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哈布斯堡家族

哈布斯堡家族(House of Habsburg) ,是欧洲历史上支系繁多的德意志封建统治家族,主要分支在奥地利,亦称奥地利家族。祖系日耳曼人中的一支,祖先来自法国,最早居住在法国阿尔萨斯, 后来向东迁移至瑞士北部的阿尔高州,并逐渐扩张到整个德意志地区。11世纪初,由于该家族的主教斯特拉斯堡的维尔纳建立鹰堡(哈布斯堡),其家族便以哈布斯堡为名。统治时期从1282年起一直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欧洲历史上统治时间第二长、统治地域最广的封建家族。

  哈布斯堡家族(House of Habsburg) ,是欧洲历史上支系繁多的德意志封建统治家族,主要分支在奥地利,亦称奥地利家族。祖系日耳曼人中的一支,祖先来自法国,最早居住在法国阿尔萨斯, 后来向东迁移至瑞士北部的阿尔高州,并逐渐扩张到整个德意志地区。

  11世纪初,由于该家族的主教斯特拉斯堡的维尔纳建立鹰堡(哈布斯堡),其家族便以哈布斯堡为名。统治时期从1282年起一直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欧洲历史上统治时间第二长、统治地域最广的封建家族。

  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273~1291在位)。1438年开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由哈布斯堡家族世袭。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结束。

  历史起源

  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273~1291在位)。

  1282年,他把奥地利和施蒂里亚分别传给两个儿子阿尔布雷希特和鲁道夫,自此哈布斯堡家族同奥地利长期结合。

  1438年,从阿尔布雷希特二世起,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由哈布斯堡家族世袭。

  1519年查理五世当选皇帝,开创了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支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兰茨二世1806年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统治范围仅限于奥地利帝国

  1867年后与匈牙利合并改称奥匈帝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于1918年成立第一共和国,1919年4月3日奥地利共和国国民议会通过《哈布斯堡法》,没收哈布斯堡家族财产,其成员被逐出国。除统治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地利帝国外,这一家族也曾是西班牙、波希米亚、匈牙利、葡萄牙等国的统治家族。

  神圣罗马帝国大空位时期,强盗横行,极度混乱。教皇 格列高利十世深感恐慌,于1273年下令,如果贵族们不能消除分歧,及时推出一个新的罗马国王,重整秩序,那么他就将任命一个。

  当时最有竞争力的是波西米亚的国王鄂图卡二世,他的领地国力强盛,领土从巴伐利亚扩展到匈牙利,从波罗的海延伸到亚得里亚海。各国君主要服从教皇已经是无奈,而要由这样一位国王来统领更让他们难以容忍。于是,他们到处寻找,希望找到一个傀儡,这样才不会坏了他们的大事。最后,他们挑中了一个不起眼的伯爵--哈布斯堡的鲁道夫。

  鲁道夫是年55岁,身材极高,足有2.1米,可偏又瘦的跟个杆儿似的,小脑袋、光头,一个巨大的鼻子打破了五官的协调。据说,在骑马经过山间小路时,他的大鼻子竟把其他人的路都挡住了。鲁道夫脸色苍白、神情严峻,爱穿农夫装束,在当时奇装异服的封建时代也是颇显怪异。他只继承了家族名下一半领地和零散的几处地产。他一直都在想办法从教会手中夺回些祖产,但始终没有成功。不过,他当选国王将改变这一切。在加冕典礼后他站起来时,他就预示性的宣布,"我已不再是从前的鲁道夫了。"

  鲁道夫一世第一个功绩是击败鄂图卡,吞并他的大部分领土。作为奥地利境内毋庸置疑的主宰者,鲁道夫把土地分块后赐给了他的儿子们,并不断实现着哈布斯堡家族多多益善的追求,扩大领地。他买下境内残留的巴奔堡王室的继承权,说服巴伐利亚的亨利割让恩斯以北的土地,又占领了克恩滕。

