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朱三太子案

  朱三太子案是指假冒朱三太子而谋反的事件,扯起故国旗号,拥立亡皇后裔,起兵对抗朝廷,是不少野心家在王朝鼎革之际所常用的一种手段。

  崇祯皇帝几个儿子的悲惨结局据《明史.诸王传》记载崇祯帝的一生共生有7个儿子。其中,周皇后生了三个,即太子慈烺、怀隐王慈(火亘)(皇二子)、定王慈炯(皇三子);田贵妃生子四人,即永王慈炤(皇四子)、悼灵王慈焕(皇五子)、悼怀王无名(皇六子)、皇七子。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之时,皇太子朱慈烺16岁,皇三子定王朱慈炯14岁,皇四子慈炤只有十岁。除了这三个儿子外,崇祯帝的其他的儿子都是早夭。

  李自成大军破城之日,崇祯意识到局面已无可挽回,自己恐怕也逃不过被杀的命运,但爱子心切的崇祯帝仍希望能给大明保留一丝血脉。因此,他把儿子们都叫到自己的跟前,让他们都换上平民的衣服,由太监护送出外逃生。希望儿子们能趁乱逃出城去,到南方重建王师,承担复国大业。于是,在黑暗混乱的夜晚三个少年悄悄的溜出了紫禁城。第二天一大早,崇祯就听到守城太监叛主投降,混乱中崇祯帝带着几个太监数度突围,均被乱军挡了回来,知道已是无路可逃的崇祯皇帝,砍杀了后妃公主,自己带着一个老太监在紫禁城后面的煤山上上吊自杀了。临死,他还写下遗诏,要求各地的官员协力辅佐太子,重振大明。他自己虽然死了,但是太子逃出去总还有一丝复国的希望,这是他死前心中念念不忘的事。崇祯帝用心良苦,只可惜天不怜明,大明江山气数已尽,他得皇子们出逃后并没有带来复国雪耻的那一天,而是从此没了消息。

  出逃的太子和他两个弟弟到哪里去了呢?有人说,太子三兄弟并没有逃出被李自成重重包围的北京城。出逃之日,面对熊熊战火,三个人没有办法,商量了一下,决定先到周皇后的父亲、也就是他们的外公周奎家里去躲一躲,等外面平静一些,再设法逃到南方去。但是由于外边的情况实在太混乱。太子与定王和永王兄弟走失,只有定王、永王兄弟到了周奎家。

  李自成进城之后,命令搜捕崇祯诸子。周奎见局势不妙,生怕引火上身,就将定王、永王交给了李自成。后来皇太子也被李自成的军队搜获。由此还出现了太子与闯王李自成之间的一段对话。太子问李自成说:“为什么不杀我?”李自成说:“你没有罪,我岂能妄杀!”太子说:“既然这样,你听我一句话:第一,不可惊我祖宗陵寝;第二,速速埋葬我的父皇母后;第三,不可杀我百姓。” 据说李自成接受了他的建议,不但没有杀他们,还封了皇太子为宋王,另外两个皇子也封了爵,一并交给大将刘宗敏看管。后来,李自成得到吴三桂叛清的消息,亲自带兵讨伐吴三桂时也把崇祯的三个皇子带在身边,想用他们劝说吴三桂投降。不料这一去,李自成的军队大败,在李自成军队败退北京的路上,刘宗敏受了重伤,放松了对他的看管,他就找了个机会从闯王的军中逃了出来,跟随他的还有他以前的老师李士淳。李士淳是明朝翰林院编修,曾任太子讲官,明亡后被迫接受李自成封的官职。因为李士淳原籍在广东嘉应州,他们就一路逃回了李士淳的老家,在嘉应州阴那山出家当了和尚。他们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里建了一座寺庙叫做“圣寿寺”,大殿就取名叫“紫极殿”,处处都显示了寺中和尚的神秘出身。据说太子死后,庙里就开始供奉一尊“太子菩萨”的神位。这尊神位始终保留着,直到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覆灭了,人们才知道原来供奉的这尊塑像就是明朝的逃亡太子。李士淳的后人也声称他们的先祖确实在乱军之中救了太子,并把太子带回自己的家乡,两人还一同出家做了和尚。

