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东晋四大家族

在曹魏西晋时,王谢袁萧四大家族的地位并不高于其他士族,有的甚至尚未进入士族行列。但由于王、谢官位的上升,才被列为门阀;晋明帝的世子妃庾文君因晋成帝只有四岁临朝听政,庾氏家族开始以外戚身份崛起。之后庾家没落,让出来的空位,经过几番权力斗争,最后的赢家桓温,得到了荆州刺史的位置。东晋进入桓氏时代由于梁末侯景之乱对南朝士族予以沉重打击与门阀士族自身的腐朽,四大家族及其他士族逐步走向没落和衰亡。

  门阀制度萌芽于东汉,形成于曹魏,发展于西晋,到东晋其势力已达顶峰,至南朝门阀制度逐渐走向下坡路。隋朝建立科举制,门阀制彻底崩溃。

  在曹魏西晋时,王谢袁萧四大家族的地位并不高于其他士族,有的甚至尚未进入士族行列。但由于王、谢官位的上升,才被列为门阀;晋明帝的世子妃庾文君因晋成帝只有四岁临朝听政,庾氏家族开始以外戚身份崛起。之后庾家没落,让出来的空位,经过几番权力斗争,最后的赢家桓温,得到了荆州刺史的位置。东晋进入桓氏时代由于梁末侯景之乱对南朝士族予以沉重打击与门阀士族自身的腐朽,四大家族及其他士族逐步走向没落和衰亡。

image.png

  王家

  琅琊王氏,是王姓的郡望之一。其始祖为周桓王之子王子成父,本为姬姓,后因驱逐赤狄有功,被赐姓王姓。王姓在战国时出了一员大将,就是续白起之后的秦国名将王翦秦始皇扫六合定中原,王翦祖宗三代立有赫赫战功。后来王翦的曾孙王元一支,迁到山东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市琅琊台西北)一地。到西汉时,琅琊王氏出了个很有名的人物王吉,官至博士谏大夫,其后世代为官,"有累世之美"(《汉书》),开创了琅琊王氏显贵的先河。琅琊王氏的后世子孙,无不以"汉谏议大夫吉之后"为荣耀。

  但说到琅琊王氏最辉煌的时期,则是在"王与马,共天下"东晋朝时。马是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王便是琅琊王氏一族最显赫的人物王导。司马睿最初受封琅琊王,得到王氏一族的鼎力支持。晋末丧乱,在王导的策划下,又拥立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可以说,司马睿的发迹,和琅琊王氏是分不开的。所以司马睿在登基典礼上,让王导与他一同坐在龙椅上,"王与马,共天下"也传为佳话。王导官居宰辅,共辅佐了元帝、明帝、成帝三任帝王,成为东晋初期,王朝的实际缔造者和操纵者。王氏子孙及家族成员也多为朝中要员。

  东晋时,王氏家族曾先后出过8个皇后,与皇室公主联姻的有20多人。在军事上又多掌握兵权,政治地位不可动摇,对整个东晋王朝影响至深。其堂兄王敦都督江、扬六州军事,拥兵重镇,后来一度叛乱,威胁晋室,也是王氏一族势力强大的一个侧面反映。在文化界,王氏一族也颇负盛名,有著名的书法大家王羲之和王献之。刘禹锡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便是指的琅琊王氏,以及陈留谢氏

  王氏显贵,从"卧冰求鲤"的王祥、王览兄弟开始,到王戎、王衍,家族子弟陆续登上历史舞台。尤其是经历了永嘉之乱,五胡(匈奴、羯、鲜卑、氐、羌)乱华,王敦、王导兄弟在南京重建晋室有功,使王家更是名重江东,有"王与马,共天下"、"不以王为皇后,必以王为宰相"之说,有"旧时王谢堂前燕"的故事。随后,又出了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这样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人物,使得王家不仅在政治上无人能敌,而且在文艺上更是奇葩一朵。在整个六朝时代,山东琅邪王氏家族,为官做到五品以上的,有161人。其中,做到一品官的,达15人(在整个中国古代,能与山东琅邪王氏相媲美的,唯有山西闻喜裴氏家族,曾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