  1282年奥格斯堡帝国会议上议员们的决议使鲁道夫统治全国的野心迈出了重大一步。会议通过把奥地利、施泰尔马克、克恩滕和卡尼奥拉传给他的两个儿子作为共同的遗产;把士瓦本、亚尔萨斯和瑞士指定留给了他的第三个儿子哈特曼。但哈特曼在前往英格兰迎娶爱德华三世的女儿琼安娜的途中,不幸落到了莱茵河溺水身亡。

  平定骁勇好战的日耳曼贵族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鲁道夫在仅仅一年的时间内就攻下了70多座城池。在如此巨大胜利的鼓舞下,鲁道夫继续向勃艮第伯爵和沃特堡伯爵的领地挺近,两位伯爵向法国美男子腓力四世求助,法国国王派使者通告鲁道夫从法国领土上撤走。"回去告诉菲利普。"他不耐烦的说,"我们等着他来,他将明白我们到这来不是为了开心作乐,而是要用剑来制定法律。"事实上,鲁道夫的军队已经弹尽粮绝,整个军队不堪一击。为鼓舞士气,振奋军威,鲁道夫随手从地上拔起一根萝卜生吃了,并说这是他生平遇到过的最美味的佳肴。

  鲁道夫64岁时再婚,娶了勃艮第一个年仅14岁的可爱女孩阿格尼斯,再度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而他最后的心愿是在73岁时试图确保儿子阿尔布雷希特继承王位,帮助他登上罗马国王,之后顺理成章的登基为帝,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然而议员们却并未看中阿尔布雷希特。据说这次选举的失败使鲁道夫伤心过度,不久即在忧郁中去世。

  但是,阿尔布雷希特凭自己的实力,平定了维也纳和施泰尔的叛乱,在他人的协助下,废除了他父亲的帝位继承人阿道夫,随后登上罗马国王的王位。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着实费劲脑筋,思量一番之后认同了这次选举。

  1308年,阿尔布雷希特一世被自己的一个侄子士瓦本的约翰杀害,因为阿尔布雷希特一世剥夺了他的继承权。16世纪以后有些描述神箭手威廉·退尔的剧本说是他残酷压榨瑞士各州,引起反抗的故事经过史学家考证,皆为后世民间传说,毫无根据。 这次不幸发生后,哈布斯堡家族迅速失去了王位,并在以后一个世纪都与之无缘。

  最后的盛宴

  弗兰茨·约瑟夫娶了巴伐利亚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伊丽萨白(茜茜公主)为妻,这是两个家族的第22次联姻,因此担心血缘是不是太近,尤其是他们的独子鲁道夫生来虚弱多病。然而鲁道夫十岁时,一扫天生的各种缺陷,聪明伶俐,风度优雅。他曾对一位卓越的历史学家说:"我听说你以历史为镜反省自己,我也很喜欢历史,不过我只学到古罗马时期就没往下学了。"14岁时,生为帝国储君,他却发表了一些不适合的观点,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贵族和教士通过传播愚昧和迷信控制民众。"他同意一本小册子上的观点"年轻贵族又懒又笨,根本无法与资产阶级分子竞争。"

  他娶了科堡家族的斯特凡妮,婚姻很美满,鲁道夫逢人便说自己多么爱她。但妻子不是个好的谈话对象,鲁道夫便结识了一帮新闻记者,在报纸上匿名发表文章。与父皇的政策越来越远,他写信给老师:我们的皇上没有朋友,他独自一人站在顶端····不知道人民的思想和感受···他坚信奥地利现在处在最美好的年代,政府官员一直这样告诉他,他只读报纸上为他标识出来的段落。"鲁道夫强烈的感觉帝国的未来在东方,像母后一样,他对匈牙利人倍感亲切。匈牙利人也感觉到这一点,试探性的暗示他能否带上匈牙利王冠。可是,这是严重的叛国罪,长期的压力下,1888年,鲁道夫终于崩溃了,他和女友Mary在迈耶林自杀。

