围在好畤;曹参独自南下取壤乡,并于壤东及高栎击破来援的三秦军;之后曹参、周勃、樊哙攻打包围于好畤的章平,攻拔好畤,章平逃走。
汉军占领好畤,打开了进入咸阳的大门。接下来曹参与周勃、樊哙又率领军队进攻咸阳,在咸阳附近与赵贲和内史保的军队激战,将其击败,乘胜攻克了秦帝国的都城咸阳。刘邦在汉军拿下咸阳后,首先要拿下函谷关隔绝三秦和关东的联系。塞王司马欣于项梁有恩,相对来说,三秦王中塞王是真正的项氏耳目,对东扼函谷要口,对西监视咸阳。
有鉴于此,刘邦派战功赫赫的灌婴首先消灭的敌人是东方三秦之一的司马欣,派灌婴率汉军进攻塞王司马欣的都城栎阳的同时,刘邦另派周勃率军向北进攻漆县,得手后追击败退的章平军和姚昂军,并与樊哙向西平定了汧、郿、频阳等县。此时的章邯已经发现情势不对,向另二秦求援,汇合章平等三秦援军进攻汉军,但刘邦让曹参在景陵据险而守,挡住了章平等三秦军的进攻二十余日,为汉军消灭司马欣提供了时间,随后汉军回援曹参等反击大破章平等三秦军。在消灭司马欣后,刘邦派曹参、灌婴、樊哙回军继续围困废丘的军事行动。派郦商平北地,郦商率领军队北上,平定了位于今天陕西北部和内蒙西部的北地和上郡。在焉氏打败了雍王章邯部下率领的军队,在旬邑打败了周类率领的军队,在泥阳打败了苏驵率领的军队。
另派丁复、朱轸平上郡,丁复、朱轸率军奔袭北面的翟王于高奴,大破翟王攻下高奴,翟王降。派周勃、靳歙平陇西,周勃和靳歙率军向西面的甘肃进军,打败了西县县丞率领的军队,占领县城。又击败盗巴的军队,攻占了位于甘肃天水的上邽县。至此,汉军平定关中大部,唯废丘不下。汉二年六月,樊哙水淹废丘,章邯自杀。汉军完全平定关中。三秦战役历时八个月,胜利之后,刘邦基本占据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地盘,拥有了当年秦始皇消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本钱,为像秦始皇那样从咸阳出发重新统一中国,建立了强大的根据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刘邦、项羽推翻秦王朝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把汉中、蜀、巴三郡划归刘邦,封为汉王。此时的刘邦面临两个抉择:是把封地经营成自己的王道乐土,还是寻机打回去,和项羽争个短长?
如果选择前者的话,那么汉中就不是最适合建都的地方了。相比之下,成都平原会更适合成为政治中心。如果选择的是后者,那么刘邦就必须马上制定下一步的作战方案了。这一方面是因为,刘邦和他的部下,绝大部分都是关东之人,在乡土观念极重的中央之国,被放置到这样一个远离家乡的边缘之地,无异于被流放。因此在刘邦翻越秦岭的过程中,他的军队里就已经出现了逃亡的现象。而反过来,如果刘邦准备马上反攻的话,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就可以转化为战斗力了。
另一方面,如果刘邦不能迅速的返回博弈中心,而是希望把封地经营好了,再在未来有可能出现的新“战国”格局中胜出,是很困难的。对这一点感触最深的,当属后世的诸葛亮了。这位天才的战略家,之所以在有生之年不断的北伐,就是因为知道,如果不能在他们这代人完成入主中原的梦想(最起码要占住关中),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蜀地本土的人才,逐渐替换掉那些外来人才后,就很难再有足够的动力,去参与中央之国的博弈了。这种情况,并非是在天府之国的蜀地才会有,再另一个适合偏安的板块——江东,这一幕也在历史上,不断的上演着。
从战略的角度看,北伐关中是刘邦取胜的唯一途径。理论上他也可以由汉中,沿汉水一线的“秦巴谷地”,向东攻击南阳盆地。或者说南下蜀地,然后再由蜀地顺江而下,攻击江汉平原,从东线回到关东。问题是这样做的话,刘邦所遇到的抵抗,将会是最强烈的。正如我们之前所分析的那样,能够被项羽安排到江汉一线的诸侯王,都是他最值得信任的将领。另外,既然大家都是系出楚地,那么在民心向背上来看,刘邦也没有信心在这方向占优。特别是在项羽还没有因为谋杀义帝,让自己在政治上陷于不利地步时。
相比于东征的这些不确定因素,杀个回马枪,打回关中去,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战略上来看,关中之地在中央之国内部博弈中的重要地位,已经由周、秦两族充分验证过了。如果刘邦能够占据这块四塞之地,那么就有很大的机会,复制秦人扫灭六国的过程了。其实单就蜀地(包括汉中)的地缘优势而言,主要是在防守上,只有在和关中之地置于同一政权管辖之下时,蜀地在进攻中所发挥的,战略补给作用,才能够发挥出来。从这个意义上看,已经拜项羽所“赐”,得到汉中、巴蜀的刘邦,和当年准备南征巴蜀的秦人,所面临的战略机会是同等的,只过二者的方向正好相反罢了。
