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陈郡袁氏

陈郡袁氏,中国古代著名家族,顶级门阀之一。陈郡相当于今淮阳、太康、鹿邑等地,也就是袁氏始祖袁涛涂后裔的直系望地,以阳夏(太康)为世居,之后的袁氏支脉多出自这里。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五朝门第中侨姓"以王、谢、袁、萧为大",即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并称四大姓。陈郡袁氏与谢氏、王氏、萧氏联姻,王、谢、袁、萧并称四大盛门。

  陈郡袁氏,中国古代著名家族,顶级门阀之一。陈郡相当于今淮阳、太康、鹿邑等地,也就是袁氏始祖袁涛涂后裔的直系望地,以阳夏(太康)为世居,之后的袁氏支脉多出自这里。

  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五朝门第中侨姓"以王、谢、袁、萧为大",即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并称四大姓。陈郡袁氏与谢氏、王氏、萧氏联姻,王、谢、袁、萧并称四大盛门。据《晋书》、《南史》等书记载,袁湛、袁豹兄弟二人的母亲是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袁湛又娶谢安侄子、东晋名将谢玄之女为妻;袁湛的外甥,是陈郡谢绚;袁粲的母亲,是琅琊王氏、太尉长史王诞之女。因为这层关系,彼此相互提携,形成利益共同体,在政坛上发挥作用。袁宏本是一介平民,后得到安西将军、豫州刺史陈郡人谢尚的提携,进入仕途;袁湛、袁豹在仕途上的升迁,也得到陈郡谢氏的帮助。

image.png

  陈郡袁氏还与南朝皇室联姻。南朝宋文帝的皇后袁斋妫即是东晋太尉袁湛之女,南朝宋武陵内史袁觊的女儿嫁给齐武帝子竟陵王萧子良为妻。陈郡袁氏是南朝皇帝依赖的重要政治力量,自袁湛在东晋末期出任太尉始,袁粲、袁昂、袁枢、袁宪等先后在南朝担任宰相之职。

  陈郡袁氏比琅玡王氏、陈郡谢氏虽非总领朝纲,让皇帝虚位的权势人物,但袁氏自汉至陈,代不乏人,以忠孝传家,诗书名世,为东晋、刘宋、萧齐、梁、陈王朝所重视,保住了高门华族的地位。

  天下袁氏出太康。西汉时,袁姓人开始在官场上显现,地位显赫,成为阳夏当地的一大望族。秦朝把原陈国设为陈郡,阳夏是陈郡下辖的一个县,所以袁氏族人以陈郡作为郡望,是为陈郡袁氏。

  陈郡袁氏家世显赫,但其代表人物都崇尚清虚,克己奉公,不敛私财,没有什么大的雄心,没有过多地搀和各种政治势力斗争,与其他大家族没有产生冲突,使得从袁滂开始,家族成员连续13代能在各大朝代中出任重要职务,一直延续到唐朝,活跃政坛近600年。后世袁氏,主要出自陈郡袁氏。

  东汉时,从陈郡迁居到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县)的袁氏族人发展为当地一大望族。汝南袁氏,以"四世三公"留名史册。历代汝南袁氏封爵的有6人,各种史志收编的汝南袁氏名人有20多个。汝南袁氏是一门累世专攻一经的家族,世传孟氏《易》学,"门生故吏遍天下"。

  袁生献策,帮助刘邦战胜项羽

  《殴阳修全集》中,有一篇《汉故国三老袁君碑》的碑文拓本。碑主人袁良卒于永建6年(131)二月,立碑时间在阳嘉2年(133)。北宋嘉佑8年(1063),欧阳修将碑文收入《集古录》中。这是至今为止,查到的最早有关袁氏的族传记录。

  碑文中提到的袁生、袁干、袁良等,他们在西汉和东汉中功勋卓著,位列高官。

image.png

  袁生为刘邦效力,谋略家。楚汉战争期间,刘邦从荥阳(今河南荥阳市)逃出,进入关中整顿军队后,想再次东进攻打项羽。

  这时,袁生献策,建议汉军改变出击方向,从武关出兵,吸引楚军主力南下,到时汉军坚守不战,拖住楚军;同时,派韩信去安抚赵国,联合燕国齐国,使楚国在北方有所顾忌。如此一来,楚军要应付多方,兵力必然分散,汉军可灵活机动打击楚军。