  在独子死后的九年中,茜茜独自漫游了欧洲和非洲,总是以身体有病为借口,她的丈夫深深地依恋她,想尽办法让她回家,这位痴情的皇帝一天给她写一封信,诉说心中的思念和痛苦,茜茜也是如此,弗兰茨.约瑟夫皇帝是她心目中最重要的男人,尽管茜茜不愿履行皇后的义务,弗兰茨.约瑟夫依然送给了她三分之二的身家财产,只要能留住茜茜脆弱的芳心,茜茜长年累月不在他的身边,他竟然不敢表露半点怨言。

  阿拉伯的父亲总是告诉女儿,不要离开丈夫超过二个月,这是男人能够忍受的生理极限。茜茜任性地不肯回家,皇帝身边就有了一名情妇安娜·纳霍斯基,她是一名地位低下的女人,是一名铁路扳道工的妻子。情妇满足了皇帝的生理需求,皇帝向她支付了相当的报酬,两人属于两不相欠的关系。皇帝与这个女人分手之后,又看上了一位漂亮的女演员凯特琳娜.舒拉特,并屡屡向她大献殷勤,但是皇帝始终不肯与她发生肉体关系,以免破坏了那种"高尚的感情",皇帝将自己对女演员爱慕写在信里,寄给茜茜。茜茜开始时大度地表示不介意,后来就掩饰不住满腹醋意,说了不少女演员的坏话,皇帝看得出茜茜还爱着自己。

  1898年9月10日,茜茜行走在瑞士日尔瓦湖畔,灾难从天而降。一位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鲁切尼为了一鸣惊人,竟然选择了行刺茜茜。当茜茜正准备离岸登船,一个男子冲了上来,用锥子猛刺茜茜,茜茜倒在地上,勉力爬了起来,独自向船上走去,她很快再度倒下,因为出血不止而离开了人世。

  弗兰茨.约瑟夫皇帝悲痛欲绝,从此后活着的是他的躯体,死掉的是他的灵魂。他剪下了茜茜的一束栗色头发,放在自己的心口,寸步不离。他的书房里挂着茜茜的画像,供他日日凭吊,独自度过了将近二十个春秋,他没有再娶,甚至没有再娶的念头,在美泉宫里形单影只,直到生命的尽头。

  公元1914年,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弗兰茨·约瑟夫皇帝的弟弟卡尔·路德维希大公的儿子)和夫人一起访问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刺死,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帝国绑在战争的车轮上,不由自主地走向战败的轨迹。1916年,弗兰茨·约瑟夫皇帝去世,而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没有结束,他的侄孙卡尔接替了皇位。1918年,同盟国战败,奥匈帝国分裂成奥地利、匈牙利等几个国家,奥地利和匈牙利失去了所有的出海口,成了不折不扣的内陆国家,奥匈帝国的辉煌年代过去了,卡尔皇帝也被奥地利国民议会所驱逐,结束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在人们的记忆中,庞大的奥匈帝国只留下了弗兰茨皇帝和茜茜公主的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1273年发迹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自此闻名于世的哈布斯堡家族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哈布斯堡家族发源于法国阿尔萨斯,后来,这个家族通过家族联姻与欧洲各地的皇室结合形成了自己的家族势力,1282年12月27日鲁道夫一世夺取了被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占有的奥地利与施蒂利希公国,旋即分封于自己的两个儿子,自此奥地利划归哈布斯堡皇室拥有长达600余年。作为欧洲历史上最有名的家族,哈布斯堡家族让人铭记的不仅仅有其出名的扩张手段,最后重要的是哈布斯堡家族家族对于因书品收藏的狂热喜爱,哈布斯堡家族的艺术品收藏的数量仅次于在世界上闻名遐迩的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费拉拉的埃斯特家族相媲美。据统计仅仅以绘画来说就收藏了超过7000多幅的油画,这样庞大的数量无论是在欧洲,即使是放眼世界也是足以让人震惊的。