  谢家

  陈留谢氏。又称陈郡谢氏,出自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能与琅琊王氏比肩的,唯有陈郡谢氏。"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两句流传千古的诗,让王谢二族当年的风光尽收眼底。谢氏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很快。谢氏一族最显赫的人物,便是在淝水之战中打败前秦谢安,而谢氏的发迹也是从谢安这一辈开始的,谢安的堂兄谢尚,弟弟谢万出仕后,家族才开始兴旺,到谢安任相时期达到顶峰。谢安让侄子谢玄组建北府兵,对东晋朝有着深远影响:淝水之战打败前秦,北府兵功劳甚大,后来也是北府兵的首领刘裕推翻了东晋,代之以宋。

  六朝以后,世间多以"王谢"并称,该称呼成为中国古代世家大族的代名词,但与王氏比起来,谢氏还是有差距。排在第二位的谢氏,一品官员仅出了4人。其代表人物谢安在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是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哥哥谢弈、弟弟谢万、谢石、侄儿谢玄等都是中央和地方的大官。文学史上有名的谢灵运、谢眺也出自谢氏世家。

  桓家

  桓氏一族发迹于桓温的父亲桓彝,桓彝是谯郡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北)人,最初在齐王司马冏麾下任骑都尉,晋元帝时受封安东将军,之后"累迁中书郎、尚书吏部郎,名显朝廷"(《晋书》)。桓温是桓彝之子,晋明帝的女婿,受到中书监何充的赏识,被封为荆州刺史、安西将军。虽有皇亲的光环照耀,但桓温能有后来的地位,客观上说,是靠真本事打下来的。其时,北方的后赵政权与西南的成汉结盟,对东晋形成半包围之势,两害相权取其轻,灭掉成汉便成为东晋的首要目标,而完成这一任务的正是桓温,桓温也因此在朝中名声大振,后来升至大司马,长期执掌朝政大权。

image.png

  桓温的三次北伐,虽然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却在客观上打出了东晋的威风。第一次,主要对手是氐族的前秦政权,一直打到霸上(长安以东),北伐军很受欢迎,"持牛酒迎温于路者十八九"(《晋书》),但是由于后来粮草不济,只得退兵;第二次,打败姚氏的羌军,收复了洛阳。但随后便被刚刚兴起的前燕慕容氏击退。第三次,是与前燕慕容氏对峙,开始时势不可挡,占尽先机,最终在枋头(今河南汲县东北)一役,遭到前燕大将慕容垂骑兵伏击,铩羽而归。

  桓温有篡晋室自立的野心。攻灭成汉、三次北伐,都是在树立自己的威信,捞取政治上的资本,为最终的篡立做着前期准备。"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世说新语》)的名言,便是出自桓温之口。桓温在有生之年虽没能实现篡立的目标,却奠定了家族不可动摇的地位。到了他的儿子桓玄时,终于起兵反叛,逼迫晋安帝禅位,于公元404年建立桓楚政权。桓楚政权被刘裕的北府军打败后,桓氏家族余众仍与晋室对抗多年。桓氏一族的反叛,也让本就日趋没落的东晋朝,变得更加摇摇欲坠,最终被刘宋所取代。

  庾家

  庾氏庾亮继承了大权臣王导位置,庾亮死后他的弟弟庾冰接任大权臣的职务,庾冰的弟弟庾翼则把持东晋最重要的外镇官员荆州刺史一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建兴四年(316)十一月,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寒风呜呜地刮着。晋愍帝司马邺口含玉璧、光着上身坐在羊车之上,从长安(今西安)东门出来,正式向汉国投降。至此,西晋从司马炎篡魏称帝开始,到司马邺被掳平阳为止,一共经历了晋武帝司马炎、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和晋愍帝司马邺四个皇帝,历时五十二年而亡。

  西晋灭亡之后,皇族宗室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政权,史称东晋。可以说,东晋是西晋的延续,统治者都是司马懿的后代。然而,东晋的实际政权却不在司马氏手里,而是由王、谢、桓、庾这四大家族轮流掌控,东晋的门阀政治也因此发展到历史的巅峰时期。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王与马共天下”。这个“王”说的就是琅琊王氏。司马睿在登基时竟然拉着王导同升御床,要一同接受群臣的朝贺,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只此一案。王氏显贵,从“卧冰求鲤”的王祥、王览兄弟开始,到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名士王衍,家族子弟陆续登上历史舞台。尤其是经历了永嘉之乱五胡乱华,王导、王敦兄弟协助司马睿南渡、并在建康重建晋室有功,使王家更是名震江东,王氏的门生子弟都被安插在朝廷的重要位置上。这让皇帝司马睿非常不爽,他试图栽培新人、压制王家势力,结果惹来了王敦的大军,都城建康也被攻破,皇帝根本不是王家的对手。可见,“不以王为皇后,必以王为宰相”并不是夸张之说。据统计,东晋时,王氏家族曾先后出过8个皇后,与皇室公主联姻的有20多人。而且,又出了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等风流雅逸的名士,使得王家不仅在政治上无人能敌,而且在文艺上也声名显著。