  刘邦采纳了袁生的建议。袁生的策略,使汉军对抗楚军的战略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汉军最终战胜楚军起到了重要作用。

  袁生在刘邦建立政权后,功成身退。他回到祖籍地阳夏,重振家门。他的曾孙袁干在汉武帝时因战功被封为关内侯,世袭三世,因王莽篡权而爵止。陈郡袁氏,逐渐兴旺起来。

  汉初袁盎,无双国士直言劝谏

  西汉初年,袁姓人中出了一个著名的"无双国士"袁盎。吕后时期,袁盎曾当过吕后侄子吕禄的家臣。汉文帝即位后,袁盎在朝做官的哥哥袁哙,保举他做了中郎官。

  周勃担任丞相后,汉文帝对他非常恭敬。袁盎对汉文帝说:"丞相傲慢,陛下谦让,君主关系搞反了,都违背了礼节。我认为啊,您不该对丞相采取这样的态度。"

  汉文帝听进了袁盎的话。周勃对袁盎说:"我和你哥哥袁哙有交情,你小子却在皇帝面前说我的坏话!"

  后来,周勃被免掉丞相职位,有人告发周勃谋反,周勃被抓。朝中一干大臣公侯,都不敢替周勃说话,只有袁盎站出来说周勃无罪。周勃能被释放,多亏了袁盎。周勃非常感动,与袁盎成了好朋友。

  因袁盎老是直言相谏,惹得汉文帝心头不舒服,把他调出京城做官。最初,袁盎出任陇西郡都尉(相当于如今省级军区司令员),他对士兵们仁慈友爱,大家都愿意为他效命。

  不久,袁盎先后调任齐国、吴国为相。袁盎的侄子袁种提醒他说:"吴王刘濞有反心,您千万要多加小心。您啊,每天就只管喝酒,别的事情啥都别管。"袁盎听从了袁种的话,刘濞对他很是厚待,并未加害。

image.png

  袁盎干了一段时间后,告老还乡。汉文帝去世,汉景帝继位,晁错当上御史大夫。袁盎与晁错关系向来很僵,派人调查袁盎,说袁盎收受了刘濞的钱财。汉景帝赦免袁盎为平民。

  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刘濞联合刘姓诸侯王,以"杀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晁错打算趁机再整治一把袁盎。袁盎得知消息后,请求面见汉景帝。

  袁盎说,诸侯王叛乱的目的,是想要恢复原来的封地。只要杀了晁错,赦免他们的罪行,恢复原来的封地,就可消除叛乱。汉景帝于是杀了晁错,封窦婴为大将军,袁盎为太常(掌管宗庙礼仪的官职)。

  "七王之乱"平定后,袁盎被任命为楚相。不久,袁盎因病辞官,闲居在家。汉景帝想立小儿子梁王刘武为储君,袁盎劝谏说要不得。梁王因此怨恨袁盎,派人刺杀了袁盎。

  袁盎以直言劝谏的形式,和陆贾、贾谊等一起奠定了汉初儒家治国的理念,成为董仲舒"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先声。

  陈郡袁氏,崇尚清虚家世显赫

  在西汉和东汉之交,陈郡袁氏中的袁良,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汉故国三老袁君碑》的人物,为东汉政权的建立立下了功勋。袁良的两个儿子袁昌与袁璋,分别缔造了汝南袁氏和陈郡袁氏两大宗支脉系。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袁璋。袁璋从陈郡阳夏县迁居到扶乐县(县治在今河南太康县西北)。他的儿子袁滂历任大司农、司徒,位居高官,一生清心寡欲,从不说他人的是非,采取明哲保身的处事态度,对哪方都不得罪,对任何事情都不发表意见,使得他一直平安无事。

  袁滂的儿子袁涣,最初在陈郡任功曹,后来被举荐为谯县县令,但没去上任。刘备任豫州牧时,曾推荐袁涣为秀才

  东汉末年,战乱不已,袁涣避难于江淮一带,在袁术手下做事。吕布攻打袁术时,袁涣被抓住。吕布想让袁涣写信骂刘备,袁涣不答应,吕布只得作罢。

  建安3年(198),吕布被曹操诛杀,袁涣跟随曹操。袁涣劝说曹操要用仁义的思想去感化他人,而不是凭借武器去屈服人。曹操招募百姓去开垦荒地,百姓都不愿意。袁涣说,应顺着百姓的心意,愿意去的就去,不愿意去的不应勉强。曹操采纳了袁涣的意见,百姓们非常高兴。