  哈布斯堡家族的收藏不仅仅是集中于某一个时期而是多方面的,其收藏数量和类型以及时间跨度几乎可以说囊括了整个欧洲的绘画历史,从15世纪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下的威尼斯画派和尼德兰画派,以及17世纪的佛兰德斯绘画和荷兰早期绘画, 延伸至17世纪到18世纪的巴洛克绘画,其收藏的地域跨度北到德国,南到意大利,西边到英国同时包括法国,西班牙等国的著名画家的画作,哈布斯堡家族都有收藏。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哈布斯堡家族就究竟收藏了哪些画家的作品?

image.png

  首先,我们来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收藏,这一时期的收藏是哈布斯堡家族收藏最多的画作之一,有意大利拉斐尔、朱塞佩、提香、卡纳莱托、吉奥乔尼、勃鲁盖尔、帕米贾尼诺、科勒乔;德国的丢勒、小荷尔拜因、克拉纳赫等大家的名画都在哈布斯堡家族的收藏之列,同时鲁道夫二世,是收藏勃鲁盖尔艺术作品最多的皇帝,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勃鲁盖尔艺术收藏,也是鲁道夫二世的功劳。

  其次,巴洛克时期的绘画作品,哈布斯堡家族也是大力收藏,主要有鲁本斯、委拉斯贵支、贝尔纳多·贝洛托、安东尼·凡·戴克的等等,而作为哈布斯堡家族宫廷画师的委拉斯贵支更是为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公主玛格丽特·特蕾莎画了数十幅的肖像画,而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特蕾莎公主与匈牙利的王室订立了婚约,为了及时通报公主的情况,宫廷每年都要绘制一张特蕾莎的肖像送到匈牙利王室,类似于今天的“相亲照片”。

  哈布斯堡家族的收藏还不仅仅在于绘画,皇室还对音乐情有独钟,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莫扎特6岁的时候就在哈布斯堡的皇宫里演奏,其精湛的技艺受到了玛利亚·特蕾莎的赞扬,甚至年幼的莫扎特还跳到玛利亚的腿上玩闹,后来莫扎特还曾经在演奏完之后向公主玛丽安托瓦内特(后来法国大革命时期玛丽公主和国王路易十六一切被送上了断头台)求婚,这在当时的欧洲宫廷是一件奇闻,也说明了哈布斯堡家族对于艺术的喜爱和尊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哈布斯堡家族,有女性参政的先例,还是欧洲的第一家族?据小编的了解在18世纪20年代,人们逐渐形成共识(尽管查理六世自己无法接受),玛丽亚·特蕾莎将继承他的皇位,从11世纪开始的一直由直系男性继承皇位的做法要终结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件事给哈布斯堡家族带来的麻烦还没有像在法兰西这样的国家那么严重,因为在法国,女性是不能发号施令的。

image.png

  哈布斯堡家族不存在这个问题,而且传统上就有女性参政的先例。查理自己的姐姐玛丽亚·伊丽莎白就在1725到1741年间代表弟弟掌管西属(现在是奥属)尼德兰后来又由他的小女儿接替。严格按照法律来说,玛丽亚·特蕾莎可以以女王身份统治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并作为大公夫人统治奥地利。但是她却不能获得推举坐上查理曼的宝座,因为按照古老的查理曼的法规,即人们熟知的《萨利克法典》,只有男性才可以得到推举。然而,哈布斯堡皇室却有充分的理由仍然保有这个虚名,因为尽管还存在着法律和经济的制度,且还在勉强发挥作用,但是这个位置所拥有的权力却越来越只具有理论意义。

  哈布斯堡家族一直通过建立优越感和威望来巩固他们的帝国地位。从查理五世开始,他们就在不断地通过发行出版物,在公共场所题词,制造货币和勋章,以及创作艺术作品来达到目的。所有的活动都贯穿着两个互相联系的主题。首先是宣传哈布斯堡家族的悠久历史、他们天生的神圣以及他们的皇室血统。其次,他们要宣传正是由于拥有这些品德和素质,他们才能成为帝国皇位最合适的人选,成为欧洲的第一家族。查理五世时的,心大力士双柱上刻下的“更远”,就像腓特烈的 AEIOU字母一样,一直是哈布斯堡王朝最为人所乐道的思想。

