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七军
于禁在三国时期堪称一代名将,为曹氏集团的振兴与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樊城之役,因为一着不慎,被关羽水淹了七军。
于禁兵败后先是被关羽羁押,吕蒙夺取荆州以后,又被孙权软禁在江南。曹操死后,孙权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刘备,从改善孙曹关系的角度出发,才把于禁放回江北。
回到魏国后,曹丕对于禁战败后没有杀身成仁的做法深表不满,用庞德战败被杀的事迹羞辱于禁,于禁心情压抑,不久抑郁而死。
一场樊城之战,于禁输掉了不只是一次战役,而且输掉了自己的一代英名,输掉了自己的后半生。那么,于禁作为一代名将,身率七路大军,却为什么却被关羽杀得大败呢?
细究起来,这里面的门道不少。从表面上看,于禁的失败是因为汉水暴涨所致,但为什么汉水单单淹了于禁,而没有冲毁关羽的部队呢?于禁不知地利是一个原因。
于禁作为一个北方将领,不清楚南方河流受上游降雨影响,说涨水就涨水,所以在地势低洼处扎营,并且,也没有准备一定的船只以防不测。 ...查看更多
公元219年,是建业作为东吴“准都城”的最后一年,也是孙权报仇雪恨的一年。先来看看对阵双方的形势。
关羽战绩惊呆了曹、孙
7月,关羽派南郡太守麋芳守江陵,将军士仁守公安,他自己率领主力攻打曹仁驻守的樊城。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经过:天降大雨,连绵十多天,汉水因此暴涨,关羽挖开江堤,大水冲向赶来救援的于禁七路大军,于禁军在平地,被水淹五六丈,七军皆没。
结果:于禁投降,大将庞德被杀。周围原属曹操的诸郡纷纷投降,关羽威震华夏。
影响:曹操害怕,打算从许都迁走,避开关羽的锋芒。幸好司马懿等人献计,说:关羽得志,孙权必定不开心,不如与孙权结盟。曹操赶紧向孙权抛出绣球。
孙权摇摆不定,关羽大胜后身上的光芒太耀眼,孙权也被照得头晕:关羽大概真是战神吧。孙权心里打鼓,于是派出使者和关羽联络,试探性地问:兄弟东吴也来出一把力,怎么样?
关羽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对着来使痛骂了一顿:貉子(对孙权的蔑视称呼)来这么迟,是来抢胜利果实的吧,他的混账心思我还不明白,等我灭了樊城,回头就灭了他。
孙权本来就是想和关羽礼节性地招招手,没抱多大希望。但没想到的是,关羽出口这么嚣张,只要是血性男人,哪个会受得了。既然动了杀心,就要十拿九稳,先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他一把接过曹操抛来的绣球,向曹操“上书称臣”,带信给曹操:愿为大王驱驰。
孙权还没忘了给关羽回信,就是一再道歉,称自己说错话了,向关羽大英雄赔罪。
中国古代,战乱频仍,各种战法战例层出不穷,其中水战屡见不鲜。三国时期关羽“水淹七军”无疑是最让世人津津乐道的水战之一。在历史上,关羽水淹七军也实有其事,只不过七分实、三分虚,是罗贯中在史实基础上略加演义而成的。
书中第74回,关羽领军攻打曹魏的樊城,曹操闻报,命于禁、庞德二将共起七路大军,前往樊城解围。两军对阵,关羽在与庞德的交战中,不慎左臂中箭,蜀魏两军进入相持态势。
当时正是八月秋天大汛到来的时节,于禁、庞德虽均号称名将,竟没有对荆襄一带的水文地理进行任何考察,就在樊城北面十里外的依山下寨,而且正处在山谷之中。
关羽虽然身有箭伤,却时刻在寻求寻破敌之策。在决战的关健时刻,他不顾箭伤,冒着绵绵秋雨瑟瑟秋风,亲自深入到战场周围,进行实地调查,他观察到魏军竟然屯扎在樊城以北十里的山谷之中,又看到襄江水流湍急。关羽熟知战策兵书,立刻想到,当时秋雨连绵,襄江水流必然泛涨,不禁想出一个破敌之策:命人沿襄江上游堵住各个沟谷出水口,只等江水大涨时,剩坐船筏把堵住的水口全部打开,放水一淹,那么樊城、罾口川的魏兵必然变成像水中的鱼鳖一般任人宰割。