  建安18年(213),袁涣出任郎中令,行使御史大夫职权。袁涣对曹操建议说,文武并用,才是长治久安的途径。当时有人传说刘备死了,大家都表示庆贺。袁涣因曾被刘备举荐,只有他不去庆贺。几年后,袁涣去世,曹操为此伤心流泪。

  相比汝南袁氏,陈郡袁氏在东汉这一时期世系上似乎有所断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三国之时,袁氏为天下望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袁绍袁术正是凭借这点,才能在那乱世中迅速崛起。只是,袁氏并非只有一脉。袁绍和袁术应属汝南袁氏。除此之外,还有阳郡袁氏、扶乐袁氏,阳夏袁氏等。

  同为袁氏,却有地区之分,这并不奇怪。就像《后汉文》中所记载,“郡县有沿革,居处有迁移,史称籍贯两岐”。宗族人口多了,发展方向不同,定居在不同地点,导致的结果自然是“籍贯两岐”。

  唐代韩愈曾写《袁氏先庙碑》,其间记载了袁氏袁氏一族的起源。按照韩愈的考证,袁氏的先祖应是舜,其后代有一名为“妫满”者,是武王伐纣立周之后,陈国的第一任君主。而在妫满之后,又有后代名为妫诸,他的封地在袁乡(又说辕乡)。古人常以封地为姓,如此,妫也就成了袁。

  在此之外,《袁氏先庙碑》中还写有这样一句话:“(袁氏)常居阳夏,阳夏至晋属陈郡,故号陈郡袁氏。”这是陈郡袁氏的由来。须知,陈郡之地,与昔日陈国属地大致相似。秦朝之时,陈郡又名淮阳国,陈国的国境则是在淮阳之地。

  袁氏源自陈国,后常居阳夏,阳夏因为属于陈郡,所以被称作陈郡袁氏。大家看明白了吗?从某种意义来讲,陈郡袁氏应是这一宗族的“根”。无论是单列出来的阳夏袁氏,还是扶乐袁氏,都属于陈郡袁氏。只一点,袁绍和袁术所在的汝南不属陈郡,这一支脉应是从陈郡迁移而走,也就是“籍贯两岐”了。

  韩愈雕像

  袁涣,正是三国时期陈郡袁氏的翘楚。时至今日,他的声名虽比不得袁绍、袁术,但观其人生轨迹及后代子孙,却是比袁绍、袁术好得太多。须知,以袁绍、袁术闻名后世的汝南袁氏,先后为曹操为歼灭。他们虽在东汉末年兴隆一时,却如烟云般迅速消散。反观袁涣一门,却在东汉末年之后,香火延绵,到唐朝时亦是人才辈出。孰高孰低,一目了然。至于为何如此,在笔者看来,其根由应在其“家风”。

  话说,袁涣乃是东汉灵帝时官至司徒的袁滂之子。袁滂在世之时,虽权宠盛极,但“中立于朝,故爱憎不及嫣”。这一点,明确记载于史书《册府元龟》之中。袁滂如此,到袁涣时,亦是如此。三国志载,“涣清净,举动必以礼”。所谓清净,为恬淡清净之意。所谓举动必以礼,是为举止遵循立法。这在那动荡的东汉末年,王孙贵胄之子皆藐视王法之时,袁涣可谓是一股清流。

  袁涣有才德,他曾不止一次地向曹操建议,用道德和仁义的力量去教育和安抚万民,收集文献典籍,弘扬先圣教诲,以文治令天下百姓归心,整治天下风气。

  曹操很欣赏袁涣。袁涣去世时,他很悲伤。唐代时官方修撰的《艺文类钞》中,还言明曹操因袁涣的死而流泪,“及卒,太祖为之流涕”。

  袁涣之后,便是其子袁侃。他和袁涣以及祖父袁滂一样,亦是清净自守,性情恬淡。不止于此,还有袁涣的堂弟袁霸、袁徽,乃至其子侄辈袁亮,尽皆有袁滂遗风。试问,若非家风如此,他们又如何都能拥有这样一致的秉性?

