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宫之难

下宫之难,又称下宫之役、原屏之难、庄姬之乱、孟姬之乱,据《左传》、《史记·晋世家》是指前583年晋国赵氏家族原屏两支被灭,赵武一系夺回宗主的历史事件。此事对赵氏打击不小,直到晋悼公时期赵武才让家族复兴。

  下宫之难,又称下宫之役、原屏之难、庄姬之乱、孟姬之乱,据《左传》、《史记·晋世家》是指前583年晋国赵氏家族原屏两支被灭,赵武一系夺回宗主的历史事件。

  此事对赵氏打击不小,直到晋悼公时期赵武才让家族复兴。

  《史记·赵世家》《史记·韩世家》误记其事发生在前597年,虚构出"赵氏孤儿"的传奇故事,不过赵武复立确实是在前583年。

  《国语·晋语九》:夫郤氏有车辕之难,赵有孟姬之谗,栾有叔祁之诉,范、中行有亟治之难,皆主之所知也。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赵氏以原、屏之难怨栾氏

image.png

  《左传》版本

  将《左传·成公四年》、《成公五年》、《成公八年》三篇中的几处描写加以整合,便可梳理出事件脉络:

  晋国大夫赵盾,是赵同、赵括、赵婴齐同父异母的兄长。孟姬下嫁于赵盾之子赵朔,赵朔死后谥为庄,故称赵庄姬。而赵氏灭门惨案的重要诱因,其实是一件发生在赵氏家族内部的丑闻-- 赵庄姬与赵婴齐有奸情(此事应在赵朔死后不久,属叔叔与侄媳妇乱伦),事情败露后赵婴齐被赵同、赵括兄弟逐出晋国。赵庄姬因此怀恨在心,在晋景公面前诬陷赵氏说,"赵同、赵括将要作乱"。与此同时,与赵氏家族早有矛盾的栾氏、郤氏家族趁机出面为赵庄姬作证。于是,晋国诛杀了赵同、赵括,并灭其族,赵氏封邑改封给大夫祁奚。当时,赵武跟着赵庄姬住在晋景公宫里。

  不久,幼时曾受赵盾养育之恩的韩厥对晋景公谈起赵衰、赵盾的功绩,称如果他们这样的人都没有后人祭祀,谁还愿意为国家效力。于是晋景公复立赵武为赵氏后嗣,恢复了赵氏的爵位和封邑。

  《赵世家》版本

  太史公老先生在他的《史记·赵世家》中说道:晋国赵氏家族在赵盾时期曾经执掌晋国朝政,就连当时的国君晋灵公都惧怕他。晋灵公年幼顽劣,宠信奸臣屠岸贾。屠岸贾为己谋利,于是与晋灵公串通一气,屡次刺杀正卿赵盾,未遂。后赵盾逃匿,但是还未出国境,赵盾的族弟赵穿弑灵公于桃园,又迎赵盾,赵盾得以继续掌权。赵盾拥立公子黑臀,是为晋成公。

  晋成公即位后,完全委国政于赵盾。屠岸贾失势,心里暗中记恨赵氏,但惧于赵盾的权威,不敢作乱。赵盾死后,屠岸贾又得宠于晋景公(晋成公之子)。前597年,屠岸贾认为时机成熟,就告遍诸将:"当年赵穿弑灵公,赵盾虽然不知道,但是仍是贼首。以臣子弑君主,而他的子孙在朝堂,那还怎么惩罚罪恶之人呢?请诛杀赵氏!"这时曾为赵氏家臣的韩厥却反驳道:"灵公遇到贼人,赵盾正在逃亡,我们的先君(即晋成公)以赵盾没有罪,所以并不诛杀。如今你们要诛杀他的后代,这是违反先君的意思而乱开杀戒。"屠岸贾不听,决意要下手。

  韩厥心急,亲自到下宫(赵氏的宫室)要求赵朔赶紧逃亡。赵朔不愿意,说道:"如果你不让赵氏绝嗣,赵朔死而无憾。"韩厥答应了,回去便称病不出(在《东周列国志》中,赵朔与夫人赵庄姬作生离死别,并告诉赵庄姬:"如果生男子,他就叫赵武,当为赵氏复仇;如果生女子,她就叫文嬴,赵氏宗庙就该灭亡!")。屠岸贾不请示国君而私自带领诸将攻打赵氏于下宫,屠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东周列国志》还提到赵旃害怕受到牵连,逃亡了),尽灭赵宗。

