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务府总管

  内务府总管是内务府之主官,而内务府即清朝管理皇家大小事务的总机构,内务府的组织渊源于满族社会的包衣(奴仆)制度,其主要人员分别由满洲八旗中的上三旗(即镶黄、正黄、正白旗)所属包衣组成。它的最高长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由皇帝从满洲王公、内大臣、尚书、侍郎中特简,或从满洲侍卫、本府郎中、三院卿中升补。凡皇帝家的衣、食、住、行等各种事务,都由内务府承办。

  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权臣和珅身兼多个重要职位,比如领侍卫内大臣。这个职位很重要,是管理皇宫侍卫调动的。但还有一个职位也同样重要,和珅同时兼任总管内务府大臣,也就是俗称的内务府总管或者内务府大臣。在传统的思维中,内务府总管肯定是太监,其实并不是这样。内务府总管基本上都是皇帝的心腹重臣,内务府总管的权力很大,仅仅是内务府的办事人员就比户部多10倍以上。

  按照朝廷的规矩,总计分为礼部、吏部、户部、兵部、刑部等6个部门分管国家各方面的事务。其中,户部的任务最多,所以户部的办事人员也是最多的。其他的部门都是100多人就能解决问题,户部的办事人员超过300人,比其他部门多一倍。但是如果和内务府比起来,户部的规模差得远。内务府仅仅是正规办事人员就有3000多人,如果加上各种临时工,人数可能会超过10000人。内务府是清朝统治期间最大的办事机构,但这个办事机构专门为皇帝服务。

image.png

  在清朝入主中原之后,取消了明朝的内宫24衙门制度。但这种制度并没有彻底消失,而是以内务府的形势出现。皇宫的吃穿用度和各种物品,全部都由内务府管理。内务府的当家人被称为内务府总管或者内务府大臣,请注意,内务府大臣不是太监,一般都是皇帝的心腹重臣担任。皇帝拥有不少的私人财产,或许大家不知道这一点。如果从管理的财富上来说,内务府不一定比户部差。唯一的差别就是内务府的钱都是皇帝的,而户部的钱是看得见的。

  在冀北地区,皇帝拥有大量的皇庄,皇庄的所有收入都划入内务府。除了耕地,历年来查抄的店铺、宅邸等等,很多也都在内务府的名下。崇文门征收的税赋,不用交给户部,而是直接上交内务府。所以说,皇帝拥有不少的私人财产。作为内务府总管,这个职位的油水很大。当时曾经出过这样的事情,道光皇帝问一个官员鸡蛋的价格,官员回答一个鸡蛋20文钱。道光皇帝说自己吃的鸡蛋10两银子一个,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image.png

  在乾隆在位的后期,和珅开始崛起。和珅当时兼任多个职位,其中就包括内务府总管。在和珅垮台之后,嘉庆皇帝发现很多皇家的东西出现在和珅的仓库里。按照当时的规定,皇家的仓库也归内务府管理,和珅自然能够随心所欲。言而总之,内务府总管这个职位的油水很大,同时也至关重要。历任内务府总管基本上都是皇帝的心腹,一般来说,内务府总管都会兼任其他职位,比如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等。

image.png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前后10次战争、6次南巡,再加上吏治腐败。到了乾隆在位的末期,朝廷已经是千疮百孔。在乾隆即将退位的那一年,爆发了波及8个省的白莲教大起义。乾隆皇帝去世之后,把一个烂摊子留给了儿子嘉庆皇帝。嘉庆皇帝上台之初,曾经计划励精图治。但经过一番治理之后,嘉庆皇帝发展自己无力回天。接下来,这位皇帝心灰意冷开始专心享乐。从嘉庆皇帝的批示中,能够明显看出这位皇帝无力回天的感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清朝官制中,总督、巡抚,这都是级别非常高的封疆大吏。尤其是总督,这可是封疆大吏中,级别最高的官职。他们管辖的范围内,常常是几个省份的军政大权。从财政权、兵权、到刑罚,乃至修建工程,他们各个方面都有参与。他们的权力,堪称无限大。如果不是还要受到皇帝、朝廷六部、以及地方同僚的监管和牵制。总督在自己的管辖地内,真的就像一个国王。即便是受到限制,他们也可以直接影响中央朝局。