虽然说在战略上,将秦岭南北连成一片,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真的要做到的话,还是非常困难的。这其中的困难,主要就在于秦岭这条地缘分割线,地理分割的作用太大了。当年若不是“苴国”引狼入室的充当带路党,秦人也很难有机会,变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为入主蜀地的通途。现在的刘邦,想等机会再找到个带路党,帮其穿越秦岭,无异于守株待兔(理论上,三秦如果内乱的话,是有可能有这种机会的)。对于着急乘势回到关中的刘邦来说,他需要有更快的途径回到关中。
当我们把目光放在战术层面上时,就会发现项羽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刘邦会老死蜀地。因为秦岭这座厚实的山脉,中间甚至没有象样的河谷通道,沟通南北。要想穿越秦岭,往来于汉中、关中两地,就必须借助那些悬挂于河谷两侧的“栈道”。不得不说,当初发明栈道的人,以实践验证了“人定胜天”这句口号。只是这种以脆弱结构支撑起来的道路,因其先天不足,存在着两大致命弱点。一是数量不足;二是很容易被毁掉。
就秦岭中的道路来看,历史上一共存在着五条主要路线,自西向东分别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峪谷道,如果再加上由关中通往南阳盆地的“武关道”,一共就是六条跨越秦岭的道路。除掉地理条件相对较好的“武关道”外,其他五条穿越秦岭腹地的道路,都不得不借助“栈道”这种形式,穿越某些路段。基于在秦岭中构筑栈道的工程量太大,维护起来也颇有难度,这些古道并不会同时使用的。也就是说,作为二者地缘关系的主导者,关中盆地中的政权来说,一般只会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开辟维护其中的某些道路的。
栈道,又称栈阁之道,是中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大发明、世界交通史上的大奇迹。先民们为了缩短行路里程,降低翻山涉水的行路强度,同时也出于军事需要,在下有急流的山崖绝壁上,用器物开凿凌空铺架道路的孔穴,孔穴内插入石桩或木桩,在桩的上方铺上木板、木棒或石板,可以行人行车,谓之栈。为了防止这些木桩、木板、木棒因风雨侵蚀而腐烂,又在栈道上端建起房亭(亦称廊亭),谓之“阁”,“栈阁道”即以此而得名。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中所指的栈道为褒斜栈道,在今眉县斜峪关到勉县褒城一段。褒斜栈道,北从关中斜谷进,南从中褒谷出,因而得名。褒斜道全长250公里,大约1/2的路段为栈道。在战国秦蜀开金牛道之前就已经成为通途。
在秦末农民起义中。项羽和刘邦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公元前207年,刘邦先入咸阳。但慑于项羽人多兵强,只好驻军霸上,等待项羽。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后,封刘邦为汉王。随后便是项羽和刘邦争夺中央政权的“楚汉战争”。刘邦入汉中时,采用张良的建议,烧毁连接关中汉中的褒斜栈道,表示安于偏僻,无意问鼎,使霸王放松戒备。
公元前206年,刘邦拜韩信为将,主动出击。韩信先派樊哙、周勃率兵佯修已被烧毁的褒斜栈道,摆出要从褒斜道出兵的架势。投降项羽的秦将章邯不知是计,引兵在斜谷口防御。韩信却率大军沿连云栈道(今秦陵梁上,与宝成线平行),从陈仓道攻克散关(今宝鸡市郊),与樊哙、周勃一前一后,夹击章邯。章邯战败自杀,刘邦乘势而定三秦,重新在关中站稳脚跟,为打败项羽奠定了基础。兵法云:“兵不厌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作为声东击西的成功战例,为后世兵家屡试不爽,同时也是三十六计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句话很多人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不过从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发现,此句中所指的栈道为褒斜栈道,在今眉县斜峪关到勉县褒城一段。褒斜栈道,北从关中斜谷进,南从中褒谷出,因而得名。褒斜道全长250公里,大约1/2的路段为栈道。在战国秦蜀开金牛道之前就已经成为通途。在历史上,栈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陈仓是哪里呢?