关羽当即依计行事,派人到沿江截流聚水。果然,时机很快到来,蜀军大肆决口放水,洪水突然之间猛地泛涨,像巨型猛兽一般冲向屯扎在樊城峡谷之中的魏军营地,于禁、庞德所领七军哭天抢地,抱头鼠窜,不计其数的士兵被湍急的水流瞬间就卷走了。
经此一役,关羽重创魏军,于禁被俘投降,庞德拒降被斩,从而威震华夏,锐不可挡,吓得曹操一度与群臣商议迁离许都,以避开蜀军的锋芒。
造成这次曹魏惨败的原因,在于两位最高指挥员于禁和庞德耽于陆战,却缺乏必要的防汛意识。在决策上出现了三大错误:
其一,曹魏七军到达樊城之后,没有对驻地的地形和汉水、襄水等河流的水文特性进行最起码的调查研究,贸然将部队驻扎在罾口川这样的险隘之处,而不是驻扎在开阔地带;
其二,曹魏七军驻扎之后,就碰上连续多日大雨不止,督将成何看出了一些问题,曾劝说于禁装饰营寨移驻他处。他明确指出,魏军驻扎之处地势太低,而且最近有探子报告说蜀军把营寨移到了高处,又在汉水口准备了不少战筏。一旦江水泛涨,魏军就非常危险,应当尽早提防。于禁自以为是,不仅不听劝谏,反而责骂成何是在惑乱军心。
其三,于禁的助手庞德虽身经百战,居然也没看出他的人马已深入绝地。当成何急匆匆赶来提醒他时,庞德虽然不像于禁那般愚蠢顽固,认同了成何的观点,却并没有当机立断采取措施紧急撤出,而是拖拖拉拉,准备第二天再把人马驻扎到别的地方,结果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天夜里就大难临头了。
于禁和庞德这两位指探员,一个因愚昧固执缺乏防范意识,另一个却迟疑不决,发现问题也不赶紧采取行动,致使自救时机被耽误,造成无可挽回的惨败。
在史书上,关羽水淹七军一事的确有记载。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这段记述颇为简略,但从中足以看出,曹魏七军被淹纯粹只是突发的天灾,并不是关羽设计奇策——在襄江上游截流放水所造成的。罗贯中为刻画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也无可厚非。但是话又说回来,魏蜀两军都有被淹的可能性,但是为什么这场洪水只淹了曹魏七军,而关羽所率领的蜀军非但没被淹,反而因这场洪灾大获全胜,这就不仅仅运气而是作战水平的问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水淹七军,是一场经典的战役,关羽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成为关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生涯。在《三国演义》中,反映的则是关羽除勇武外,指挥作战能力也很强。
战役简介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关羽在安排好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衍)士仁守公安之后,觉得后方没有什么问题了,于是就率驻扎在江陵的大部分荆州军队,浩浩荡荡地向襄阳、樊城进发,很快将襄阳、樊城分别包围起来。
当时关羽主攻的是樊城,樊城守将曹仁抵挡不住关羽军队的进攻,一方面坚守在樊城不出战,一方面连连向曹操告急求援。
曹操在长安除了指使曹仁据守樊城不能弃城之外,又急忙派遣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前去樊城援助曹仁,抵御关羽军队的进攻。
由于关羽长期征战在荆襄地区,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他看到曹军秋季错误地驻扎在低洼地区,于是就命令荆州军造大船,并调水军集结待命。
秋八月,时逢大连阴雨连续下了10多天,汉水暴涨溢岸,大水沿着汉江故道河床低洼地带分三路涌向罾口川、鏖战岗、余家岗到团山铺一带;再加上唐河、白河、小清河及西北的普沱沟、黄龙沟、黑龙沟等地的山洪暴发之水,使罾口川、鏖战岗、余家岗、团山铺等区域内的水平地五六丈深,于禁等七军皆被大水淹没。
