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洪仁玕撰,1859(咸丰九年)刊行。洪仁玕1859年4月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经洪秀全批准后,作为官方的文书正式颁行,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未产生显著作用。

  洪秀全的族弟、太平天国的干王洪仁,在整个太平天国的历史里,是一个太值得说道的人物。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给人们以“先进中国人”的印象,这是因为他写了一本《资政新篇》,他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第一位提出变法维新思想的改革家。

  然而洪仁是个具有强烈矛盾性的政治角色,先进性和落后性集于一身。

image.png

  洪仁自幼在家乡念书,也想通过仕途而治国平天下,但他和洪秀全一样,屡次赴考不第。年轻的洪仁便一边自修,一边开馆授徒。21岁的洪仁以及和他同年的冯云山,一同接受了洪秀全自创的在家乡小河边举行的受洗典礼。

  但他是一个封建文人,有着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从他在起义爆发后迅速脱险、以及能对外国人侃侃而谈“拜上帝会”早期事迹可知,他没下定决心亲身参与秀全的谋反,而是既帮着“谋反”,又跑去参加清朝科举

  1852年4月,洪仁来到香港,亲眼目睹香港社会状况,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生产方式和先进文化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接受了朝气蓬勃的西方文化。他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与感想凝练称一整套可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写成了《资政新篇》。

image.png

  《资政新篇》在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要求内部一致団结对外。经济方面提出学习西方经济制度:重视商业,兴办银行,修筑铁路,开掘矿产,效仿西方新闻、司法制度;改良社会方面主张发展文化、卫生和福利事业,革除封建社会的一些陋习;外交上,《资政新篇》提出对西方平等对待。

  洪仁辗转回到了风雨飘摇但又热火朝天的天国都城天京。洪仁在最短的时间内,颁布了《资政新篇》以及《立法制谕》等书,确立了改造太平天国政权的全面主张,但为什么并没有改造好太平天国呢?

  一是《资政新篇》的内容基本上包涵各种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要素,但当时社会不稳,整个社会的认识程度有限,还是一个典型的封建社会,制度构想还是超前了的,日后清廷的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的失败更为证明了这点。

  二是在洪仁到来之前,太平天国的统治是典型的传统帝王式统治。

  太平天国除了设计出一种乌托邦以外,在法治上并无任何先进之处。它以一种军事机器的形式存在,谈不上实现天国的理想,连最基本的《天朝田亩制度》也没有实现。

  太平天国表面上宣称“男女皆兄弟姐妹”的绝对平均主义,实际上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比如,封王制度就是其治国的主要手段之一,一共封了2700多个王。

  三是洪仁的治国思想已经和洪秀全他们具有天壤之别。不只是《资政新篇》,容闳也曾向洪秀全献过效仿西方的强国七策,而洪秀全不愿意采纳。

  四是《资政新篇》是典型的知易行难,洪仁的实际操作水平也远不及其理论研究水平。尽管有陈玉成支持新政, 但诸多武将不支持。天国一向重武轻文,像黄期升、赖文光都没得到重用,何况没有持相同政见的文人,结果就是《资政新篇》从没有被好好推行实施过。

image.png

  五是太平天国和满清朝廷斗争的复杂性,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已遇到很大挫折,政权风雨飘摇,天国后期铨选混乱官爵滥觞,使得洪仁的理想成为一纸空文。

  六是洪仁在太平天国后期总理朝政后,提出了一些新的外交观念和政策,缓和了太平天国和列强之间的关系,但是他没有认清洋人当时对中国本来的贪婪面目。后来太平军进军上海,与英法等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冲突,就拒绝一切与太平天国的外交接触,更不可能帮助太平天国发展。

  当热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离不开这些先辈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正是有他们的实践,后人才能站在他们的肩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你认为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只历经了13年,但是它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在这场运动中,它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它给封建王朝带来的思想却是前进的。今天我们主要谈谈运动中的思想——《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实行于1853年,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于天京(南京),正是太平天国的鼎盛时期,《天朝田亩制度》的制度无疑在当时对政权巩固有积极作用。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为了解决封建社会的土地分配制度,太平天国运动首先考虑到这点。不过土地最终的产生的财富和拥有权还是属于皇上帝。这制度保障了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有效地集结民心向封建土地制度进行抨击。所以大多数百姓,尤其是长期受地主压迫的农民的大力支持,所以太平天国运动一开始受到大量的力量推进。

  同时,又对买卖婚姻提出了禁止,即“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点对当时的上层社会的买卖婚姻制度进行了打击,促进了下层社会总体幸福感上升。维护了大部分民众的家庭。此外还设置了县以下的行政制度,和规定余粮、余钱缴“国库”的办法,每家农副业收获,扣除口粮外,其余送缴“国库”按制发给。

  由此,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天朝田亩制度》获得了大力支持,但是始终还是失败了呢?