...查看更多

  朱三太子是明思宗朱由检第三子,清朝预斩草除根明朝后裔。他们认为朱三太子是清朝后患。

  朱慈,明思宗朱由检第三子、母庄烈愍皇后周氏。崇祯十六年(1643年)封为定王,别名朱三太子。

  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流寇攻入京师,李自成封朱慈炯为定安公,李自成败退时不知所终,南明年间追封为定哀王。

  身为一个失踪的明朝皇室嫡系,他的绰号朱三太子更为有名,有关他起兵反清复明的谣言一直困扰著清初政府。不过明亡后,民间所谓的朱三太子,更常是指朱由检的第五个儿子朱慈焕

  朱三太子案是发生在中国清代康熙时的反清事件。

  清初,流传明崇祯帝第三子尚在民间 , 一些人即以朱三太子为号召, 举兵抗清,清廷大力搜捕,史称朱三太子案 。

  康熙十二年冬( 1674年1月),北京有杨起隆者,诈称朱三太子,组织旗下奴仆、佃户,密谋起事。因事机漏泄,为清廷镇压,起隆逃走。

  十九年,在陕西汉中捕获自称朱三太子慈璊的反清者,迅即起隆,然清廷指其假冒,在京磔死。三藩乱时,福建蔡寅亦诈称朱三太子,拥众数万,与台湾郑经勾通反清,被清军击败于天宝山。康熙四十年后,江苏太仓、浙江大岚山等处反清力量均称拥立朱三太子。四十七年正月,捕获在浙江大岚山起兵抗清的张念一(念一和尚),四月,清廷根据他的口供在山东汶上县捉获张姓父子,指为起义军所拥立之朱三,押解至浙审问。张供认本名朱慈焕,系崇祯帝四子,长期流落河南、浙江等地,先后改姓王、张,以课读糊口,时年已75岁,与江南 、 浙江等处反清力量并无关系 。 但清廷指其伪冒明裔,以“通贼”罪仍将朱氏父子解京处死。朱三太子一案从此遂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崇祯17年(1644年)3月,李自成大军兵临京城,明思宗朱由检为了让女性家庭成员免受起义军凌辱,令皇后自杀,又亲手杀害了自己女儿和所御妃嫔数十人。 

  在动手杀害女性家属之前,明思宗曾将三个皇子召入宫,叫他们改穿民衣,并殷殷叮嘱:“万一生还,一定要光复社稷”。做完这一切,明思宗便上吊于景山寿皇亭。

146122820637912_副本.jpg

网络配图

  明思宗的三个皇子流落民间,就此成了清朝皇帝的心病,顺治康熙两朝,始终笼罩在所谓“朱三太子”的恐慌中。“朱三太子”,就是皇四子、永王朱慈焕

  胡忠定《教科书里没有的清史》记载:“朱三太子”最早出现在顺治8年(1651年),有人告发一个茶叶贩子是崇祯帝的三皇子。顺治12年(1655年)2月19日。

  漕运总督蔡士英向朝廷报告,江西南昌人朱周錤自称“朱三太子”,“暗通海贼,潜谋叛乱”。康熙初年,又有人打着“朱三太子”旗号闹事。

  入关之后满洲贵族在京城周边大肆圈地,加上政府实施“逃人法”,八旗主奴、主佃矛盾非常尖锐。农民杨起隆利用宗教做掩护,秘密发动民众,到康熙12年,已组织了奴仆、佃户约千人。

...查看更多

  “朱三太子”名叫朱慈焕,其实是崇祯皇帝的第五个儿子,被封为永王,京城被李自成攻破时他才12岁。李自成进京后没有杀掉崇祯的几个儿子,还安排专人照管。几个人的厄运是从清军入关开始的,清廷虽然举着为崇祯报仇的大旗,其实对崇祯的儿子严厉搜捕,抓到以后就以冒名顶替的名义处死,以断绝汉人反清复明的希望。

0J2134353-3.jpg

网络配图

  清军入关后,一位姓毛的将军带着朱慈焕逃到河南,他们卖了战马,买了点地,准备耕种为生。可是由于清军的搜捕越来越紧,这位毛将军自顾不暇,扔下朱慈焕南逃。13岁的朱慈焕独自从河南向东南一带流浪,后来他到了太祖朱元璋的故乡,安徽凤阳。凤阳有一个姓王的乡绅,曾在明朝做过一段时间的谏官,了解到朱慈焕的身世后,心念故主,让他冒充自己的儿子,改名王士元,和自己的孙子同窗读书,朱慈焕十八九岁时,王乡绅病故。他又离开凤阳,在一座小庙落发为僧,一路流浪,来到浙江余姚的一座古庙安身。