陈仓,是古代县名,是汉中通向关中的咽喉要道。而且陈仓古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美丽神话故事的地方,但是因为陈仓这个地名消失了1300年之久,所以很少有人知道陈仓在哪,陈仓是个什么样的地方,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此名消失了千年之久呢?其实很多以前非常出名的地点,如今都已经改了名,而陈仓也是一样!首先我们来看看陈仓这个地名是如何来的!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以秦襄公攘夷,护送平王东迁之功,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从此,建立了秦国。秦文公四年(前762年),秦在“千渭之会”(今宝鸡市眉县附近)建立国都。秦文公在千渭之汇所建之城称为“陈仓”,不过,后来陈仓也就在唐朝的时候改了名字,陈仓为啥要改成如今的宝鸡呢?从名称上来说,陈仓似乎比宝鸡更有韵味,其实这只因一个哥跟唐玄宗有关的传说!
公元755年,安禄山从范阳(今北京)起兵叛乱。756年叛军攻破洛阳、潼关,直逼长安。唐玄宗仓皇西逃,途经马嵬坡(今兴平马嵬坡),卫队兵变,迫唐玄宗杀杨贵妃和杨国忠,然后保护他逃往成都。玄宗已无路可走,而正在这时,突现两只山鸡,进而冰雹倾泻不停,砸得叛军溃退而去,由此救得了玄宗的性命,玄宗因而感叹:“陈仓,宝地也;山鸟,神鸡也”。亲自提笔写下,神鸡鸣瑞,同时将陈仓改为宝鸡。
正因玄宗的一句话,故而得名宝地神鸡,从此陈仓被改名叫宝鸡。直到如今陈仓改名宝鸡已有一千多年。但传说只是传说,唐肃宗改陈仓县为宝鸡县,改雍县为凤翔县,再一次吹响重建唐文化的号角,鼓舞了民众的士气,各路军马纷纷聚集,有识之士纷纷来投,日夜为之不绝,宝鸡地区成了平叛大军的兵马营盘。不管是陈仓还是宝鸡,虽然名字变了,但地方始终没变。763年,唐政府以宝鸡为根据地,平定了安史之乱。
宝鸡市是一个历史典故颇多的地方。“暗度陈仓”只是其一,“铁马秋风大散关”的大散关在宝鸡,“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也在宝鸡,诸葛亮病逝的五丈原也是在宝鸡,还有法门寺等等。宝鸡是华夏始祖炎帝故里,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宝鸡境内的文物资源丰富,其中以青铜器为最多,现已陆续出土毛公鼎、大盂鼎等五万余件青铜器,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在历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过虽然名称变了,但是地点始终没有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古代史上流传已久的一条上等军事计谋,使用此计最成功的牛人就是韩信。但是在历史上,关于此计的具体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以及韩信在实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的时候,项羽却在做的此事到底是何事?为何说难怪他败亡?为了节省各位看官的宝贵时间,我们在本篇只需要理清5个问题,即可回答这些疑问。
其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出处以及史料记载。
通常而言,在我们谈论这8个字奇计的时候,一般都会认为是出自《史记》的记载,但是小编翻遍了《史记》并未找到此8字记载,尤其是在《史记淮阴侯传》中,此事迹倒是记载很详细,但是却没有如此字眼。那么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8个字到底是来自何处呢?