  原因有两点:一,《天朝田亩制度》它虽然有利于农民的利益,但是触犯了封建地主及以上的大部分利益。它推崇的土地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平均主义,即使放在今天这个社会上,也无法实施,具有空想性和超前性,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内部不稳定性导致制度无法贯彻。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等领导人开始腐朽,对待朝政不理不睬,大兴土木,没有的对制度的错误进行修改。制度的如同虚设,使得制度无法进一步实施。天京事变之后,《天朝田亩制度》的问题暴露得越彻底,太平天国不得不进行制度上的改革。

  随着天京事变的发生,杨清秀的被杀,石达开离开了天京,此时能帮洪秀全管理朝政的人已经不多了。洪仁的到来使洪秀全喜出望外,《资政新篇》,由此孕育而生。洪仁把他所在香港的先进经验一一写进了《资政新篇》。

  洪仁

image.png

  天京事变

  1859年,《资政新篇》问世,它的主要内容在于欲先立国先立政,对国家的用人,刑法制度,经济制度都提出了新的看法。并对清朝的陋习进行批判改革。对于地方经济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医院,邮局等等。它是最早提出要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第一本书,中国近代化的第一纲领。

image.png

  《资政新篇》

  不过还没等《资政新篇》的进行改革,太平天国已经开始人心涣散,摇摇欲坠,改革难度越来越大。

  《资政新篇》虽然是近代较好的纲领,但领导人还是以传统行为为礼节,无法至上而下地进行改革,所以并未得到实施。加上国际条件对太平天国支持的缺失,太平天国运动举步维艰。

  1864年,洪秀全去世。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资政新篇》,洪仁玕撰,1859(咸丰九年)刊行。洪仁玕1859年4月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经洪秀全批准后,作为官方的文书正式颁行,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

  书籍内容

  《资政新篇》全文共分四部分:一、用人察失,严禁朋奸;作者洪仁玕认为,“治国必先立政”,“因时制宜,审势而行”。立政的关键,在于设法用人。“用人”有一项,“用人察失类”提出“禁朋党之弊”,反对“结盟联党之事”。二、革除腐朽习俗,如女子缠脚及吉凶军宾琐屑仪文等,提倡福音真道;三、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四、采用新的刑法制度。首先说明“其事大关世道人心,如纲常伦纪、教养大典,则宜立法以为准焉”。其次指出立法的人要经“磨炼”,具备一定知识,明了国内外情况。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能动性遵行而后有法制,有法制而后有国家。”(《洪仁玕选集》,第27页。)面对“事政不一”的局面,洪仁玕把重建法制提高到国家兴衰存亡的高度,在当时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主张采用新的刑法制度,要求“善待轻犯,宜给以饮食号衣,使修街渠道路”’“恩威并济”;大罪当死者用大架吊死,以废除酷刑。其中第三是全篇的中心,洪仁玕列举了二十八条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议。主要有:

  政治方面有:一、加强中央领导权,“自大至小,由上而下,权归于一”;二、普设乡官乡兵;三、各省设置地位独立的“新闻官”,专收中外报纸呈缴,以备天王阅览;四、建立省、郡、县钱谷库和市镇公司(税收机关);五、严禁贪污;六、禁止私门请谒,杜绝卖官鬻爵之弊;七、创立“罪人不孥”、刑止一身的制度;八、重视群众意见,准卖新闻篇(报纸)或设置暗柜(意见箱之类),使“民心公议”,“由众下而达于上位,”做到“上下情通,中无壅塞弄弊者。”

  经济方面:一、发展交通。造火车、轮船,修筑省、郡(相当清制的府、直隶州)、县、市镇、乡村大道,整理街道,疏浚河道,以兴车马和舟楫之利;二、国家设立邮亭,办理邮政;三、发展近代工矿生产,开采金、银、铜、铁、锡等矿及制盐等,主张“兴宝藏”、“兴器皿技艺”;四、兴修水利;五、主张保护私有财产,鼓励私人投资,奖励技术发明;六、开办银行和保险事业。还介绍国际大势,强调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称道英国为当时“最强之邦,由法善也”;美国“礼义富足”。述及德、法、俄等国,提议与各国自由通商,平等往来,允许外国牧师和科技人员来中国传授科学技术知识,但不准干涉天国内政。