  赵朔的妻子赵庄姬是晋成公的姐姐(实际上为晋成公之女),已经怀有赵朔的孩子,逃至公宫(晋宗室的宫殿)藏起来。赵朔的一个门客叫公孙杵臼,公孙杵臼告诉挚友程婴:"你为什么不死呢?"程婴说:"赵朔的妻子肚子里有子嗣,如果幸运得到男子,我一定照顾他,奉养他;假如是个女子,我会去死的。"后赵庄姬分娩,果然生下一个男孩。屠岸贾听说了,到宫中搜索。赵庄姬将婴儿赵武藏在自己胯下,祈祷道:"赵氏宗族如果绝嗣,他就会哭叫;如果不该灭亡,就不会出声。"屠岸贾搜索时,赵武竟没有啼哭,屠岸贾没有搜到。赵武脱险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这次没有搜到,以后一定还对再来搜查,怎么办?"公孙杵臼问:"保卫婴儿与死,哪个更难?"程婴回答:"死来的容易,拥立少主难啊!"公孙杵臼说:"赵家的先君们曾厚待您,你来干难事,我干容易的事吧,我先死!"于是两个人计划着拿别人的婴儿充数(《东周列国志》中称充数的是程婴之子),藏于山中。程婴骗诸将:"我程婴不能拥立赵氏孤儿,谁能给我千两金子,我告诉赵氏孤儿的下落。"诸将高兴,成交,出动军队随程婴攻打公孙杵臼。公孙杵臼骂道:"程婴,你这个小人!当年下宫之难没能随主公而死,与我共谋藏匿赵氏孤儿,如今又出卖我。即使不能扶立少主,又怎么忍心出卖我们?"抱住婴儿大呼:"老天啊!老天啊?赵氏孤儿有什么罪啊?求你们让他活命,只杀我公孙杵臼就可以了……"诸将不干,将婴儿与公孙杵臼一并杀死。诸将都以为赵武已死,很高兴,以为斩草除根。然而真正的赵氏孤儿尚在人间。之后,程婴保护赵武一起隐居于深山之中。

  就这样,程婴与赵武在深山中居住了15年后的前583年,晋景公生了病,一占卜,得知是大业(大业为嬴姓,赵氏的先祖)的后代们在从中作祟。晋景公问韩厥,韩厥是知情人,于是劝诫晋景公:"大业的后代在晋国绝嗣的那不是赵氏家族吗?中衍之后,都是嬴姓族人(【注】:赵衰一族为嬴姓赵氏)……如今我们的君主却独灭赵氏,国人都很痛心。只希望国君能够处理它。"晋景公问道:"赵氏还有后世子孙吗?"韩厥顺水推舟,俱实以告。于是晋景公与韩厥谋立赵孤,召来藏于宫中。诸将入宫来给晋景公探病。晋景公公开将赵氏孤儿带入朝堂。诸将不得已,都把责任推给屠岸贾。于是让赵武、程婴拜见诸将,诸将反而与程婴、赵武攻打屠岸贾,灭掉屠氏家族,晋景公把当初的赵氏田邑还给赵武(在《东周列国志》中称是晋悼公听由韩厥之言,才为赵氏平反昭雪)。

  等到赵武行弱冠礼,程婴于是向诸大夫辞行,对赵武说:"当年下宫之难,赵氏家臣多殉职。我不是偷生,而是思念扶立赵氏的后代。今天你已成年,恢复了爵位,我将到九泉之下去见赵盾与公孙杵臼。"赵武不愿意程婴离开他,哭泣不止想留住程婴,程婴还是选择了自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赵盾将晋国的第一卿位家族--狐氏,排挤出了晋国的政治舞台,而兼朝权与军权於一身,也使赵氏独大晋国。本文就接着讲赵氏的下宫之难,也即著名的“赵氏孤儿”案。