  “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东晋时期,能与琅琊王氏比肩的,唯有陈留谢氏。陈留谢氏,又称陈郡谢氏,出自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谢氏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很快。谢氏一族最显赫的人物,便是在淝水之战中打败前秦谢安,而谢氏的发迹也是从谢安这一辈开始的,谢安的堂兄谢尚、大哥谢奕、二哥谢据出仕后,家族的名望与日俱升,到谢安任相时期达到顶峰。谢安最初其实只想当隐士,高卧东山,狎妓饮酒。可是,谢氏家族于朝中为官之人尽数逝去,谢家需要有人出来支撑门面。谢安还是不想出来,就推出了自己的四弟谢万,结果这个谢万只会纸上谈兵,打了败仗,被朝廷废为庶人。为了家族的利益,谢安只有亲自出马了,后官至丞相,这就是所谓的东山再起。谢安的侄子谢玄也是著名的军事家,有经国才略,他组建的北府兵,对东晋朝有着深远影响:在淝水之战中打败前秦,北府兵功劳甚大;后来推翻东晋、代之以宋的刘裕,则是北府兵的首领。

image.png

  至于桓氏一族,发迹于桓彝。桓彝是谯郡龙亢(今安徽怀远)人,最初在齐王司马冏麾下任骑都尉,晋元帝时受封安东将军,之后“累迁中书郎、尚书吏部郎,名显朝廷”。不过,桓氏家族的威望则是由桓彝之子桓温树立的。桓温是晋明帝司马绍的女婿,有皇亲的光环照耀,更是一个有真本事的能将。当时,北方的后赵政权与西南的成汉结盟,对东晋形成半包围之势,两害相权取其轻,灭掉成汉便成为东晋的首要目标,而完成这一任务的正是桓温,他也因此在朝中名声大振,升至大司马,长期执掌朝政大权。后来,桓温又北伐中原,打败后秦,得以进入洛阳给晋朝的列祖列宗扫墓。这些都是盖世奇功!桓温有点飘了,他想改朝换代,可是又不敢撕破脸面,结果扭捏地把皇帝司马奕给废了,另立了简文帝。桓温在有生之年虽然没能实现篡立的目标,却奠定了家族不可动摇的地位。到了他的儿子桓玄时,终于起兵反叛,逼迫晋安帝司马德宗禅位,于公元404年建立桓楚政权。桓楚政权被刘裕的北府军打败后,桓氏家族余众仍与晋室对抗多年,这让本就日趋没落的东晋朝廷,变得更加摇摇欲坠,最终被刘宋所取代。

image.png

  庾氏家族则来自颍川(今河南许昌),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名门望族。庾家的代表人物是庾亮,他因妹妹庾文君嫁给了晋明帝,而入朝担任了中书监,和王导分庭抗礼。晋明帝死后,庾亮以国舅的身份成为辅政大臣。不过庾亮英年早逝,死后由二弟庾冰接替他担任宰相,掌握朝中大权。当时的晋成帝是庾家兄弟的外甥,晋成帝死后,庾冰为了继续以舅舅的身份掌权,没有立晋成帝的儿子,而是立了晋成帝的弟弟,这就是晋康帝。连皇帝都由庾家人拥立,可见庾家在当时有多厉害。庾冰死后,他的弟弟庾翼都督江、荆、司、雍、梁、益六州诸军事,兼任荆州刺史,基本上掌控了东晋的军政大权。然而,庾家兄弟虽然才能出众,却都活得不长,都是四五十岁就死了,这也是庾氏家族的名气、延续力不如其他三大家族的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在东晋四大门阀—王、谢、桓温、庾里面,如果不是“琅琊王家”出了一个无可争议的“书圣”王羲之,这种站在中国书法界最巅峰的人物,再加上其子“小书圣”王献之,其实真正名气最大的还数与其合称“王谢”的“陈郡谢家”,毕竟谢安、谢道韫(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谢灵运都是如雷贯耳的人物。