于禁与诸将登高望水,一片汪洋,无处躲避。他只好与庞德等将领上堤避水。这时,关羽命令他的水军乘船猛烈攻击被大水所围困的曹军,并在大船上向曹军避水的堤上射箭,曹军死伤落水被俘者甚多。在全军覆没的窘迫情况下,于禁被迫向关羽投降,而庞德却顽强抵抗,终被擒住,拒不投降,遂为关羽所杀。
在《三国演义》中,水淹七军是非常著名的一次战斗,反映的则是关羽除勇武外,指挥作战能力也很强。三国演义中对这次战斗的描写如下:关羽进攻樊城,曹操命大将于禁为南征将军,庞德为先锋,统帅七路大军,星夜去救樊城。关羽得信,亲自披挂前去迎敌。关羽、庞德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日交战,二将齐出,并不答话,拍马交锋五十回合,庞德拨马逃走,关羽紧追不舍。庞德取箭,关羽躲闪不及中箭,回营养伤。十日后,箭伤愈合。又听关平说曹兵移到城北驻扎。关羽不知何意,骑马登高观望,看到北山谷内人马很多,又见襄江水势汹猛,水淹七军之计,油然而生。遂急命部下准备船筏,收拾雨具,又派人堵住各处水口。庞德与众将商议,山谷不宜久留,准备明日将军士移入高地。就在这天夜里,风雨大作,庞德在帐中,只听万马奔腾,喊声震天。出帐一看,大水从四面急剧涌来。七军兵士随波逐浪,淹死很多。于禁、庞德率将士登上小土山躲避,关羽带大军冲杀而来,于禁见四下无路,投降关羽。庞德和身无盔甲的残兵败将,被关羽的兵马团团围住,战不多时,众将全都投降。只有庞德夺一小船,想顺流西去,却被周仓的大筏撞到水中,后被生擒。
团山镇是关羽大战庞德、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和曹仁死拒关羽的主战场。这里的关公遗迹最为集中。当年在这里展开了野战、马战、步战、水战、阵地战、地道战、堑壕战、心理战、间谍战、气象战等多种战斗形式,著名的“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故事背景
刘备占领了益州以后,东吴孙权派人向他讨还荆州,刘备不同意。双方为了荆州几乎闹翻。后来听说曹操要进攻汉中,益州也受到威胁。刘备和孙权双方都感到曹操是他们强大的敌手,就讲和了。把荆州分为两部分,以湘水为界,湘水以西归刘备,湘水以东归东吴。
刘备安下了荆州那一头,就专心对付曹操,请诸葛亮坐镇成都,亲自率领大军向汉中进兵,叫法正当随军谋士。
曹操听到刘备出兵,马上组织兵力,和刘备对抗。曹操也亲自到长安去指挥汉中战事。双方相持了一年。到了第二年,在定军山之战,蜀军大胜,魏军的主将夏侯渊被杀。曹操不得不退出汉中,把魏军撤退到长安。
这么一来,刘备在益州的地位更加巩固了。公元219年,刘备在他手下一批文武官员拥戴下,自立为汉中王。
关羽出阵
按照诸葛亮早已设计的战略,是打算从两路进攻曹操的。这一次西面的汉中打了胜仗,就得乘这个势头,再从东面的荆州直接攻打中原。
镇守荆州的是大将关羽。关羽这个人,有勇也有谋,就是骄傲自大。刘备做了汉中王,派人带了官印封他为前将军,关羽还不大满意。后来经人一解释,说汉中王怎样看重他,他才乐意地接受了。
这一次,刘备命令关羽进攻,关羽派两个部将留守江陵和公安。自己亲自率领大军进攻樊城。
樊城的魏军守将曹仁赶快向曹操求救。曹操派了于禁、庞德两员大将率领七支人马前去增援。曹仁让他们屯兵在樊城北面平地上,和城中互相呼应,使关羽没法攻城。
生擒于禁
正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樊城一带下了一场大雨。汉水猛涨,关羽乘势放水,于禁的军营扎在平地上,四面八方大水冲来,把七军的军营全淹没了。于禁和他的将士不得不泅水找个高地避水。
关羽早就抓住于禁在平地上扎营这个弱点。他趁季节涨水,想出水淹七军的妙计谋,放水淹没于禁七军。后安排好一批大小船只,率领水军向曹军进攻。他们先把主将于禁围住,叫他放下武器投降。于禁被围在一个汉水中的小土堆上,逼得无路可退,就垂头丧气地投降了。
斩杀庞德
庞德带了另一批兵士避水到一个河堤上。关羽的水军向他们围攻,船上的弓箭手一起向堤上射箭。
庞德手下有个部将害怕了,对庞德说:“我们还是投降了吧!”