  社会方面有:一、成立士民公会,以拯困扶危和办理教育等事,并设新闻馆,报导时事物价;二、开设医院;三、兴办跛盲聋哑院、鳏寡孤独院和育婴堂:四、查禁庙宇寺观和演戏修斋建酿,“革阴阳八煞之谬”,“焚去一切惑民之说”,反对传统迷信;五、禁止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六、禁止饮酒及“一切生熟黄烟鸦片”;七、禁止溺婴、买卖人口与使用奴婢,“准富者请人雇工”;八、屋宇应“坚固高广”“方正”’“不得雕镂刻巧,并类王宫朝殿”’“勿得执信风水”。

  先进性

  《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者说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政治上,它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即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

  局限性

  《资政新篇》中未提及列强侵略中国,反映作者认识的模糊;未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制度联系起来,未将其提出的政治纲领与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虽然在太平天国其间产生但并不是农民阶级的产物,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思想和阶级条件,加之战争环境的影响,最终未能实施。

  作者简介

  洪仁玕是洪秀全的族弟,是拜上帝教最早的信徒之一。金田起义时,因传教没有赶上起义队伍,便折回广东。为逃避清政府追杀,1852年到香港,努力了解西方的宗教和文化,并结交了一批传教士,在那里接受了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1858年离开香港,辗转来到天京,受到洪秀全器重,天京变乱后,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

  洪仁玕总理朝政后,看到太平天国政涣人散的严重局面,决心通过改革挽救危局,从而创造一个“太平一统江山万万年”的“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为此,1859年(咸丰九年)冬,他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

  收藏博物馆

  1859年太平天国(1851-1864)干王洪仁玕(1822-1864,广东花县人)编撰的施政纲领《资政新篇》。现为馆藏国家一级文物,收藏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资政新篇》,洪仁玕撰,1859(咸丰九年)刊行。洪仁玕1859年4月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经洪秀全批准后,作为官方的文书正式颁行,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未产生显著作用。

image.png

  指导思想

  《资政新篇》的指导思想是“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所谓“立政”,就是建立政治制度,制定政纲;所谓“取资”,即根据当时客观形势来办事。洪仁玕根据太平天国革命形势的逆转和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现实,提出学习西方,提倡与各国通商,借鉴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等,得到洪秀全的赞同。进行具有某些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借以巩固农民政权,使“太平江山一统万万年。”

  思想来源

  《资政新篇》中体现了鲜明的资本主义特色和先进的近代观念,其思想来源可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是作者洪仁玕自身的交友对象。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列举了他交友的23名西方人士,大多是著作等身的饱学之士,而洪仁玕自身也在1853年从牧师领洗,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基督徒,期间他接触了大量的西方思想、知识及传教士独特的“基督教文明观”,这些都为他的《资政新篇》打上了鲜明的“基督教现代化”的烙印,是《资政新篇》内容与思想的核心来源。

image.png

  二是作者洪仁玕流亡香港的经历。1853年,洪仁玕到达了当时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他亲身接触了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的政治、司法制度、西方资本主义下的社会经济情形以及偏“西方化”的文化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下,洪仁玕对西方的社会制度、文化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与理解,为后来《资政新篇》中提出的政治构想提供了一个模板,很多香港的制度、管理方式都在《资政新篇》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资政新篇》中对于各项制度乃至官职的设定都有当时香港的影子。

  三是当时相关的一些文献资料。洪仁玕在香港和上海都有机会通过传教士接触到1811年后传教士所出的中文书籍与报刊,还广泛接触了国内出版的相关书刊,这些书刊都为洪仁玕编写《资政新篇》提供了思想来源。资政新篇中的用人察失思想、专利思想就有参考、借用当时书刊的痕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资政新篇》的指导思想是“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所谓“立政”,就是建立政治制度,制定政纲;所谓“取资”,即根据当时客观形势来办事。洪仁玕根据太平天国革命形势的逆转和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现实,提出学习西方,提倡与各国通商,借鉴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等,得到洪秀全的赞同。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