image.png

  之前我们说过,其实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以贵族形式进行统治是人类最原始的时候为了自身集团利益所自然而然所形成的一种“方式”。而随着之后“科举”制度的完善,贵族形式在中国逐渐没落,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东晋四大家族,它即是中国门阀制度的巅峰,皇权最薄弱的时代,同时也导致了之后多数都是平民出身的皇族大力扶持“科举制度”,形成一个王朝只有一个真正贵族的模式。所以东晋的贵族有多强大,之后的统治阶层就对这种模式打击有多严重,而讨论其形成的历史,就显得别具意义了。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补上谢、庾二家。

  谢家

  谢家又被称为“陈郡谢氏“,顾名思义,他们的主要居住地点都是陈郡阳夏,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太康县。其最早的奠基人可以算到三国曹魏时期的典农中郎将谢缵。当然了,典农中郎将也不算什么大官,顶天了就是个太守,类似现在的市长。所以谢家真正发家以及代表人物,其实为东晋孝武帝时期的权臣—谢安。

  不同于王家的巅峰王导以及桓温家主力桓温温,谢安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谢裒当时已经是征西将军,当朝名流;而其爷爷谢衡和小叔谢鲲也皆是朝中大臣,蜚声东晋。所以长大以后的谢安竟然有点淡泊名利的味道,有几分晏几道和贾宝玉的样子。隐居在会稽郡山阴县,天天跟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名流游山玩水,过过清闲的日子。

image.png

  公元359年,谢安的弟弟谢万跟着桓温北伐前燕,却不想由于指挥失误导致晋军溃败,一时之间,陈郡谢家在当时朝中的权势几欲跌入谷底。这才逼的已经四十余岁的谢安不得不考虑背起家庭重担,为了谢家的声望开始入仕。谢安早在青年时期,就已经被当时的丞相王家主力王导所欣赏,而早就对东晋司马家虎视眈眈的桓温家主力桓温温怎么会错过这个机会,第一时间伸出橄榄枝,邀请谢安成为早就的帐下司马。

  桓温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就已经被后来的前秦丞相王猛看出来桓温觊觎司马家皇位的事情,早就已经成精的谢安自然也知道,所以恰好在出征之前,谢万病逝,谢安急忙回家奔丧,并征召入朝,升任吏部尚书。而桓温温这边,第三次北伐的惨败使得他开始潜心下来归朝对付司马家,就在其准备取东晋代之的时候,却不想和王家造反的王敦一样,在权力巅峰的时候病亡了。

  王家和桓温家在东晋门阀已经形成,等同于傀儡皇帝的司马家虽然忌惮,但是毕竟这两家刚刚不久都干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在这门阀权力的角逐下,一直以来颇为本分,而且早年以淡薄远名的谢家自然成为了司马家首先提拔的对象。到了公元380年,由于前年谢安的侄子谢玄在秦晋淮南之战中全歼秦军,谢家的地位再一次被提高,谢安被封为建昌县公,开府仪同三司,位同丞相,一人之下。

  而让谢家真正扬名立万的机会则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甚至直接影响了中国整个历史进程的“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皇帝符坚亲率百万胡族大军南下伐晋,企图一统中国。万般无奈之下,谢家亲率自己的家族府兵,八万北府兵迎难而上。没想到的事,就靠这1比10都不到的比例,谢家居然打赢了,这不仅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传奇的战争,同时也成为了谢家登顶之战。战后,孝武帝封谢安为十五州军事长官、加假黄钺(类似尚方宝剑),即使谢安想推辞掉自己的爵位,朝廷也不允许。淝水之战后的第二年,谢安起步北伐,捷报连连,将整个黄河以南皆重归到东晋版图,谢家势力如日中天,甚至可以说完全架空了皇室司马家。

image.png

  但谢安终归是那个谢安,骨子里还是淡薄名力的风流才子,而不是现在换个权倾朝野的宰相,这就导致了他和“挟天子令诸侯”的王家王敦和桓温家桓温温不同,他当初也不过是为了家族利益挺身而出罢了。公元385年,谢安激流勇退,主动交出手上权力,居然自己跑去隐居了,可谓是“真名士第一人”,可惜同年十月,随即病逝。

  那么如果谢家当时真的造反,可以取代东晋司马家么?公元420年,原本谢家的家臣,谢家北府兵的长官刘裕以北府兵代晋称帝,建立刘宋。你说呢?