小编离开史册,反而在文学作品中找到了,原来这8个字的精辟总结出自元代一位无名才子的戏曲作品《暗度陈仓》的第二折戏文,其中这样写道:
“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除此之外,在元朝著名的戏曲作家尚仲贤的《濯足气英布》第一折戏中也出现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字眼,原文是:
“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由此可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计策是韩信实施的,但是这8字总结却并非史家之笔,乃是戏曲家之笔。
其二:韩信实施此计的历史背景。
韩信为何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是项羽在公元前206年违背“先入关中为王”的约定,自封西楚霸王,独断专行,分封18个王,而把最先如关中的刘邦赶到了闭塞之地蜀中,目的是软禁刘邦。但是刘邦会屈从项羽之软禁吗?当然不会。
第二点是刘邦虽然被迫来到蜀中,但是他身边带着一批杰出的人才,这些天降奇才都是成就大事的必备之器,比如张良、萧何、韩信等。不过在刚入蜀中之时,为了让项羽安心,张良就建议刘邦烧毁了栈道,刘邦欣然采纳,果断烧毁。此行为,里头充满了一种先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火药味。但项羽没有看出火药味,他看到的只是被烧毁的栈道,在他的视野里,刘邦应该是出不来了。
第三点是项羽在分封刘邦的时候,并不放心,因此,还在蜀中之地封了三个王,就是先前投降的三个秦国降将,章邯等。以此三个秦朝降将来牵制刘邦,想把刘邦彻底困死蜀中之地。但是项羽能得逞吗?自然不能。
刘邦方面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以韩信为将,不得已而使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以突破项羽对他们的囚困状态。那么韩信是如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其三:栈道如何“明修”?陈仓又如何“暗度”?
韩信明修的栈道在哪里呢?我们先看一下进入蜀中或离开蜀中的道路情况,根据史载的资料来看,道路应该5条,分别为褒斜道、陈仓道、子午道、傥骆道、周洋道。其中有两条看似是路,实际是死路,分别为子午道和傥骆道。子午道我们应该比较熟悉,三国时曹真曾想从此进攻蜀汉,结果一场大雨就让他回家了。此外还有魏延所献的子午谷奇谋,倘若熟悉此地地理,恐怕魏延不会献此计。
此5条道路中,仅有一条是最为安全的,或者可以称之为官道,即褒斜道,乃为秦国所修的路。刘邦进入蜀中的时候,走的路也正是此褒斜道,当然烧毁的也是褒斜道上的栈道了。因此,韩信明修之道,正是褒斜道。
但是还有一个疑点,那就是韩信之明修褒斜道,真的能够修好吗?史载这修栈道可不是在平地或荒野开辟一条道路,乃是在悬崖峭壁之上打孔凿眼,插入支架,铺上厚重的木板。这可是一项非常要命的工程,在古代工具十分落后的时代,想干好这一项工程,其艰难程度不言而喻。
可是韩信要做,于是刘邦就积极支持和配合,他派遣自己最信任的猛将樊哙带着一万士兵去修栈道,而且刘邦还下了死命令,要樊哙一个月之内完成这个任务。史书说这一段栈道有500里,一个月内完成,这不是开玩笑呢?但樊哙不敢违背命令,只好带兵卖命开干。这样韩信的目的就达成了,他就是要敌人看到,而且他也明确让敌人知道我们在修,但是这肯定得干几年,因为这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敌人的警惕心就降低,防御意识就更低了。
“明修栈道”之目的依然达成后,那么接下来,就要“暗度陈仓”了。
当时驻守陈仓的是秦末第一名将章邯,章邯在降楚之后,项羽分封天下的时候封章邯做了雍王。章邯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自然不好对付,想拿下他,肯定要分一番功夫,光靠明修栈道是忽悠不住了。
另外,陈仓之地理位置实在太重要,属于咽喉之要塞。因此韩信带兵实施的“暗度陈仓”实际上也非常不容易。他选择了出蜀最远的一条路,沿着嘉陵江上游谷道,从散关突袭陈仓。韩信这一套组合拳打得真是好,任谁也不会想到。“暗度陈仓”之成功对于刘邦方面来说极其重要,它为刘邦出蜀打开了一个漂亮的突破口。甚至可以说,“暗度陈仓”的成功是打开刘邦被困蜀中的一把钥匙。
其四:项羽当时在做什么?