  相比之下,内务府总管对朝局的影响就显得微乎其微了。他们负责处理的事情,都是皇家事务。也就是皇家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的事情。后宫用多少胭脂水粉,皇帝穿什么衣服,这些琐碎的事情,就是由内务府总管负责。因为涉及到皇帝、后宫,所以做起事情来,都得万分小心。可以说,他们就相当于皇家的私人大总管。虽然事情很普通,但清朝皇帝却没亏待他们。

image.png

  在正式的官阶中,内务府总管的品级跟总督是平起平坐的,都是正二品官职。这就相当于一内一外的两个高官。那么,这个两个同级别的官员,见了面,该如何行礼呢?

  在过去的官场,如何行礼,这常被认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既然内务府总管跟总督正二品官员,那么,他们之间行礼的方式,也要讲究。不过,因为是同级别,所以只需要简单的作揖手就可以了。或者朝对方拱手两次,也可以。看到对方行礼后,作为同级别官员,自然也要回礼。否则,会被认为是不讲规矩的表现。

image.png

  如果是不同级别的官员,他们又该行礼呢?这就跟两个官员级别相差距离有关了。如果两个官员的级别相差不是很大的话,低级别官员就会向挪向右边,向高级别的官员做两次的揖手。高级别的官员,只需要点个头,就算是回礼了。

  如果相差级别更大的话,高级别官员甚至可以不用回礼,低级别官员却得跪地磕头。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老百姓见到官员的时候,也得跪地磕头。而这些种种繁琐的规矩,就是当年清朝官场上流行的礼仪。他们甚至以维护这样的利益,而沾沾自喜。

  不过,即便总督跟内务府总管是相同级别的官员。但总督跟内务府总管见面的时候,总督对内务府总管,会更加客气一些。道理很简单,总督虽然在外面掌握着地方大权,但他们平时跟皇帝见面的机会就少了很多。而内务府总管基本都可以长期接触皇帝,负责皇帝起居。虽然他们不允许参与朝政,但给皇帝透点风声,传播点总督的不利消息,那总督可真的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反之,如果他们给皇帝透露点总督的好人好事,或者把皇帝最近的情况,透露一点给总督。那两者之间的效果,肯定相差很多。总督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让他们对内务府总管客气些,甚至搞贿赂,都是有可能的。这可以说是,清朝官场上,不可言说的潜规则了。而正是这种潜规则,把清朝官场搞得乌烟瘴气,最后只能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清代自关外时就建立了内务府这个其他王朝所没有的特殊机构,说白了,内务府就是皇帝的总管家,负责皇室的饮食起居和一切皇家事宜。因内务府任官者主要为旗人,且总体庞大、内部机构复杂,且行政上具有独立性。所以本文对内务府进行一个大致的介绍。

  之所以说内务府庞大,主要是因为他的名下设有60多个机构,如果再把某些机构下的分支机构计入,则有170多个,这个数字比六部的总数还要多。在鼎盛时期,在内务府当差的人数竟有3000多人,占了很大的比例。

  首先来讲讲内务府的职官。

  内务府堂署,指内务府最高机构之衙署,所设职官有:总管内务府大臣,或称内务府总管大臣,无定员。康雍时期一般不超过5人,乾隆以后多在5人以上,嘉庆时6人左右,多时达9人。

  总管大臣总掌内务府事务,并轮流值宿宫中、圆明园。此外,若皇帝亲祭奉先殿、寿皇殿、拜堂子等,皇后行先蚕、躬桑之礼,则侍奉、承应;后妃出入宫中,总管大臣1人扈从。内阁如用御宝,总管大臣会同内阁大学士监视用宝。

image.png

  内务府总管大臣的品级清初时稍低,总管大臣为三品。因当时内务府是三品衙门,所用的官印系铜质,低于各部院。雍正元年始提高为银印;雍正十三年,内务府总管大臣品级升为六部侍郎同,为从二品,改铸给二品银印;乾隆十四年,又随侍郎同升为正二品,至此固定。