  事情还得从赵盾之父赵衰说起,赵衰跟随晋文公重耳流亡翟国的期间。翟人攻打廧咎如,得其二女,即叔隗与季隗。翟君将叔隗与季隗送与公子重耳,重耳娶其妹季隗,而将姐姐叔隗嫁给了赵衰。叔隗生了一子一女,子即赵盾。

  公子重耳回国继位之后,为答谢赵衰的辅佐之恩,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赵衰,而被称为赵姬。赵姬又生三子,即赵同、赵括与赵婴齐。而赵姬不但身份尊贵,还很贤德。赵姬不但劝赵衰从翟国迎回了叔隗母子,还将正妻之位让与了叔隗,并让赵衰立赵盾为赵氏宗子。经赵姬的再三请求以及晋文公的准许,赵盾得以成为赵氏的宗子,而赵姬所生的三子,皆以庶子的身份侍奉赵盾。

  赵盾成为晋国的执政正卿之后,赵氏的势力如日中天。其弟赵同(封邑在原,也称原同)、赵括(封邑在屏,也称屏括)、赵婴齐(封邑在楼,也称楼婴)、堂弟赵穿(封邑在邯郸,晋襄公女婿,也称公婿穿)皆为晋国大夫。可随着晋灵公长大,一则,晋灵公顽劣,不爱受赵盾的约束。二则,赵氏的势力已经威胁到了公室的安危。故而,晋灵公与赵盾势同水火,几次欲杀赵盾,都未能得逞。

  赵盾见不容於晋,便开始逃亡,可还没有离开国境。赵盾的堂弟赵穿便弑杀了晋灵公,而迎回了赵盾。史官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理由是赵盾“亡不出境,入不讨贼”。赵氏固然势大,但也还有其他世卿家族的力量予以制衡,又不能诛杀堂弟赵穿以推卸弑君之罪。故而,也莫之奈何。赵盾拥立了晋襄公的异母弟公子黑臀为君,是为晋平公,晋平公也当然不会追究赵氏的弑君之罪。

  赵穿自恃有功於赵盾,屡屡向赵盾请求卿位,而赵盾也终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提拔此弑君之人。致使赵穿怏怏不快,较早地死去了,临终前将其子赵旃(后来也如愿位列卿位)托付给赵盾,赵盾也默然答应了。

  而赵盾能位极人臣,皆赖赵姬的恩德所赐,赵盾曾言道:“微(没有)君姬氏(赵姬),则臣狄人也”。故而,赵盾在其晚年的时候,又将赵氏宗主的位置让给了赵姬之子赵括。即是说赵盾这一支系,又回到了旁支。但赖赵衰、赵盾之功勋,赵盾之子赵朔的地位也并未受到影响。但不幸的是,赵盾死后没几年,赵朔也去世了,留下了孤儿寡母赵庄姬(晋成公之女)与赵武(赵氏孤儿)。

  按理说,如果不是赵朔过早地离世,而容赵朔在晋国的朝堂、军中再经营十数年,以待赵武成年的话。即便赵武为赵氏旁支,也可继承赵朔的卿位。那么,赵氏也有可能像后来的荀氏(知氏、中行氏)一样,占据两席卿位。但赵朔去世得太早,赵武又还是婴儿,不足以继承赵朔的卿位。而晋国卿位的名额又极其有限,竞争异常激烈。待赵武成年再成年,以其赵氏旁支的身份,是很难获得卿位的。故而,赵庄姬只有将目光锁向赵氏宗主之位,帮助儿子赵武夺回赵氏宗主之位。

image.png

  同时,赵庄姬在寡居之后,耐不住寂寞,而与赵朔之叔赵婴齐私通。赵同、赵括,见赵婴齐与侄媳私通,有辱家风,便流放了赵婴齐。赵婴齐对赵氏家族的处境还是比较警觉的,已经感觉其他世卿家族对赵氏的怨恨之心。故对其两位兄长说道:“我在,故栾氏不作,我亡,吾二昆其忧哉,且人各有能,有不能,舍我何害?”即是说:“我在的话,栾氏不敢作难;我不在的话,你们两位就要危险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放我一马又与你们有什么损害?”