庞德骂那部将没志气,拔剑把他砍死在堤上。兵士们看到庞德这样坚决,也都跟着他抵抗。庞德不慌不忙拿起弓箭回射,他的箭法很好,蜀军被射死不少。双方从早打到中午,从中午打到午后。庞德的箭使完了,就叫兵士们一起拔出短刀来搏斗。他跟身边的将士说:“我听说良将不会为了怕死而逃命,烈士不会为了活命而失节。今天就是我死的日子了。”
这时候,大水越涨越高,堤上露出的地面越来越小。关羽水军的大船进攻更加猛烈,曹军的兵士纷纷投降。庞德趁着这乱哄哄的时候,带了三个将士,从蜀军兵士中抢了一只小船,想逃到樊城去。不料一个浪头袭来,把小船掀翻了。庞德掉在水里,关羽水军赶上去,把他活捉了。
将士们把庞德带回关羽大营。关羽好言好语劝他投降。庞德骂着说:“魏王手里有人马一百万,威震天下;你们的主人刘备,不过是个庸碌的人,怎能和魏王相敌。我宁可做国家的鬼,也不愿做你们的将军!”
关羽大怒,一挥手,命令武士把庞德杀了。(然而这可能是关羽一时任性犯下的无法挽回的错误。)
关羽消灭了于禁、庞德的七军,乘胜进攻樊城。樊城里里外外都是水,城墙也被洪水冲坏了好几处。曹仁手下的将士都害怕了。有人对曹仁说:“现在这个局面,我们也没法守了,趁现在关羽的水军还没合围,赶快乘小船逃吧!”
曹仁也觉得守下去没希望,就跟一起守城的满宠商量。满宠说:“山洪暴发,不会很久,过几天水就会退下去。听说关羽已经派人在另一条道上向北进攻。他自己没有敢进兵,是因为怕咱们截他的后路。要是我们一逃,那么黄河以南,恐怕就不是我们的了。请将军再坚持一下吧。”
曹仁觉得满宠说得有理,就鼓励将士坚守下去。这时候,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百姓孙狼发动叛乱,杀了县里的官员,响应关羽。许都以南,其他响应的人也不少。关羽的威名震动了整个中原。
魏王曹操到了洛阳,得到各方面的警报,有点紧张。他跟百官商议,认为汉献帝在许“近贼”,准备将他迁移到安全地方,避避关羽的势头。
谋士司马懿说:“大王不必担心。我看刘备和孙权两家,表面很亲热,实际上互相猜忌得厉害。这次关羽得意了,孙权一定不乐意。我们何不派人去游说孙权,答应把江东封给他,约他夹攻关羽,这样,樊城之围自然会解除了。”
曹操听了司马懿的意见,真的打发使者到孙权那里去。
根据《三国演义》所描写,水淹七军是关羽一生中比较精彩的表现,但也是最后的表现,因为此后不久吕蒙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取荆州,因此关羽败走麦城,最后战败而亡。
据《三国志》记载:庞德之子庞会立志为父报仇。长大成人之后,庞会随魏军主帅钟会入川。蜀亡,庞会入城,尽诛关氏子弟。一代军神关羽终遭灭族之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优秀的统帅在作战的同时还要关注战争结果对战略局势的影响,一场战役的影响也要放到战略层面看待,而不能仅停留于战术层面。关羽水淹七军一役,战果辉煌,同时也打破了曹孙刘三家的战略局势,但自己却浑然不觉,没有任何补救措施,对新的战略形势无法应对也就毫不意外了。
东汉末年的关羽北伐,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
这年的七月,关羽在安排好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之后,觉得后方没有什么问题了,于是就率驻扎在江陵的大部分荆州野战部队,浩浩荡荡地向襄阳、樊城进发,很快将襄阳、樊城分别包围起来。
当时关羽主攻的是樊城,樊城守将曹魏元老曹仁抵挡不住关羽军队的进攻,一方面坚守在樊城不出战,一方面连连向曹操告急求援,曹操在长安除了命令曹仁坚守樊城不能弃城之外,又急忙派遣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前去樊城援助曹仁,抵御关羽军队的进攻。
由于关羽长期征战在荆襄地区,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他看到曹军秋季错误地驻扎在低洼地区,于是就命令荆州军造大船,并调水军集结待命。秋八月,时逢阴雨连续下了十多天,汉水暴涨,天气恶劣使得于禁等七军都被大水所淹没。