根据时间来推算,大约是公元前206年7月前后,刘邦在蜀中韬光养晦积极积蓄力量,以至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时候,项羽却在干一件逆天而行之事,即谋杀熊心,熊心当时是义帝,名正言顺的楚王,或者说是天下人认可的一面旗帜。项羽为了谋杀义帝熊心,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先把义帝送往长沙郴县,第二步密令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于途中将义帝熊心谋杀。
当时天下初定,当然这是从项羽这里看的,如果从当时的天下大势来看,其实根本没有平定,不过是重新把乱局洗了一次牌而已。如此情况下,就算熊心是个傀儡,但这个傀儡依然有存在的价值,至少是天下人的一面旗帜,他不倒,叛乱就会减少。可是项羽却看不到熊心的政治价值,犹如三国袁绍看不到汉献帝的政治价值一样。结果项羽杀熊心,等于把本来顺应自己的力量逼迫到了对立面,于是,引起了各地分封王的不满,叛乱发生了。
最先发动叛乱的是齐王和赵王,项羽只好带着兵马前去平叛,结果在这前后,刘邦已经暗度陈仓,取得汉中之地。而项羽得知此消息后,非常震怒,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天下大势已经偷偷改变了主人。
其五:项羽不懂“亡羊补牢”,故而成败已成必然!
在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时候,项羽却在做此事:谋杀天下名义上的共主义帝熊心。难怪最终他败亡。但是项羽真的没有补救机会吗?如果硬给他机会也还是有的,那就是在得知刘邦已经得汉中之地后,应该引起警惕,亡羊补牢,要把刘邦看作首要解决的叛军,率先解决掉。可是项羽却没有这样做,而是被张良伪造的几封书信给忽悠,然后直接去按照张良的意思去攻打齐国了。故此,项羽虽然用兵如神,战无不胜,但因心底单纯,缺乏政谋助手,而刘邦出蜀中,成败结局已定。
结语: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成败,最明显的分水岭就在于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时候,项羽却在错此逆天之事,难怪他败亡。还是古人说得好,时也命也已注定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韩信的计策,韩信之所以有明修栈道的机会,这个多亏了张良,因为当年刘邦被项羽分封为汉王的时候,是张良告诉刘邦,等你完了栈道,就放一把火,把这个栈道给烧了。
张良的意思是告诉刘邦,项羽虽然把你分封为了汉王,但是,他对你并不放心。你若是被项羽盯上了,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在他的监视中,所以,为了给项羽吃个安心丸,把到了汉中,就把汉中通向关中的这个唯一栈道给烧掉,你把栈道给烧掉后,就意味着你没有外出,夺取天下的野心了。
只要项羽知道了这件事,你就安全了,项羽再也不会对你加以防范了。这时候的你就可以在汉中发展自己的势力了,等你的势力发展起来,有了和项羽决一死战的机会,你就把栈道在给修好了,冲出汉中和刘邦角逐天下。
刘邦就听从了张良的建议,一把火把栈道给烧了一个精光。
刘邦所烧的这个栈道,是汉中通向关中走向中原的唯一一条小路,想走其它的路出汉中,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翻越巍峨的秦岭。
可以秦岭这么艰难的道路,谁又愿意娶翻越呢。
当刘邦把栈道给烧了来到汉中的时候,出现了大规模士兵逃跑的事件,这件事刚开始还没有因为刘邦的主意,可是丞相萧何一跑,这就让刘邦大跌眼镜了。
萧何那可是带领家族最早一波加入刘邦集团的,他怎么可能会跑呢,刘邦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没过多久萧何就回来了,刘邦问他为什么跑?
萧何说我怎么会跑呢?我是去追一个人去了。
刘邦说追谁呀?萧何说追韩信。
刘邦大骂萧何撒谎,跑走的军官比韩信头衔大的多了去了,为什么不追他们偏偏追韩信呢?