  内务府堂署的职官,也经历由低到高、由少到多,最终正规化的过程。顺治十一年,仅设笔帖式16人,当时的主要机构是太监十三衙门,顺治十八年裁撤,复设内务府衙门。康熙十六年增设主事2人,为正六品。

  内务府堂署官最高职务是郎中,正五品。康熙四十二年,曾设立郎中1名,由河务官齐苏勒担任,此后再未设郎中,至雍正十三年又复设,始固定,而笔帖式,则陆续增设,最后固定为64人,此后,又增设委署主事。

image.png

  堂署所设郎中又称坐办堂郎中,与其下主事等掌本府各支机构司级官,郎中、员外郎、主事以下文官铨选,以及章奏文移、本府公文、档册之查核等事。雍正十三年后,又增管本府各分支机构所办事之督催,并记录其功过,按期上报以定奖惩。其最重要的事务,是办理本府文职官之铨选。总管大臣外出,则在京事务由堂郎中代办。

  内务府主体事务机构

  内务府主体事务机构为“七司”和“三院”。七司即广储司、会计司、庆丰司、掌仪司、都虞司、慎刑司和营造司。会计司、广储司类似外朝的户部。会计司掌内务府旗人人口及内务府地亩、庄园租赋之收支、稽核等,其相关衙署,有三旗银两庄头处。

  广储司掌本府库藏出纳,供应皇帝、皇室用物及赏赐、典礼用品。另外,这两司还兼掌其他相关事务,如,会计司掌宫女、太监、乳母等选用,本府旗人之旌表;广储司掌各类器物之制作,织造等。

  庆丰司,专掌本府京内外牛羊牧养之供用,这一机构职掌,带有满族皇室经济方面的民族特色。掌仪司,类似与外朝的礼部,掌皇室诸礼仪、奏乐及生育记录、婚丧嫁娶等事务,兼管太监之升降调任。都虞司,类似外朝的兵部,掌本府武职官员之铨选、甲兵之挑补给俸银等事,兼理府属山泽采捕事务。慎刑司,类似外朝的刑部,掌包衣旗人及宫廷役人之刑罚。营造司,类似外朝的工部,掌府属诸工程修缮及器物制作。

  三院,为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上驷院,掌御用及宫廷用马、驼之牧养与供用。武备院,掌御用、官用武器等相关物品的制作与供用。这两个机构年的设置与清代满族皇室的尚武传统、重视骑射武事有关。奉宸苑,掌京城内外景山、西苑、南苑、圆明园、畅春园、清漪园、静宜园等皇家园囿及相关事务。

image.png

  内务府是个十分复杂的机构,上面提到的仅仅是他的职官和下设机构,其实它所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泛。凡是和皇室相关的都有内务府出面,这些主要有上三旗包衣组成的天子家奴,事实上是皇帝最为亲信之人。因此,时人都认为,内务府是大清油水最多的衙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在众多清宫剧中我们常常看到皇帝或者妃子召唤内务府总管,而跑来接旨的十有八九是个太监,这个可能吗?话说清朝的宦官制度开始于顺治帝时期。康熙皇帝在位时规定由内务府总管宫廷事务,并设立敬事房作为太监的管理机构。康熙、雍正乾隆诸帝统治之时,吸取了前朝的经验教训,对宦官的约束非常严格。严禁宦官干预朝政。所以太监根本不可能成为内务府的总管!而内务府总管作为内务府的主官,品等为正二品(清朝总管太监只是个四品官)。内务府是清朝管理皇家大小事务的总机构。内务府下设如会计等七个司,功能职务为管理出纳,财务收支,祭祀礼仪等。