  有一天,一个姓胡的乡绅路过此庙,在和朱慈焕的闲谈中,发现他气质不俗,颇有才学,便把他带到自己家里,让他还俗耕读,把女儿嫁给了他。从此朱慈焕就在这里住了下来,靠教书维持生计。又过了些年,通过朋友的介绍到山东张岱霖等人家中教书,到山东改名为张用观,他小心谨慎,唯恐暴露,所以在山东时,和李远等人相识二十余年,李家只知道他是浙东名士张老先生,连他在浙江时名叫王士元也不知道。

...查看更多

  扯起故国旗号,拥立亡皇后裔,起兵对抗朝廷,是不少野心家在王朝鼎革之际所常用的一种手段。康熙年间发生的伪“朱三太子案”,就是一个极为突出的典型。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只记述了杨起隆假冒“朱三太子”谋反,而康熙年间历史上真实的“朱三太子”案件却有十起之多。

  杨起隆起事,是康熙年间以“朱三太子”为号召影响较大的一次。杨起隆,虽为无业游民,但为人果敢,有谋略。康熙十二年(1673)十二月,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杨起隆借机在京城率众举事,起义失败后,杨起隆逃脱。之后,清廷多次搜捕、缉拿在逃的杨起隆,一无所获。

  康熙十六年(1677),福建永春县人蔡寅,号“白头贼”,自称“朱三太子”,凭借巫术惑众,带兵数万,与台湾的郑经相互勾结,攻打漳州,后被海澄公黄芳世歼灭于天宝山;同年六月,河南柘城也有人自称明“朱三太子”,率众起事,也遭到了清廷的镇压。

  康熙十八年(1678),陕西汉中、兴安一带有人自称“朱三太子”起兵抗清,后被抚远大将军图海击败逮捕。此人自称杨起隆,经杨起隆家人及其同伙辨认,得知此人曾是杨起隆部下,知道事情原由,因此借“朱三太子”之名谋划造反。康熙十九年(1690),假杨起隆被押往北京处死。

blob.png

  杨起隆本人虽然销声匿迹,不知所终,但“朱三太子”的名号却作为一种有力的号召,更为许多起事者所借用。康熙三十八年(1798),江南金和尚拥立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为“朱三太子”,聚众太湖,密谋在康熙南巡时将其劫持,关键时刻由于发炮不鸣,最后双双被捕伏诛。

  康熙四十六年(1707)十一月,江苏太仓州与浙江四明山几乎同时暴动,且首领都以“朱三太子”为号召,因此引起了康熙的特别重视。他一边亲自批阅奏折,部署追捕方案;一边派人乔装打扮,细访贼人老巢;并特别强调一定要立即缉捕所有涉案人员,与现获贼犯一并审结。

  对康熙来说,“朱三太子”本人并不可怕,但“朱三太子”这面大旗的感召力却不可轻视。所以,每次爆发以“朱三太子”为名号的起义,都会让康熙感觉犹如芒刺在背;而每次只抓到伪“朱三太子”,却让康熙大失所望、寝食难安。那么,真正的朱三太子究竟身在何方?

  崇祯共生七子,其中二、六、七子早殇,只剩下长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五子朱慈焕。明亡后,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炤三人流落民间,不知所终,但据后来朱慈焕被捕后交代,三个皇兄均被清廷捕杀。朱慈焕因与四哥朱慈炤同岁,所以人们习惯把他称作“朱三太子”。

  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朱慈焕被迫离开宫廷,到处颠簸流离,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后来,朱慈焕改名王士元,入赘浙江余姚胡家,生有六儿三女,但是,他担心被别人利用,害怕成为反清的一块招牌,所以不敢在余姚常住,而是长期在四明山一带辗转,以教书糊口。

...查看更多

结语

杨起隆起事,是康熙年间以“朱三太子”为号召影响较大的一次。杨起隆,虽为无业游民,但为人果敢,有谋略。康熙十二年(1673)十二月,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杨起隆借机在京城率众举事,谋反失败后,杨起隆逃脱。1680年在陕西凤翔被捕杀害。康熙四十七年所获的“朱三太子”实为崇祯皇帝的四皇子朱慈炤。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