  而在此之后,到韩愈所写《袁氏先庙碑》的李唐之时,袁涣所代表的陈郡袁氏辈有才人出,历朝历代皆有活跃在政坛者。

  唐朝姓氏学家林宝曾写《元和姓纂》,其间言明,在魏晋南北朝这诸多朝代中,陈郡袁氏记载于正史的有二十八人,其中,位列三公、尚书令、仆射的便有十七人。历经几次大动荡时代,他们能够始终岿然屹立,远离刀光剑影,莫不与其家风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陈郡袁氏在东晋时非常有名,和王谢萧并称东晋四大家族,但是在东晋之前,他们的社会地位。可以说是二流的。

  上溯到东汉末年,汝南袁氏陈郡袁氏出名多了,四世三公的名望可谓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但是随着袁绍袁术兄弟在乱世中败亡,汝南袁氏基本上退出历史舞台,陈郡袁氏的袁涣入魏后,得到发展的机会。

image.png

  在魏、西晋之时,陈郡袁氏的族人并没有在朝廷中担任显赫的高官,倒是在东晋之时,大批士族南渡之时,此家族的袁瑰、袁、袁耽三人成为佼佼者。袁瑰和袁猷是亲兄弟,父亲早死,在西晋乱世时,他们特意带着母亲避难江淮一带,在南渡之后,袁瑰被晋元帝任命为丹阳令,袁猷为武康令,可见朝廷很是看重兄弟二人,他们也成了南渡士族中的榜样。

  此后,袁瑰在平定苏峻之乱时有功封侯,因此进入朝廷高层,其家族地位得以提升,儿子们的仕途根本就不愁了。袁耽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年少时就很有才气,而且为人风流倜傥,不同于常人。

  他年轻时跟桓温关系很好,桓温喜欢赌博,有一次输得精光,跑去找袁耽借钱,袁耽听说后,便换成普通人的装扮,随桓温去赌场。要说为什么桓温去找袁耽帮忙,那是因为袁耽不但书读得好,他的赌术也是很厉害的,在赌博业界也是很有名的,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赌神。

  债主听说桓温带人来赌场扳本,不以为然,他抬眼看看袁耽,也不认识,便嘲讽道:“你以为你是袁彦道啊?”袁耽字彦道,债主只听说过袁耽的大名,却不认识。袁耽也懒得搭理他,直接入了赌局。上场后的袁耽也果然名不虚传,十万一把,赢到了上百万。最后在大家目瞪口呆之际,袁耽把筹码往桌上一扔,把布帽(普通人戴的帽子)脱掉往地上一摔,大叫一声:“你们现在认识我袁彦道了吗?”

  全!场!最!帅!

  以上只是袁耽的花边新闻,他正式成为东晋官场的新秀,也是随王导讨伐苏峻,王导派袁耽前去劝降苏峻的部将路永等人归降,袁耽顺利完成任务。得胜之后,袁耽和袁瑰一样,拜将封侯,可以说,家族地位得以提升。袁耽的恩主就是王导,王导也很看重他,只可惜袁耽寿命不长,有才又帅的袁耽在二十五岁就病逝了。

  也可能是袁耽对于桓温的关系不错,桓温对陈郡袁氏的族人多有照顾,特别是在桓温发达后,袁瑰的儿子袁乔也成了桓温的心腹。在桓温率军伐蜀时,袁乔也奉命从征,凯旋之后,加官进爵。只可惜,袁乔也只活了三十六岁。

  不论如何,陈郡袁氏因为有袁瑰、袁猷、袁耽三人成为东晋的功臣,并得益于王导、桓温这顶级人物的提拔,整个家族地位也成为东晋帝国的上层。从笔者制作的陈郡袁氏谱系也能看到,在东晋时期,也只有此三人的子孙有所延续发展。

image.png

  说句题外话,桓温的“龙亢桓氏”家族本来也是东晋帝国的新兴家族,只可惜其子桓玄野心太大,非要造反称帝,反被刘裕讨灭,所以只剩下“王谢袁萧”四大家族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陈郡袁氏东汉唐朝持续辉煌,可以说比荀彧的家族还要长久。