  建筑师约翰·费希尔·凡·埃尔拉赫效仿罗马的“图拉真柱,在新建的查理教堂外面立了两根巨大的圆形石柱,但柱子上刻的是圣卡洛·博罗梅奥的生平场景。这是查理六世为感恩该城大瘟疫的结束而设的,于1713年落成。费希尔·凡·埃尔拉赫还曾给建筑师伯纳希尼当过助手,为利奥波德一世建造了黑死病纪念柱,上面更是刻满了复杂的王朝象征符号。他为美泉宫设计的第一稿就是用两根高高的柱子支撑起巨大的入口处。但是小孩子都知道,支撑的柱子一旦有一根被打掉,整座建筑就塌了。其中的一根柱子还冠以哈布斯堡王朝的名号,于是就有人质疑,如果没有这个名号,它是不是还能屹立不倒。

  查理六世意识到了这种危险,尽一切可能阻止了这个设计。哈布斯堡王朝所声称的优越地位大多数都基于传奇,比如哈布斯堡家族的100位“圣人”,或者声称自己是挪亚或大卫的后代。他招来一位学问精深的本笃会修道士马尔科德·赫尔格特,他来自黑森林地区的圣布拉辛修道院,此地是德意志境内为数很少的仍然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地方。这个修道院距离哈布斯堡的老城堡(鹰堡)和穆里的修道院都只有两天的路程。穆里的修道院里保存着数量巨大的哈布斯堡家族早期的章程。赫尔格特早就深得皇帝信任,皇帝曾多次派他执行外交任务,其中一次是在巴黎长驻。

  皇帝希望他能够整理出一份充分说明家族血统的翔实历史记录,去除掉过去的传奇成分和道听途说,提供大量的证据史实,他希望记录能经得起最苛刻的法庭质疑。实际上,赫尔格特是要从过去的案例和判例中建立起该家族的真实历史,整理出从神话时代到科学时代的(哈布斯堡家族极为看重的)家族宗谱。此处所指的“真实”是一个相对概念。赫尔格特要对他找到的证据进行判断和评估,给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大力宣扬能够促进哈布斯堡家族事业的素材,去掉那些不真实的素材。

  甚至有人指责他对一些证据进行了篡改,但是这些说法没有得到证明。之所以提出如此数量巨大而有说服力的证据,是因为赫尔格特和他的主人都认为那些想要贬低哈布斯堡家族的人也需要拿出同样数量的证据,做同样的研究才能达到目的由此可以看出,法律概念,即收集证据,至关重要。赫尔格特的任务是将这些材料印制出版,但目的不是要与人共享,因为没有几个人会去阅读这些大部头的著作。这些著作的存在是要为任何可能出现的法律和政治问题做出预判。他正忙于收集和编撰证据的时候,又一个新的任务指派给了他。

image.png

  玛丽亚·特蕾莎可能会嫁给洛林公爵弗朗茨·斯蒂芬,皇帝让赫尔格特意识到向世人说明这种联姻,即欧洲最古老的两个家族的联姻由来已久且具有合理性这一点极具价值。他因此调整了自己的工作。两大卷巨著《哈布斯堡皇族外交史》"1737年出版,完全达到了皇帝的要求。皇帝为了感谢赫尔格特,给了他丰厚的津贴。这套书是皇室特别出版的,但给了他这套书的收益权。这套著作被认为是对各种文件的编撰集成,但是赫尔格特对“文件”的定义很宽泛,几乎无所不包,印玺、旗帜、墓碑、规划、地图、建筑上的雕刻等等都被包括在内,以达到支持哈布斯堡王朝观点的目的。

image.png

  最引人注意的是这套书的编排方式和风格。除了文字叙述,书中还配有一套寓意丰富的复杂插图,跟因扎吉那篇著述4的卷首插图页风格非常相近,点出了隐含的寓意和这套书的写作目的。与哈布斯堡家族相关的象征符号,尤其是太阳,在每一部分的开头和结尾都一再以版画的形式出现。为了给文字部分配上最准确合适的插图,赫尔格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每一幅图都是专门绘制和雕刻的。他在卷首表达了他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配的插图上画了一驾雄狮拉着的战车,周围是一些小丘比特抬着丰饶角,寓意丰饶。一个小丘比特戴着古罗马两面神的面具,着重说明古老的哈布斯堡家族对帝国的统治权。战车上方,太阳在升起。战车内驾驭雄狮的是一个女人和在襁褓之中戴着皇冠的孩子。