  内务府的组织渊源于满族社会的包衣(奴仆)制度,其主要人员分别由满洲八旗中的上三旗(即镶黄、正黄、正白旗)所属包衣组成。它的最高长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正二品(原正三品,雍正十三年提为正二品),由皇帝从满洲王公、内大臣、尚书、侍郎中特简,或从满洲侍卫、本府郎中、三院卿中升补。凡皇帝家的衣、食、住、行等各种事务,都由内务府承办。

image.png

  由于内务府管辖范围广泛,且又居处禁地,为防微杜渐,清廷规定总管大臣无定员,又派王、贝勒、贝子等以总管大臣之名,掌管府属某一具体部门,这就具有相互牵制监督之意。在行使职务时,他们都得按既定章程办理,非皇帝诏旨不得有丝毫逾越,以确保宫内秩序的绝对稳定,维护专制皇权的绝对威严。据有的学者统计,内务府本府及所属各司院处,共有各色机构五十多个,所用人员除匠役军丁、太监不计外,共有职官三千多人。管辖派驻所及,包括宫廷、皇家园圃,还有关外盛京、吉林、口外蒙古的山林、土地、牧场及附属人户。江南、浙江的织造和海关监督,有关税口的人役,也归内务府差遣。

image.pn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清朝的时候,皇帝为了更好的处理好皇家事务,就设立了内务府。这个机构,属于清朝独有,最早来源于清朝入关以前的“包衣”制度。所谓“包衣”,就是一群八旗贵族下的家奴,他们就是劳力,专门干重活,做家务。

  清朝入关后,为了打点后皇帝事务,皇帝就让内务府帮助自己专门处理大大小小的事务。土地、钱财、生活、礼仪,绵绵俱到。

  这是一个极为繁琐的差事。清朝皇家有一片自己的土地,这些土地被称为皇庄,面积不小。从这些土地上,每年都可以收到一定的租税。皇家的钱财也有不少。除了皇帝的私人小金库,这其中又包括各地的贡品,皇宫内的武器、牲口、马匹,这些也归内务府管理。

  在皇家礼仪规定下,上到祭祀大典,下到皇族日常生活,内务府也都一手操办起来。可以这么说,清朝皇族出门坐什么轿子,也都是由他们安排的。

  这些具体的事务,当然都是由太监、宫女们完成的。也正是这个原因,内务府也掌管着这些宫女、太监的赏罚惩处。可以说,皇家的大小事务,都由他们处理完成。而管辖整个内务府的,就是内务府总管。虽然他们管辖的都是宫女、太监,但内务府总管这一职位,却不一定是由太监担任。

image.png

  在当时,能够担任内务府总管的,身份都不会太低。基本是从满蒙的王公贵族、侍卫统领,以及尚书、侍郎等位置挑选出来的。晚清光绪年间的内务府总管大臣杨立山,就是出自蒙古正黄旗。之所以需要那么从这些人中挑选出来,除了因为前面讲到的,内务府总管身上需要担的担子不轻,更重要的是,这个官职同样不低,官居正二品。

  在朝廷当中,属于分量极重的官职。在地方上,能够跟内务总管比肩的官职,就是总督。这可是地方上同时掌管几个省份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

image.png

  至于巡抚,要比内务总管的职位再低一些。巡抚是朝廷里从二品官职,官阶要比内务府总管还要低一个级别。

  不过,即便是总督、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在地方上掌握实权,但他们对于内务总管,也得客客气气。倒不只是官职大小的缘故。内务总管虽然不能直接参与朝政,但他们平日都在皇帝身边伺候。不只封疆大吏,京城里的官员想要见皇帝,也得经过内务总管这道关头。

  倒不是担心他们会直接阻拦。但他们毕竟是在皇帝身边的人,如果他们可以告诉皇帝现在的状态、心情,这些大臣也可以更好组织自己的语言,以便能够顺利上奏。或者说,如果这些内务总管从中作梗,到时候倒霉的还是这些大臣。