  赵同、赵括没有听从赵婴齐的规劝,将弟弟赵婴齐流放到了齐国。赵庄姬对赵同、赵括兄弟,就更加痛恨了。而晋国的其他世卿家族更是巴不得赵氏内讧,以为自己挪出卿位与上升空间。于是,就有赵庄姬联合栾书、郤锜(两家皆与赵朔关系亲密,而恶赵同、赵括)诬告赵同、赵括谋反之事,即赵氏下宫之难。结果,赵同、赵括被诛杀。而当初弑杀晋灵公的赵穿这一赵氏旁支,却安然无恙。

  据《左传·成公五年》:“晋赵婴通于赵庄姬,五年春,原、屏放诸齐。《左传·成公八年》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赵同)、屏(赵括)将为乱。"栾(书)、郤(锜)为征。六月,晋讨赵同、赵括。(赵)武从姬氏(赵庄姬)畜(养)于公宫。以其田与祁奚韩厥言于晋侯曰:成季(赵衰)之勋,宣孟(赵盾)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乃立(赵)武,而反其田焉。

image.png

  此次赵氏下宫之难,晋国的世卿家族中除了实力较弱、并曾依附於赵氏的韩厥没有出兵之外,其他世卿家族几乎都出家兵而参与其中(史载:昔者吾(韩厥)畜于赵氏,赵孟姬(即赵庄姬)之谗,吾能违兵)。

  这次赵氏下宫之难的受益者,显然是其他世卿家族,尤其是栾氏与郤氏。而最大的受益者却无疑是赵氏孤儿的“受害者”赵武,赵武得以重夺赵氏宗主之位,并最终成为了晋国的正卿。不然即便最终分晋的时候有赵家,但也不会是赵武这一支。家族内部的正支与旁支之间的争夺同样也很残酷。至赵武之孙赵鞅时就并掉赵氏的旁支邯郸氏,即赵盾的堂弟赵穿这一支,而晋国历史上的“曲沃代晋”也是以小宗取代了大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左传》和《史记》中的时间线如此混乱,也难怪下宫之难会成为历史上的一大谜题了。很多历史学家认为,下宫之难根本就不存在,赵氏没有被灭过族,因为一般认为,公元前588年的时候,赵括、赵同和赵旃还做过十二卿,就像我前面写得那样。然而,事实到底如何呢?

image.png

  历史讲究的是准确、公正,而我特别喜欢主观臆断,可能有人会喷我,但是我觉得太史公的史家之绝唱都不严谨,而且大部分历史记载实际上已经在歪曲事实,加入了很多个人的感情,又何必强求后人严谨呢?我认为,学历史最重要的是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而不是知道了什么。如果仅仅是知道了什么,把历史故事讲得天花乱坠,也没有什么意义。

image.png

  好了,不废话了。简单说说我对下宫之难的理解吧。我认为下宫之难是确实存在的,至于其发生的时间,《赵世家》是对的,而且,下宫之难的罪魁祸首既不是赵庄姬,也不是屠岸贾,而是——晋景公。

  我们知道,晋景公的爸爸——晋成公在世的时候,受够了赵盾的窝囊气。这一切,并不算年幼的晋景公肯定是看在眼里的。晋成公忍耐赵氏的七年,也是晋景公对赵氏憎恨到极点的七年。晋景公这么强势的国君,对曾经不可一世的赵家来说,的确是一场噩梦,而邲之战的失利,则正好为晋景公提供了最好的灭口机会。

  我甚至认为,邲之战的失败,是晋景公一手导演的,因为他有意让老实听话的荀林父坐大,进而压制郤氏,并族灭赵氏、先氏。因为当时赵氏、先氏、郤氏是一丘之貉,他们互相扶持,交替为执政。很明显,赵盾之后为郤缺,郤缺之后为先毂,先毂之后为赵朔、郤克是他们三大家族商量好了的,甚至这种交替并不需要国君的授意。然而,晋景公非常果断地扼杀这三大黄金家族于襁褓之中。

image.png

  郤缺死了之后,荀林父接替了中军元帅的位置,荀林父致仕之后,士会又继为执政,估计当时先毂和赵朔都懵了。然后发生的事情都在晋景公的预料之中,先毂首先不服,在邲之战中不服从号令,结果首当其冲地成为了替罪羊,被晋景公处死。《左传》记载:晋景公乃命杀先毂,尽灭其家族。晋人曰:“先毂咎由自取,以致身受刑戮”。——其实先毂小哥只是个性情中人而已,他非常悲催地被晋景公牵着鼻子走,最后也没人可怜,身败名裂,家族覆灭,还落得个“咎由自取”的评语,真心悲惨。