  单说这一点,就很有的说。大家应该还记得,通过几篇文章,我们了解到袁涣的主要任务是参与曹操阵营中的上层建筑构思,他的存在和很多谋士有根本上的差别。那陈郡袁氏这一支儿在三国晋朝时是怎么混的呢?请跟小编一起往下看。

image.png

  根据《袁氏世纪》记载,袁涣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袁侃,袁宇,袁奥和袁准。

  老大袁侃字公然,为人清廉,擅长与人交往,在乱世之中,很多人都会在纷乱的情况下发难财,但袁侃从来不发这种不义之财,当时的人都因此对袁侃极为称赞。他历任黄门选部郎,最后官至魏国尚书,只可惜他去世的较早。

  老二袁宇字宣厚,他为人精通辩论且很有工作能力,非常喜好道家的相关知识,只可惜年少生病,还没有当官就去世了。

  老三袁奥字公荣,他为人行事果敢,最有意思的是他说话都非常在理。人说很多话不一定有人记住你,但如果句句话都很有道理,想不让人注意你都困难。最后官至光禄勋。

  老四袁准字孝尼,为人忠信且公正,不耻下问,只怕其他人不必自己更优秀。因为当时无论是军事还是国家内部矛盾,袁准退一步海阔天空,从不主动求进。难得清闲的日子里,他写书总共十多万字,主要内容为议论治世的工作。他的著作曾经被易,周官,诗传等记录并且广为流传。

image.png

  另外根据西晋末年荀绰的记载,袁准是一个有俊才之人,泰始年间曾为给事中。而且陈郡袁氏的子孙在西晋时期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最后用贵达至今四个字来体现陈郡袁氏的荣盛。

  刚才说的是袁涣的四个儿子,接下来我们说说袁涣的堂弟袁霸那一支儿。

  袁涣有个堂弟叫袁霸,他在魏国建立前和袁涣一样都有很多功绩。在魏过建立初期,被封为大司农,他很老乡何夔在当时都非常出名。

  袁霸的儿子叫袁亮,何夔的儿子叫何曾,还有袁涣得到儿子袁侃三个人互相都非常友善。这个袁亮非常厉害,他为人正直还很有学问,在魏国中后期的时候,还曾经看不起何晏与邓飏,在当时这两位可是权势滔天的大人物。袁亮才不管你那些,直接写书讥讽他俩,有意思的是,袁亮最后官至河南尹、尚书。

  其实我们不难理解,曹叡在位就很看不起何晏与邓飏,高平陵之变后这二位都伏诛了。所以我们无法从史料上看出袁亮是哪一年骂何晏的。

  根据《晋诸公赞》记载,袁亮的儿子叫袁粲,字仪祖,是一个博闻强识的学问人,他一生主要为儒官,最后官至尚书。

  我们再说回来,袁霸也有个弟弟叫袁徽,以儒雅而闻名,因为早期天下大乱,所以避难到了交州。曾经朝廷以司徒之位征辟袁徽,但是他并没有接受。

  这个袁徽和袁涣的一段对话被记载下来,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大家族再乱世存活的方式。

  根据《袁宏汉纪》记载,早些年间天下大乱,袁涣悲愤地表示:汉室陵迟,没有一天安分日子,天下大乱逃跑就一定能安定吗?如果天道未丧,老百姓心中还有义,强者能够存礼,就可以让我们获得安全。

  袁徽认为:古人说过,'知机其神乎'。见机而行,这样才能元吉。天理盛衰,汉室一定会灭亡。有大功的人就有更大的事儿等着他,这也是君子应该深刻理解的,所以我选择退隐。

  没过多久,天下大乱袁徽远游,以求保命。袁涣选择在乱世中生存。

  及乱作,各行其志——《袁宏汉纪》

  袁徽也有一个弟弟叫袁敏,他和其他袁家大哥们不一样,他不一定儒雅,但是他很有武艺。这位大神不但武艺好,还会治水,最后被封为河堤谒者。

  大家族,一定是广撒网,门阀纵横数百年,一定有他们的道理,一定有他们的规划。——小编案

  到此为止,袁涣部分的内容就分享完了。下面按照顺序将要介绍张范的一生,他有什么能耐让曹丕对他行子孙礼?请持续关注小弟接下来的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陈郡袁氏比琅玡王氏、陈郡谢氏虽非总领朝纲,让皇帝虚位的权势人物,但袁氏自汉至陈,代不乏人,以忠孝传家,诗书名世,为东晋、刘宋、萧齐、梁、陈王朝所重视,保住了高门华族的地位。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