  而且,内务总管手上掌握着皇家的土地、钱财。普天之下,某非王土。理论上说,过去天下都归皇帝所有。这样的情况下,内务府总管只是笔尖一滑,就可能掌握着许多人的身家性命。所以,许多大臣不只要对内务总管客气,甚至要拼命巴结贿赂他们。

  即便是一个有心廉洁的内务总管,也容易在各样的糖衣炮弹败下阵来。清朝的官场风气,也愈发的腐败,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官员的起用都要受两个前提条件的约束:一是机构的性质,二是官缺(即编制)。

  内务府机构的性质决定了内务府官员主要由内务府包衣(包衣是满语音译,意即“家奴”)充任,而将内务府包衣缺设置为内务府包衣的专缺,也为这种需要创造了条件,这就是,“本府人员惟充本府差使”。

  但是从内务府官员的实际任用情况来看,则表现为一种交叉互任的状态:

  一是内务府包衣出任内务府官,这符合内务府包衣缺规定的要求,自然不用多言;

  二是非包衣出身的官员出任内务府官,这一点在内务府高层官员中尤为显著,比如和珅、穆彰阿、荣禄;

  三是内务府包衣出任其他部院、省份的官职或在出任内务府官时兼任其他非内务府官职。

  而这些情况有时又集中表现在某一官员身上,情况比较复杂。然而,说到底,在清朝,官员起用的实质是由统治者的需要决定的。同时又由于当时满族社会固有的主仆意识的影响,在官员的起用上,特别是内务府官员的起用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受其主子对仆人惯有的信任和忠实程度的影响。正因为这样,才使内务府官员的组成和内务府包衣的身份呈现出可变性和多样性。

  上文提到过,“官缺”是起用官员的一个重要条件。尤其是清朝统治者作为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的统治集团,为维护本民族统治集团的利益,确保他们在国家统治机构中的地位,对官制中具有划分“权力”意义的“官缺”的分配十分重视。

  根据与统治者亲疏关系的不同,清代的官缺被划分为六种,即宗室缺、满洲缺、蒙古缺、汉军缺、内务府包衣缺、汉缺。

  因为缺分就意味着职位,职位就是权力、地位和金钱的保证。所以,清统治者又规定除了“宗室缺”和“内务府包衣缺”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人群的“官缺”不得他人“借用占补”外,还规定允许排在前面的“官缺”上的人可以“借用占补”它后面的官缺,于是所有汉缺之外的“官缺”上的人都可以补“汉缺”。显然,这是统治者在保证旗人(宗室缺、满洲缺、汉军缺)、蒙古人充实官僚阶层的前提下,才给汉人为官当差的机会。由此可以看出清统治者在维护本民族统治集团利益上所作的努力。

image.png

  “内务府包衣缺”是指内务府衙门所属的各项职位以及内奏事处等不可借用、占补的内务府包衣的专缺。也就是说,凡是内务府包衣缺上的职位,都由内务府包衣出任。这个缺分的设置,是由内务府这一皇室内部服务性机构性质的特殊性决定的,同时也是皇帝给自己的“奴仆”集团创造的一个独有的升官发财的机会和空间,使他们更加忠实、努力地为自已效力。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内务府包衣缺并不是内务府全部的官缺,即在内务府高级官员中有些缺分并不属于内务府包衣缺;同时在内务府为官的人,也并不都是包衣人。

  执掌内务府的内务府大臣都由哪些人来担任呢?

image.png

  内务府大臣的全称是总管内务府大臣,满语为“包衣按班”( booi amban)或“包衣大”(booi da),上图满汉对照,笔者自己写的。内务府大臣作为内务府的最高长官,其来源据《清史稿》载:“总管大臣,无员限。满洲大臣内特简(特简,意指皇帝对官吏的破格选用)。初制从二品。乾隆十四年定正二品。“