于禁与诸将登高望水,一片汪洋,无处躲避,他只好与庞德等将领上堤避水,这时,关羽命令他的水军乘船猛烈攻击被大水所围困的曹军,并在大船上向曹军避水的堤上射箭,曹军死伤落水被俘者甚多,在全军覆没的窘迫情况下,于禁被迫向关羽投降,而庞德却顽强抵抗,终被擒住,拒不投降,遂为关羽所杀。
水淹七军是关羽的一个得意之作,此战关羽不仅活捉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而且斩杀曹魏猛将庞德,一时间,关羽威震华夏,表面上看,此战关羽获得了大胜利,实际上,水淹七军却加速了关羽北伐的失败。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首先,水淹七军让关羽更加的错看形势,刘备取下益州后,又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在汉中击败曹操大军,接着派遣刘封、孟达占据上庸,此时,刘备集团的领地和实力大为增强,达到了顶峰时期。而曹操集团经过内忧外患,进入守势。
虽说如此,但曹操集团仍然是三大军事集团(刘备、孙权、曹操)中最为强大的。
此时曹操早已经消灭了袁绍、吕布、袁术等人,统一了中国北方,并成功的消化了成果,控制了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徐州、兖州等九州之地和许昌(东汉都城)、洛阳(东汉故都)、长安(两汉故都)、邺郡(魏王宫所在地)等主要大城市,精兵强将几十万。
江东政权也历三世,孙坚、孙策、孙权父子兄弟三人,一个比一个厉害,赤壁之战后,孙权一方面同曹操争夺荆州和江淮地区,另一方面又派人招抚了占据广、交的割据者,岭南也归了孙权,至此,孙权的统治范围已扩大为扬、交两州及荆州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而刘备虽说刚刚攻占了汉中,实力大增,但统治范围仍局限于益州和荆州的三分之一,况且,按照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策略,跨有荆益只完成了百分之七十,西和诸戎、南抚夷越都还没开始实施,少数汉族并未归服,可见,刘备集团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隆中对布局远未完成
关羽就威震华夏,开嘲讽集火
还有一个新的重要的变化,那就是由于争夺荆州矛盾的激化,与亲刘派鲁肃的病故以及强硬派吕蒙的上台,东和孙权已经很难做到。
关羽没有注意到,虽然孙权和刘备曾经联合起来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但是由于双方都把荆州当做必争之地,所以双方的矛盾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可调和的。
在刘备夺取益州之后,孙权屡次索取荆州,但是刘备拒不归还,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派吕蒙率两万兵士去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吕蒙传檄长沙、桂阳,二郡望风归附,唯零陵太守郝普守城不投降,刘备闻后,见形势危迫,匆忙从西川蜀郡赶到荆州公安,令关羽争夺三郡,吕蒙智取郝普,使得东吴占据着主动。
正当孙刘双方大战即将爆发之际,曹操攻打汉中,刘备后方吃紧,被迫与孙权讲和,孙权也想趁机攻取合肥,双方分割了荆州,但是只是暂时的缓解了矛盾,真正的矛盾并没有解除。
建安二十二年,吕蒙又率军阻挡了曹操的进攻,同年冬,镇守陆口的鲁肃去世,吕蒙代其为将,西驻陆口,吕蒙辖区与关羽临近,二人各守其土。
吕蒙深知关羽善战,有对外扩张的野心,而且从地势上讲,又处在自己的上游,绝对不会长期相安无事,因此积极备战,准备伺机收回荆州。
当初,鲁肃等认为曹操雄踞北方,战乱刚开始,孙刘应该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同仇敌忾,不可因双方利害争夺影响大局,吕蒙在当时就有不同见解,曾经向孙权献呈秘计。
他说:“如果现如今让征虏将军孙皎据守南郡,潘璋进驻白帝,由蒋钦带领一万人的机动部队,沿长江上下巡查,敌人出现在哪里就奔赴哪里,而微臣我则为主公向前占据襄阳,像这样进行布置,还担忧曹操什么呢?还依赖关羽什么呢?”