  庾家

  相对于“王、谢、桓”三大家族,东晋另一个豪门“庾家”相对来说听过的人可能很少,这是因为庾家的势力恰好是在王家巅峰和桓温家巅峰之间,再之后接下去的又是谢家,时间实在太短,导致了即使“庾家”曾经控制过大半个东晋,名气却不见经传,于历史中逐渐降低。

  庾家在东晋的起家算是庾亮的功劳,他的妹妹庾文君是晋明帝的妃子,父亲是丞相军谘祭酒庾琛,当时曾和王导一统执政。但是庾家的巅峰还是在其弟庾冰掌权时期,公元339年王导去世,庾冰以中书监、都督扬豫兖三州军事等职代替王导,成为东晋丞相。而庾亮的三弟庾怿是豫州刺史,兼任四郡军事,四弟庾翼则任荆州等六州军事,几乎已经是大半个东晋的势力了。

  然而庾家之所以比不过其余三家,其可惜之处就是可惜在这几个兄弟巅峰时期命都太短。先是公元342年三弟庾怿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去毒杀王家的江州刺史王允之,还被王允之给识破了,晋明帝大怒,庾怿为了保全家族只能自杀。两年之后,庾家主心骨庾亮由于办公太过劳累,积劳成疾也去世了。再次年,唯一的四弟庾翼在准备北伐的路上又病逝了。

  短短三年之间,庾家最巅峰的三个人物全部去世,这对于庾家的势力来说无疑是最致命的打击。更为可怜的是,庾翼遗嘱是将庾翼的所有权力移交给自己的儿子庾爰之,没想到全部桓温移花接木举而代之,这直接就导致了桓家的崛起,而且庾家剩下的子嗣不是被桓温废了,就是被他给流放了,以此庾家在东晋再无势力。

  纵观东晋门阀,这里有历史的进程需要,也有人性的巅峰对决。其中最为本分的庾家落得个不好的下场,奸邪狡诈的桓家却成为了唯一个短暂取晋代之的家族。王家的源远流长和谢家的激流勇退,无不是历史舞台上发人深省的一笔浓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古代社会里,士族林立,有很多士族的权利都很大,甚至能够在某地称霸一方,自古士族与皇家的权力之争就没有停止过,士族多兴盛于承接秦的汉朝,这个时期还有很多战国时期的大族存在,先秦遗风浓厚,而士族最兴盛的时期就是皇权最衰落的时期,最典型的就是皇权极度衰弱的东晋时期。

image.png

  东晋权势最大的士族就是琅琊王氏。琅琊王氏虽然气势最盛的时期在东晋,但是实际上王氏最初兴盛于先秦,实际可考的琅琊王氏先祖是武将出身,他们是始皇帝征战六国,统一天下的大功臣,是我们熟知的秦将王翦。王翦可是一员猛将,在军事上是秦始皇的左膀右臂。

  而且知情识趣,在功成名就时懂得见好就收,所以他的子孙也很得皇帝信任,可能就是这种智慧让他的后代家族此后一直兴盛,琅琊王氏历经秦汉,度过两晋,并且在东晋达到空前的兴盛,一直到唐朝时期,家族中还有不少族人在朝中官至宰相,小编不禁想问,你们琅琊王氏到底办了多少年的年卡?后来算一算,琅琊王氏大概办了张千年卡吧。

image.png

  在东晋唯一能与琅琊王氏齐名的士族是陈郡谢氏,这个时候的谢氏,除了以王氏为代表的顶级士族以外,其他人连上门求亲都不敢的,当时的皇族司马氏如果想要与谢氏结秦晋之好,也要先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再忐忑上门。这时的谢氏能人辈出,无论男女都是才高八斗的料子,盛极一时,不过谢氏可能没有办千年卡,因此谢氏在唐朝时已经没有什么扑腾劲儿了,起曹魏,终南朝,历时三百多年,比之王氏是少了点,像是一颗耀眼的流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东晋进入桓氏时代由于梁末侯景之乱对南朝士族予以沉重打击与门阀士族自身的腐朽,四大家族及其他士族逐步走向没落和衰亡。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