  另据《清代中央国家机关概述》的记述:“总管内务府大臣......为正二品官,无定额,由满洲侍卫、本府郎中、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卿中升补或根据需要由王公、领侍卫内大臣、满尚书、侍郎甲特简。”·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内务府大臣没有定额,或者说不受额缺的限制,也不受内务府包衣缺的限制;二是内务府大臣的来源,可以是包衣人,如本府郎中等,可以是宗室王公,也可以是满洲旗人,如侍卫、侍郎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我们再看以清朝为北京的影视剧时,经常能从皇帝口中听说内务府总管这个职务,那内务府总管到底是做什么的呢?内务府是清朝独有的一个部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处理皇室家务,相当于是皇室的管家,所有和皇帝生活有关的事情都由内务府来负责。放到现在也没一个完全相匹配的机构与之对应,毕竟现在也没什么皇帝贵族了。不过内务府作为清朝规模最大的部门,其中肯定是有各种好处可以捞的。

  内务府是清代特有的专门为皇室服务的机构,人员要比最忙的户部多十倍,达三千多人,可谓清朝最庞大的机关。它管的皇家事务无所不包,日膳、服饰、库贮、礼仪、工程、农庄、畜牧、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等,还有盐政、分收榷关、收受贡品。

  下设“七司三院”,最重要的是广储司,专储皇室的金银珠宝、皮草、瓷器、绸缎、衣服、茶叶等特供品。总之凡是跟皇室沾边的事,全都由他们操办。而且只对皇帝一人负责,谁也无权干涉

  清朝的税收主要分两块,一块是户部主管的国库,一块是皇帝个人的内库。内库的钱一般由户部按年预算从国库拨发。由内务府全权管理,户部无权过问。起初,皇帝内库和国库分开独立管理是防止和杜绝皇室的铺张浪费,每年拨多少就多少,花多花少都有数。

image.png

  后来内务府的钱越来越不够花,原因是服务的职能在不断地拓展,从吃喝拉撒、宫廷采购、皇家当铺到土木工程、婚丧嫁娶等等。钱不够用怎么办?内务府就开始参与盐税关税、卖官鬻爵,只要是挣钱的,都插上一手,而且合情合法。因为清廷明文规定,内务府拥这些权利。这就使内务府成了全京城无所不管、无所不办的最牛部门。

  这样长此以往,贪污腐败滋生,而且愈演愈烈。据史书描述,内务府的一个内府堂郎中,一年就能贪污两百多万两,干上几年,就不下上千万两。乾隆帝从内务府得知十两能买一个鸡蛋,一次召见大臣汪文端,随便问他吃早饭的事,险些说穿帮把内务府装进去,赶忙解释说,他吃的那四个鸡蛋是残次品,不够上供的标准,才几文钱一个。乾隆点点头。算是混过了关。

  道光帝极为简朴。当时京城时兴穿戴“出风”的皮袄,就是皮里以缎面,缎衬比皮里长出一段,露在外面,叫作“出风”,以显华贵。内务府给道光也做了一件,道光帝认为缎子比狐皮贵重,不应长于狐皮,“出风”只是装饰,无实际用处,于是命把四周添上皮子,以保缎面不受磨损。内务府领旨后,想趁机捞油,说需200两银子才能改。没想到道光帝嫌太贵,便命不用改了,内务府想捞钱就泡了汤。

  道光穿的裤子两个膝头都打着补丁,俗称“打掌”。道光认为这样很好,便引起近臣们仿效。一次,大学士曹振镛跪奏时,露出膝头上的补丁,被道光看见。奏报完事后,道光就问:“你的裤子也打掌了?”曹振镛回答:“换新的太贵,打个掌挺好。”道光追问道:“打个掌花多少钱?”曹振镛哪知道多少钱,便胡编说:“约需三两。”道光说:“真便宜,内务府打一次,要五两银子。”在场文武官员暗笑,五两银子不知能做几条新的,但谁也不敢说实话。

image.png

  同治大婚要买一对普通皮箱。市面价几十两,内务府报销为每对九千多两。清朝时的京城流行这样一句话,叫做“树小房新画不古,必定是个内务府。”意思就是树是小的,房子是新的,画是新的。一定是刚在内务府发财的暴发户。