等取代鲁肃位置后,吕蒙初到陆口,他便对关羽加倍殷勤,广施恩义,和关羽结下友好关系。但这友好并不是真诚的友好,而是笑里藏刀。
水淹七军促使东吴鹰派吕蒙上台
可惜的是,这些复杂的形势,关羽都没有看清楚。也没有予以重视。当孙权一方磨刀霍霍,对关羽虎视眈眈之时,关羽却并没有觉察到危险,也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充足的防范。
关羽依靠击败于禁的军威,又进一步把进攻的势头扩大,包括亲自乘船至城下,将樊城重重包围,使其内外断绝。又派别的将领把曹魏将军吕常包围在襄阳。
关羽强劲的进攻取得了一定的战果。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投降了关羽。陆浑民孙狼等作乱,杀死了县主簿,向南归附关羽。关羽授给孙狼官印,给他军队,让他去扰乱曹魏。
此时许都以南的梁郏、陆浑群盗,纷纷接受关羽的印号,“为之支党”,以上举措,使得关羽的威名震动了整个中原 。就连久经沙场的曹操也打算迁都避其锋芒。
虽然如此,关羽表面上声势大振,但是正如曹魏丞相军司马司马懿、西曹属蒋济所分析的:“于禁等人战败,是因为大水淹没,并非因为攻战失利,对国家大计没有构成大的损害。”关羽只看到了曹操由攻为守,却没有看清楚曹强刘弱的整体格局并没有改变。
虽然关羽造成了中原群盗或受封号,或遥受节制,大有迫曹魏迁都的气势,但实际上却是表面气焰高涨而于事无补,摊牌过早。
其次,水淹七军让关羽的对手变得空前的强大,于禁兵败后,曹操开始将关羽视为心腹大患,集中精力对付关羽。
曹操不仅派大将徐晃迎击关羽增援曹仁,还亲自率领大军做后援,甚至还将防备东吴的张辽等将领调来支援。
仅徐晃一部已足以击败关羽
何况孙曹精锐尽出
此举有两个目的,一是增强攻击关羽的力量,加大增援曹仁的力度,鼓励曹仁与关羽死磕,二是向东吴示好,鼓励东吴放手、安心去进攻关羽。
孙权方面由于北方的压力减轻,得以集中主要兵力袭击荆州,就这样,水淹七军之后,关羽实际上受到魏吴两大集团的全力夹击之中,所面对的敌人变得空前强大。
第三,水淹七军让关羽更加不可一世,更加骄傲,关羽过去斩颜良,立下大功,如今,又击败了曹操的主力部队和名将,更加的不可一世,骄傲自满了。
第四,水淹七军让关羽的防御力量受到极大的削弱,由于关羽轻易取胜,使得关羽盲目乐观,将荆州之军悉数调往北方,大大的削弱了心腹根据地的防御力量。
水淹七军之后,关羽所领导的刘备集团分公司的形势就急转直下,一方面曹操调动大军援救曹仁进攻关羽,另一方面,孙权集团也展开了对关羽的惊天阴谋并付诸行动。
正当关羽猛攻樊城之时,吕蒙偷袭了荆州,关羽手下大将糜芳、傅士仁投降,在较短的时间内,关羽先后失去了地盘和大量军队,并陷入曹魏和孙权两大集团的夹击,最后败走麦城,被吴军小人物擒杀,荆州也丢了。
关羽北伐失败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蜀汉刘备集团丢失所控制的荆州三郡,永久失去了荆州,损失极其惨重,蜀汉从此失去了东面进行北伐曹魏的大基地,使得诸葛亮的隆中对成为虚话,荆州的军队和人才基本上是损失殆尽。再者,孟达叛变投魏,导致丧失上庸等地。
最后,蜀汉在襄樊之战的惨败,直接导致了后来刘备讨伐东吴的夷陵之战,刘备被火烧连营七百里,使原本就弱小的蜀汉政权雪上加霜。
夷陵之战后的三国定局
这其中,水淹七军等于给关羽吹了一个大泡泡,事实上打破了战略均势,但自己却没有认识到,采取措施来减轻震荡。这让关羽的防御力量削弱,而关羽所面对的敌人却空前强大,关羽的失败已成必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