  然后,晋景公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下宫之难”,族灭赵氏家族,郤氏很快被孤立,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也不敢怎么样了。总之,当时的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世人都认为作案凶手是屠岸贾,其实真正的凶手是晋景公。这让我想起来网上有人说南宋岳飞父子的幕后主谋实际上是宋高宗赵构秦桧只不过是替皇帝陛下承担了骂名而已。想想也是,如果不是皇帝授意,秦桧怎么敢动名震天下的大将军呢?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赵氏和先氏的族灭,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做人不能太强硬,要以和为贵,赵氏和先氏如果不是因为太嚣张了,又怎么会受到君主的猜忌呢?老子他老人家说的“至刚则折,情深不寿”也是可以用在这里的。

  不过这种生死存亡也跟个人的水平有关,有句话怎么说来,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晋景公的水平太高了,尤其是掣肘的水平。在当时赵氏、先氏、郤氏如此强力的局势下,他居然能够重用荀氏、士氏,扳回一局,这种能力是相当可怕的。而且我们可以注意到,他在景公三年才开始这样做,而不是刚即位就进行“大清洗”,说明他的忍耐力也是很强大的,晋景公非常像清朝康熙大帝。《逸周书·谥法解》中云:“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晋景公当得起这样的美谥。

  写到这里,我终于也能体会到皇帝为什么自称为“孤家寡人”了,因为他们的身世真的很“悲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史记》中的下宫之难的真凶是屠岸贾,而《左传》中的真凶却是赵庄姬,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最真实的说法呢?下宫之难到底是如何引起的?

  《史记》向来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各种历史典籍中的地位很高,《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为了作这么一本书的受辱励志的故事也广为流传,司马迁也被大家尊称为“太史公”。但是,不少历史学家们经过考证,发现太史公在编纂这本跨越了几个世纪的历史史书《史记》的时候,加入了很多个人的感情,其中的有些记述并不符合史实,还有很多记载错误的地方。在评断《史记》的真实性的时候,史学家们常常会想到的另外一本史籍就是《左传》。由于《左传》的成书时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远远早于《史记》的成书时间汉朝,所以在考察春秋历史的时候,大多会采用《左传》中的观点。

image.png

  当太史公记录春秋晋国的大族赵氏一族发生灭亡之灾的时候,《左传》却是揭露了赵氏的一则惊天的“性丑闻”,即赵朔之妻晋公主赵庄姬与叔父赵婴的私通事件。《左传·成公四年》记载到:“冬,十一月,郑公孙申帅师疆许田,许人败诸展陂,郑伯伐许,取锄任泠敦之田。晋赵婴通于赵庄姬。”也就是说,在晋成公四年的时候,晋国的赵庄姬就已经和赵婴有了私情,而且被发现了。

image.png

  《左传·成公八年》中又记载到:“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栾郤为徵,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此时和赵庄姬私通的赵婴被赵同和赵括发兵放逐到了齐国去,而后死亡。赵庄姬怀恨在心,于是故意“举报”赵同和赵括兄弟二人谋反。晋景公接受到了姐姐赵庄姬的举报,他当即还不敢下令捉拿赵氏兄弟,而是招来了信任的栾书询问此事。栾书为栾氏一族的首领,也是晋朝下军的主将,是代替了赵朔下军将的位置的人。因为栾氏向来被赵氏压制,所以此时他们崛起的第一件事就是灭亡赵氏一族,然后和其余家族瓜分庞大的赵氏。所以,栾书当时就告诉晋景公,肯定了赵氏一族谋反之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不久,幼时曾受赵盾养育之恩的韩厥对晋景公谈起赵衰、赵盾的功绩,称如果他们这样的人都没有后人祭祀,谁还愿意为国家效力。于是晋景公复立赵武为赵氏后嗣,恢复了赵氏的爵位和封邑。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