  而且标题上还写着“哈布斯堡家族的合法皇权”,人们不用费劲就能准确地把这个女人和孩子与哈布斯堡家族的皇权联系在一起,也会想到这个女人就是玛丽亚·特蕾莎,那个孩子代表她未来的子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第一次世界大战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场王朝毁灭战争,一战后封建皇权彻底衰落。温莎家族统治的大英帝国江河日下;霍亨索伦家族对于德意志帝国的统治、罗曼诺夫家族对于沙俄帝国的统治、哈布斯堡家族对于奥匈帝国的统治全部崩溃。而奥匈帝国算是最惨的,连国家的完整都保持不了,分裂成了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这四个主要国家。

  其实在一战之前奥匈帝国从数据上看确实是强国之一,奥匈帝国的国土面积达到68万平方公里,位列欧洲第三;奥匈帝国的人口达到5135万,位列欧洲第三;工业实力雄厚,位列欧洲第三;资源总储备和动员总兵力,位列欧洲第四;农产品种类和原油产量,位列欧洲第一;特别是奥匈帝国最重要的斯柯达兵工厂火炮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其实也正是这种表面上的强大,让奥匈帝国有了参与一战的勇气,可惜强大的表面下暗流涌动,奥匈帝国连沙俄都打不过。而造成奥匈帝国虚弱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

  奥匈帝国内部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够占据绝对多数,其中日耳曼人23%、匈牙利人21%、捷克人12%、波兰人11%、乌克兰人8%、克罗地亚人7%、塞尔维亚人6%、罗马尼亚人5%、斯洛伐克人3%、斯洛文尼亚人3%、意大利人3%;另外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五个宗教在奥匈帝国内部都有大批信徒。这种民族和宗教上的隔阂最直接的一个体现就是奥匈帝国内部缺少全国通用的官方语言,在军队中官兵之间经常语言不通,还要找翻译,这在战场上还怎么打仗?

  奥匈帝国这样特殊的欧洲国家会出现就不得不提到哈布斯堡家族,哈布斯堡家族起源于奥地利,统治时期从1282年一直到一战。哈布斯堡家族依靠联姻手段获得大片领地,全盛时期控制了整个欧洲除沙俄以外三分之一以上的领土。1867年,为了挽救哈布斯堡家族的日趋衰落,弗兰茨一世强行将家族名下的5个王国、7个公国、1个侯国、1个地区、2个省份、1个自由市合并成奥匈帝国。可以说奥匈帝国完全是建立在哈布斯堡家族的强权之上的,但是随着封建皇权衰微和各民族意志的觉醒,奥匈帝国崩溃是种必然。

image.png

  一战之后欧美各国表面上依据民族自决分割奥匈帝国,但实际暗藏私心,使得领土划分问题多多,弄得分裂后的各国人民生活更加困苦,民族矛盾更加尖锐,东欧和巴尔干地区战火不断,至于独立前各族人民期望的美好新生活是完全不存在的。

  奥匈帝国组成部分:波希米亚王国、达尔马提亚王国、加里西亚-洛多梅里亚王国、匈牙利王国、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王国;奥地利公国、布科维纳公国、卡林西亚公国、卡尼鄂拉公国、萨尔茨堡公国、西里西亚公国、施蒂利亚公国;摩拉维亚侯国;蒂罗尔和前阿尔卑斯地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滨海省份、里耶卡自由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273~1291在位)。1438年开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由哈布斯堡家族世袭。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结束。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