  这样的事例很多,足见内务府铺张浪费、贪污腐败、虚报冒领、制造假账几倍几十倍是一种常态。内务府一面以皇帝的名义向户部要钱,一面插手最挣钱行业,肆无忌惮的捞钱,中饱私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权臣和珅身兼多个重要职位,比如领侍卫内大臣。这个职位很重要,是管理皇宫侍卫调动的。但还有一个职位也同样重要,和珅同时兼任总管内务府大臣,也就是俗称的内务府总管或者内务府大臣。在传统的思维中,内务府总管肯定是太监,其实并不是这样。内务府总管基本上都是皇帝的心腹重臣,内务府总管的权力很大,仅仅是内务府的办事人员就比户部多10倍以上。

image.png

  按照朝廷的规矩,总计分为礼部、吏部、户部、兵部、刑部等6个部门分管国家各方面的事务。其中,户部的任务最多,所以户部的办事人员也是最多的。其他的部门都是100多人就能解决问题,户部的办事人员超过300人,比其他部门多一倍。但是如果和内务府比起来,户部的规模差得远。内务府仅仅是正规办事人员就有3000多人,如果加上各种临时工,人数可能会超过10000人。内务府是清朝统治期间最大的办事机构,但这个办事机构专门为皇帝服务。

image.png

  在清朝入主中原之后,取消了明朝的内宫24衙门制度。但这种制度并没有彻底消失,而是以内务府的形势出现。皇宫的吃穿用度和各种物品,全部都由内务府管理。内务府的当家人被称为内务府总管或者内务府大臣,请注意,内务府大臣不是太监,一般都是皇帝的心腹重臣担任。皇帝拥有不少的私人财产,或许大家不知道这一点。如果从管理的财富上来说,内务府不一定比户部差。唯一的差别就是内务府的钱都是皇帝的,而户部的钱是看得见的。

  在冀北地区,皇帝拥有大量的皇庄,皇庄的所有收入都划入内务府。除了耕地,历年来查抄的店铺、宅邸等等,很多也都在内务府的名下。崇文门征收的税赋,不用交给户部,而是直接上交内务府。所以说,皇帝拥有不少的私人财产。作为内务府总管,这个职位的油水很大。当时曾经出过这样的事情,道光皇帝问一个官员鸡蛋的价格,官员回答一个鸡蛋20文钱。道光皇帝说自己吃的鸡蛋10两银子一个,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在乾隆在位的后期,和珅开始崛起。和珅当时兼任多个职位,其中就包括内务府总管。在和珅垮台之后,嘉庆皇帝发现很多皇家的东西出现在和珅的仓库里。按照当时的规定,皇家的仓库也归内务府管理,和珅自然能够随心所欲。言而总之,内务府总管这个职位的油水很大,同时也至关重要。历任内务府总管基本上都是皇帝的心腹,一般来说,内务府总管都会兼任其他职位,比如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等。

image.png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前后10次战争、6次南巡,再加上吏治腐败。到了乾隆在位的末期,朝廷已经是千疮百孔。在乾隆即将退位的那一年,爆发了波及8个省的白莲教大起义。乾隆皇帝去世之后,把一个烂摊子留给了儿子嘉庆皇帝。嘉庆皇帝上台之初,曾经计划励精图治。但经过一番治理之后,嘉庆皇帝发展自己无力回天。接下来,这位皇帝心灰意冷开始专心享乐。从嘉庆皇帝的批示中,能够明显看出这位皇帝无力回天的感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主要机构有都虞、掌仪、会计、营造、慎刑、庆丰、广储七司,另有上驷院管理御用马匹,武备院负责制造与收储伞盖、鞍甲、刀枪弓矢等物,奉宸苑掌各处苑囿的管理、修缮等事,统称七司三院。此外内务府还有三织造处、三旗参领处、掌关防处、三旗庄头处、御茶膳房、升平署、御药房、养心殿造办处、武英殿修书处、咸安宫官学等三十多个附属机构。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