萧何告诉刘邦,韩信是国士无双,你要是想称霸天下,你就必须要用韩信,你若是想在汉中待一辈子,韩信是用不着的。
萧何推荐韩信当大将军,刘邦勉强答应了。
刘邦真正领教韩信的才识,是韩信被封为大将军之后两人的汉中对策,就是这一次对话,韩信告诉刘邦,项羽没有什么可怕的,你刘邦是有战胜他的资本的。
韩信把项羽的缺点说了一遍,又把刘邦的优点放大了一千倍。刘邦觉得韩信说的很有道理。
也就是仅仅进了汉中四个月,刘邦就要出去和项羽争夺天下去了。
韩信给刘邦出的计策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用修栈道来迷惑敌人,然后自己带领部队翻越秦岭杀出汉中,到达关中的陈仓。
果然这一战刘邦集团大胜,项羽失去关中之地,刘邦有了和项羽角鹿中原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一个汉语成语,是指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行动背后,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产生错觉,并忽略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出奇制胜。
有时也可将“明修栈道”省略掉,把“暗度陈仓”单独来使用。
成语典故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指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 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引申意: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不备的策略,也比喻暗中进行活动。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而根据《史记·淮阴侯列传》、《曹相国世家》以及《樊郦灌滕列传》等记载所述,韩信兵出关中时并无"明修栈道“的描述,实际上应为樊哙、灌婴等人率兵从祁山道佯攻陇西地区,韩信部从故道(又名陈仓道)奇袭陈仓,从而夺取了关中之地。“明修栈道”一说最早出自元代戏文,之前并无此记载(如有相关史料佐证,请明示!)。相关谜语“夜游宝鸡城”。
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古代一种非常规的用兵法则,是一种军事谋略,在历史上曾有许多非常成功的战例。
所谓“栈道”,是指在悬崖峭壁的险要地方凿孔支架,铺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军、运输粮草辎重,也可供马帮商旅通行。陈仓,是古代县名(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是汉中通向关中的咽喉要道。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后,就向各诸侯分封领地,其中把巴蜀、汉中三郡分封给刘邦,立为汉王。
刘邦在去领地途中令部下烧毁了栈道,他这是向项羽表白没有向东扩张的意图。刘邦待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后,便抓住时机迅速挥师东进,其野心是要与项羽一争,韩信便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
陈仓是刘邦进入关中的必经之地,两地之间有险山峻岭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
刘邦按韩信的计策派了最信任的大将——樊哙带领一万人去修五百里栈道,并以军令限一月内修好。当然,这样浩大的工程即使三年也不可能完成。
正是这一点,迷惑麻痹了陈仓的守将。陈仓的雍王章邯万万没想到刘邦的精锐部队摸着无人知晓的小道翻山越岭偷袭了陈仓。
刘邦通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顺利挺进到关中,站稳了脚跟,从此拉开了他开创汉王朝事业的大幕。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成语,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引申开来,是指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人不备的策略,也比喻暗中进行活动。有时也可将“明修栈道”省略掉,把“暗度陈仓”单独来使用。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恃强凌弱,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统辖梁、楚九郡,他“计功割地”,分封了18位诸侯王。并违背楚义帝“谁先攻入关中,谁就做关中王”的约定,把刘邦分封到偏僻荒凉的巴蜀,称为汉王。而把实际的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封给了秦的三个降将,用以遏制刘邦北上。刘邦心中十分怨恨,想率兵攻击项羽,后经萧何、张良一再劝阻,这才决定暂且隐忍不发。
天下分封已定,张良打算离开刘邦回韩国再事韩王成。刘邦赐金百镒,珠二斗。而张良把金珠悉数转赠给项伯,使他再为汉王请求加封汉中地区。项伯见利忘义,立即前去说服项羽。这样, 刘邦建都南郑(今陕西南郑县东北),占据了秦岭以南巴、蜀、汉中三郡之地。
同年七月,张良送刘邦到褒中(今陕西褒城)。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入蜀的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这样,就可以乘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了。刘邦依计而行,烧掉了沿途的栈道。张良此计,可谓用心良苦,它为刘邦的巩固发展和日后东进,取得了重要的保证。刘邦入汉中后,励精图治,积极休整。同年八月,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避开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机从故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从侧面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略定三秦,刘邦倚据富饶、形胜的关中地区,便可以与项羽逐鹿天下了。一个“明修”,一个“暗渡”,张、韩携手,珠联璧合,成为历史上的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项羽闻知刘邦平定三秦,怒不可遏,决定率兵反击。张良早已料到这一点,于是寄书蒙蔽项羽,声称:“汉王名不符实,欲得关中;如约既止,不敢再东进。”同时,张良还把齐王田荣谋叛之事转告项羽,说是“齐国欲与赵联兵灭楚,大敌当前,灭顶之灾,不可不防啊。”意在将楚军注意力引向东部。项羽果然中计,竟然无意西顾,转而北击三齐诸地的毫无生气的腐朽力量。张良的信从侧面加强了“明修栈道”的效果,把项羽的注意力引向东方,从而放松了对关中的防范,为刘邦赢得了宝贵的休养生息的时间。
不久,项羽于彭城杀死了韩王成,使张良相韩的幻梦彻底破灭。同年冬,张良逃出彭城,躲过楚军的追查,终于回到刘邦的身边,受封为成信侯,此后便朝夕相随汉王左右,成为画策之臣。明代李贽曾评论此事说:项羽此举,“为汉驱一好军师。”的确,项羽杀了韩王成客观上帮了刘邦的大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